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文物古迹介绍
61、虎头寺
云龙县城南面的虎头山,危岩高耸,山势雄峻,石壁千寻,风光无限。山中虎头寺是大理地区著名的名山古刹。虎头山地质为一亿多年前白垩纪形成的砂岩,整个山体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由于千百年的风化剥蚀,在这片岩石表面上出现了许多神奇而形象的天然纹迹,如仙人扇、仙人床(或禅坐留踪)、仙人脚印和石鱼、石鳖等,古人谓之石上仙踪。经虎头巨石再攀登险磴而上即为虎头寺,前殿称桂香楼,建在悬岩之上,顶部悬匾书“洞天高朗”四字,站于楼上可俯瞰云龙县城全景。后殿现为大雄宝殿,殿内塑有“三身佛”即释迦牟尼佛及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殿前有佛教护法韦驮菩萨。古刹林荫,虎头寺后有两株数百年的古木高山榕,遮天蔽日,阴翳全山。其侧有王母寺,周边参天大树,老松虬曲,林荫清静,山风和畅,别有景致。景点位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玉皇阁建筑群
玉皇阁建筑群玉皇阁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诺邓村,距县城约7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维修扩建,清咸丰七年(1857年)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陆续修复。现存建筑以玉皇阁为主体,由玉皇阁,文、武庙和木牌坊组成。玉皇阁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台基上,歇山顶,阁通面阔13.8米,通进深13.3米,高16.4米。阁两侧有左右厢。文庙在玉皇阁东约30米处。单檐歇山顶,通面阔8.6米,通进深6.7米,高7.31米。武庙建筑形式与文庙同。木牌坊在玉皇阁前约150米处。整座牌坊用四根木柱擎起斗拱架叠的层架构件,高9.65米。建筑布局合理,蔚为壮观。诺邓玉皇阁建筑群,是云龙县境内现存最早的宗教建筑群。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3、白羊村新石器遗址
白羊村新石器遗址位于宾川县城北4公里的金牛镇白羊村西500米处,桑园河旁,遗址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1973年至1974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对白羊村遗址进行了科学的发掘,发现了房屋建筑遗址、窖穴、墓葬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牙器和碳化谷等遗物。经科学测定,白羊村遗址的年代为3770±50年。白羊村遗址上的先民早已过着定居生活,建造了原始的房屋,且形成了较小的村落。从事着原始的锄耕农业,辅之以狩猎、采集与饲养。处在母系氏族社会由盛而衰,父系氏族社会已经萌芽的变革阶段。白羊村遗址是洱海区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羊村遗址出土的古稻谷是云南省出土较早的稻谷之一,在亚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8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三塔倒影公园
介绍:三塔倒影公园位于崇圣寺三塔以南1千米处,公园坐北朝南,背靠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倒影三塔雄姿而得名。公园始建于80年代,建筑面积7亩,其中心是一泓近10多亩的水潭。池边广植银桦、雪松、垂柳等,四周有藤架、大理石桌凳、大理石长栏,小溪绕潭。水池西侧有大理碑亭,过亭沿曲廊行数米,可达水中的漾波亭。漾波亭南侧有一小岛,岛上塑有一对栩栩如生白鹤,水中倒影,人动影移与漾波亭相映成趣。倒影公园池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浪不惊,平如镜。随着观赏的角度不同,倒影形态也随之各异。每当冬季,整座苍山银装素裹,三塔倒影更加迷人。交通:在崇圣寺三塔的左侧,如在大理城内,步行半小时即到;如从下关车站下车,乘私人巴士1元即到。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三塔公园南侧类型:城市公园观景台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8:00-17: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于崇圣寺三塔景区内,通用崇圣寺三塔景区120元联票门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5、平川观音寺
平川观音寺平川观音寺距县城56公里,位于平川镇街东北2公里处,牛角山簏,木鱼山侧,玉皇阁托于崖上,观音殿隐于崖下,寺旁怪石嶙峋,古树披翠,崖壁挂藤,寺前石拱碧波,溪流淙淙,气候宜人,生态良好。观音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为云南巡抚邹应龙(陕西西安人)倡建。2005年,平川镇党委、政府开发观音寺,投资一百多万元,改造了龙泉池,铺筑了江外村至观音寺弹石路面,建成了观音寺公园。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为三级六进中轴式建筑群。观音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一体,成为平川地区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1989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平川镇党委、政府定位为全镇文艺活动中心、旅游中心、老干老龄工作指挥中心和宗教事务管理中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宾川九莲寺
九莲寺明嘉靖(1522-1566年)初建,始为接待僧尼居静之处。寺内,兰桂杂植,花木扶疏,芬芳扑鼻,鸟音悦耳,环境幽雅古朴。这里生长着一棵希世奇花,名为“子午莲”。这棵花奇就奇在花开时,花瓣只在每天的子午二时开放,其余时间花瓣都是闭拢的。另外,寺中还有一棵柏树也值得一提。这棵柏树虽然矮矮的毫不显眼,但寺中所有的比丘尼都对它倍加青睐。原因是,九莲寺曾经被毁寺,这棵柏树随之叶落干枯,从此十多年的时间里,任春风吹拂雨露滋润,也不吐一片绿叶,人们都认为它早以枯死了。想不到的是1985年寺院修复,这棵柏树也就在那年的春天,又吐出了一片新叶。至今长得枝繁叶茂,四时苍翠欲滴。这便是所谓的“枯木迎春”。地址:坐落在鸡足山脚,灵山一会牌坊西,寺前村后三面环山的平坡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7、陈佐才石棺
陈佐才石棺在庙街乡盟石村公所山塔村后盟石河山箐中。是明末清初蒙化府爱国遗老和诗人陈佐才的衣冠冢。石棺凿在一块巨石上,巨石东西长约10余米,南北高约8米,高约2米。石棺凿于此石的顶前方,长宽与一般木棺相似,上覆石棺盖。巨石前立有两块墓碑,一块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乡进士李士扬撰写的题为《明义士翼叔陈老先生墓志》,一块为国民25年(1936年)蒙化赵叔良等士绅为陈佐才立的题为《明忠义陈翼叔仙师墓志》。在石棺两侧各立石笔一支,上刻蒙化文人饶着题的石棺联,上联是“指地誓黄泉,溪流犹带南迁恨”;下联是“凿棺盟白石,墓木曾无北向枝”。石棺右有一石亭,石亭石柱上也刻联一对,上联是“其生明臣其死明鬼,下联是“不葬清土不戴清天”。石棺四周刻满了赞诗和文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8、蟠龙寺
蟠龙寺蟠龙寺坐西向东,坐落于江与狮里河交汇处一高岩石之上。寺院为一进两院。占地1530平方米。大门与正殿稍有偏移,中殿两侧有厢房。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两侧设空廊,可观江景色。寺院四周绿树成荫,院内清静幽雅,是县文化馆、县文管所所在地,也是县城主要景点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1979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抢救维修,198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文管所文物普查资料载(雍正《云龙州志》):蟠龙寺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毁于兵火,光绪初年重建。蟠龙寺是旧时“石门八景”之一“三阁龙蟠”的所在地。地址:云龙县城石门镇西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平川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位于宾川县城东北50多公里的平川镇盘谷村杨氏宗祠内,杨氏宗祠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建筑面积837平方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时任云南省宪兵司令的平川人杨如轩之母寿享百龄,-政府特准建坊,以彰人瑞。海内外名流争为诗歌古文以纪盛者,凡一百二十八家。现存有祠堂、过厅、东、西厢房、百岁亭等建筑。宗祠内现存有民国时期当代要人和海内名流题刻八十余通,有胡汉民、蒋介石、于佑任、李根源、朱培德、蔡元培、章柄麟、袁嘉谷、陈荣昌等民国时期当代要人和名流的题刻,是云南省现存民国时期要人和名流题刻最多,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纪念建筑。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0、云南驿古建筑群
云南驿村有着200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主要的驿站之一,也是云南省内驿站使用村名保留下来的唯一村落,历史文化积淀较深。其中,现存完好的古镇古道和马店驿站,如岑公祠、钱家大院、李氏宗祠等,为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千年驿站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地方,保持着其独有的古驿镇风貌特色。2010年12月,云南驿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云南驿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悉,为推进云南驿村历史文化风貌的恢复与保护,《祥云县云南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州级评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1、周保中故居
周保中故居位于大理市湾桥镇上湾桥村,其建筑座北向南,正房三开间,夯土墙茅草覆面,南面两间低矮草房为厨房和厩房。院心种植有桃树、木瓜树等,建筑简朴,门前有小溪流淌,环境幽静宜人。周保中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原故居于1951年被焚毁无存,现在周保中故居所在的湾桥村东重建一座纪念馆。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保中纪念馆已在他的家乡——大理市湾桥乡湾桥村落成,馆前还建造了他高大挺拔的塑像,成为向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前往瞻仰参观的中外游客和青少年学生纷至沓来,他们对周保中这位抗日民族英雄无不由衷赞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2、鹤庆文庙
鹤庆文庙鹤庆文庙位于鹤庆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元,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迁于今址。鹤庆文庙现存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崇祯五年(1632年)由丽江土司木增所建。徐霞客有“文庙宏整,甲于滇中”的赞语。在以先师殿为主的中轴线上,南为大成门、棂星门、泮池、照壁,后有崇圣祠。两侧为东、西厢房,乡名宦祠,礼义门等。先师殿北向,前有天子台,台高0.90米,长10.25米,宽17.75米,台沿三面围以石栏,正中有一雕龙石陛。先师殿面阔22.83米,进深21.3米,四棵主柱柱戏0.72米。四角檐柱上分别镂雕四条云龙,玲珑剔透,工艺精湛。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3、宾川石钟寺
石钟寺始建于唐代,是鸡足山最古老的大寺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明清以来,上鸡足山的名流政要,都要慕名游石钟寺,为石钟寺赠匾题联,赋诗填词。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为石钟寺静室题写“薜萝居”匾额;巡抚王继文为石钟寺题写“清梵普闻”匾额;孙中山先生,曾为石钟寺题写“昙云法海”横幅。历史上石钟寺一直是禅宗的主要寺院。有一位藏区-到鸡足山华首门礼拜迦叶归来,到大雄宝殿后休息,不料一卧不起,圆寂在此。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歇息的地方,按他圆寂的样子,塑了尊卧佛像,从此藏族同胞就将石钟寺作为藏传佛教的道场来朝拜。地址:仙鹤山下,背靠狮子林望台,面向钵盂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4、碌摩山古寺
碌摩山古寺距南涧县城3公里处有座被世人称之为有“虎之雄俊,龙之灵气”的碌摩山,山中古寺错落有致,风景优美,每年引来成千上万的游客到山上观光游览。据史料记载,碌摩山古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即南诏国阁罗凤主政时,明末清初至康熙年间又兴建了气势宏大的玉皇阁大殿等古寺。如今,玉皇大殿、老君殿、财神殿、真武殿、将军殿、马王殿、雷公殿均座落在碌摩山上。远望青山环抱,屋檐重叠,烟霭袅袅;近观雕檐画栋,典雅庄重,古香古色,殿宇内佛像逼真,栩栩如生。到南涧必到碌摩山,这里是古人触景生情作词填赋的佳境,更是今人叙旧休闲的好去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5、平尾古墓
平尾古墓地点:双涧乡平尾村旁,海拔2500米。现状:平尾古墓群现有古墓近四十冢,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墓地内杂草丛生,有被盗痕迹,有的古墓几乎为杂草遮盖。墓地周围已被开垦为荒地,平尾村位于墓地右下方。背景资料:平尾村为彝族居住地,属聂苏支系佬武族。古墓中最大一冢墓头为三架牌坊式,青石质,宽2.15米,高2.7米,深0.5米,中间有大理石刻《施清自叙碑记》,记载了该民族迁徙的历史。较大的几冢墓头上刻有人物、动物、禽类浮雕图案,墓碑年代有明嘉庆、崇祯、清道光等年号。1988年3月古墓群被列为漾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6、大理天主教堂
清光绪元年(1874年),法国传教士罗尼设购得房产一处,改为教堂,1925年大地震毁圮。现在的天主教堂是1930年在原址修建的。1985年,教堂经全面修缮后,被列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教堂再次进行了全面的修缮。云南这些最美教堂,隐在深山藏于街巷教堂正立面门廊构图是白族传统民居三叠水模式,屋顶一高二低,两侧屋顶侧廊厦檐相交形成两大串角。既有西方的浪漫格调,又有白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飞檐斗拱,彩绘娟秀,是中外建筑及文化交融的艺术精品,是融各种建筑特色于一身的民族瑰宝,是中外宗教建筑中的一枝奇葩。2019年10月7日,大理天主教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海门口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海门口遗址在甸南镇天马村东北方,距剑湖湖尾闾250米处,1957年发现“铜石并用文化”遗址,在长140米,宽20米范围内小面积清理。遗址中发现住房桩柱224根,均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桩柱之间。桩柱排列不规则,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为房屋间隔。遗址发现文物近千件,其中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骨器六七十件,铜器14件。此外,遗址中有四处发现谷物,出土时均成黑色。经有关部门鉴定,出土谷物属于粳稻类型。还有大量兽骨出土。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拱辰楼
巍山古城拱辰楼原为蒙化卫城的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原为三层,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维修时改为二层。拱辰楼建在长47.1米,宽26.6米,高8.1米的砖砌城墙上,楼下为城门洞。拱辰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25.76米,进深15.7米,高16米,由28棵合抱大柱支撑,四面出厦,楼四周设廊,整个建筑用料粗大,上檐四角用檐柱,屋面比较平缓,出角短,起翘小,一字平脊,更显气势雄伟、浑厚。南北城墙有城垛。登上顶楼犹入云天,东看文华层叠山峦,南观巍宝名山文笔塔,西望瓜江垒玉,北眺苍山积雪,全川村落,万家灯火,尽收眼底。拱辰楼南面檐下悬挂“魁雄六诏”大匾,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化同知康勷所书,显示唐初蒙舍诏(南诏)在洱海区域六诏中的强盛地位;北面檐下悬挂“万里瞻天”巨匾,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蒙化同知黄大鹤所书,表达了唐代南诏与中原华夏的关系,两匾书法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9、白云古寺
白云古寺白云寺,位于南涧县北,距县城20公里左右。此寺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较高,白云掩翠,紫烟轻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故而得名。白云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年修复。现有庙宇土木结构7幢,分前、后、左、右各殿,殿内均有大小不等的佛像,铸造于清光绪年间的古钟,至今保存完好,堪称珍品。大殿斗拱飞檐,画栋雕梁,横匾壁画,石雕木刻,皆安排有序,别致大方。寺院周围,古柏参天,苍松挺拔,且有果园30余亩,春至鸟语花香,秋来硕果累累,身临其境,将领略到“紫竹林中瞻妙相,白云深处现琨垆”的胜景,真足令人陶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0、山龙山于图城遗址
该古城遗址距县城15公里,在今大仓镇甸中村公所团山村西面的山龙山于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前临阳瓜江(今大西河),后依大黑山,可望蒙舍川(今巍山坝子)全境,山环水抱,地势险要。根据从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南诏始祖细奴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建都于此,在山龙山于图城上筑城以居,因都城是筑在山龙山于图山上,所以都城名为山龙山于图城。现今山龙山于图城的建筑物已不复存在,但在遗址上还存留着大量的碎瓦砾,其中以瓦当、滴水、砖、瓦为多,还有石柱础。碎瓦当上还有近似汉字的文字和符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