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文物古迹介绍
41、等觉寺及双塔
等觉寺(又名报国寺),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南诏,是巍山地区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佛教寺庙,为明、清两代僧纲司驻地。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寺僧无用自应天溧水(江苏溧阳县)来,与蒙化府土官左氏、蒙化大族善信等合力拆建,建成五进四院,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开始塑像。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土知府左氏建双塔于二门左右,诸善信增建殿宇五座。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605年),僧纲司住持性定募修各殿,又新建后殿两庑及更衣厅并塑罗汉,至此,等觉寺为规模最大时,清代咸丰年间兵焚,大部被毁,仅余太阳宫等处,清光绪年间,於太阳宫之左建禄位祠,祀云贵总督林则徐,太阳宫之右改建昭忠祠,祀咸同年间阵亡、殉难诸人。等觉寺呈座北向南,前为双塔,后为太阳宫,东院为禄位祠,西院为昭忠祠,西南为花园。双塔始建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为九级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文革期间,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西门街古建筑群
西门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境内。剑川古城所在地历史久远,曾出土西汉五铢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门、北门、南门护城河桥犹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现还完整地保存着明清古建筑群,独特的古街巷,众多的明代古宅和清代民居。西门街古巷通幽,古宅较多,如七曲巷四合天井的何宅,五马坊明代古建张宅、赵薄藩故居光禄第、原古谯楼下明建武将军府第鲁宅等。古城的居民至今仍生活在鲜活的文化生态当中,古风依旧,古习犹存。古城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文化形态,但始终保留着浓郁的原生白族本主文化和独特的阿吒力佛教密宗文化。居民以白族为主,白语为主要交际语,白族民风民俗保留十分完整。文献名邦光彩照人,古城众多的名人故居,仍在叙述着历代风流人物的往事。南门街至北门街街道用青石板铺就,两旁心甘民居前设铺台,后置庭院,体现了茶马石道重镇商贸繁华的特色。北门文照街至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南诏铁柱庙
南诏铁柱庙又名铁柱观、铁柱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铁柱庙村。因庙内的一根铁柱而出名,是弥渡县最著名的古迹。南诏铁柱,又称崖川铁柱、建宁铁柱或天尊柱,铸于唐、南诏时期,不仅是大理州内仅有的六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之一,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是弥渡的镇县之宝。柱体为圆柱形,黑色,铁质,实心,重约2069公斤,高3.3米,直径32.7厘米,由五段接铸而成。铁柱的建立与宗教有关。祭柱是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古老的宗教祭祀形式,源远流长。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纪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聚集铁柱庙,共同举行祭柱活动,是当地的传统节日。南诏铁柱庙整座庙宇占地震6000余平方米,由大门、照壁、拱桥、砚池、山门、两面三刀戏台、两休闲廊、五厢、七殿组成三进三院的古建筑群。庙内环境清幽宜人,高大翠绿的古榕,造型古朴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巍山文庙
文庙在古城西门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庙毁,随即重建。清代咸、同年间(1851年—1874年),杜文秀大理政权驻蒙化守将李芳园、马国忠等复加扩建。民国初期设劝学所,1938年开办中学至今。文庙规模宏大,占地约10000平方米。呈坐北向南,前设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大理石匾。大门开于左右二侧,在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石桥、棂星门、大城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尊经阁等;东西二侧有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兴文祠、承祭斋、学官署、射圃等。现存大城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前设月台、环以石栏,殿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1米。单檐歇山顶,檐下四周置五踩重翘斗拱,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雁塔坊为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檐下四周设斗拱,八个翼角飞展,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明伦堂建筑独具一格,前为卷棚,后为尖山的两个建筑勾连而成,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在大理州祥云县,位于刘厂镇王家庄村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云南省著名的红色景点。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距刘厂镇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35公里、320国道公路4公里。故居所在地王家庄村,背依青山,绿水环绕,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就出生在这里。大哥王复生第一个走出了家乡云南,走向了中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成为一位共产主义火种的传播者。之后,他把二弟王德三、三弟王馨廷带到了北京,三兄弟在革命的大潮中,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为壮丽的一页。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属于当地传统木结构民居院落,建于清代末期。故居前、后院为小花园,两层土木结构,其建筑设计巧妙,一架楼梯跑两院通四楼,建筑风格平实而雅致。故居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故居被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列为“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育基地”,成为全省四个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6、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
1978~1982年间,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对三塔自明嘉靖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维修中,在千寻塔的塔顶(佛教中被称为天宫)、塔基以及其它部位发现了各类文物680余件,是迄今最为丰富一批,有金、银、铜、铁、水晶、瓷、木等材质制作的各类佛像、菩萨像、金钢杵等,有绢、布、纸等书写的各种写经或刻文金属片,有中原输入的青铜镜、瓷器、钱币、印章、金银饰品、珠宝药物等,均贮存在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内。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内有阿修罗像一尊,银质木雕莲座,通高5厘米。三头六臂,顶戴宝冠,身贯璎珞,披巾,细腰,结跏趺坐,左一手持盂,二手持大吉利印,三手持镜;右一手持柳枝,二手持独股杵,三手亦持镜。乌鸟沙摩明王银像,银质,通高17.5厘米,一面两臂,头发逆立作火焰状,头戴骷髅冠,两手持独股杵,赤身,系飘带,四肢有蛇缠绕。金质阿嵯耶观音像,通高28厘米,重1115克,背有镂空雕花银质火焰形背光,高发髻,头戴化佛冠,髻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位于弥渡县寅街镇多祜村委会东北面,距村委会约1公里、小瓦窑村500米处。多祜清代砖瓦窑的结构属于明窑,因形状象馒头一样而俗称“馒头窑”。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个竖穴,然后在竖穴周壁用砖块支砌。窑体由火门、火膛、窑室、排烟孔、回火沟、火口等结构组成。烧砖瓦时,窑工将制好的窑坯码入窑室之内,然后通过窑前的坑道将柴薪从火门放入火膛,火膛上有火口,柴薪在火膛中燃烧后,火焰从火口进入窑。窑室底部砌有回火沟,四周有四个排烟孔,进入窑室的火烟从四壁的烟孔排出。当砖瓦烧好后,为使砖、瓦冷却并转为青灰色,窑工必须将水从烟孔中倒入窑室,因此窑室底部的回火沟又起到了回水的作用。最后,待窑冷却后,烧成的砖、瓦由窑顶逐层取出。窑体坐北朝南,窑口为正南;操作坑长1.3米,宽1.2米,深1.8米;火门高1.1米,宽1.08米,火膛壁厚17厘米;窑室内径3米到2.7米,深1.8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天子庙洞
天子庙洞是一古溶洞,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辛屯乡逢密村凤凰山麓。天子庙洞本名青玄洞,因洞旁建有天子庙得名。天子庙洞主洞深84.6米,右侧洞深38米,左侧洞深25米,洞最高处4.96米,最宽处26.1米。大洞之侧又有15个小岔洞,真算得上是洞套洞、洞锁洞的洞府仙境。洞口分四门,洞口各高3米,宽2米。在洞外两侧高7米,宽6米的石壁上刻有浮雕佛像,大理鹤庆天子庙洞中为观音菩萨,两侧雕罗汉、天王等像,俗称十八罗汉朝观音。观音像身高1.5米,仪表慈祥,体态轻盈,诸罗汉像体量比观音像小,有站、有的蹲,姿态各异,但都形象生动,雕刻精湛,大理鹤庆天子庙洞尤其是观音身后的石猴,依石态而作,活泼可爱,极有情趣。朝东北方向俯视有一较大的古寺庙遗址,该寺庙相传是供天兴国国王赵善政塑像,故名天子庙。并订于每年正月十五日为天子庙会。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交易大牲畜和农副产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游览地下风景。天子庙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弥渡五台大寺
五台大寺位于苴力镇下辖行政村——五台村委会,是苴力镇域内儒、道、释三教同流的宗教建筑群,整座寺宇坐东南西,前瞻太极群峦,后依五台翠屏,东、南、北三面皆古木苍天,青松掩映,景色宜人,真所谓“九州仙缘归佛地,五台玉案拱慈尊”。现存古建有观音阁及两耳、弥勒殿、王母阁及两耳、老君殿、孔子殿以及构成寺宇大院的南北两边的厢房、中厢和西厢房,还有原属寺庙养牲畜的北院,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31.36平方米,是弥渡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民国抄本《弥渡县志稿》中记载五台大寺的修建年代为明初,后清雍正、道光、光绪又增修扩建,民国13年(1924)及民国36年(1947),祥云桂花亭人普凤祥先后组织乡绅、信众对五台大寺进行修缮和扩建,使五台大寺达到了“三阁五殿”(观音阁及两耳、弥勒殿、王母阁及两耳、老君殿、玉皇阁、孔子殿、南新殿、北新殿)的规模。寺内的观音阁、王母阁建筑风格独异,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沙溪寺登街
寺登街位大理州剑川县南部沙溪镇,为茶马古道要冲,被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MF)称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2001年10月底,与中国长城、陕西大秦宝塔和修道院、上海欧黑尔、雪切尔犹太教堂并列“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寺登街便位于坝子中心,是沙溪经济、文化中心,是从古到今沙溪贸易往来的集散地,远远望去,寺登街古树掩映,瓦舍人家古朴清幽,寺登街的民房建筑保持了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随处可见,欧阳家的三坊一照壁大马店,赵家的四合五天井大院至今还仿佛向人们炫耀着当年经贸繁荣之地豪门大户的辉煌。漫步在古集市的巷道,轻踏四方街被马蹄踩得锃亮的石板路,便使你有步步走入历史的感觉,那清一色的青瓦房炊烟飘拂,那仅存的东寨门古貌依旧,那飞檐出角的古戏台依稀还在演绎着历史的脸谱,向你诉说着历史沧桑。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南部沙溪镇类型:特色街区古镇古村游玩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感通寺
导游:这里还有一则关于感通寺的传说,相传,明洪武十七年,感通寺的住持——无极0师前往南京朝觐明太祖朱元璋,并带去了一匹白马,一株茶树。进献时正好是初春,白马嘶鸣,茶树开花。当时,明太祖认为马嘶花放,是大明江山的吉祥之兆,于是便给无极和尚赐名为“法天”,并授其职务为“大理府僧纲司都纲”(当时管理佛寺的大和尚的职务),并赐诗18首送归。全山僧众迎接无极归来的地方,后来也建了寺庙,称为班山(即现在感通寺山门下侧)。从此感通山寺庙大兴,明末高僧担当曾题联云:“寺古松森,西南览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介绍:感通寺位于点苍山圣应峰南麓,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距大理古城约5千米,距离下关约11千米。感通寺背靠四季积雪不化的苍山,面对烟波浩淼,白帆点点的洱海,集天地间灵于一身,又名荡山寺。交通:可乘下关和古城之间的公交车,如4路,在感通寺路口下车,在路口就可看见“感通寺”的标牌,下车后,再乘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顺荡火葬墓群
顺荡火葬墓群在距云龙县城70多公里的最北端,有一个古老的小集镇,无论是由县城沿沘江直上,还是从兰坪顺沘江而下,它都会突然间奇迹般跳跃在你的眼前———它就是古老神秘的顺荡井。顺荡火葬墓群就位于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的莲花山上,火葬墓群坐西朝东,墓葬多为横向排列,整个墓地依山势缓缓而下呈等腰三角形台地,总面积1.5万平方米。墓地现存古墓千余冢,完好的梵文碑92块(梵文碑85块,梵文经幢7座)。火葬墓群是明代的古墓葬群,从明永乐到嘉靖年间都有,可见明代中期是最鼎盛的时期。火葬墓群是当地白族墓葬,墓碑所刻死者多为杨、张、高、赵四姓,即现在顺荡居民的祖先坟茔,是整个云南省境内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火葬墓群之一,多数梵文及碑刻均较为清晰,是研究古代民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极为珍贵、精美的艺术品,是研究梵文历史的活教材。根据火葬墓群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87年就被云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金顶寺
介绍:金顶寺位于鸡足山主峰天柱峰的绝顶,海拔3240米,东距祝圣寺5.5千米。天柱峰因高峻挺拔,状如擎天巨柱而得名,在金顶寺有时还可以见到珍奇的迦叶鸟。现在的金顶寺,由睹光台、大门、弥勒殿、楞严塔、大雄宝殿等组成,是游览鸡足山必去的重要景点。金顶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著名的赏景地:东观日出、西观苍洱、南观祥云-、北观玉龙雪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登临鸡足山顶,对这“四观”赞赏备至。交通:慧灯庵至金顶寺可乘旅游索道,单程22元,往返票价42元。云南大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南诏太和城遗址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距大理古城南7.5公里,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古城西起佛顶峰,以南延伸至洱滨村,长3350米,以北延伸至洱海岸边,长3225米,全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沼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公元738年)以太和城为都城建立南诏政权,直到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止,历时42年,太和城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可供考察、游览。太和城一直到明朝后才逐渐荒废,现在保留着一些断壁残垣。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的北段城墙高出地面约3米,厚约5米。太和城遗址是云南悠久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云南与中原交流往来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大碱塘及玉皇阁
大碱塘及玉皇阁有“山坳明珠”之称的大碱塘水库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处,是老街镇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这里路绕山环,势若天成。水库周围广植树木,渐已成林;大坝南端,亭台峭立。冬春之时,蓄水满塘,波光粼粼,山色明媚,景色秀丽、环境优美,山水相互结合形成优美的山水景色。大缄塘水库是永平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玉皇阁坐落于龙们乡石家村的灵化山颠,距县城约5公里。据考证,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永昌府志》载:“明云龙州人董某,舁天尊金像至此,像重弗举,因卜地建阁于上。”民国《永平县志稿》记载:玉皇阁后被“兵燹拆毁。清光绪九年,贡生李开阳等重修。殿宇宏敞,凡有三进。”1958年,玉皇阁在破“四旧”中被拆毁,渐渐荒废。1983年以后,龙门、老街等地的群众自发组织,筹集资金对玉皇阁进行了重建。到1990年,先后建成了观音殿、财神殿、大殿等大小庙宇十余间,颇为壮观。1988年,玉皇阁被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天桥营锁水阁
天桥营锁水阁天桥营锁水阁,位于弥城东约3公里的太花乡天桥营村西,坐西朝东,北临双龙海塘,面各天生桥文物景区,临水面山,景色宜人。1992年经弥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桥营锁水阁始建于清光绪丁酉年(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合邑土庶集资建造,整院古建筑由锁水阁、北耳房、南北两厢一照壁组成,锁水阁重檐歇山顶殿阁式建筑,总占地面积为329·3平方米,院内有紫薇、柏树、古松各一株,古松主干周长达2米,高10佘米,树冠亭亭如盖,是弥渡坝区最难得的古树。此古建筑北依天生桥文物景区大道,是通往天生桥途中最适宜、清幽的一个文物景点。天桥营锁水阁建盖至今,已有百佘年的历史,历代皆有修缮20世纪80年代初曾作村小校舍使用,1994~1995年间,由民众集资进行了修缮,用青砖对锁水阁的墙体进行包镶保护,至今仍保存着原来的建筑格局,现保存基本完好。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弥渡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永增玉皇阁
永增玉皇阁永增玉皇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三进院落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8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现存山门、戏台、中殿、南北殿、玉皇阁、龙祠、厢房等建筑,建筑群落庞大,是研究我国滇西地区古建筑文化的实物资料,又是研究滇西地区民俗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珍贵素材,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永增玉皇阁(即二十村玉皇阁),是以一祠两耳、一阁六厢三殿、山门暨内戏台组成的三进三院古建筑群,整座古建坐西朝东向,最早仅建一龙祠及两耳房,至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由西壁二十个村庄集资扩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竣工,故名“二十村玉皇阁”,当时“栋宇辉煌”、“地势巍峨,天然耸拔,锁二十村之风水,览弥川之景物”。虽经数劫,今尚得以保存。1983年,经弥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剑川古城
剑川古城剑川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北部,东临鹤庆县,南界洱源县,北接丽江地区的丽江县,西靠云龙县和怒江州的兰坪县,在北纬26°20′-26°53′东经99°15′-100°05′之间。县内山原起伏,河川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国土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579.42平方公里,山原面积1670.5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9.1亿立方米,现存耕地20.06万亩,年均降水量为760mm,多年平均气温为12.7℃。全县辖金华镇等六镇三乡,县政府设于金华镇。剑川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其中石钟山石窟历史价值甚高,于是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沙溪寺登街已入选世界纪念性建设基金会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保护遗产目录,千狮山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旅游景区。地址:大理剑川县金华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佛图寺塔
佛图寺塔,民间称为蛇骨塔,位于下关以北3公里,市郊乡羊坪村原佛图寺前,因寺得名。佛图寺塔始建年代约为南诏劝丰祐时期,其造型与千寻塔相同。塔身正中镶嵌着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重修佛图塔记》碑。塔通高30.07米,13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有两层台基,塔门东向。塔身方4.5米,四壁厚1.4米、中空1.3米。第一层至四层呈直砌,第五层开始逐层收分。双层东西设佛龛,南、北设券洞,与塔心贯通,逐层交替上升。塔身内空,为筒体结构,直通至十二级,塔门为方形洞门,洞门上用横木作过梁,这是南诏时古塔的特点之一。1981年5月维修时,在塔刹基座内出土观音造像等52件文物,在塔门上部出土元代经卷47年,为研究佛教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1983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石钟寺
石钟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钟寺是石宝山古寺,其始修年代失却无考。据《范志》载,明永乐(1403-1424)、正统(1436-1449)间,敕赐大少林寺僧了通、了晓重建。弘治年间(1488-1505),僧圆明再修,万历年间(1573-1619),僧周辉建毗卢阁。清康熙庚戌(1670),僧洪舒、广睿重建殿阁。康熙辛未(l691),姚安土官高奣映建弥勒殿、楼、阁、卧佛等。民国时期(1911-1949)僧真心建后阁。大殿后槽原有一尊巨大的卧佛,着黄底起花袍服,头戴珠冠,胸垂红色念珠,红中带黑的脸膛,微张的嘴唇,稍蹙的浓眉,带有西藏高原特有的风貌。寺周还存有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岩画、佛石雕。石钟寺是云南省佛教史的重要见证,是研究南诏佛教及白族密宗的独有宝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