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南州 > 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
三都水族自治县文物古迹介绍
黔南水族墓群
水族古墓群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北部水族聚集区。墓葬结构分地下和地面两个部分,地下部分与其它民族的墓葬区别不大,亦挖一长方形土坑,土坑中置木棺装殓死者,少数墓葬有耳环、发簪等随葬品,但建于地表的石质建筑却极具民族特色且形态复杂,有一层或多层长方形仿石棺式、杆栏房屋式、石块叠垒式和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墓碑式等,不同形式墓葬具有相对的早晚演变关系,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式墓碑的水族墓已同汉族墓葬没有多少区别,是汉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水族墓葬。墓碑上的“爱情”画像许多水族墓葬在地表各层仿石棺外壁和墓碑上雕刻有神兽、祥瑞、花草、动物、传说、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族古文字碑林
水族古文字碑林“天下第一水族古文字碑林”9块碑,18面组成,石碑尺寸高为137~165公分,宽为66~86公分。主碑镌刻“勒睢碑”三个大字及序言,第2~9块为水族古文字1500余个。碑的背面,镌刻古今中外莫友芝、岑家梧、潘一志、王品魁、何耀华、曾晓渝,以及法国、美国、日本等著名专家学者对水书的论述,由中、英、日、法、西班牙文组合。“天下第一水族古文字碑林”组织者,特邀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潘朝霖撰稿、辑录水族古文字、书写碑文,耗时月余。贵州民族学院领导对“天下第一水族古文字碑林”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2007年9月28日,校党委副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板寨抗日旧址
石板寨抗日旧址石板寨抗日旧址位于自治县南部的九阡镇石板寨,距县城约69公里。民国时期,石板寨的水族群众出于保护村寨的需要,在寨子周围筑起了高2米、厚1米多的石墙。并利用寨子周围几十株高大挺拔的树木以及木枋和圆木相互横扎连结,加上茂密的竹林和杂乱的刺蓬,组成了人工和天然相结合的堡垒。开前、后、左、右四个寨门供出入。民国33年(1944)秋,日本侵略军数千人,由广西宜北入荔波至九阡水族地区,企图攻陷三都后攻独山。11月28日黄昏,一股日军抵达石板寨,受到了水族村民潘秀辉、潘神、潘老发、潘晓等50余人自发组织的抗击。他们以寨墙作屏障抗敌入寨,战斗一直坚持至夜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擦耳岩红军战斗遗址
擦耳岩红军战斗遗址,位于瓮安县城东北24公里处。擦耳岩山势险峻,一条羊肠小道,象干人头上的包头帕,盘旋在陡峭的山崖上。这条路宽只有0.6米左右,人行其间要擦耳而过,故得名“擦耳岩”。1934年10月1日,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在黄平、施秉突破国民党军的堵截,于10月3日进入瓮安老坟嘴。国民党瓮安团防队得知红军逼近,奉令赶到擦耳岩,借助天险堵截红军。谁知红军进攻神速,未开一枪就击溃瓮安团防队,生擒团防队长及10名乡丁,占领擦耳岩。次日,红军主力通过擦耳岩到达猴场。同年底,红一方面军一、九军团及中央军委纵队亦通过擦耳岩险关。门票:免费对外开放。擦耳岩红军战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都江古城遗址
都江古城遗址位于都柳江风景名胜区上江村,坐落在都柳江与排长河环绕的山坡上,是贵州最悠久的的历史古城。早在唐代贞观三年就在此设应州府,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降为羁縻州;清朝雍正八年改设都江厅,并于清代雍正九年修筑土城墙。次年,贵州布政使常方伯察其地势,以“苗初归附,土城易圮,难以震慑”为由,呈准改建石城。雍正十一年开工,十二年竣工。城垣平面布局呈椭圆形,周长1915米,墙高因地势7米不等,厚2.5米。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四大城门上设有文昌阁,安放炮台8座,大土炮8门,小土炮10门。城内建有通判署、文昌阁、关帝庙、万寿宫、炎帝宫、孔子庙、观音庙、湖南会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