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湾省旅游
台湾省文物古迹介绍
台南开元寺
台南开元寺坐落在台南市北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台湾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它位于柴头港溪入海之处,所以最早被命名为“海会寺”,但又因为该寺为台湾第一座官建佛寺,便循唐玄宗所开之例,改称为“开元寺”。台南开元寺对近代台湾佛教的发展影响颇深,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被公告为二级古迹,亦是台湾府城七寺八庙之一。它坐西朝东,在蒋元枢整修之后为四殿两厢房的建筑群,为典型的伽蓝七堂寺院。游客从北园街上的山门进入后,便是宽广的庙埕,庙埕北边立有碑亭。而过了庙埕之后,便是三川门,其中央宽五开间,有三对由台南名师蔡草如所绘的门神,分别是中央的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义市城隍庙
嘉义城隍庙坐落在台湾诸罗县(今嘉义县)嘉义市东区民族里吴凤北路,最早是由清朝时期的诸罗县知县周钟瑄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修建的。此庙正殿供奉的大城隍爷是台湾的本土雕刻,神貌细致庄严,终年香火鼎盛。同台湾其它地区的城隍庙一样,嘉义城隍庙在历史上也曾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其中日治时期的昭和十一年(1936年)五月,由嘉义市尹伊藤英三发动劝募,诸位士绅及众多善德捐款达九万多日圆,准备将旧有庙貌彻底新建,翌年动工,于昭和十五年十月竣工。重建后的嘉义城隍庙由三川殿、拜亭、正殿、后殿四大部份组成,主体坐东朝西,正殿、后殿夹拜亭呈“工”字形平面建筑格局。它最大的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公城隍庙
马公城隍庙亦可称妈宫城隍庙,是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内的古迹庙宇,供奉城隍爷。它是继文澳城隍庙之后澎湖地区的第二个官设城隍庙,为中华民国内政部设定的三级古迹。马公城隍庙始建于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9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完工。1885年因中法战争,法军占领澎湖,马公城隍庙被烧毁;1886年由通判程邦基在今马公市重庆里重建,其后在1889年,澎湖厅署迁移至马公,马公城隍庙的官祀地位得以巩固。初建时的马公城隍庙为三进带左右护龙之建筑。因澎湖地区位处海峡中央,多风害,马公城隍庙亦曾多次修建。今天我们所见的马公城隍庙的风貌基础奠定于1932年,为五开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竹都城隍庙
“新竹城隍爷,北港妈祖婆”,在台湾民间信仰里,新竹城隍声威显赫,与北港妈祖的声望不分轩轾。事实上,新竹城隍爷是台澎地区“官阶”最高的城隍祀神,从清代就香火鼎盛;而其城隍庙也有250年以上历史,名列三级古迹。由于城隍爷灵验昭著,新竹又是人文荟萃、经济繁荣之地,新竹城隍爷之名于是益加威播。直到今天,新竹城隍庙仍然是新竹居民的重要信仰中心,来自各地的香客也终年络绎不绝。自庙埕进了三川殿门,市街的喧闹立即隔绝在外。黑面长鬓的城隍爷端坐正殿,梁上挂着“理阴赞阳”匾额,清楚说明他的职权。“金门保障”匾额则是光绪皇帝御笔特颁,奖励城隍爷屡次显灵抵御外匪有功。幽暗的庙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鹿港城隍庙
鹿港城隍庙位于台湾彰化县鹿港镇,是一间民祀城隍庙,旧称鳌亭宫,是“不见天街”上唯一的合港大庙,于1985年11月25日公告为县定古迹。据说此庙所供奉的神像是康熙初年一位在鹿港开设“日兴行”的福建永宁高姓商人因货物失窃,而自故乡请城隍来捉拿窃贼。后来窃贼不久后便人赃俱获,而城隍也自此留在了鹿港。鹿港城隍庙在道光廿八年(1848年)时因大地震而严重受损,但得到地方的大力支援而迅速重建完成。在此之后,城隍庙约每三、四十年重修一次。进入日治时期后,城隍庙在昭和九年(1934年)因市街改正而拆除了前面部分,并改建成石棉屋顶的圆山墙街屋立面。直到民国八十二年到八十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恒水教堂
永恒水教堂坐落于宜兰香格里拉冬山河渡假饭店边,是专为浪漫婚礼打造的水上教堂,名字也非常的有寓意,英语名字是非常浪漫的欧洲名字,为意大利文acqu(水)与vita(永恆)的组合,教堂花费将近两年时间才建造完成。建在水中央的教堂为台湾的首次创举,加上美丽的外观及梦幻的氛围,水教堂一启用便声名大噪,正式启用时碰巧为民国百年,搭上了百年结婚热潮,新人们不需花大钱出国,就能享受如梦似幻的精致婚礼场景,因此成为许多新人的婚礼场地首选。除了彩色的小圆顶,整座教堂从里到外,以圣洁的白色为基调,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皎洁。教堂内部以纯白色为基调进行布置,搭配水晶吊灯、白色长排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仙洞遗址
在台湾台东县长滨乡三间村面海的大岩石峭壁上,有数十个海蚀洞穴,地方上称为八仙洞。考古学者宋文熏教授曾率台湾大学考古队经五次挖掘,不但找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而且还在洞穴堆积的底层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的先陶文化,是台湾地区最古老的史前文化遗址,已被台湾内政部指定为国家一级古迹。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八仙洞遗址的地形是因为地壳上升过程中受海水侵蚀,由上而下依序所形成的如灵岩、潮音、永安、干元、海雷等一群大小不一的洞穴。目前这些洞穴中建有完整的步道,通往各洞穴,而且相关部门还在此设立“史前文化遗址”展示室,包括对史前人类文物的展示与详细解说,甚至是八仙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渔翁岛灯塔
渔翁岛灯塔位于台湾澎湖县西屿乡西南端,为台湾最古老的灯塔。该塔的位置原为西屿塔灯的旧址,西屿塔灯始于清乾隆43年,为八角形花岗石的七级石塔,塔上每夜燃点灯火。渔翁岛灯塔立于花岗岩台基上,底部直径约2.5公尺,塔高11公尺,灯高60.7公尺,内有螺旋铁板楼梯。塔身向上微微内收,为圆形铁造结构,外表漆成白色,是台湾地区创建最早的洋式灯塔。在入口三角形的门楣上留有凸铸的英文题字“D-IDM.HENDERSON1874”,是灯塔设计人韩得善的署名。另在庭院内有三块保存完整的石碑,分别是清乾隆43年(1778)所立的《兴建西屿塔灯碑记》、44年(1779)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神庙
风神庙是一座位于台南市中西区的三级古迹,也是全台湾唯一一间主祀风神的庙宇,位列台湾府城七寺八庙之中。它是由台湾道巡道鄂善在清乾隆四年(1739年)建立的,就设在台湾府大西门外面南河港的河道右侧、安澜桥的旁边。风神庙最初是一栋四进的建筑,其第一进是大门,第二进是官厅,第三进便是风神殿,而第四进是大士殿,其中第四进是在把原设在赤崁街大井头的接官亭移到此处后而兴建的,用以保佑往来舟楫的行旅安全。日治时期的大正七年(1918年)进行市区改正计划,风神庙原有的殿社都遭到拆毁;大正十三年(1924年)时,当地的士绅集资在原第一进的官厅地点上对风神庙重建,将原本供奉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为台湾清治时期所设的对应台湾县的官祀城隍庙,当时称为“台湾县城隍庙”,位于台南市中西区。虽然其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但现在的庙宇建筑是二战后于1980年1月重建而成的,为台湾最主要的城隍庙之一。全台首邑县城隍庙由台湾县知县张宏捐俸兴建,最初位置是在东安坊的县署旁边,后来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知府方邦基、知县鲁鼎梅将庙移到了镇北坊赤崁楼右边,但隔年又移到了县署北边,之后屡次修建并扩大了庙宇规模。二次大战后,该庙在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4月重修落成且举行祈安建醮法会,两年后又增建地藏王殿。然而由于庙梁腐朽,该庙在民国六十七年(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灯塔位于於垦丁国家公园内,是台湾南部海域夜航船只测定方位的重要座标点,塔身全体白色圆形,内分4层,每层各有铁梯15级,塔高18米,塔底周长110米,像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海岸,塔内灯光每隔10秒钟自动闪亮一次,光力可达20海里,是远东最大的海上灯塔,有“东亚之光”的美称,白天登上灯塔顶端,极目远眺,太平洋与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碧波万倾,海天一色,天气晴朗时,台湾省最南端,孤悬于波涛中的七星岩隐约可见,偶尔还可看到鲸鱼群在海中戏水。鹅銮鼻灯塔自热潮面算起,至灯火中心的高度是56.4米,白色圆形铁塔内共分五层,第一层储煤油,第二层置格林炮,三层为洋人休憩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南寺
和南寺坐落在台湾花莲县寿丰乡盐寮村海岸公路旁,是台湾一代高僧广钦上人的弟子─传庆法师于民国56年在此修行时所创建的。它依山而建,不但是台湾东部地区最著名的佛门道场之一,更是佛教艺术的殿堂,每天吸引众多游客到此观光游览。和南寺背倚青山,前临浩瀚的太平洋,朴实无华的建筑风格加上不时传来的悠扬梵音,让人顿时进入祥和清幽的境界;寺后苍翠的山峦上耸立着一尊鹅黄色的观音雕像,是著名雕塑家杨英风的作品,其雍容庄严的法相早已成为和南寺的地标。该寺以“佛教艺术多媒体”弘扬佛法,结合佛学、文学、音乐、美术、配音、摄影以及电脑科技,透过优美动人的声光影像,将艰涩玄妙的佛理自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南法华寺
台南法华寺位于台南市中西区的竹溪北岸,为中华民国三级古迹,亦为台湾府城七寺八庙之一。它的前身是明朝末年随郑经来台湾的逸士李茂春的住所,因其无心名位,遂于此栽梅种竹,建园修行念佛,人称李菩萨。李茂春去世后,其僧友将其故居改建为“准提庵”,供奉准提菩萨。进入清朝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知府蒋毓英集资在此建佛寺,供奉如来佛,并将寺名改为法华寺,此后一直沿用至今。法华寺坐北朝南,共五条轴线。主体第一进为天王殿,中央前面供奉弥勒佛,后方供奉韦驮,两侧则为四大天王;第二进为大雄宝殿,供奉三宝佛,两侧又各有五尊菩萨;第三进为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寺庙左边由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园县忠烈祠
TaoyuanMartyrsShrine必去理由:目前台湾唯一完整保留的日本神社建筑桃园县忠烈祠前身为日本人所建的桃园神社,位于台湾桃园县桃园市成功路三段200号。日治时期时,殖民政府在台湾推行“一街庄一社”的政策,企图以神社取代寺庙在社会精神领域的中心地位。在此政策的实施下,日本在台湾各地建造了大大小小约200座神社,桃园神社就是当时所建的神社之一。桃园县忠烈祠落成于1938年6月10日,除了奉祀开拓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外,也加祀掌管五谷丰收的豊受大神及明治天皇。台日断交后,政府发布毁弃台湾日治时代表现日本帝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湾府城隍庙
台湾府城隍庙是奉祀台湾府城隍威灵公的道教庙宇,位于台南市青年路,属国家二级古迹。它始建于明郑永历二十三年(1669年),当时被称为承天府城隍庙,是台湾最早的官建城隍庙,也是全台最知名的城隍庙。台湾府城隍庙主祀台湾府城隍威灵公,配祀有城隍夫人、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注生娘娘、天上圣母、福德正神、月下老人、十八罗汉、文武判官、范谢将军、甘柳将军、二十四司、门神等-,门神彩绘是彩绘大师潘丽水的作品。寺庙的正殿挂有大算盘,是善信陈江山于1937年所献的,上框刻“台南府城隍庙”六字,下框刻“丁丑年陈江山奉献”,左右刻联“善恶权由人自作,是非算定法难容”,这些字句,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岬灯塔
白沙岬灯塔位于桃园县观音乡白沙岬,为台湾岛最西端的灯塔。它于日治时期的1896年(明治29年)着手设计,1898年开始兴建,1901年建造完成,2002年被列为桃园县县定古迹,除了是重要的航运交通设施外,在早年更是具备了军事哨戒及气象观测的功能。清末在台湾建造的灯塔多由英、法等国整装进口,制造商将灯塔的零件预先制造好,再以船运至固定的地方组装;而白沙岬灯塔却是采用日语所称的“炼瓦石造”的双层砖石耐震所建造的,塔身用红砖叠砌而成,塔身上段由大块石材组砌成托架,承托着塔顶,灯器使用法制三等旋转透镜三重芯煤油灯。二战时,该灯塔遭受盟机扫射,塔体严重损坏,19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禅寺
大佛禅寺座落于基隆市中正公园寿山之巅,为一处佛教观光胜地。相传普观法师自幼随母出家,大发弘愿,经多方觅寻,择定中正公园山顶,于民国56年倡议建立,民国58年建成完工,大佛禅寺最终得以投入使用。大佛禅寺整体采用唐代佛教寺院的建筑模式,楼高四层,内有大雄宝殿、圆通宝殿、佛教讲堂、弥勒殿、观音殿、琉璃殿、功德堂及禅房等建筑,美轮美奂,雄伟壮观,可供观览及参拜。寺前的广场上建有一尊高22.5米的白色观音大士佛像,为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也是当时全台最高的佛像,被选为基隆市八景之首;观音像内分为五层,有楼梯可供上下,每层留有观景窗可眺望基隆港全景。此外,在观音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寺
重庆寺位于台南市中西区,于民国九十六年(2007年)4月26日公告为古迹,为台湾府城七寺八庙之一。它最初属于禅宗临济宗,但现在是西藏密宗噶举派(白教)的分院,也是台南知名的宗教文化胜地之一。重庆寺最初位于台湾府城宁南坊,宽三开间,由三川门、正殿、后殿与两边厢房,属于禅宗里的临济宗,主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1778年时台湾府知府蒋元枢曾重修此庙,后来进入台湾日治时期后,1915年时该寺因要兴建台南州厅而被征收,信徒遂于1916年10月今址重建;1943年时又遭到盟军轰炸,最后是在战后重新修建的。该寺于1969年皈依西藏密宗贡噶上师,改为弘扬密宗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南龙山寺
台南龙山寺的前身为明郑时期所建的一间供奉观音菩萨的香灰袋草厝,到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时信众正式于东门外用硓古石兴筑观音殿,并雕塑观音像。而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台湾知府蒋元枢拨款重建,11年后(1789年)在仕绅王拱照的主导下又再次重修。在此之后,台南龙山寺又经历了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同治十年(1871年)与光绪十年(1884年)的多次整修,最终在日治时期由许萱其、许朝成、蔡添福、刘王等人在现址修建并保存至今。目前的台南龙山寺为楼高三层的钢筋混拟土建筑,屋顶为歇山重檐形式并仿作“反宇起阳”的朱瓦起翘屋檐,屋瓦为现代琉璃瓦。一楼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滨文化遗址
介绍长滨文化遗址于1968年3月由台湾大学地质学系林朝荣教授调查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海蚀洞穴时发现。后经挖掘,出土石器、石片、玉髓、骨角器、鱼骨、兽骨、粮食残渣等3000多件,石器以小型刮削器及刀形器为主,也有少量砍砸器。经鉴定,确认此处遗址年代在距今15000-5000年左右,为台湾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文化层,即旧石器文化层。历史学家将之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属于典型的砾石器文化,当时先民的生活方式以渔猎为主,未见陶器出土,因此又称为“先陶文化”。长滨文化是经由华南传进台湾的,此文化证明,在更新世末期前,台湾与大陆连接时,台湾就已成为大陆旧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