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虎丘区旅游
虎丘区文物古迹介绍
虎丘塔
云岩寺塔虎丘塔,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5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艺术珍品,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虎丘塔,是云岩寺的一座佛塔,又称云岩寺塔。虎丘塔始建于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九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兰凤寺
兰凤禅寺坐落在苏州西郊鹿山新民村山麓的地方,兰凤禅寺又名兰凤塔院,原名景福寺庵,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与阳山北(阴)的尊相寺的始建,是相同年月。“南北益彰,相映成辉”,由主持道宏所建。据史料记载:在清干隆年间,有一高僧名曰兰凤禅师,当时他静修于此,面壁十年,得佛点化,乃成神凤,从别处驮来了小鹿山。从此,福禄(鹿)祥和,保佑一方百姓,故后人将兰凤禅师仙逝后纳骨于后院,今寺后面有其化塔,殿前有其遗像,故庵又名兰凤禅寺。据《地方志》上记载:鹿山乃吴国养鹿之地,吴王为宠伎西施养鹿千头,采其茸成药,来调养西施身体,此时吴王沉迷其中。有诗曰:“山下花开一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万佛寺
苏州万佛寺得名于寺内的万佛石塔,万佛石塔,原名禅师塔,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镇西泾村(西京村)。它面对太湖,隔湖与光福窑上山相望。坚固耐用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征,佛是威力无比的化身,为了消灾镇邪,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始建该塔,作为镇湖之物。在明朝成化年间,高僧昕乚将塔进行了洗刷整修。由重建至今,已经历了692年的风风雨雨了。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它既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楼阁式宝塔,也不同于元代盛行的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喇嘛塔(瓶型塔),可谓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塔原坐落在江南名刹秀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山云泉寺
云泉寺位于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大石山山坞中,宋朝年间由珍护禅师入大石山掌建,取名云泉庵。后元大德年间由觉明高僧兴盛,是苏州阳山地区十大寺院之一。寺庵点缀了美景:云泉二泓,自石泻纳小池,又暗泉一股纳望湖池。清末洪杨战乱,寺庵被焚之一炬。而后重建不久又遭日寇荼毒。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地百姓自发构架重修。自此改名为云泉寺。惜乎,文革中又被毁于一旦。云泉寺与拜石轩,毛竹磴、招隐桥、仙桥、宜晚屏、玉尘涧、青松宅、杨梅岗、款云亭、凝霞楼、石井、石龙、玉皇阁、夕照岩、观音阁、见湖峰为大石山十八景。云泉寺与大石山的秀美,招来众多文人墨客的游兴与诗吟。苏州明代大臣吴宽就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烈士陵园
苏州烈士陵园位于苏州市西郊横山西麓,原名苏州横山烈士陵园,建于1956年4月。2000年2月,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原址对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改建。苏州烈士陵园占地140亩,改建后分纪念瞻仰和烈士安息两个区。纪念瞻仰区居于陵园中心位置,采用主轴线对称布局。轴线长约160米,由西向东依地貌呈阶梯形,相应建筑依次为大门、牌坊、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陵园电教馆、悼念广场、纪念碑。纪念碑呈四棱塔式,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日,碑上镌刻陈毅元帅为烈士陵园的题词“为人民事业而牺牲是最光荣的”,碑底柱正面和两侧各刻有一幅浮雕,画面分别为“百万雄师过大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苏州白鹤寺
白鹤寺位于枫桥街道高景山。据浒关志卷记载,白鹤寺建于唐代,距今千余年之遥,当时是吴中巨刹。随着历史的变迁,原白鹤寺已无存,为恢复名寺、发展高新区的旅游事业,由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师牵头,高新区佛教协会积极配合,将重现白鹤寺当年盛况。史载白鹤寺原址位于高景山上。高景山地处高新区的中心,景色秀丽。宋范成大《夜过高景山》诗曰:“伊扎蓝于草露间,夜凉月暗走孱颜,忽闻坡水清如镜,照见沉沉倒景山”。这里距离苏州市区不过20余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相当便捷。重建后的白鹤寺,朝东,面向上院寒山寺和云岩寺,南有灵岩寺楞伽塔,西临寂鉴寺、铜观寺,前视开阔,群山秀丽,风光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石湖石佛寺
石佛寺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禅院等,位于石湖茶磨山下,依茶磨山边的岩石造型,凿就一尊观音佛像,立于山崖裂隙间,俗称“石佛”,寺名由此而来。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题写匾额“普门香梵”并撰写对联一副“愿力广施甘露味,闻思远应海潮寺”。对联至今仍在观音殿的石柱上。石佛寺始建于宋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由尧山主开山,规模虽小,却甚得佳境。元代诗人陈基到此游览,有《登观音岩》诗云:普陀山枕海波宽,古洞谁移此地安。岩下碧潭常侵日,云根瑶草不知寒。楼篁鹦鹉呼人语,伏涧蜿蜒听法蟠。山兀石桥方广路,也须一虔姿盘桓。后该寺历经数次重修,到了民国初年,石佛寺尚有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山凤凰寺
凤凰寺位于大阳山东凤凰峰,《浒墅关志》载:“凤凰峰下有凤凰台。”凤凰寺雄踞台上,台如凤凰之冠,两侧山峰如凤凰展翅向东张开。其地势犹如凤凰之形,故得名凤凰台。凤凰寺是高新区唯一的一座女众道场,也就是通称所说的尼姑庵。凤凰寺初建年代可追溯到明代,岳岱《阳山志》记述:“半山寺,在山之东。宣德间,僧信所建。山半耸一峦,寺据峦上,一名源隐,今已废。”考阳山之东地形,惟凤凰台之势符合“山半耸一峦”之说。山半其余他处均无耸起之峦,更不要说在峦上建寺。故基本可确定,今之凤凰台就是明代的半山寺。凤凰台在民国期间有南北两处寺庙,北为凤凰寺,南为天云寺。一九六六年遭文革劫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莲花寺
莲花寺位于苏州高新区通安镇西部金市街西端,建于唐神龙二年(706)有1300多年历史。初,莲花寺规模很大,据传寺内建筑有5048间之多。明代文震孟《重修莲花寺大佛殿纪略》云:“茂苑西,镇名金墅,有寺曰莲华,系先朝里人刘文隆舍宅为寺,以井观青莲而得名。”莲华寺历经数朝,多次修茸,清末后失修,毁于上世纪70年代,只遗留下门前两棵大银杏树。2003年在区宗教局,区佛协的关心支持下,千年古寺得以重现,并于2006年6月完成了大雄宝殿的建设,并重塑了全堂佛像,莲华寺现有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厢房,斋堂等建筑。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西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越城遗址
越城遗址,位于苏州市西南郊石湖北口越来溪东。遗址范围南北长45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近18万平方米,现高出地面约1.5米。1936年调查发现,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98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达8.21米,发现有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时代文化遗存。马家浜文化层发现灰坑1座、墓葬3座。出土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有宽檐釜、牛鼻耳罐、平底盉、带把壶形器和豆等,并发现玉玦、玉璜饰品。良渚文化层发现红烧土面和石块堆积居住遗迹及墓葬7座。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磨制得相当精细的有肩穿孔石斧、有段石锛、“耘田器”和石镰等。陶器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太平军营垒遗址
文昌阁太平军营垒遗址在市郊浒墅关兴贤桥南大运河西岸土丘上。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23年(1595年),四周小河环绕,居高临下俯瞰运河,形势险要。1860年至1863年太平军驻守浒墅关期间,将文昌阁作为扼守运河的营垒和屯储粮草的所在,曾在阁四周构筑一道高3米余,厚约1米的砖墙。北面沿河正门之内还筑有类似月城的砖垒,东南角有辟门,下通水池,门上有阳文砖刻“草园”两字。砖墙营垒虽已于1958年被拆毁,仅留残迹,但太平军进驻过的文昌阁前后两殿及两厢尚存,均为清代硬山顶建筑,屋顶还可见到太平天国特有的龙凤纹瓦当、滴水。文昌阁是古镇浒墅关的重要史迹和古运河畔一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春桥
行春桥,是宋代修建,位于苏州石湖风景区上方山路的一半圆拱薄墩九孔连拱长桥。桥为东西走向,全长54米。中宽5.2米,中孔净跨5.3米,矢高26米,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越城桥西,跨石湖北渚,系九孔石拱桥,初建于宋。每逢农历八月十八,相传可见该桥每个桥洞中各有一个月亮映在水中,其影如串。“石湖串月”盛会已成吴地民俗。行春桥始建年代无考,南末淳熙十六年(1189年)重修时,诗人范成大作记。其地山清水秀,波光塔影,景色宜人。范成大《行春桥记》称: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末始游者无异。明成化、崇祯间再修。1949年国民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钰、章元善墓
章钰、章元善墓位于高新区横塘街道老梅湾村,年代为民国。2019年8月23日,章钰、章元善墓被公布为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了翁墓
魏了翁墓原规模宏大,有神道、神道碑、石碑坊。据《浒墅关志》载:“魏文靖公了翁墓,在高景山金盆坞。嘉熙元年葬,史绳祖撰神道碑。”后屡经毁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江苏布政使倪良用曾为魏墓补立七尺墓碑,上刻“先儒宋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公了翁墓”。后毁。辛亥革命后,吴中保墓会吴荫培先生重立“宋魏文靖公了翁墓”石碣。“文革”期间,墓碣荡然无存,连墓的确切位置也无从寻找。1984年文物普查时,吴县文管会在金盆坞一小山包前发现了魏了翁的圹志,据查墓冢封土被坏,湮没已久的魏墓终于复现,并得到了妥善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士诚墓
张士诚墓,位于斜塘镇盛墩村,1960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改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张士诚(1321-1367),小名九四,东台白驹场(今属大丰市)人,以驾船运盐为业。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不堪富户--,率众杀诸富户,率苦役、盐丁万余人起义。次年,据高邮,称城王,号大周,年号天佑。在高邮击败元丞相脱脱所率大军后,由南通渡江至常熟。至正十六年二月攻占平江(今苏州),并在此建都,后称吴王。至正二十七年七月朱元璋率军攻占平江,张土诚被俘,解至金陵(今南京)后自缢身亡。张土诚墓面积三亩有余,墓冢封土高出农田1米。墓前原有国时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店头遗址
茶店头遗址位于枫桥镇高景山东北麓,1986年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改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文化遗存分布在茶店头村西、高景山东北.东西长约200米左右的范围内,从茶店头村旁新开河的断面看,文化堆积层厚约2米。该遗址是1985年5月初由吴县文管会在附近清理一座残墓时发现的。在调查中,采集到很多陶器残片和少量石器。石器有打制粗糙但刃口磨光的石斧、通体磨光的石镰。陶片有夹砂硬陶、印纹硬陶、泥质陶等,表面拍印各种纹饰,能辨出的器形有田底内凹罐、喇叭形圈足豆等。根据出土遗物的质地、纹饰等特点分析,该遗址与上海马桥遗址具有相同文化特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墩遗址
窑墩遗址位于东渚镇淹马村的范家里村土墩处。窑墩原是一处高出地面3至4米,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土墩,被当地窑厂取土,逐渐变为平地。遗址范围西界延及范家里村池塘,南边到范家里村池塘南边,东界到窑厂小河,北界延伸到高田,总计面积4万余平方米。1980年4月,村民取土建土窑时发现东汉古墓,在考古发掘时,又采集到磨制得非常光滑的双孔石斧、常型石锛、夹砂红陶鱼鳍形大鼎足、“丁”字形断面的鼎足、满饰划纹的夹砂红陶器耳、泥质黑衣陶豆盘、饰有竹节和镂空的豆把、带有断凿附加堆纹的夹砂红陶罐腹片,以及泥质灰陶、黑衣陶罐口沿等。这些文化遗物的特点,与吴县草鞋山、张陵山遗址中早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渚宝山遗址
宝山遗址位于东渚镇宝山村的阳抱山,这是座海拔仅20多米的小山,位于阳山西侧,又名铜顶山。1983年3月发现古文化遗址。遗址分布在阳抱山南麓,宽10米、长约200米的范围内,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80厘米,文化内涵丰富,采集到磨光石锛、刃口磨光的斜面石钺等石器和夹砂红陶罐、印纹硬陶罐、原始瓷等陶瓷的碎片。陶器的纹饰多为拍印纹,有云雷纹、弦纹、席纹、曲折纹、方格纹、叶脉纹,体现了西周至春秋时代的地方性文化特征。阳抱山已知的著名古墓尚有鲁肃墓,鲁肃是吴国最重要的名臣。陆绩墓,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朱德润墓,元代官镇东行省儒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涣墓
章涣墓位于枫桥镇章家山,1986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因行政区划变更,改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章涣,字懋宪,明吴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政事文章为时人推重。《吴县志》有明右副都御史章涣墓在支硎山的记载。章家山是支硎山的一支,南临天平山,西接寒山岭,东邻金山浜,地势较高,环境幽静。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有:据传章氏墓地旧为中峰寺,章氏谋山葬坟,假火焚寺,另捐别地建寺的记载。如确凿的话,说明该墓地原是支硎中峰寺的旧址,被章氏占为墓地。该墓规模较大,文革期间墓穴被毁,但墓道旁的翁仲石兽尚存。现有石人一对,文臣武将相对而立,高2.7米;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里亭
十里亭位于枫桥街道,亭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建。亭用花岗石砌成,顶单檐歇山式,坐西面东,有四柱,平面呈方形,边长44厘米。内立《浒墅关修堤记》青石碑1块,碑高3米,置于赑屃背上,惜头已损坏。碑文为明中期太极殿大学士申时行撰,江西巡抚杨成书,翰林院侍读学士韩世能篆额。该亭是研究明清时期仿木结构石亭建筑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