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旅游
新疆文物古迹介绍
策勒小佛寺
策勒县达玛沟乡小佛寺遗址于2000年3月被一牧童发现。佛寺面积为4平方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小的佛寺。门朝南开,坐北朝南有一莲花座佛,佛的头部、双手已失,墙壁内绘有精美的壁画,从佛像的制作技法判断,系南北朝遗迹,距今1500-1800年。该佛寺周围是一个庞大的佛寺群,曾出土千手观音手托带有老鼠图案的法器,是世上首例印证“万民崇拜鼠王”这一典故的重要文物。它的发掘被考古界列为2005年中国考古七大发现之一。现又在该佛寺附近发现了2号小佛寺,佛寺内发掘出许多精美的壁画和佛头,这些发现印证了唐玄奘《大唐西游记》中关于古于阗国的记载。新疆电视台制作专题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龟兹故城
时代:西汉至宋龟兹国,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所辖4镇、16府、72州之地。并在此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龟兹当时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古城周长近八千米,北墙2000米,南墙1806米,东墙1646米,西墙约22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2--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1985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在此城进行过发掘工作,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新疆阿勒泰市西南16公里切木尔切克乡(原称克尔木齐)境内的山间盆地中,以海依那尔、科克舍木老克木齐、喀腊塔斯、喀腊希力克别特、阿克托别等为主的十一个地点,分布着数量较多的石雕人像及古墓葬,形成南北宽12.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达43.7平方公里左右的墓葬分布区。遗址年代的上限为青铜时代,下限沿续至汉、魏。遗址中墓葬形制多样,以大型茔院制石棺墓和石围石堆墓、石棺墓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的数量及类型居阿勒泰之首。对于墓地石人的解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一般学者认为,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应该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库姆塔格沙漠
介绍库姆塔格,维吾尔语是“沙山”之意。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自天山七角井风口和达坂城风口的狂风,沿途经过长风程,挟带着大量沙子,最后在库姆塔格地区相遇碰撞并沉积,形成“有沙山的沙漠”这一独特的景观。库姆塔格沙漠已开辟成为集科研、考察、探险、沙地运动、沙疗保健、大漠观光于一体的风景区。站在鄯善老城向南望去,金色的大漠雄浑壮观、风光无限,千百年来与绿洲长相厮守,默默对视,犹如忠诚的恋人,给人无尽的遐想。新疆吐鲁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尔其塔格宗教寺院遗址
包尔其塔格宗教寺院遗址包尔其塔格宗教寺院遗址位于图木舒克市51团3连。时代:唐宋时期。2005年4月28日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坐落在包尔其山南端石质山体上,南北走向,遗址东、西为3连棉花地,西30米处有座现代清真寺。该遗址六七十年代保存尚完整,后人为破坏严重,据当地人讲是人为用0炸山取石所破坏,该遗址南部基本无存,在北部可见断续的房屋墙基,房屋大小不一,有单间和套间。有一间房屋东西长8.3米,南北宽8.3米,墙厚1.3米,高约2.5米。遗址中常见佛造像残片和陶片,陶片多以红陶为主,也可见少量灰陶片,基本手制,据当地人讲述70年代时房屋保存尚完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仁台沟口遗址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天山伊犁河峡谷中的尼勒克县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遗址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了中国最早的用煤遗迹,初步断定其时间约距今3500年前后,相当于青铜时代中晚期到商代,这将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历史最少上推千年。煤炭被大量用于生产、-的记载见诸于《史记·西域传》,书中曾描述今天新疆南部的库车县一带用煤冶炼生产的场面,但没有发现任何用煤的痕迹。有确切记载的用煤记录和发现是在东汉,在此次考古中的M49墓葬可以确定为青铜时代中晚期,而依据“打破遗址”关系,遗址应早于墓葬,可以推断,中国最早的用煤时间大约在3500年前。2019年3月29日,“2018年度全国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远寺
靖远寺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城西6公里的孙扎齐牛录乡,建于1892年,是清代伊犁八大-庙中较有影响的寺庙之一,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个寺庙对称成比例布局的楼台错落有致,古朴自然,是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融合的缩影,充分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建筑艺术,也是锡伯族与各兄弟民族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实物见证。靖远寺规模宏伟壮观,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四周筑有高大围墙,山门前有砖雕影壁,正门上方刻有锡、汉文“靖远寺”大金字,笔法工整,苍劲有力,庭院宽阔幽静,连接各殿房的路面皆为砖铺,靖远寺整个建筑错落有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
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在和布克赛尔蒙古治县县城东南方向,与县城直线距离为22.5km。加林塔然古墓葬共有六处,300座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在长期侵蚀作用影响下,一些石棺墓的顶部已被剥蚀掉,用来砌石棺的石板己露出地表,石板为厚5-10cm的页岩,围成方形、圆形或六边形等形状。其中有一方形墓,大小为3.2mx2.2m,内有一方形小墓,大小为0.85mx0.82m,上方紧靠着它的是一近人头形的圆弧,直径约为1.8m。据考证,加林塔然石棺古墓为公元前7-5世纪赛种人的遗迹或为6-8世纪突厥人的遗迹,该墓群的年代大约在2500年前。加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大寺
介绍该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曾翻修扩建。与市区其它清真寺不同的是,陕西大寺大殿系中原地区古代传统砖木结构、琉璃瓦顶的建筑风格,坐西向东,高达十余米。大殿前部为单檐歇山式,用40根朱红色大柱支撑梁架,美观而有气势。拱门上,刻有《古兰经》文,其刻工之精,令人赞叹。后部为望月楼,乃阿訇登临观看月亮出没,宣告斋戒的场所,为上八下四的重檐式八角亭。这种建筑形式在新疆十分罕见。新疆乌鲁木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西姆纪念碑、墓
阿西姆纪念碑、墓著名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家,阿西姆·墩希1896年出生于新源县肖尔布拉克。他13岁开始学习冬布拉弹奏,1930年以后新疆的民族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阿西姆·墩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弹奏艺术,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能。1942年在伊犁参加文艺汇演获得优异成绩,并进行了经验交流。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积极参加民族复兴文化艺术工作。1952年—1955年在自治区、自治州文工团工作。1957年在首都北京参加民间艺术汇演,并弹奏自己的《致领袖》、《序曲》、《白浪》等作品,荣获“民间音乐家”称号。阿西姆·墩希在一生0创作了300多首乐曲,为发展哈萨克族文化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焉不拉克古墓群
介绍焉不拉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焉不拉克村,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新疆东部最重要的一处青铜时代的墓地,距今约4000年。墓葬分布在两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土岗上,地表没有明显痕迹。墓葬形制主要有竖穴土坑墓、竖穴生土二层台墓,葬式为曲肢、直肢两种。随葬品主要有陶器、石器、木器、铜器、铁器、金器、骨器和毛纺织品等。彩陶纹饰与甘肃地区四坝文化和辛店文化彩陶纹饰相似。新疆哈密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图拉哨卡遗址
1878年,光绪四年,左宗棠至苦至难收复整个新疆。为加强和巩固新疆境内的防务,左宗棠在南疆地区布置了一条漫长的军事防线。这条军事防线蜿蜒盘旋,起自吐鲁番,经库尔勒、阿克苏、喀什,最终抵达新疆最南端的和阗,全长5000多里。这条漫长的军事防线上,左宗棠大军共设站台67座,每处分兵驻守。左宗棠对南疆防务极为重视,命令大将董福祥驻节喀什噶尔,总统南疆西四城马步各军。南疆西四城,是指喀什噶尔、英吉沙而、叶尔羌、和阗。不久,董福祥派遣一支上百人的骑兵,驻进喀喇昆仑怀抱,夯土垒石,创设至为重要的——赛图拉哨卡。这个名叫赛图拉的哨卡,正是左宗棠5000多里军事防线的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田阿达古城
介绍古城在新疆库车东北约7公里处,位于乌恰河与伊苏巴什河之间名为明田阿达的戈壁高地上。该城现存主要遗迹约始于唐代,并延续至回鹘时期。城有内外两重,内城长方形,东西约150米,南北约72米。城墙夯筑。城内残存两个夯土台基,内城西南城墙外也散布着17个夯土台基,其中有些是塔或寺的基址。外城仅残存北墙和东墙,为土坯垒砌,剑匕城墙残长约240米,东城墙残长约1825米;北城墙有城门遗迹。此外,沿外城墙北墙和东墙的内侧分别有1个和7个20米见方的土坯建筑。城内出土汉文佛经残纸,汉文纸文书,正面写汉文、背面写回鹘文残纸,印制佛坐像和佛塑像残件,以及子母砖、残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奇喀特古城
玉奇喀特古城玉奇喀特古城位于新和县县城西南方向22公里处,由外城、中城和内城三道城廓组成,总面积1740亩,属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田卫疆、研究员仲高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平,经过考察后初步认定西汉最后一任西域都护李崇,当年卒于玉奇喀特古城,这里是是西汉末年西域护府所在地。古城长1450米、宽800米。北京大学教授黄文弼1928年在对此地的考古发掘中,除收集了大量的汉代遗物外,还发现了西域都护李崇的铜印,印背钮呈半圆形,底镌刻篆书,以及“常公之印”(一说是汉代职官——当户的铜印)等重要文物。1953年,人们又在此发现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曼尼沙汗纪念陵
阿曼尼沙汗纪念陵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宫,阿勒屯,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里木河游览区
介绍位于尉犁县,距库尔勒市区105公里。该游览区被人称为“八百里绿色走廊”,塔里木河流域是一片沙漠中的绿洲,这里生长着原始胡杨林带以及药用植物罗布麻。来到这里,游人不可不看的景观有沙漠上的日出和日落,体验唐代大诗人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情画意;也可以骑着骆驼在大漠上徜佯,寻访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尉犁县境内还有古墓沟、古营盘遗址、库鲁克山岩画、雅库伦烽燧等古迹。新疆库尔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玛利克瓦特故城
介绍位于和田城东南25公里的玉龙喀什河西岸,相传是汉代于阗国国都旧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遗址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两端上宽下窄,分别为750米和450米。遗址上有石础数百个,西南部分布密集,似为官署所在地。从这些石础可以推断当年地面建筑之宏伟。遗址中央有陶窑废址,似为工商业区。东北方可能为居民区,佛教寺院也在这里。周围沙山环绕,极目四望,还可以看到昆仑山脉的影子。这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古钱币,如汉代五铢钱,此外还有铜佛像、玉器、泥塑、壁画等。新疆和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奴拉赛铜矿遗址
奴拉赛铜矿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的喀什河南岸、阿吾拉勒山北坡的天山奴拉赛沟中,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距今约2600-2400年。遗址包括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和奴拉赛古铜矿开采、冶炼遗址。在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发现有露天采掘矿坑和大型石器。奴拉赛铜矿采矿区已发现十余处竖井洞日,已塌毁,洞口约5米见方,有的竖井深达20米左右,宽约5米。洞口周围和竖井中发现大量矿石和圆形或扁圆形的石锤。冶炼遗址位于奴拉赛沟谷内较平坦的地方。奴拉赛铜矿遗址是新疆地区发现最早的矿冶遗址,从工艺流程、冶炼温度、矿渣和钢坯等几个方面看,都已达到较高技术水平,为研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洪纳海石人墓
小洪纳海石人墓小洪纳海石人墓位于昭苏县城南5公里的草原中,墓前立一石人,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是一尊典型的武士形象,腰部右下侧,刻有粟特铭文,雕像神态端庄、生动逼真。由于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目前,石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上面的粟特文逐渐淡化。加上周围没有规划参观的线路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导致人为破坏的加剧。小洪纳海石人墓的历史遗迹及文字记载十分重要,急需将它整体保护起来。小洪纳海石人墓及铭文,经专家初步推测为公元6---7世纪的作品,石人是古代游牧民族创造的艺术精品,为研究古代伊犁区域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而这个时期的粟特文的史料极为罕见,其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艾斯克霞尔古城堡
导游艾斯克霞尔古城堡位于五堡西南23公里的东魔鬼城中,海拔350米,维语“破旧的古城”之意。介绍艾斯克霞尔古城堡处在一片雅丹地貌的陡壁土岩丘中,背依雅丹而建,远处望去,城堡和雅丹相融一体无法区分。城堡坐南朝北,为上下二层土坯建筑、残高6~8米,建在离地面5米多的雅丹山丘的中上部。这是近代(清)维修过的防御性设施,主要有两个城堡,上置晾望孔。在砾石地面上撒满了大量陶片,陶质有粗细砂红陶,彩陶、纹饰有横、竖及三角纹等,1998、1999年有人多次盗墓,干尸被弃之地面。这里环境极干热,古河床中滴水不见,古城堡据推测自青铜时代至汉唐明清都在使用,这里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