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旅游
新疆文物古迹介绍
81、奇台药王庙遗址
药王庙遗址药王庙建于光绪14年(1888年),正是奇台县城从老奇台搬至古城时,当时该县人口密集,瘟疫四起,前后两年经历了两次大的瘟疫,军队和商民都深受其害。为了扑灭瘟疫,古城内相继开张了很多药铺,内地郎中及药商奔赴古城,此地的药材生意十分火爆。内地的药材运抵古城再分售天山南北,本地药材经此地运往内地。民众祈求消除瘟疫,身体健康,建起了药王庙。随着药材生意的兴起,该庙成为药材行业的聚会所,维护药商的的合法权益。据县志记载,光绪年间,古城内有药铺二十余家,分为内科、疗疮科、骨科,既看病又售药。民国期间,药王庙办起医师学堂,分药剂师,药王庙在古城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庙宇修建的小巧古朴,集中体现了中医药传统的玄妙。庙堂内供奉药王孙思邈,锁定人心,驱邪避魔,利用传统文化凝聚汉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医传统。由于北方草药须从南方运来,这里又是药商的集聚地。北方独有的动物药、矿物药、戈壁生长的耐旱草药在此运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2、东地大庙
东地大庙东地大庙位于奇台县城东北约二十公里的西地镇东地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古有东地河贯穿其中,四座古庙坐北向南,毗连相建,外有土墙环绕四周,院内古木森森,一派庄重肃穆气象,由东而西依次为城隍庙、关帝庙、娘娘庙、圣武宫。嘉庆、道光年间东地大庙扩建,新建武圣宫、圣贤殿、戏楼等。同治四年(1865)因白彦虎作乱,庙宇毁于战火之中,只有关帝庙得以幸存。光绪十八年(1892)当地百姓捐资重修娘娘庙、城隍庙等。四庙之中,以城隍庙最古,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庚寅即公元1790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庙内有泥塑及劝人向善的大型壁画。娘娘庙位于关帝庙西侧,彩梁画栋,气宇不凡,彩绘木制窗格把正殿与外殿一分为二,外殿山墙两厢皆是彩色壁画,其一侧壁画乃“严父教子图”,一侧是“五子夺魁图”,正殿内亦极精美,有泥制假山彩雕,亭台楼阁又有神仙彩画。关帝庙居于两庙中间,外殿有两面雕花砖墙,左雕蛟龙飞舞,右雕丹凤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3、慕士塔格峰
导游海拔7546米,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县交界处,塔吉克语意为“冰山之父”,是著名的登山地点,也是从喀什去红其拉甫口岸的必经之路。介绍相传,慕士塔格峰上住着一位冰山公主,她与住在对面的海拔8116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上的雪山王子热恋,凶恶的天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就用神棍劈开了这两座相连的山峰,拆散了冰山公主和雪山王子这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冰山公主整天思念雪山王子,她的眼泪不停地涌出,最终流成了道道冰川。天晴时,白雪皑皑的山峰夹带着伸向雪线下的道道冰川,宛若冰川公主飘逸的白裙和长袖。慕士塔格峰巍峨庄严,纯洁高雅,又因为有这样美好的传说,它便被塔吉克族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交通从喀什到红其拉甫的车会经过慕士塔格峰。新疆喀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4、也迷里古城遗址
也迷里古城遗址也迷里古城遗址位于额敏县也木勒牧场格生村北距额敏县约14公里,距今780多年。据《元史》记载:“太祖东归,定田子分地”记的是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19—1244)后,把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其中“也迷里河滨之地封三子窝阔台”,历史上称作窝阔台汗国,首府设在额敏,统治范围包括今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蒙古西部。窝阔台曾率部在也迷里河(额敏河)南岸兴土木,筑高墙,建成一座四方形都城,取名“也迷里城”,也称“都鲁布津城”,随着窝阔台统治地位的巩固,也迷里城也日趋繁荣,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死,窝阔台继蒙古大汗位后,仍致力于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对外征服大业,为适应连年征战的需要,他下令在各地设立驿站,开通道路,修建仓库,储备粮食。由于政治上的暂时统一,交通畅达,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也迷里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公元1306年窝阔台大汗的孙子海都与忽必烈夺帝位失败后,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5、于田艾提卡清真寺
艾提卡尔大清真寺于田县艾提卡尔大清真寺建于公元1200年前,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3449平方米。其中:寺内面积3066平方米,院内面积10439平方米,大清真寺共由11层,153个大立柱建成,面积比新疆最大的喀什艾提卡尔大清寺还要大,是和田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穆斯林群众的一座大型宗教活动场所,一般居玛日(星期五)做礼拜的信教群众达4000-6000人左右,肉孜节、库尔班节可容纳信教群众10000—16000人做礼拜。于田县艾提卡尔大清真寺从始建到现在共有7次扩建维修。1947年—1949年解放前夕,进行过一次民族建筑风格为主的扩建维修。解放后,从1985年—1988年做第6次维修,在历次维修中都保持了原貌。1997年—1998年重建北门,门塔总面积227平方米,这是第7次扩建。北大门门楼高24米,其中有三层房屋,屋顶有9个观望塔和一个圆形顶棚,建筑风格与阿图什苏丹沙图克博格热汗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6、海头古城
海头古城在楼兰古城西南48.3公里处,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罗布泊地区仅次于楼兰的第二大城。南北城墙长107米,东西城墙长约19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海头古城附近是罗布泊地区另一个遗址集中区,在其西北约3公里处有LL古城,再向西北4.8公里有LM住宅群遗址。文物部门将海头古城称做罗布泊南古城,1914年斯坦因在罗布泊探险时将其命名为LK城址。海头古城是1907年斯坦因的维吾尔向导托克塔阿訇首先发现。1910年日本人桔瑞超在罗布泊探险时在此城获得李柏文书。当时他误认为此城是楼兰古城。同年,我国学者王国维在考译李柏文书时发现,两件文书均注明“海头”二字,日本学者森鹿三也根据桔瑞超提供的李柏文书出土地点的照片证实这里不是楼兰古城,而是LK城址。以后人们就将罗布泊南古城LK城址称作“海头古城”。在公元4世纪30年代后,楼兰城被废弃,西域长史府治所即迁到了海头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7、库车大寺
库车大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群众做礼拜的宗教场所。大寺座落在库车县城黑墩巴扎最高处,距库车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伊斯兰教在库车传播后,约在15世纪营建此宗教建筑,初始为土建寺院,17世纪改作木结构寺院。1918年遭火灾被焚,1923年由当地阿吉主持集资、募捐重建了这座清真寺。1927年竣工。寺院面积1165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两部分,一是大寺院主体,内有旋转楼梯至寺顶,供阿訇喊“乃玛孜”之用。全为砖木结构。二是供信徒礼拜时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厅和后室两部分,面积约65平方米。大寺门楼高18.3米,全部青砖砌成,高耸的门楼与宣礼塔,庄严挺拔。塔柱雕以伊斯兰风格图案,穹窿式楼顶,形似天宇,可容纳3000人大礼拜。在寺内庭院东南角有一处声威显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也是新疆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司法机构遗址。新疆阿克苏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8、木孜塔格峰
木孜塔格峰“木孜塔格”为维吾尔语,意为“冰山”。此峰变为“乌拉格峰”,意即“伟大”。在其方圆200公里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54座,主峰木孜塔格峰首尾相边。恰似擎天的玉柱。木孜塔格峰翘首兀立,岩壁横截,常年为冰雪覆盖。西北坡坡度缓而长、暗冰裂缝多;南山坡则有45度的坡面,顺玲珑河道而上,穿越三道冰川和粒雪盆亦可登顶。东南坡和东北坡有两条路线,均要通过5823高地才可直达顶峰。虽坡度在60度左右,但只要避开悬崖峭壁,在岩石裸露的山坡上攀登,当天即可登顶返回。这一地区的气候最为变幻莫测。由于受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风力有时竟达12级左右,气温在最冷时可达-30度以下。登山的最了季节宜选择在6—8三个月,以7月份为佳,其时好天气的周期较长。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内交通又十分闭塞,所以人迹罕见,一直处于原始神秘的状态,也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切木尔切克古墓陨石景区
切木尔切克古墓葬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阿尔泰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墓群,给人带来一种外来文化的感受。据考古工作者对它的初步分类,大致分作四大历史时期的产物,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塞人文化,而多数是唐代突厥人的活动的遗迹。墓区除古墓以外,还有文字石刻、岩画,这些可能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等民族的遗迹。古墓大约有100余冢,分布在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墓有大、小两种,有的较集中,有的较分散。较大的一座长约65米,宽35米。切木尔切克陨石群位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西部5公里处。陨石堆砌在平缓的丘陵地带。陨石块堆积的小丘,高约3米,散落范围东西长39米,南北宽11.3米,约百余块,石块呈灰黑色,质地密实、坚硬,略有磨圆,棱角大多呈平滑状,轻击石面发出铿锵的金属声,被称为闯入地球的天外来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克孜尔尕哈土塔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城西北盐水沟东侧,距克孜尔尕哈干佛洞只有一公里,维吾尔语中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据考证,这是一个汉代边防报警的烽火遂遗址,因此,又称克孜尔尕哈火逢火台。这个烽火台高约15米,气势雄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烽火台之一,烽火台也称烽燧,是古代用于通讯联络、军事报警和交通驿站的设施。上端建有望楼,现在木栅残迹尚存,它是目前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个火逢火遂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烽火台是汉朝军事通讯设施之一,它曾经维护着西域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象征。信息传递,可追到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那时候,乘车传递曰“驵”,乘马传递称“驿”。烽火传递早在周朝就有,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火,各地诸侯必须立马带兵前往救援,共同抵抗敌人。史册记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古人为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1、丹丹乌里克遗址
导游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和田策勒县达玛沟乡北约90公里的沙漠中,知名度很高,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是文物工作者及旅游探险者的向往之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该遗址从建筑材料上看,残存的墙壁和寺塔都是用晒干的土坯垒成的,有的还使用了烧过的砖。房屋则是用胡杨木构成,墙壁是芦苇纺织的,缠得紧紧的一小捆一小捆芦苇夹在棍子上,再在直竖的芦苇把子上涂抹一层和着碎草的墙泥。墙内外两面都刷了白灰,再绘制出优美的壁画。城区曾出土有佛像、壁画、陶器及古文字等,还有一些由成排的胡杨、杏树、李树等组成的花园。遗址周围沙丘连绵高大,遗址相对处于低洼的地带,有枯死的胡杨林树干。从遗址所处位置看,可能是达玛沟水系的末端绿洲或克里雅河分支所形成的绿洲。从遗址0土文物分析,遗址可能属于汉至唐时代的遗址,与约特干遗址的时代相仿。新疆和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2、阿日夏特石人墓
阿日夏特石人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为隋唐时期突厥墓。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00米,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有墓葬100余座,形制不一,有圆阵、方阵。有的圆阵为双层的大圆阵或小圆阵,在大、小圆阵之间有用卵石摆成放射状的卵石甬道。有的圆阵的外围由双层卵石排列而成,有的内围和外围均由双层卵石排列而成。双层卵石之间及“放射状”卵石围成的甬道之间的距离均为1米。在该处古墓中,有一座1995年夏发现的巨大的石围石堆墓,由内围和外围两部分组成,内围是古墓的主体。墓基是由大小不等的单层卵石均匀排列围成的圆阵,墓基至顶部斜高16.5米,分布着十七个由双排卵石砌成的甬道,内、外围均由宽1米的双排卵石砌成的双层圆阵。外围的甬道长12.1米。从整体看,整个石堆墓呈放射形状,直径70米,周长219.8米。石堆墓位于圆阵中央,高7米。阿日夏特石人墓从其造型及石块的排列看,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3、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导游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沙漠。介绍“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流动沙丘面积广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沙漠腹地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台型沙山和沙垄,宛若盘踞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高度和规模使埃及的金字塔黯然失色。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巍峨壮观。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湖光水色,清清的湖面,水波荡漾,树影婆娑,渴极的人会产生一种极欲前往的冲动。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海市蜃楼”幻影。新疆喀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4、满汗王府
土尔扈特蒙古族在和静定居的200多年里,曾建立了许多王宫和庙宇,有的已成为不朽的艺术杰作。坐落在县城以北的满汗王府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王宫。满汗王府民族博物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静县城中心。距库尔勒市80公里,是展示“东归”历史文化及察吾呼沟文化等专题型博物馆。该馆包括土尔扈特“东归”前后历史文化、建筑实体、艺术展品及察吾呼沟文化出土文物两部分。民族博物馆前身为满汗王府也称王爷府,1990年改名为民族博物馆,1927年落成,为中欧结合的宫殿式建筑,造型别致,占地面积8510平方米,是土尔扈特部落最后一个汗王府和盟长公署,曾一度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最高权力机关。主体建筑由正殿和东、西两宫组成,坐北朝南。正殿为两层0式建筑,正殿大厅为汗王兼盟长行使权力的场所。0供奉着历代汗王的神位及佛像。东、西两宫设有满汗王的卧室、客厅、厨房、娱乐室、仓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5、七个星佛寺遗址
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位于焉耆县七个星镇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七个星佛寺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残存佛像基座,窟内有乐伎、朵云纹、飞天等壁画遗存,出土泥塑佛、菩萨、天王,供养人等头像。遗址196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七个星佛寺遗址。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位于新疆焉耆县七个星乡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始建于晋代,是佛教东传西渐过程中重要的一处佛教场所的遗存,也是西域36国之一的焉耆国中最大的一处佛教场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寺院残存建筑93处,洞窟残存11窟。该遗址中,出土了吐火罗文书写的纸质文书——《弥勒会见记》等一批罕见文物,对于研究古代焉耆史乃至西域社会发展史、佛教史、戏剧史等具有重要价值。-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6、亚尕其乌依吕克古城
介绍位于新疆和田皮山县城北140多公里处的沙丘中。为汉代遗址,该遗址由五个部分组成,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出土文物特别多。第一部分称巴什巴扎,方圆五公里。内有十字街道,残墙断垣。有古墓遗址,曾挖掘出干尸,地面布满陶片。第二部分为布拉克库勒,距巴什巴扎10公里,有一干涸湖泊,方圆约7公里,周围有古房遗址和渠道农田遗迹。地面有残陶片,能拾到古钱币,有核桃、枣核、麦子、玉米秆残迹。有古墓,古墓内可见残破干尸。第三部分为寺庙,方圆10公里,佛寺遗址附近有墓葬群,还有水磨盘等。第四部分为赛皮勒克,是该遗址的中心区域,占地25平方公里。有残城墙依稀可以看出当时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出土文物有铜钱、图章、木筒等。墓葬区露出棺材多具,有干尸。亚尕其乌依吕克古城遗址于1957年被定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和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7、洋海墓群
洋海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买里村北约1.5公里,火焰山南坡的戈壁地带上。墓地总面积5.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的三块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台地呈现长条形,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微有缓坡。三块台地相对隔离,上面均布满墓葬,分布特征、墓型均有较大差别,故分为Ⅰ、Ⅱ、Ⅲ号墓地。洋海古墓葬根据分布,可分为东、西两片墓地。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墓、土坏墓室或二层台、墓斜坡土洞墓。东片墓群为竖穴墓及竖穴偏室墓,属青铜时代后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出土文物丰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毛织等生活用品及狩猎工具,晚期墓葬中有壁画、文书等物品,是吐鲁番史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墓地之一。西片墓群规模大,以晋唐时代墓葬为主,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斜坡墓为主,反映不同的文化特征。出土的文书反映当时的民族、宗教、政治、文化及民间交易、生活习俗等,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洋海古墓葬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8、齐兰古城
齐兰古城齐兰古城位于柯坪县阿恰乡齐兰村东6公里,地处东经79°38′5″、北纬40°32′14″之间为清代驿站遗址。原名阔纳先尔,其西北方为现今的柯坪县启浪乡,是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汉代从龟兹国到疏勒国,这里是必来往商旅必经的粮草补给站。唐代以后由于图木休克地区建立了蔚头州,所以此地又是蔚头州的东大门。清朝后期阿古柏0政权曾在这里与左宗棠军进行过激战。此遗址面积很大,残存建筑物的功能复杂,有民用建筑,有军事建筑,有宗教建筑,有农垦遗址等等。古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称炮台)、官邸和较完整的城楼城墙。平台长13米、宽8米、高5米,为夯土筑。城墙仅1道,南北向,长约80米,高约5米,墙头上规则地筑有近30个雉堞。城墙中段开设有1城门,宽约2.5米。城墙北端筑长方形角楼,高约6米,顶面长12米、宽7.5米,角楼架上护堞高7米有余。官邸位于城楼之西约30米处,约有150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9、楼兰墓群
楼兰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北荒漠中,包括楼兰城郊墓葬、古墓沟墓葬、铁板河墓葬、小河墓地、咸水泉墓葬、营盘墓葬等多处文物点。墓葬分布在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26公里的范围内,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共计500余座。已发掘墓葬20余座,出土文物300多件。墓葬形制一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土坑墓、斜坡墓道洞室墓等。其中已发现的部分汉晋时期的斜坡墓道洞室中有中心柱,个别墓室中有彩绘壁画和彩棺,很有特色。随葬物品主要有丝、毛、棉织品,钱币、项珠、铜镜、木器、漆器、铜器、铁器、草编篓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织有隶书文字的汉代织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随葬品中的木漆器、毛丝织品等保存较好,部分墓葬还出土保存完好的干尸。楼兰墓葬年代久远,文化内含丰富,上限年代距今约3800年,下限年代为汉晋时期,是新疆重要的早期古人类文化遗存。出土文物融合了浓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0、苏公塔
苏公塔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郊,距城约6公里。苏公塔又被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称为“吐鲁番塔”。在苏公塔的入口处,保存有建塔时的石碑一块,碑的两面分别用维、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建塔的原因。该塔是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二世为纪念和表彰其父额敏和卓的功绩而修建的,塔始建于回历1181年(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额敏和卓是鲁克沁王的后裔,1694年出生于哈拉和卓,是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曾因维护祖国的统一,被清政府封为“扎萨克”。在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的斗争中屡建功勋,分别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先后-为辅国公、镇国公。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又被清政府授予郡王品级,第二年正式封为郡王。苏公塔塔身呈圆柱形,通高37米,底部直径达10米,全部以砖块砌筑而成,外面饰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有菱格纹、山纹、水波纹、变体四瓣花纹等几何图案,共有15种之多,都是维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