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文物古迹介绍
德州墓地
德州墓地德州墓地位于托勒乡德州村内,距县城45公里。墓地保存尚好,系汉代古墓,墓地曾出土有陶片、铜簇等物,为卡约文化墓地。属省级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果寺
哈果寺哈果寺位于青珍乡,距县城约为40公里,属于格鲁派寺院,于1998年左右形成宗教活动点,于2001年开放,现有-1名,僧侣5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玛沁白塔
白塔白塔坐落于雪山乡阴柯河交汇处,海拔3650米。白塔背面的殿堂内,四周墙壁绘有壁画(唐卡),介绍阿尼玛卿雪山的神话传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斗后索古城遗址
斗后索古城遗址斗后索古城遗址位于县政府东10公里左右的尕日干曲北岸,为唐汪文化遗址。1983年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天河渡口白塔
通天河渡口白塔白塔通体以石垒建,历经百年而不塌,可见其干砌石建筑的高超工艺。白塔底部四周堆满了有关佛教故事的精美的石刻版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鄯古城遗址
古鄯古城遗址古鄯古城遗址在县境中部古鄯镇,东汉和帝时所筑,龙耆城遗址已不存,现存城垣为明代维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源古城
时代:宋门源古城城垣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0米,南北宽约300米,残高11.7米,底宽30米,顶宽5—8米,夯土层厚10—12厘米,城墙有马面,宽12米,有瓮城呈半圆形,城门一南向。靠近城墙,原有城壕,均填平且建有民房。目前城内无任何建筑物。旧时房舍早已荡然无存,唯破碎瓦片俯拾即是。根据《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及《大通县志、建置沿革》记载,门源古城建于宋代,被命名为大通城,浩门河并因城名而改为大通河,具体筑城年代当在1099年宋军收复河湟地区至1125年西夏攻占门源期间。关于古城被毁的原因,民间有骆驼客屠城的传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西北角竖有青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娘古塔
介绍藏娘古塔位于通天河南岸,距玉树县仲达乡40公里。藏娘古塔是印度大学者弥底于公元1030年在玉树境内的通天河流域-时所建,距今有970年的历史。塔高40米,周长200米,是康区最大的佛塔之一。古塔形状独特,保存完整,历史悠久。藏娘古塔的修建标志着佛教在康区后弘期的开始,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藏经·丹珠尔》、《青史》、《红史》和《西藏佛教史略》等多部藏、汉史籍中均有该塔的记述。在藏区具有较大影响,许多佛教徒不辞路途遥远前来朝拜、游览。藏娘古塔现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青海玉树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峻石经寺
介绍位于天峻县城东北方,离县城约18公里处。1957年建成,在石板上镌刻藏文关角(即甘珠尔)大经108部,庄严经200部、佛像324尊。石经墙为高2米、宽1米,周长320米的正方形经院。整个镌刻线条清晰、工整大方、清秀流畅。人物构图准确,线条自然、精细,动静表情各异,具有藏传佛教艺术造型的特点和很高的文物价值。青海德令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尕日拉寺
介绍尕日拉寺位于泉湾旁,距离青海湖只有百余米。寺院的主殿全部用石片砌成,和青南及川西北的藏式建筑非常相似。玛尼转宫半埋在地下,是这里的一大景观。身处此地,转动巨大的经轮,有一种脱离人世的感觉。这里草场茂盛,泉眼遍野,湿地景观非常典型。盛夏来此,碧绿的草山和湛蓝的湖水尽收眼底;隆冬之际,冰冻的青海湖晶莹剔透,大群天鹅在此起降飞翔,场面极其优美壮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卡寺
介绍当卡寺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风大队所属扎增大赛山腰间,海拔3600米,属噶玛噶举派寺院。该寺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特别是1981年后,寺院恢复快、发展大,经堂等建筑远远超过了解放前的规模,依山而建的寺院显得气势雄伟,颇为壮观。寺内现有80柱大经堂1座、20柱小经堂1座,还建有佛像、怙主殿、讲经院和100多间僧舍。此外,寺内还有释迦牟尼佛像、莲花生大师像、蒂洛巴、纳若巴、玛巴和米拉日巴等噶举派始祖以及祖婆阿斯秋吉卓玛等0神像。-每年11月23日至30日的“祖婆0神”供养法会和6月1日至10日的初十供轮法会都在这里举行。青海玉树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恰曲纳寺
恰曲纳寺恰曲纳寺位于江千乡恰曲纳沟,距县城82公里,属宁玛派。1930年建寺,1984年批准开放,1995年有僧舍35间,经堂1座,转经房3间,佛堂1座,灵塔3座,伙房1间,-1人,堪布2人,僧侣43人。信徒分布在江千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宏觉寺
亦称“宏觉寺”、“洪觉寺”。位于今西宁市南大街东侧的宏觉寺街东南头。《西宁府新志》载,“在城南门内,旧名‘妙华庵’,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永乐十年敕赐额曰‘弘觉’”。该寺在明代前期颇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锁南曾受封为国师,多次进京朝贡。由于明王朝的支持,该寺曾在西宁地区冠盖一方。明末,塔尔寺和佑宁寺等相继建成,弘觉寺遂被取代,开始衰落。清时成为甘肃拉卜楞寺属寺。该寺一进三院,人山门即护法殿,前院两侧分列钟鼓楼,中院主殿塑有三大菩萨像,另有僧舍18间,全寺建筑占地约4亩。解放前夕,该寺成为省内蒙藏王公、千百户和上层僧人来宁时的常住地,寺内仍有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玉巷清真寺
白玉巷清真寺坐落在城东区白玉巷3号。寺内主要建筑物有砖木结构大殿三间,建筑形式单脊梁两流水瓦房,正面两边有砖砌花墙与屏风,雕花草图案。南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六间,分别为满拉宿舍、接待室,东有平房四间,为男女水塘,北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十四间,分别为阿訇宿舍、教室、仓库等,西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四间,南有土木结构平房三间,为伙房,大门双开朝北,上面建有砖混结构唤醒楼一座,三层高十五米。1980年10月8日经城东区-部批准恢复寺院开放。历届阿訇有马玉贞、陈克功、王德贞、马建业、马守庆、马秉庆等。地址:西宁市城东区白玉巷3号类型: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佛寺
白佛寺白佛寺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同宝山下,创建于1593年,是环青海湖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寺院有大小经堂八十九间,建筑雄伟,规模宏大,珍宝繁富。寺院的雕塑、壁画、绒绣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生前曾两次到寺院讲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米寺
仙米寺仙米寺是门源地区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距浩门镇十五余公里,雄距群山之首的冷龙岭和闻名于世的祁连山脉环抱寺院四周,环境十分幽静。整个寺院依山而建,由低到高,依次而上。从下仰望,高低错落,犹如楼台亭阁,蔚为壮观。由大经堂、小经堂、佛殿、僧舍、花园等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仙米寺,本名“显明寺”。16、珠固寺:珠固寺是门源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位于珠固峡解放村,环山面水,风景秀丽,顺治元年(1644年)由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的-赞布端智嘉措主持修建,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在月牙形的山坡上,前面是一座白底金顶的塔,塔后对称排列着大经堂、切拉院、0殿、抓卡山神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囊拉千户院
昂拉千户宅院昂拉千户宅院位于昂拉乡尖巴昂村。昂拉千户宅院始建于公元1949,原为居住在尖扎地区昂拉千户的宅院。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番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番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项谦为第七代千户,这个庄院是项谦继位后新建的。至今已有51年的历史。是目前我省诸多旧宅中保存较完整的藏式庄院之一。该庄院建筑风格独特,完全用木质结构建造。以四合二层木质结构建筑为主,坐西向东,第一进院四面皆为面宽七间进深两间的丁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兔儿滩遗址
兔儿滩遗址兔儿滩遗址位于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南侧,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80米,是团结村农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的,1983年省文物考古队试掘后,确证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1986年7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宗日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宗日遗址初名免儿滩或托勒台,是一处北高南低的大滩地。滩地东为巴沟河流入黄河口处,属黄河第一台地。团结村紧靠台地边缘。遗址面积约300×200米,北部被压在村庄之下。因雨水冲刷台地边缘而形成的数条洪沟将遗址分割为东西两区。东区为居住区,并有部分墓葬,西区未见居住遗迹,主要是葬地,又名宗日墓地。遗址地面散布有较细碎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及齐家文化陶器残片。断岩处暴露有灰尘层。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曾清理墓葬2座及残窑址1处。此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1994、199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治黄工程了望台纪念碑亭
治黄工程了望台纪念碑亭北山湾黄河北岸制高点上的虎台崖治黄工程了望台纪念碑亭。宁果公路横穿而过,经黄河吊桥可直达县城,距县城2公里,辽望台现已全部绿化,杨树参天,弯柳拂地,松柏长青,梨花芬芳。春天,鸟语花香;秋季,杏果累累,怎不流连忘返?居高临下,俯瞰黄河两岸,把两岸的景色,尽收在其中,使人赏心悦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