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旅游
西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41、昌都寺
昌都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镇,海拔3271米。1437年由宗喀巴弟子麦喜绕桑布创建,是西藏东部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自清康熙帝始,强巴林寺-受历代皇帝册封,逐步形成昌都地区最高的政教合一统治机构,在康区拥有130个分寺。1909年,清川镇边务大臣赵尔丰入藏“改土归流”,强巴林寺被毁。“文革”中被再次破坏,1981年开始维修,现由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增康、印经院、八大扎仓、三大康村、塔群、辨经场等部分组成,其中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基本呈一字形排列,门向正南。寺院早期建筑以措钦大殿、10个扎仓和5个喇让等组成,基本系木石、土木结构的藏式密梁平顶建筑。大部分建筑上部墙体以贝玛草筑成,赭色,殿顶归竖有高大的鎏金宝瓶等饰物。昌都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昌都寺创建之后,格鲁派逐渐取代噶玛噶举派在昌都的统治地位。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喜绕桑布圆寂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三安曲林寺
三安曲林寺,在山南地区之隆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三安曲林乡政府所在地。寺庙建在乡政府北侧的山脊上,海拔3250米。三安曲林寺创建于1515年,创始人名白嘎布-(贡布地区活隆地方人)。“文革”其间寺庙遭受严重破坏,1985年政府拨款进行维修,已能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三安曲林寺内藏有一批雕刻精美的玛尼石刻,主要有:释迦牟尼佛、头戴高冠,着右袒式大衣,左手持钵,右手作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无量寿佛,头戴外着右袒式大衣,双手上下相叠放于腿部,手掌向上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方台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三安曲林寺创建于1515年,创始人名白嘎布-(贡布地区活隆地方人),属藏传佛教帕竹噶举主巴支派(由林热巴和藏巴嘉热等发展传出)。在白玛嘎布-之后,该寺尚有七代-转世传承,他们是:巴桑旺布、米旁旺布、赤列辛达、贡色却朗、亚美明久、米旁却旺、丹增克饶。据史书记载,三安曲林寺在白玛嘎布时期最为兴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色拉寺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德九年,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寺内有吉札仓,麦札仓,阿巴札仓等三大札仓。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仅次于哲蚌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经堂的四壁上保存着大量的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色拉寺周围柳林处处,流水淙淙,自古就是高僧、-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拉萨的-台就在色拉寺北面的山上,如果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卡定寺
卡定寺卡定寺,在山南地区隆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北的俗坡乡坡努村。寺庙建在泽当至错公路西侧(距公路150米),海拔4250米。卡定寺是古涅地(今隆子一带)一座历史较为久远的寺庙。在西藏佛教复兴的“后弘期”时曾是一座噶当派寺庙,至15世纪宗喀巴进行宗教改革后又改宗格鲁派,由吉绒布·多杰坚赞-主持当时的寺务。因为卡定寺曾先于其东南的促嘎尔曲地寺改宗格鲁派,所以这一地区格鲁派寺庙中便将卡定寺定为“主寺”(西寺),而仲嘎尔曲地寺则成为分寺(东寺),形成了涅地一支势力强大的格鲁派宗教力量。“文革”期间寺庙幸免于难,1983年重新开放,现有僧侣25人,辖有尼姑庙1座。卡定寺建筑以杜康大殿为中心,北侧有一座0神殿。杜康大殿是噶当派时期的建筑,后期曾对顶部横梁进行过局部构件替换修整,基本保持了原有形制。杜康大殿坐西朝东,高二层:上层设有接待室、仓库等;下层由门廓、经堂、佛殿、0神殿等组成。门廓有柱2根,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江孜古城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在历史上,江孜是古代苏毗部落的都城,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降服了苏毗,江孜便成为贵族的封地。江孜建城已有600年,比日喀则稍早,由于地处萨迦、后藏经亚东通往锡金、不丹的路上,且地沃物丰,因此成为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沟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为西藏一大重镇。它位于前藏最西端,距离拉萨254千米。在镇上,黄土盖掩的石板路,藏汉共处的商店,不停转动佛珠和念经轮的藏族店主,录像室里不断发出的港产片喧闹的声音,使江孜构成很典型的现代西藏城镇。然而,江孜最享盛名的,还是它作为一座“英雄城”的光荣,在这里,曾有过一段可歌可泣的抵抗外侮的历史。在江孜县中心的山顶上,屹立着一座城堡,这便是闻名中外的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今天,在宗山前面的广场上,矗立起了一座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以缅怀一个世纪前的抗英英雄们。江孜的白居寺之是一座名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拉孜寺
位于老县城旁,为五世0-所建,属扎什伦布寺属寺。拉孜寺也称曲下寺、拉孜曲德寺,距今340多年,建筑形制与扎什伦布寺相似。该寺1985年重建,主供释迦牟尼佛,-新年期间有强巴佛会。拉孜曲德寺是第五世0-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责成修建的,是第五世0-规划西藏佛教寺院所建的13座自建寺和13座改换教派寺斋之一,属格鲁派,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第七世0-格桑嘉措(1708~1757)为了答谢第六世班禅罗桑·班丹益西(1738~1780)给他传授比丘戒,便赠送了后藏的拉孜、昂仁、平措林三处给扎什伦布寺的分寺。拉孜曲德寺的整体建筑风格、建筑群布局与扎什伦布寺十分相似,宏伟壮丽,殿宇重叠,毗连错落,金碧辉煌。曾有大经堂1座、殿堂18座和扎仓2座,僧侣四百七十余人。但在“文革”期间被遭毁坏,现有规模是于1985年重新修复的。寺内有宗喀巴殿、密宗殿、度母殿、上师殿、弥勒佛殿等10座殿堂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日当寺
日当寺日当寺,全称“甲措日当寺”。在山南地区隆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西的日当乡驻地。其北500米处即为隆子河(涅曲),海拔4000米。日当寺是隆子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吐蕃时期为苯教寺庙,11世纪后由坎哲·日吾坚赞创建为噶当派寺庙,15世纪后又改为格鲁派寺庙,先后有12代-转世传承,寺内僧侣人数在一百人左右,至1959年民主改勒前尚有七十余人。辖有香达寺、贝宁拉康、思日拉康等分寺。日当寺主体建筑由杜康大殿、德吉拉康、日吾坚赞灵塔等组成,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长120米、宽70米)。其建筑分布早、晚上两期,早期建筑包括寺墙、杜康大殿、日吾坚赞灵塔等。寺墙:平面呈椭椭圆形,南北长而东西窄,墙体用土分层夯筑而成,高5米、厚1.3米,夯土内夹有较多的沙砾。杜康大殿:由门廊有柱4根,面积约50平方米,两侧有廊房。殿堂坐西朝东,面积238平方米(长17米,宽14米),有柱8根,柱体圆形,柱径0.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夏鲁寺
导游位于日喀则市东南30公里处的加措区夏鲁乡,创建于公元1000年。其建筑风格奇特,是一座集藏汉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寺院。传世之宝颇多,壁画既丰富又精美,是西藏地区少有的艺术珍品。14世纪初叶,夏鲁万户长请来当时西藏最有学问的布顿仁钦珠住持夏鲁寺,布顿一生著有200多种佛学书籍,是西藏大藏经《丹珠尔》的编纂人。布顿住持夏鲁寺的时候,曾于1333年大兴土木,对原寺加以扩建维修,元朝皇帝给予大量资助,并派去了汉族工匠,因而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元朝风格。寺呈“四合天并”式,前段与主殿对称,两侧各有耳殿。殿顶高脊斗栱。琉璃瓦槽,翘首飞檐,如翼如飞,全然汉族建筑风格醒目的红墙,坯石垒砌,殿堂紧连,又具有藏式建筑特点。这种汉藏合壁的建筑,可以使人联想到当时汉藏两地文化交流的情景。夏鲁寺由夏鲁神殿和4个扎仓组成,现今4个扎仓已成为民居,散布于神殿的周围。神殿上下有大小49间房子,占地1500多平方米。底层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强巴林寺
导游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的四级台地上,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的。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水平。强巴林寺不仅是康区最大的寺庙,而且还堪称康区文化艺术宝库。强巴林寺的古庆跳神素以狰狞逼真的面具,整齐典雅的动作造型,宏大的场面而闻名雪域高原。该寺跳的铖斧舞,服饰整齐华丽,舞姿古朴典雅,配器简约清越,以该寺独有的宗教舞蹈为形式的昌都藏戏在整个西藏自成一派。该寺-跳的“卓”舞更是一绝。拍照提示:要想拍摄两江环抱寺庙和周围鳞次栉比的僧房和藏式民房组成的壮观景色,需要到昌都镇对面的达玛拉大山的山腰,可以在乘车路过时停下拍摄,那里可以很容易就选到好的角度。交通如果你不想坐出租车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尼赤寺
万年古柏——尼赤“古秀”位于林芝县城西的尼赤村一座叫古秀寺的本教寺庙院内。古秀寺建于1332年,由本教教徒多丹日巴珠色修建,“文革”时被毁。1984年,由四川阿坝的本教教徒唐克加措为首的尼赤当地信教群众修复。现有面积为2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经堂、佛殿等建筑,寺内供有真巴南卡、才旺仁增、莲花生三尊本教佛像,并藏有大量的本教典籍。建筑风格及寺内的佛像、壁画都与其它藏传佛教寺庙有很大的区别,另外在寺院内有一棵古老而高大的香柏树,人称“万年古秀”特别值得一看(“古秀”藏语意为僧人,这里特指这棵柏树)。据本教典籍记载,该树是当年本教祖师顿巴·兴绕弥沃大师栽种的与自己等身的柏树。如今树高18米左右(树尖1957年被大风刮断),树胸围约13米,树根部被信徒们供放的玛尼石围住了。因为本教信徒们把此树当做本教祖师顿巴·兴绕弥沃大师的等身神树,当地群众从古至今一直保护着它,崇拜着它,古秀寺庙也是信教群众进行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觉拉寺
觉拉寺觉拉寺,在山南地区之错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觉拉乡政府所在地南侧约400米处的山坡上,海拔3800米。觉拉寺,全称“觉拉土丹曲果尔列谢达吉林寺”。始建于1447年(明正统十二年),由甲央·丹增扎巴-(卡达乡人)和游占赤列朗杰(博溪卡人)创建。信奉“博东噶举”,其教派融合了宁玛、萨迦、格鲁等派的教义,流行于山南地区。寺规严格,禁止僧侣从事生产,亦不准娶妻生子。下属分寺有西吾寺、卡达寺和一座尼姑庙、一处修行洞。兴盛时有僧侣106人,最少也在40人左右。其-转世系统有三支:其一为甲央·丹增扎巴系统,其传承八代,分别为:甲央·丹增扎巴-、赤烈嘉措-、吕坚·热布杰-、德里坚赞-、赤烈伦珠-、罗追班丹-、崔增嘉措-、阿旺晋美-;其二为游占赤烈朗杰系统,共传承八代,分别为:游占赤烈朗杰-、明珠·仁钦桑布-、占堆·仁增钦布-、益布桑穷-、多杰宁布-、占堆·仁增朗杰-、阿旺晋美·强则旺久-、土丹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曲龙遗址
曲龙遗址位于朗钦藏布北岸、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在吐蕃统一时期的7世纪中叶修建,为吐蕃六茹之一的象雄东岱的政治中心。遗址名称意为“大鹏栖息的地方”,指此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形状。山顶(鸟头)与两边山坡(两翼)建有城堡,山顶为地方神宫殿(藏语称颇章),两边为王宫,是国王及其家眷居住之地。古格王江绛曲沃时期,在山坡中央(即大鹏心脏)还修建了新密派寺庙。13世纪后半叶的元初时期,第八代王泽巴赞之子拜卧赞在此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小王国,其后作为达瓦法王的夏季居住地。16世纪的清代改为格鲁派寺庙,后整体搬迁至曲龙村西南侧小丘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那曲孝登寺
孝登寺,在那曲地区之那曲县(地区驻地距拉萨338公里)境里,位于县驻地那曲镇中心。孝登寺,由拉萨色拉寺吉扎仓管辖,创建于1814年,旧称“孝登呷尔巴”,亦称“霞登寺”。是那曲地区较有影响的大寺院一,始属宁夏玛派,后改宗格鲁派。该寺有扎仓2座:一座是米扎仓夏珠江赞贡贝林,简称“米尼扎仓”;另一座是局巴扎仓萨旺贡堆艾康里谢林,简称“局巴扎仓”。1950年以前有僧侣350人,现有-60人。孝登寺由-洛桑尊珠·丹白嘉措始建,距今已近二百年历史。该寺共任七代-,第七代-名洛桑萨职权土登格珠,据说此名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于1980年视察那曲时特意取的,当地人称他为“主康仁布钦”,现任那曲地区佛教协会主席。1908年第十三世0-土登嘉措从北京返藏途经那曲镇在孝登寺住了一个多月,同主康仁布钦-我会晤,并指示:从-木虎年开始,孝登寺每年-1月4日举行传召法会,所有僧众可以享受拉萨传召法会的待遇。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小昭寺
小昭寺位于大昭寺的北面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根据五世0-所著的《大昭寺目录》等书记载:小昭寺主要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的身像,大昭寺主要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的身像。松赞干布逝世后,遵照文成公主的旨意,大昭寺和小昭寺释迦牟尼佛像进行了对换。小昭寺又名-上密院,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的最高学府之一。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前部为庭院,后部是神殿及其门楼、转经回廊等附属设施。门楼高三层:底层-为宽敞的明廊。明廊有10根大柱,皆为十六棱形。柱身有三条铜箍,铜箍面上透雕花瓣。柱的上半部雕有繁缛的花草纹,柱头上浮雕宝珠,回字纹,花瓣及连续的六字真言。前四排大柱的柱栱上-浮雕海水云龙纹。廊后部墙壁上绘有四大金刚和六道轮回图,极乐世界图、等壁画;门楼二三层是僧房和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诺米村碉楼遗址
诺米村碉楼遗址碉楼遗址位于安绕诺米村北约0.5公里处的山脊上,该地点南侧紧临雅鲁藏布江,与江面的相对高差约80米,海拔3350米。碉楼一面靠山,一面临江,两面皆为悬崖峭壁,地势险峻。碉楼为木、石结构建筑,墙体用片石垒砌而成并有泥浆为粘合剂。内部楼层采用木坊,圆木搭筑而面。其平面为圆角方形,西、北墙体平面为方形,南、东墙为内方外圆。墙体厚1-1.3米,高约14米。碉楼内部南北长3.5,东西宽4.8米,底屋面积16.8平方米。门道辟于北墙底屋正中、宽1米。根据残留的木坊分析,碉楼原为4屋,每层高3-4米,每一层的四面墙体均辟有射孔,底屋辟有2孔,第二层为4孔,第三层为3孔,第四层为5孔,各层射孔有逐层增多的趋势。这类射孔有两种形状,一为竖长方形,仅有北面临江一孔,高1.3、宽0.9米;另一种为坚长三角形,即内容对窄式,内高1.6、宽1.1米,外高1,宽0.4米。射孔的上面多加架没横木用以铺没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扎西曼日寺
曼日寺位于南木林县土布加乡境内,1406年由本教第二如来良美*西饶坚赞大师创建,全称扎西曼日寺,属西藏最大、最早的本教寺庙,被称为本教“母寺”。鼎盛时期该寺僧众达1000人,信教群众大多在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曼日寺寺庙驻地海拔4700米,依山而建,高寒缺氧。历史上,该寺分有上、中、下、边4个分寺及若干个康赞。曾有楚、修、欣、巴、谬、琼六大氏祖传十六0王,33代堪布主持。寺内供有以二世法王喜饶坚赞的灵塔为代表的众多历史文物。主要宗教活动有每年逐月要举行29日法会和15日祈祷法会,在“竹布康”-每月举行了一次护法神祈祷法会,称之为“十二竹巴”法会。目前,曼日寺仍然香火不断,是当今后藏地区颇有影响的一座本波教重要寺院。约于公元一四零五年,良美大师来到此处,重建温萨寺,取名为扎西曼日寺。据该师传记所言:良美大师既是第十八位授教师仁青罗珠的弟子,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曼日寺有四大学院以及十二大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甘丹寺
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佛教格鲁教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这是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土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甘丹赤巴的遗体灵塔90余座,并藏有许多明代以来的文物和工艺品。甘丹寺位于拉萨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萨57公里。寺庙傍山而立,群楼重叠,巍峨壮观。整座建筑群由佛殿、喇章宫殿、僧院扎仓和米村及其附属建筑单元组成。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灵塔内尚存宗喀巴的肉身灵塔。甘丹寺中藏有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赐予该寺镶满金银珠宝、书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盔甲,国家特级文物、纯金汗书写而成的藏文《大藏经》中的整套《甘珠尔》佛经,由十六罗汉和四大天王等组成的整套二十四幅的缂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八廓街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是拉萨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道,环绕大昭寺,临街的房屋多為出售传统藏族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店铺。八廓街也成为到拉萨旅游者必到的“淘宝”之地。八廓街环形路是由八廓东街、八廓南街、八廓西街、八廓北街组成。八角街转经道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经道,藏语意为中圈,是相对于林廓和大昭寺内的囊廓而言。傍晚转经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有来自康巴山地盘英雄结的,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总之,各式各样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八角街是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时在湖边四周修建了四座宫殿,与嫔妃臣民移居宫殿亲自监督大昭寺工程的进展。四座宫殿即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曲得寺、卓玛拉康、大唐天竺使出铭
卓玛拉康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县城城区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贡塘王城遗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始建于公元1274年,现存建筑保留有雕刻精美的木构件及原始壁画。遗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原系两层建筑,现上层已坍塌,其余底层建筑遗址,由门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组成。墙体作法有夯土、土坯石块砌建等方式。曲德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县驻地以南,海拔4050米。寺始建于公元10世纪,始奉宁玛派,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寺庙,它始为宁玛派寺庙,至公元17世纪1643年,五世0罗桑嘉措得到蒙古汗(王)固始汗的支持,在哲蚌寺之噶当颇彰建立格鲁教派政权后,进一步发展其政教合一的制度,曲德寺也随之改为格鲁教派寺庙,由色拉寺吉扎仓管辖,堪布每三年一任,亦由色拉寺吉扎仓派遣,一直沿袭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原为三层建筑,现已顶层坍塌,仅存残垣,建筑保留有原始壁画和木构件,2003年由吉隆县民宗局对该寺木构件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孜立寺
孜立寺,在林芝地区之朗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南的登木乡。县城距地区241公里。早期称“孜立桑阿颇章”,属宁玛派。宁玛派分两类:一类是僧人们必须常住寺庙,不准确性回家、杀生、饮酒、娶妻等,严格遵守寺内的戒律;另一类是除了不准杀生之外可以娶妻生子,平时在家务农,每月在规定的时间里到寺庙念经。这样的寺庙当地称“艾衮”寺,僧人可以不住寺庙,也可以饮酒、娶妻生子。孜立寺人创建于1677年(-第十一绕迥),由扎囊县敏珠林寺第一任堪布吾杰·德达林巴仁钦久美多杰所创建,距今已有三百二十五年历史。早期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一座寺庙,称“雄衮”。第五世0(阿旺·罗桑嘉措)时期,由第五世0将孜立寺交敏珠林寺主管,从此该寺属敏珠林寺管辖。共任过五代堪布,第一任名叫孜立·仁青钦姆,第一任名叫噶多仁青钦姆。1950年以前有僧人七百多名,现在僧人十多名。寺内佛殿主供莲花生等像。孜立寺最有特色的是宗教活动,称“孜立旺羌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