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文物古迹介绍
施秉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施秉县城西面的王家坡半山上,为旅游城的景点之一。原寺庙建于清康熙末年,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被毁。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偏桥卫的上五旗杨玉珍望门守节,与其亲族杨天才聚众募捐,重建正殿一栋、厢房二间,塑观音佛像,杨玉珍住持修行,改名为白衣庵,后更名为观音阁。1949年解放,僧尼离去。1953年改作偏桥小学,1960年寺庙被拆,庙址复耕。按历史形成的会期,即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会期,数以千计的远近游客前来进香、观看、游览。中外友人在旅游国家级风景区上舞阳、下舞阳、云台山和杉木河之后,住宿于施秉县城,许多友人茶余饭后,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云洞摩崖石刻群
碧云洞又名“水洞”系天然喀斯特溶洞,位于盘县城关镇西南一公里许。水洞之名最早源于上崖壁上的“水洞”二字摩崖,书镌时间为明嘉靖三年(1524)。此后,嘉靖三十年(1551)所编纂的《普安州志》在更订普安州十景时,将十景之一的“南洞(水洞)胜游”更订为“碧云佳兴”,至此得“碧云洞”之称。分布在碧云洞内外的崖壁上,现已知最早镌刻年代为明嘉靖三年(1524),最晚为1937年的摩崖石刻26方(有部分摩崖石刻由于)。有阴刻、圈刻、阳刻等几种刻法,每字最大者为1.76X0.9米,最小者0.06X0.04米。洞外摩崖多数字迹明显,字体较大,如“水洞”“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麻崖墓
交麻崖墓崖墓位于东经106°15'、北纬25°42'30、海拔960米的县城南七十公里交麻乡干代村天星洞内,洞高约二点五米,宽十四米。干代河穿洞流向敦操电站,两岸峡谷悬陡,天星洞地形险要,无旱路可至,仅能乘船由干代河逆水驶入。进洞十米后,从左侧攀壁而上,就可看到洞内整齐放置的棺木。该洞现存棺木一百二十余具,置于洞内自然台地上。棺下横放两根方木,长短大小不一。棺木排列有序,叠放层次不等,少则一层,最多四层;每层多者二十具,少则十具左右。棺木大小形制也不统一,最大的长约二点一米,宽零点六米,高零点五米,最小的长一点八米,宽零点五五米,高零点四五米。所有棺木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安崧岿寺
普安城北,山峦延宕,滇黔古驿道蜿蜒其中。城北15公里的谭家湾一带,五条游龙似的山岭,错落有致地环绕着葱茏幽静的崧岿山,历来就有“五龙顾胜”之说。崧岿山上,青松林立,古木参天;山脚,溪水清澈,小桥横卧。明朝中期,这里建了一座古刹,因其山形而称“五龙观”。传说清朝顺治年间,一位名叫善权的太监,出京四访名山大川来到谭家湾,见这里奇松翠竹,山水旖旎,恍若仙家圣境,便在此住下,削发为僧。他捐金献银,维修古刹,并取山上青松高大挺拔之意,将“五龙观”更名为“崧岿寺”。崧岿寺占地600多平方米,南向,由前、后殿,左、右两厢组成四合院。寺门前有护门双狮,用“银花玉”大理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泉城墙
福泉城墙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城厢镇。福泉原名“平越”,是贵州开发较早的古州之一,秦汉置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始建平越卫土城,并设卫所。明建文三年(1401年)筑为石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指挥张能在古城西北开辟了一座小西门,将河流引入城中,称为“小西门水城”,水城河道桥孔上设放置铁闸的闸槽,适时可以开闸放水御敌,并解决人畜用水问题。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府杨可陶、指挥奚同柱又在水城外增加了一个外城,长约170米,把河流的一段围进城来,以防止敌人断绝水源。福泉城墙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修建的。起初是一座土城,到了洪武二十四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强渡乌江遗址
位于大乌江回龙渡口,两岸山势刀僻斧削,江水湍急,人称乌江天堑。1935年1月1日,中央红军从乌江南岸以仅有的一艘船抢渡乌江,奋勇击溃了驻守北岸的侯之担部队,成功地渡过乌江,顺利地召开遵义会议,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距离-县城45公里的乌江江界河渡口是通往遵义的主要渡口,江面宽120多米,两岸悬崖绝壁,横亘天际,形成“乌江天险”。1934年12月31日,“猴场会议”以后,中央红军立即作出强渡乌江战斗的决定。1935年1月1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军,经过3天3夜的顽强战斗,强渡乌江,击败黔军,向遵义挺进。该战斗遗址于1982年被列入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定边城万人墓
万人墓位于明定边城(今龙场镇定塘)遗址西门外150米处,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墓为石砌,封土高2米,周长19米。墓前有单檐硬山顶四柱三门牌楼式墓碑,主碑侧有耳碑四块,除右边最外侧的一块已毁外,其余均完整。主碑高3.05米,宽1.5米,中有月梁式栏额,额上横行阴刻“云蒸霞蔚”四字,高浮雕两幅,一为“双凤朝阳”,一为“二龙戏珠”。主碑正中竖行阴刻“定头诚被难众姓老幼男女遗骸之总墓”,左刻“嘉庆丁巳二月初一破诚被难”右刻“嘉庆已卯季春月寒食节吉旦”。两旁楹联,上联“廿余年吞凤饮露几忘当日遭劫恨”,下联“亿万载俎豆馨香岂料今朝乐安眠”。两侧次碑各高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板寨抗日旧址
石板寨抗日旧址石板寨抗日旧址位于自治县南部的九阡镇石板寨,距县城约69公里。民国时期,石板寨的水族群众出于保护村寨的需要,在寨子周围筑起了高2米、厚1米多的石墙。并利用寨子周围几十株高大挺拔的树木以及木枋和圆木相互横扎连结,加上茂密的竹林和杂乱的刺蓬,组成了人工和天然相结合的堡垒。开前、后、左、右四个寨门供出入。民国33年(1944)秋,日本侵略军数千人,由广西宜北入荔波至九阡水族地区,企图攻陷三都后攻独山。11月28日黄昏,一股日军抵达石板寨,受到了水族村民潘秀辉、潘神、潘老发、潘晓等50余人自发组织的抗击。他们以寨墙作屏障抗敌入寨,战斗一直坚持至夜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江地缝
紫江地缝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贵阳市开阳县东南部龙岗镇。贵开高速公路接龙岗镇可达。距省会城市贵阳65公里。景区内的地层古老,主要出露的地层为距今5亿年前形成的寒武纪早、中寒武世地层。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局部地区有页岩,景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景区主要为低中山峡谷地貌,由于第三世纪以来高原与盆地之间的巨大落差和活跃的外力作用,地形切割强烈,形成峰奇谷深的自然地貌。再加上大面积出露低碳酸盐具有良好的可溶性,造就了紫江风景区独特的喀斯特风光。2000年向游人开放。紫江景区河谷长14公里,面积约25.4平方公里。以紫江两岸的峡谷风光为主线,以珍贵奇特的钙华壳景观为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山屯古建筑群
云山屯古建筑群包括云山屯和本寨,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东南八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军屯村寨。始建于明代初年。屯寨自建成以后,几经战乱烟火和自然侵蚀,逐年均有修葺和增建。屯寨内的屯墙、街巷、宅院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整,犹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云山屯古建筑群,从寨墙、街巷布局到碉楼、寨门,处处展现出战争防御功能的特征,是《明实录》中所录“兵团聚,春耕秋练,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各执坚以御之”的立体风俗画。云山屯地处峡谷,由东、南两屯门为前后关口。古民居建筑于谷地两侧,或单体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平行排列式顺山体布局。本寨古民居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边城遗址
定边城遗址位于贞丰县城西龙场镇大塘村后的台地上,面积0.19平方公里。据《兴义府志》记载:“明天启六年(1626)普安监军副使朱家民筑城于定头,宿兵以卫民”。明思宗朱由检赐名曰定边城,但当地居民习惯以“定头城”呼之。清嘉庆二年(1797)二月初一,南笼起义军攻破此城。定边城平面呈梯形,西南城垣长约650米,南面城垣长350米,东、北两面城垣各长约550米。整个城垣周长约2100米,厚1.5米。均用五面剔青(石灰石)砌成。现残存的城垣,最高处仍有4米,最低处亦有1米以上,此城原有东、南、西、北四门,现仅存西门门拱,高3.9米,宽3.28米,厚2.41米。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二元帅府
贞丰县城内现一中校址,是清雍正九年(1731)修建的长坝营游击署,俗称“武衙门”。清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十六日,白旗军一部攻占贞丰城,其首领马斯俊(又名马仲)设府于该衙。因白旗军公推马斯俊为二元帅,故又称其府为“马二元帅府”。马二元帅府为四厅六厢三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坐东向西。有演武场,后有炮坊箭道,房屋均属木结构穿斗式硬山顶建筑。大门及正厅均系圆拱,重重叠叠。第一院正厅门额上原有匾一块,上书“元帅府”三字。花厅、正厅、议事厅均属单檐,小格花窗,浮雕栏额,门面刻有花、草、竹、林,古雅大方。院坝系方块青石铺就,设有花坛。花厅中原有丈许过楼,直通隔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山奎文阁
贵州奎文阁又名奎星阁、魁星阁、文昌阁等,始建于清同治二十年(1873)。此楼以奎文冠阁名,是依据古书记载的“魁星”而来,魁星是汉族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奎文阁是贵州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塾,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城关镇)兔场镇翁奇村,距县城北21公里处。“西南巨儒”莫友芝少年游玩、踏青、成长于此地。由山门、0、西厢房、一耳房组成两进院落,内设观世音、孔子、关羽、魁星牌位,是专供读书人祭祀魁星神的地方,另一个用途是“私塾学馆”,专门培育乡间学子,占地850多平方米,通高25米。楼阁建筑结构紧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潮文庙
中潮文庙位于黎平县中潮镇中潮村小学校园内,海拔463.2米。地处山地,四周有参天古树(为较名贵的白桥,香樟等树木),东面与东华山及东华山寺遥相呼应,西面是用青石板铺墁而成的活动场地,面积134.34平方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潮文庙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冬,坐西南朝东北,至今已有133年的历史。文庙也称孔子庙,由当时当地众方绅出资兴建,主要是作为教育场所用。文庙建在中潮村文阁脑山巅(即现在的中潮小学校园内),占地面积228.23平方米,该地势是中潮村的制高点,视野开阔,史传为中潮的风水宝地,与附近的东华山寺文笔塔遥相呼应,曾供奉有孔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泉山寺
南泉山寺在黎平县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载:“南泉叠嶂丛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络绎不绝,为最名胜。南泉山行道,皆以鹅卵石铺就,纵横曲折,从山脚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竖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顺道直至大佛殿,殿前侧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饮用,二备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长流。南泉山寺,“明初经始,旋毁于兵。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黎靖参将李思忠倡捐重建。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南泉山寺是具有明清两代风格的建筑群,既有明代的端庄持重,也不失清代的玲珑秀丽。寺有三殿,依山取势建于山腰,建筑层层向上。第一层为大佛殿;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桥宋墓
金桥宋墓金桥宋墓系一座宋代古墓葬,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鱼泉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82年.2月.23日公布,金桥宋墓与朝阳古洞、清虚古洞、万鸟归巢、寒潭映月、虚阁暮烟、水源洞等,一同被称为湄潭新老八景。金桥宋墓为双室合冢,有墓主、文官、武士等人物雕像,也有花草图像,和青龙,白虎雕刻!它以石筑壁,承载大量刻饰,为刻凿之精湛者。贵州的石雕艺术,到了宋代大盛,这一方面是因播州杨氏土司重视文化艺术,另一方面是巴蜀匠人大量流入黔北地区所致。在今黔北地区,发现了大量宋墓,金桥宋墓就是其中之一。金桥宋墓中有青龙、白虎高浮雕,龙虎都较近乎写实,如龙行空中,虎奔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镜桥
葛镜桥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城东南2.5公里处。葛镜桥又称“豆腐桥”。传说麻哈江为明代京滇古驿道必经之地,两岸绝避千尺,江水汹涌,每当春夏便洪水暴涨,给过往行人带来诸多不便。明万历年间,郡人葛镜以积善为怀,决心造桥便民,以利往来。起初葛镜两次建桥失败。仙人张三丰外出云游到此处得知葛镜两次造桥未成,于是托梦给葛镜,说要在江岸石壁上写有“砥柱”二字的地方下脚,并要在鸡叫之前,让福泉城每户人家磨一箱豆腐搬到麻哈江边,桥才能建成。葛镜顿时领悟。最终张三丰利用法术将豆腐点化成石料,帮助葛镜在洪水到来之前成功建桥。为此葛镜桥又称“豆腐桥”。葛镜桥长52米,宽5.5米,高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定城隍庙
在贵定县城内,因“城隍”而建其庙。“城隍”乃护城之神。《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贵定县治从旧治移至今县城后,扩充城墙,城隍庙增建山门、耳房、厢房、大殿、二殿等。清嘉庆十年(1805)失火后重建。道光二十年(1840)增建阴曹十二殿、十八层地狱及七层0一座。后0毁于火,阴曹十二殿、十八层地狱、山门等亦相继被毁。贵定城隍庙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硬山顶,青瓦屋面,坐东向西,平面布局为四合院。现存前厅、耳房、厢房及大殿等建筑。山门前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红军坝溪会师遗址,位于今德旺乡坝溪村河边的河坪里,距德旺乡政府10余公里。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17师50团在甘溪战斗中掩护红军主力撤退,激战数小时,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系,独自转战寻找红军主力。10月23日上午9时左右,50团团长郭鹏率部准备翻越木根坡去印江团龙,当上到半坡时,突然听到后面传来“嘀嘀嗒嗒”的问询号声,仔细一听,是红三军的号谱。郭团长立即命令司号员答号“我是50团”。号声一问一答,当号声对上后,郭鹏部便从半坡折回坝溪河畔,沿河往上行至坝溪宽敞的河坪时,两军胜利会合。50团的干战通过李达的介绍,得知接应他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苟坝会议旧址
苟坝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56公里,从遵义市南行,过龙坑西行到枫香镇境内,有乡村公路通枫园至苟坝,也可以由枫香镇驻地至苟坝。苟坝是一块高山环绕的田坝,东有海拔1357m的石牛山,西有海拔1330m的崖头山和银屏山,北有海拔1425m的马鬃岭。坝子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1公里,其坝子间有起伏状像睡葫芦小田坝,由马鬃岭脚渗出的二道地下水,汇成一道溪流自北向南流,称为白腊坎河。村口有一水口寺,其意在“锁水而润田畴”。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完善,三人军事小组的成立,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