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文物古迹介绍
341、麦洼寺
麦洼寺位于红原县城北阿木卡门,始建于1646年。麦洼寺大佛殿南向,后山如俯卧大象,前河似蟠曲青龙,东丘犹雄狮拜舞,西岭若展翅金鹏。大经堂为藏汉结合方形建筑,经常两侧通佛殿,殿高两层,塑佛像九尊,中为佛祖莲花生,两旁为释迦、弥勒、隆庆、观音等。寺院每年举行4次0会:正月,念木兰经驱魔跳神献供;六月,转0、敬山神、夏季-;九月,秋季修福,念经跳神;腊月底,年祭,除旧岁迎新年。麦洼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的开发以麦洼寺为主,景观特色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麦洼寺是川北最大的藏传宁玛派佛教寺院,也是九环线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麦洼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的开发以麦洼寺为主,景观特色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麦洼寺是草地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中最大的寺院。此寺是红原最有名的藏传佛教寺庙。该寺位于红原县与若尔盖公路之间的阿木柯河乡的背后,距红原县城26公里。从红原至若尔盖公路挂满经幡的分道口至寺院还有约10公里的土路。阿木柯河水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2、丹棱白塔
丹棱白塔建于唐代大中(847——860)年间的丹棱白塔,是为陪衬原丹棱白鹤寺建筑群而建的。历经1100多年风雨剥蚀,至今保存完整,是四川境内最悠久的密檐式砖塔,也是眉山市境内最古老的建筑艺术精品。塔起源于印度,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我国,自汉至隋,塔的地位很高,寺院的建筑都是以塔为中心布局的。唐代,寺院建筑开始以礼佛诵经参禅的殿宇为中心,塔成为佛寺的陪衬,或者建于寺后,或者建于寺旁,或者另建塔院。丹棱白塔通高27.5米,(其中塔刹高2.2米),为正方四角砖尖14层密檐式塔。塔中间设有蹬道,可盘旋达顶,造型雄伟,与今西安小雁塔,乐山唐代灵塔造型极为相似。丹棱白塔属于密檐式塔。其外部特征是,塔身下部第一层特别高大,第一层以上,每层之间的距离特别短,塔檐紧密相连,好似重檐楼阁的重檐。除第一层外,以上各层一般没有门窗。这种塔是楼阁式塔的一个分支。塔无台基和基座,塔身直出地面,塔身底边每方宽6.02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3、南溪朱德旧居
宜宾市南溪县(后改为南溪区)朱德旧居位于城区官仓街42号(原103号)。这是一幢典雅的清代木构串架建筑,一进三幢沿街一字展开,两侧为砖砌防火墙。进大门是第一幢,在第二幢与第三幢之间的天井辟为花园,第二幢的厅堂之侧为当年朱德的卧室和书房。花园正临窗下,十分优雅宜人。朱德在南溪的旧居,与陈玉珍的婚姻有关。1916年,朱德率护国军先遣团讨袁经叙永县雪山关入川,在纳溪棉花坡一战大败北洋军。朱德率部入驻泸州。此时,朱德已升任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驻泸州期间,朱德的一名叫陈平辉的部属,将自己的妹妹陈玉珍介绍给朱德,并陪同朱德到南溪去会面。陈玉珍时年21岁,毕业于南溪简易师范学校。陈玉珍还是孙炳文的外甥女。1917年6月,朱德与陈玉珍结婚。婚后,朱德又将前夫人肖菊芳病逝后留下的儿子朱琦从昆明接到南溪,交给“陈妈妈”抚养。关于朱德与陈玉珍的这一段婚姻,在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撰写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44、冲相寺摩崖造像
冲相寺摩崖造像,又称“定光崖石刻”,在广安县肖溪镇。崖刻四层,有大小佛像百余尊,上层正中为定光佛,又称“太阳菩萨”。定光佛高四米,北饰日月佛光,太阳普照时,会发出一种光芒来,当地人称之为“吉芒。”文革时,石刻除定光佛外其余小佛像都遭到破坏。摩岩造像还有一处景观,“七级浮屠”石刻。这里都流传着多种传说。溪镇被广安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石刻之乡”,大小石刻贯穿全镇,堪称一道独特景观,而冲相寺石刻更是让人称道。冲相寺摩崖造像,俗称“定光崖石刻”,崖长100余米,最高处达22米,离地17米岩孔中,有石刻四层,上层正中为定光佛,又称“太阳菩萨”。像高四米,北饰日月佛光,至今保存完整,当太阳普照时,便会发出一种光芒来,十分耀眼,当地人非常看重这片光芒,认为是“吉芒。”定光岩原有大小佛像百余尊,现在除“太阳菩萨”尚在外,其余均在文革中被毁,而“太阳菩萨”又是怎样保留下来的呢?这里面有一则故事。2013年5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5、贞孝节烈总坊
贞孝节烈总坊(梓潼县)贞孝节烈总坊,即贞节牌坊,位于长卿镇南桥村。清光绪二十八年建造,牌坊坐北向南,为一正楼二边楼、飞檐翼角四柱落脚的石刻,青白砂石垒砌而成。通高9.6米,阔8.1米。坊用4根立柱,9条整石横梁,近百块华板,数十块檐石穿逗、镶嵌而成。其前后、左右均与中心线对称。正门高5.6米,侧门柱高4米,柱底边长0.6米。正楼由侧门柱和横梁承托,边楼由正门柱和大横梁承托。坊为庑殿顶,东脊已残损。正楼华板之上南北两面正中镶嵌“皇恩旌表”坚匾,其下刻“贞孝节烈总坊”横匾。匾下华板镌刻143位贞孝节烈女士姓名。正门高3.6米,宽3.5米。侧门高2.5米,宽1.5米。正门柱刻楹联:“九曲水七曲山贤媛笃生正气足争流峙;金管书银管禄史臣汇载清芬常播简编”。两侧门额上各嵌一方形匾额。南面两边分别刻“竹节”和“松筠”二字,北面两边分别刻“潜德”和“幽光”二字。皆为阴刻正楷,为梓潼知县桂梁材撰并书。飞檐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6、宣威门古城墙
宣威门古城墙(都江堰市)灌县城墙,为原灌县县城城墙,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现存宣威门及部分墙段。2012年7月16日,宣威门古城墙列入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明弘治年间,知县胡光将原夯土城墙改为石墙,奠定了灌县县城基本格局。城墙简史唐宋据《灌县志》记载:“唐、宋时城以巨木为栅。”就是用粗大的木材作栅栏,代替环城的城墙。木材容易腐朽,需要经常更换,于是到了宋朝元祐年间,一位叫刘随的官员被朝廷派到了灌县。冥思苦想后,刘随下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界线。”《灌县志》上记载了刘随围城植柳的事:“今白沙杨柳坪至杨柳河是当时遗迹。”这样一来,既免除了更换栅栏之苦,植下的数十万株杨柳又成了围绕县城的绿色城墙。明代到了明朝,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诏令天下筑城。于是灌县的绿色城墙被砍了,按朝廷的规定依山傍水,筑土为墙,包以墙砖,还建成了东西南北四道城门。清代及民国后来,又历经了清朝、民国,城墙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7、万年寺
看点无梁砖殿:万年寺第二殿,又称普贤殿。该殿全以砖块砌就,无一木一柱一瓦,雄伟壮观,颇具古印度建筑风格,其设计思想源于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砖殿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该建筑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殿内有宋代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高7.85米,重62吨。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堪称稀世国宝。壁龛列小佛三千,与普贤骑象像,构成了普贤集弟子讲经说法的宏大场面。顶上飞天图案,人物体态轻盈,舞姿婀娜,构成天上人间完美结合的场景。“白水秋风”:白水池中,山影斜横;寺外红叶,迎秋放飞。是水似风,白水秋风。“白水秋风”自然佳景,被清代文人谭钟岳誉为古“峨眉十景”之一。介绍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海拔1020米。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名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建无梁砖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8、开善寺正殿
开善寺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开善寺正殿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开善寺,又名开山寺,位于荥经县严道镇民主路。现仅存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9、汪家楼
汪家楼(又名“花房子”),距三庙乡政府驻地1公里,系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原国民党中将汪潮濂的乡间别墅。该楼始建于1927年,历经五年精雕细刻而成,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占地11亩。汪家楼座西朝东,依山而建,呈卧狮状,气势宏伟,布局精巧。既有欧式建筑的豪放挺拔,又有中式传统的古朴典雅。院内假山耸立,花木飘香;院-墙蜿蜒,古木参天。近看有气吞凌山之势,远看有狮戏绣球之乐,汪家楼因此被誉为阆中近现代标志性建筑之一汪家楼奇花异木多达四十余种,融四季长青为一体,收常年花开为一室。罗汉松,君子兰,腊梅傲霜寒;红玫瑰,白牡丹,桂香溢庭园,铮铮铁树岁千年,微微紫荆红烂漫。百花汇,群芳长争艳。汪家楼是汪潮濂生平年建三座公馆之一(成都、南充、三庙各一座),其两个太太和四个子女(三女一男)均在此生活居住过。解放后,汪家楼收归国有,作为三庙小学校校址。1997年,学校初中部因房危而迁走。2000年,学校小学部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0、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金刚堤尾部、离堆前端,长约200米,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第二大主体工程。表面平凡无它,但功用巨大,通过巧妙的设计不仅能疏通洪水、分流,还具有强大的排沙石功能,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尤其当夏季岷江水量充沛时,欣赏这一工程非常有感觉。到二王庙的那座山上俯瞰飞沙堰是最好的选择。飞沙堰在鱼嘴以下的长堤,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作用巨大,起到了泄洪排沙的功能,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在二王庙的那座山上,是俯瞰飞沙堰的最好地方。飞沙堰是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1、安岳华严洞
华严洞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箱盖山上,距石羊镇6公里,安岳县城东50公里,重庆市大足县30余公里。华严洞建造于宋代,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华严洞有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内有宋代造像159尊,历代碑刻题记24处。大洞为华严洞,因内刻“华严三圣”而得名。洞高6.2米,宽11.1米,深11.3米,窟正面呈矩形。华严洞造像,以密宗为主,是释、道、儒同窟造像,题材达39种。其布局严谨,造型奇妙,动静结合,虚实得体,采光科学,殿堂似的石窟灿烂辉煌,气韵生动,在中国石窟造像中独树一帜,是北宋石刻艺术精品,是安岳石刻旅游区造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洞窟。造像分布于左中右窟壁,中造高5.2米的“华严三圣”雕像(图二),左右并排高4.1米的“十大菩萨”坐像(图七),洞壁刻满“经变”故事图景。造像中的人物,个性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2、张公馆--刘伯承居住地
张公馆(原张氏宅,为川军刘文辉部第二混成旅旅长张仲铭在五通桥的寓所)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双漩坝村四组。张公馆建于1920年,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由门房、东西厢房、正房构成,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木结构建筑,穿斗式梁架,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建筑主体结构保存基本完整。刘伯承与张仲铭为“陆军将弁学堂”的同学。1923年,刘伯承任四川第一军第二混成旅团长,8月在大足县驱逐吴佩孚派来侵川之黔军王天培部,于激战中大腿负重伤,严重感染,几乎截肢,后送成都就医。为了摆脱外界的干扰,静心养病,1924年1月24日,张仲铭亲自护送刘伯承回家乡五通桥调养,居住于张氏宅。此期间,闲中无聊的刘伯承,多次乘船逆水而上至沫溪河畔的曾店儿,饮茶垂钓。经半年多调养和锻炼,伤腿完全康复。在此期间,刘伯承深入五通桥的劳苦阶层调查研究。5月初,吴玉章到五通桥向刘伯承介绍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革命形势,并相约去上海找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3、凌云寨寿林与寿川墓
距仪陇城南7.5公里的凌云山,是邑中著名的大山这一。而今山上绿树参天,青松碧透,整个寨顶常年翠绿,好似翡翠坠入玉盘。回首20世纪40年代中期,荒丘秃岭的凌云古寨,红石黄土,满目萧然。1942年盛夏,仪陇的受国民主人士-的老师刘寿川先生看到家乡名山一派荒凉景象,欣然捐资在凌云山顶植树造林,广载松柏林森,后来还亲笔题书一道:“保护造林”的匾额,刻于石壁之上。为纪念寿川先生的这一义举,邑人便将凌云山林命名为“寿林”,并撰文勒石以记之。刘老名培禄,号寿川,仪陇县铜鼓乡凌云村人。1877年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戊戌变法后,入成都华西学堂求学,后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1904年官费保送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学院深造,两年毕业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任四川省顺庆府中学校监督,时-同志也入该校学习,受其教诲良深。1908年-由成都高等师范学堂附属体育学堂毕业返家,经寿川先生介绍,受聘入仪陇县高等小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4、佛尔岩摩崖造像
佛尔岩大佛位于威远东联镇境内弥陀寺内,为晚唐摩崖造像,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像高11.82米,连基座通高13.42米,倚北面南站立于莲台之上,身披袈裟,袒胸裸肘,右手长垂,左手托莲花于前胸,面容方正丰硕,两耳垂肩,慈眉善目,庄严古朴。据说佛尔岩大佛、荣县大佛、乐山大佛在同一海拔高度上,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佛教徒的有意为之,便无定论了。虽然乐山大佛、荣县大佛更高大,但它们都是坐佛。佛尔岩大佛是立佛,系省内最大的接引佛——阿弥陀佛。《无量寿经》称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按佛教的说法,它代表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大佛背靠岩石,左右两边的山脉像扶手,整个连起来活像一把椅子,对面有暗山像书桌,预示着这里的文化将会非常兴盛。尽管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大佛依然保存完好,有道不完的美:眼神之美——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大佛好像都慈祥地看着你,让你的心变得宁静、安详;——服饰之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5、金堂沱江文化博物馆
金堂沱江文化博物馆(原名金堂金丝楠木博物馆)于2012年10月建成,位于金堂县白果镇漩水湾;总投资达2亿余元,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展厅3000平方米;2016年博物馆根据金堂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1号文件的精神及相关领导的批复,充分挖掘沱江源及流域沿线历史文化内涵,抢占沱江源及流域沿线历史文化高地,填补沱江源及流域暂无同类型历史文化博物馆的空白,从而打造金堂历史文化符号。2016年7月对原博物馆进行了全面改建,再次投入巨资启动了沱江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全方位的挖掘、展示了沱江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传承了金堂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总共分为三个展厅及一个书画厅;第一展厅介绍了沱江概况及沱江治水的故事;书画厅为大家展示的是我馆收藏到的精品拓片;二展厅讲到了金堂发展;三展厅为金堂、沱江的非遗文化和名人堂。服务事项博物馆总共分为三个展厅及一个书画厅;第一展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6、葭萌牌坊
【葭萌牌坊】葭萌坊,整个牌坊雕刻技术精湛,图饰古朴典雅。在春秋时期,今昭化嘉陵江流域一带生活着的居民,人们称他为苴人,其实苴人是巴人的一支,他们主要靠捕鱼打猎为生。至蜀王九世开明尚时,蜀国征服巴国苴人集聚区后,蜀王封地给他的弟弟于苍溪县北至汉中以南之地为苴侯国,号苴侯,并将都邑建在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的土基坝上(当时叫吐费城)命名为葭萌。在《华阳国志蜀志》记:“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葭萌坊上雕有一幅柱联“蜀道三国重镇”,“天下第一太极”。昭化是一座古代文化的传承之城,尤以三国文化著称于世。从刘备入主葭萌(公元211年)到蜀汉灭亡(公元263年)短短的52年历史,将昭化推向了历史的最前沿,使昭化三国文化成为众多历史文化中最耀眼的一环。史载了刘备、诸葛亮、张飞、黄忠、霍峻、费祎、庞统等众多三国英雄人物曾在昭化运筹帷幄、厉兵秣马、跃马扬戈,留下了大量的三国蜀汉遗迹:葭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7、看灯山摩崖造像
看灯山海拔845米,峙立于名山、蒲江交界处。龛堂上沿距岩壁顶部约9米,下沿高出路面约1米左右,坐北向南,地属名山县马岭乡观音堂村。《名山县志》记载:“看灯山在城南东南五十里,巍峨耸秀,峙立空青,唐咸通中,鲁公输游观,有圣灯夜现,遂镌石岩石像,曰大佛岩、千佛岩、罗汉岩。前又筑圣灯台,一名看灯台,又名观灯台。”龛室分布在长约49米,高约15米的红砂岩壁上,6号龛居中,以西分布密集,占总龛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共63龛(包括大龛中的小龛).除最大的第6龛面积近20平方米外,其余多在1平方米以下。全部造像共600余身,最大的高3米以上,小的在0.3米以下,其中有400余身造在面积不到7平方米的第58龛内。第6龛为主龛;居于诸龛的中心位置,规模最大,龛长4.6米,宽4.1米,龛顶部为刻刻重檐边,刻连续卷草纹饰。主体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八部众、二供养入,共15身。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建台上,头顶螺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8、拉日马石板藏寨
拉日马石板藏寨位于拉日马扎宗村,藏寨由来无从考证,但在高原牧区,有那样一片地势平坦,三面环山,水草丰茂,神山耸立的地方,也难怪藏族游牧民选择在这里作为定居点,而这一选择就让他们再也难以割舍,如今藏寨已有近两百户牧民在此居住。可以想象,若干年以前,面对高原恶劣的气候,厌倦了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活,牧民们渴望找一个安宁的港湾,于是在这里修建了定居点,但由于没有盖房的材料,而当地泥土又不适合做瓦,于是他们选择了开掘石板盖房,那是一个无奈的选择,然而不经意间却成就了今天自己独有的风格。藏区许多地方有石板盖的房屋,但像拉日马这样集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却不多见。石板给拉日马牧民遮风避雨,惠及牧民整个一生;石板的冷峻、刚毅造就了男儿的英勇和豪迈;而草原的艳丽热情濡染了女人的温柔、贤惠。于是,数百年以来石板在牧民的心中逐步升华,犹如有灵光的神一般供奉在自己的生命之中、供奉于草草原如海的鲜花丛中。今天拉日马那用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9、吉成井盐作坊遗址
吉成井盐作坊遗址四川自贡市被誉称“天府盐都”,在古代盐业发展史上,它谱写过光辉篇章。它那耸入蓝天的采卤天车,是历代蜀南人民勤劳、勇敢和富于开拓精神的标志;它在盐业科技上的探索与创造性的巨大成就,为古代文明作出了贡献。据了解,自贡两千多年的井盐生产历史上,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在19世纪到20世纪井盐生产鼎盛时期,自贡到处天车林立,雾气蒸腾,场面蔚为壮观。20世纪50年代,自贡地区保存完整的盐井有1000多口,天车也有近千座。天车是将地底深处盐卤采汲上来的提卤工具,每一口盐井都有一座天车,可算井盐文化最典型的象征。天车系一种木制井架,耸立井口用于采卤、治井、淘井。据史料记载,自贡最早的天车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最初天车是独脚的,以后发展成两脚、三脚,天车形制构造的改变,与盐井的深度、井径、汲卤筒的大小和长度相关联,随着井盐生产的发展,采卤天车的荷载增加,为了适应深井采卤的需要,天车由低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0、大风高拱桥
高拱桥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大风乡政府所在地街头,东西横跨明月江,是连接大风、檀木等乡的交通要道。远处看去,形如弯弓,近处相观,桥水倒影,若初月悬天,雄伟壮观,一百多年前被誉为“郡诸桥之冠”。高拱桥建于清同治7年(1866年),筹资建桥时,“麋米万元”,故又有“万元桥”之称。该桥为单拱大跨度飞架石桥,桥长45米,高27米,面宽10.3米,均用青石砌成半圆形拱。从桥头上拱顶,两端共有石梯76级,坡度六十五度。桥两侧石栏高1米,为糯米和石灰拌浆交错相连,至拱顶化为弧形。拱顶桥面呈瓦背形,宽9米,长6米。桥两头的引桥是用石板铺成的8×9的平坝。大桥经历了百多年的沧海桑田,依然挺立,至今完好如故。为了保护大桥,公路另辟其道,达开公路从桥旁蜿蜒远伸,但是越来越多的游人对大风高拱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桥工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该桥为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