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南海区旅游
南海区文物古迹介绍
1、北涌亭
明南海北涌亭原位于南海市里水镇新联村。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清咸丰六年(1856年)和光绪九年(1883年)均重修,1998年迁建于里水镇城区沿江公园内。亭平面近似正方形,面积64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金柱为木柱,檐柱为八角石柱,外檐柱采用减柱的做法,故立面为单间。下檐出檐斗栱为七铺作三抄计心造,柱头与转角铺作合而为一,补间铺作五朵。上檐补间铺作为一朵。两山施悬鱼博风,上、下檐各垂脊、饯脊均灰塑花草尾脊饰。屋顶为布瓦灰沙碌筒。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李子长墓
李子长墓在南海市西樵山云路村。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原貌保存。墓壁为石砌,墓堂以石灰砂铺面,半月形。墓地面积40平方米,依山势坐南向北。墓后有“李山后土之龙神”和“崇祀乡贤”碑刻,有番禺甘学篆书“名儒风高”横额。碑楷书“大明高士抱真子李子长先生之墓”,墓碑是南海霍韬撰文、陈本城书丹、甘学题篆。李子长(1436年~1526年)名孔修,号抱真子,工诗善画,与唐寅、仇十洲同时,自成一家。民间传说多,如:画猫,鼠见惊走。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良二千石牌坊
“良二千石”牌坊在南海九江镇下西村西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良二千石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慈悲宫牌坊
“慈悲宫”牌坊在南海九江下西村翘南约慈悲宫内,始建于明代,为山字形四柱三间楼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慈悲宫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绮亭陈公祠
简村绮亭陈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为清代二进四合院式硬山顶建筑,木雕、砖雕、灰塑工艺精美。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1887年陈启沅创办机器缫丝厂致富后,为奉祀先人所建。陈启沅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有浓郁爱国思想和科学创新精神之华侨民族企业家。祠堂取名“绮亭陈公祠”,是为了祭祀其承继祖父陈绮亭而建造的。经过100多年来的风雨洗礼,祠堂的基本框架虽保存完整,但一些精美的木刻、砖雕等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96年由南海博物馆主持将祠堂按原貌修缮一新,改建成陈启沅纪念馆,馆内设有桑叶种植园、蚕房,陈启沅生平事迹介绍和缫丝机模型展览。2002年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公布为南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实习基地。陈启沅(1834~1903年),南海简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家乡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黄岐龙母庙
黄岐龙母庙座落于黄岐公园内。地处南海东部,毗邻广州西郊,北通禺花,西连佛山,广佛高速公路环其北,珠江支流贯其中,南有广云公路与广三铁路并排,横跨东西、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关于黄岐古迹名胜盛会,享誉最隆又能吸引游客的,就有龙母古庙、龙舟竞赛。龙母古庙两旁建有同具历史的观音殿及三娘殿,同时筹设与名胜古迹融于一体的公园,沿河岸扩建筑长堤,培植树荫,配合天然环境。龙母古庙二百年来,历年会景良辰,备受邻近市县及港澳人士,海外同乡的欣赏。至于端午节前后及龙母诞辰举行龙舟竞赛,发扬了民族佳节,地区会景,在堤边观赏海边赛龙及岸上舞狮。龙母古庙在一九九七年建成并于同年的龙母诞对游人开放,使这二百年盛况得以延续,并与时日俱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百西村头古村
村头村位于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部约5公里处的百西社区。从南宋末年(公元1338年),始祖悦榕公从高明歌乐村迁徙至此,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2012年5月,百西村头村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头村镬耳屋群古民居最具岭南古建筑魅力,村中现存历史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村内花岗岩石板街巷形成棋盘状分布,护村河似玉带环抱,拦河石坝建造工艺堪称一绝,小桥流水、古树、古井与古村相映交辉。村中最具代表性的“潘氏大宗祠”、“祥斋祖祠”、“仲宣祖祠”、“器斋祖家塾”、“经学祖家塾”、“文武古庙”、“六祖古庙”等,不仅彰显岭南古村建筑风韵,而且还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曾有“小广州”之称的百西村头村,历代民风淳朴,守礼重义,崇文尚学,人才辈出。在清代,村头村共出了十位举人、两位进士。有清代嘉庆年间开拓番禺万顷沙,争取桑园围岁修款的资政大夫潘进;有为桑园围排涝减灾,为乡民安居乐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清代举人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叶顒墓
叶顒墓位于南海市大沥镇颜峰村高坡山。墓向东南,面积160平方米,是花岗石建造的太师椅形墓,始建于南宋,清及近代重修。叶顒(1107~1195年),字子昂,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进士,祖籍福建仙游,入仕南海,任南海县主簿、代理县尉,累官至宰相。为官清廉,入《宋史》列传。乾道三年(1167年)引退回南海颜峰村。卒后葬高坡山。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曹氏大宗祠
曹氏大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曹边村委会滘北村一巷6号。该祠又名南雄祖祠,始建于明。明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深三进,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占地486平方米,装饰古朴典雅。保存了南方独特的蚌壳墙,对研究珠江三角洲古建筑有重要价值。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四峰书院遗址
四峰书院遗址,明代建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寺边村。明嘉靖二年(1523)太保霍韬创建。有崇礼堂、环翠楼、卧云楼、敦古堂、毓秀轩等。与云谷、大科、石泉书院并称明代西樵四大书院。霍韬讲学其中,强调“为学须刻励处恭,切当用功,从天理上思,便是穷理,穷理即所以养心”。曾有《心性图解》,以训导诸生。嘉靖后期,户部郎中叶春及曾掌教于此。后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仙迹丹泉
仙迹丹泉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社区。仙迹丹泉又称“蟹眼双泉”。“蟹眼双泉”自古以来便分为雄雌两泉,雄泉井口呈方形,而雌泉井口呈圆形,取义为道教中的“天圆地方”。其井水甘甜,四季长流,历史上与其并称“仙岗八景”的景观,现大多不复存在,唯有自宋代就存在的“蟹眼仙泉”历经岁月沧桑,依旧潺流不息,不负“蟹泉不息”之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小云亭
小云亭位于南海市西樵山白云洞倚红楼后。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因旁有小云泉,故名“小云亭”。依山而筑,面积14平方米,圆形花岗石柱,六角绿色琉璃瓦。攒尖顶亭内装饰天花板,檐口饰木雕花草图案。亭中横挂古篆体“小云亭”三字匾,是当代书法家商承祚所书。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烟桥何氏大宗祠
烟桥村何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市九江镇烟桥村大巷口。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何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题额为清同治六年(1867)顺天举人顺德梁骝藻所书。二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现在保留的是清末重修后的原貌,精致典雅的砖雕、石雕、灰雕、木雕在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风霜后,昔日容颜展示在世人面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方献夫墓
方献夫墓原位于南海西樵镇大岗山,1992年迁至孔边村后山。该墓葬有方献夫遗骨,墓外立有原墓地迁来的神道碑。方献夫生前著有《西樵山石泉书院记》。2015年12月10日,方献夫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钟边村钟氏大宗祠
钟边村钟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镇钟边社区。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钟氏大宗祠就“隐藏”在这里,像是躲避着世间的喧嚣。据宗祠门外的石牌介绍,钟氏大宗祠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012年的历史。宗祠总面积约1156平方米,为三进三间。祠堂内保存有典型岭南风格的砖雕、木雕和描述岭南风情的壁画。与一般年久失修、杂物堆积的古祠堂不同,钟氏大宗祠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是因为一位“扫地僧”——钟锦垣多年如一日地在守护着它。在祠堂的第一进,两边墙壁贴满了钟氏后人的照片。其中有族人多年来的聚会合照,参加重要活动的纪念照片,也有钟边狮会的比赛合影。钟锦垣介绍起照片的背景时如数家珍,谈及取得一番成就的族人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祠堂的第二进,有一块大型贴金雕花中门,上书--有序堂。“以前有句俗语,叫打开中门迎贵客。”他介绍,古时候,身份尊贵的客人到家里拜访时,就要打开中门迎接,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中门两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