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文物古迹介绍
三烈士墓碑
三烈士墓碑抗战时期,武汉失守,湖北省政府及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迁到恩施,侵华日军以攻其为目标,进行狂轰滥炸。1943年11月21日,日军出动30多架轰炸机,妄图一举炸毁省府所在地与第六战区作战指挥中心。当日机飞至恩施城区上空时,驻恩施中国空军第十一大队颜泽光、周福兴、张传伟三位飞行员火速驾机升空歼敌,尽管敌我战机悬殊,三飞行员沉着机智,战得英勇顽强,终于取得“以少胜多”的空战胜利。在这次空战中三飞行员不幸壮烈牺牲,恩施人民为纪念“三烈士”,将他们的遗骨安埋在殉难地土桥坝将军山上,当年建有“恩施空战三烈士陵园”,立有“三烈士墓碑”,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七里河遗址
七里河遗址位于房县红塔乡七里河村,东距县城3.5千米,西濒七里河,南倚巫山山脉北麓的凤凰山二郎岗,北为宽阔平缓的河谷阶地。遗址地貌为一处不规则圆角方形矮岗,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于1958年发现。1976年、1977年、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146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2~3米。遗存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先后发现石家河文化的房屋、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三房湾文化时期灰坑、墓葬,东周建筑遗迹、墓葬,以及两汉时期墓葬等大量遗迹。七里河遗址,首次揭开了房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填补了武当山南麓至神龙架区这一大片区域内新石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湖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洪湖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位于监利县桥市镇北吴村。属庭院式祠堂建筑,由吴氏家族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坐东北朝西南,正立面为牌楼式,面阔三间10.9米;共有两进一庭院,庭院深26.37米;硬山式两面坡屋顶,天井四水归堂,青砖黛瓦,镂空琉璃嵴;穿斗、抬梁混用式梁架结构。1930年3月,鄂西特委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及党中央指示精神,决定创办中国工农红军洪湖军事政治学校。4月,学校正式成立,校址设在该祠堂。10月初,该校迁往监利县城。洪湖军事政治学校的创办是鄂西地区革命斗争发展的产物,它后期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二分校,为根据地培养和输送了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治世玄岳”牌坊
明代牌坊。位于湖北省武当山特区玄岳村,是武当山列为明皇家庙观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治世玄岳”石坊,俗称“玄岳门”,耸立在武当山北麓的一豁口处,相传进入此门即为朝山“神道”。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清乾隆二十年(1755)修缮。坐西朝东,四柱三间五楼仿木结构石牌坊。宽14.5米,通高11.9米。柱顶架龙门枋,并以鳌鱼或卷草花牙子雀替支撑,正楼于明间龙门枋上,左右立柱支撑,中嵌矩形横匾,两面均双勾嘉靖皇帝敕额“治世玄岳”4字,楷书,字径0.80米见方。其上置单额枋,枋上置六攒七踩斗拱承楼顶,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枋柱高6.4米,下承磉墩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守敬故居
杨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陆城邻苏巷30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20年(1840年),同治二年(1863年)续修,1986年根据0宜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意见,经湖北省文化厅批准,宜都市人民政府将故居维修后在故居内举办纪念陈列并对外开放。杨守敬故居占地3121平方米,建筑面积1633.3平方米,木结构建筑,大门面对清江,中轴线对称布局,二进八开间,三天井将前后二进分开,前一幢一层,有客厅、厢房,后一栋二层,有卧室、书房、藏书楼。外围风格为白色斗墙和青灰色小瓦,与四邻相接处均为高大的风火墙,整个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古朴、庄重、典雅,是本地区土汉民族杂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无影塔
无影塔位于武昌区洪山西麓的洪山公园内。无影塔原名宋兴福寺塔。兴福寺原名晋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年间(552~554年)。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改称兴福寺。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重建兴福寺并建此塔。兴福寺毁于近代,1953年该塔迁移至洪山公园内。无影塔为楼阁式石塔,塔身为实体。八边形平面,高11.25米。塔身下部为石砌须弥座,直径4.25米,须弥座上为七级塔身。第一、三、五、七层外壁设龛,檐下施四铺作斗栱,其余层檐下无斗栱。每龛,中间嵌菩萨、天王、力士、供养人等造像。第一层南面小龛的左侧刻“住大洪山胜象兴福寺重修”,右刻“咸淳六年岁次庚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北省洪湖市西部的瞿家湾镇,距洪湖市区55公里,距武汉市140公里。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共有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9处,它们大部分集中于瞿家湾镇红军街(老街)和沿河路街道南北两边,其余散布在附近村湾。旧址群现存建筑最早建造年代为公元1496年,传统建筑规模18000平方米,完好程度95%。古建筑多为清末民初以民居建筑,具有典型的江汉平原水乡小镇特色,穿斗式土木结构、单檐硬山、灰墙玄瓦、高垛翘脊,装饰精巧,形成了独有的古朴韵味,具有朴素的美感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洪湖市瞿家湾是有着重要纪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樊口水利枢纽
樊口水利枢纽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樊口街大闸社区,包括民信闸、樊口大闸、樊口电排站等水利设施,始建于1924年。民信闸是1924年由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主持修建,1926年完工,三孔涵洞,排水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樊口大闸1971年7月动工,1972年10完工,包括排水闸、船闸、灌江闸和闸前公路桥等设施。樊口电排站介于民信闸和樊口大闸之间,1977年7月动工,1980年6月完工,由内外引排渠道、主泵房、副厂房、安装间、公路桥、拦污栅、防洪大堤、薛家沟闸等组成,1984年荣获优质工程和国家优质设计金质奖,1987年前为全省规模最大和全国单机容量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墩遗址
焦墩遗址位于黄梅县濯港镇张城村,新石器、商周时期遗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700米,面积5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8米。1993年考古发掘发现卵石摆塑的龙、鱼、龟、蛇等遗迹及大量灰坑。卵石摆塑龙全长4.46米,颈至头顶高2.26米,头朝正西,尾朝正东,头上一角,腹下两足,身呈波浪状,尾上卷,背上有一不规则状鳍。在龙背的上方,有三堆用卵石摆成的图案,与龙角形成一直线,东南向排列。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红褐陶,纹饰有篮纹、附加堆纹、按窝纹,器形有罐、盘、杯、釜、鼎、罐、杯等;商周时期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荆王墓
明荆王墓位于蕲春县蕲州、横车、株林、刘河、官窑等镇。明代墓群。由荆宪王陵、荆靖王陵、三角山荆王陵、荆和王陵、荆恭王陵、荆敬王陵、荆康王陵、荆定王陵、樊山王朱翊金氐墓、永新王朱翊键墓、都梁王朱见溥墓、荆宪王妃桂氏墓、荆宪王妃周氏墓、荆康王妃冯氏墓、荆康王妃吴氏墓、德安王朱翊鐯墓、都昌王朱见潭墓、都昌王朱祁鑑墓、樊山王朱祐构墓、荆靖王妃王氏墓、荆靖王妃魏氏墓、东都昌王朱东轩墓、桐城王朱祐椫墓、荆端王妃刘氏墓、富顺王朱常湢墓、荆和王妃何氏墓、富顺王朱厚焜妃王氏墓、永新王朱厚熿墓、都昌王朱载塎墓、樊山王朱载埁墓等30座墓葬组成。其中荆王陵8座,荆王妃墓8座,郡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盛院
三盛院建筑群位于竹山县上庸镇境内,堵河与竹溪泗河的终点交汇处,是清末当地的豪门庄园,也是竹山的“大宅门”,三盛院的得名因“王三盛”而来,但是王三盛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亦农亦商的家族总商号,这个总商号源自王应魁一人。王应魁祖籍位于湖北麻城县畔,生于公元1785年(清乾隆50年),家中排行老大,属蛇。王应魁年幼丧母,19岁时,识破后母投毒之计,愤然离家出走。后辗转至竹山县城,居南关街,做起铜活、豆腐小本生意,披星戴月,甚是辛劳,及至一年,小有余财,后迁移到20里外的田家坝(今上庸镇)北坝街落户。落户田家坝后,王应魁不丢铜活、豆腐两业,并着手小笔食盐贩卖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首走马岭遗址
走马岭遗址位子湖北省石首市焦山河镇走马岭村与滑家当镇屯子山村的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在城内发现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积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间式中型房子和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陶器残片,且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叠压,由此推断该城始筑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走马岭屈家岭文化古城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能够确认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址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星观墓群
天星观墓群位于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东北天星观村。墓群沿长湖南岸分布,东西长约4.7千米,南北宽约3.5千米。其保护范围内有天星观墓地、黄家湾东汉墓地、杨家台墓地、渔家湾墓地、二龙岗墓地、张湾墓地、陈家咀西周遗址、亨堂坟东周遗址共6处墓地和2处遗址。1978、2000年对天星观一、二号墓进行了发掘,资料非常丰富。天星观是一处楚国封君番氏家族墓地,对于研究楚国封君制度和葬俗等问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天星观墓地周围的5处墓地,墓主为战国中期的下大夫,随葬品反映的文化特征与天星观一、二号墓有一定联系。这些墓地与天星观墓地共同构成了天星观古墓群的文化内涵,为全面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口中山公园近代园林建筑
汉口中山公园近代园林建筑江汉区解放大道中山公园内最早建筑系1914年建成受降堂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近代园林建筑,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公园前身为1914年建成的私家花园“西园”。1927年收归国有,次年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绿地率91%,古树名木140株。公园基本保留了建国前的园艺格局。其中三个历史建筑,尤值得注意:受降堂(原张公祠),为1945年中国军队接受日本军投降的仪式举行地。四顾轩,建于1935年,为花岗岩四方亭阁,四面透空,方型立柱,典型古希腊建筑风格,是中国园林少见的纯欧式亭阁建筑。张公亭,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嘉墓
晋代孟嘉墓,位于富水水库东北之孟嘉山。孟嘉(公元296-349年),字万年,阳辛人,三国时吴司空孟宗之曾孙,为陶渊明的外祖孙。孟嘉历任东晋庐陵从事、征西大将军长史、从事中郎。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沉着豁达,行不苟合。公元345年,征西大将军桓温率参佐游龙山(位于阳辛之北)。孟嘉帽被风吹落而未觉。良久,桓温命人将帽拾还嘉,并命参军孙盛作文嘲之。孟嘉即席以文作答,挥毫立就,文辞优美,四座嗟叹。自此“孟嘉落帽于龙山”遂成为千古佳话。346年,孟嘉归故里任阳新县令,后卒于家。孟嘉的曾祖孙孟宗,以孝行著称,《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生冬笋”的故事,在我国流传了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王城遗址
吕王城遗址位于大悟县吕王镇,新石器时代、西周、春秋、战国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4·5米。采集有石斧、锛、镞,铜镞、带钩、蚁鼻钱,铁及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有少量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纹饰有弦纹、篮纹、方格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罐、杯、豆、盘、器盖、缸及纺轮等;属屈家岭文化。西周陶片以夹砂褐红陶为主,有少量夹砂和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钵、罐、瓮、豆、盂等。春秋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褐红陶和夹砂灰陶;纹饰有绳纹;器形有鬲、盆、盂、盘、豆、碗、杯、瓮及陶拍等。战国陶片以泥质灰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瑛故居
辛亥革命同盟会元老石瑛故居位于武昌昙华林三义村,是一幢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二层小楼,是湖北省境内仅有的一所辛亥革命名人故居。地址在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特一号石瑛故居。石瑛的故居如今终于焕发出新的生机,变身为文化艺术创意工作室,一批知名艺术家业已入住。近年来,武昌区政府将昙华林一带已经修缮的石瑛故居、修女教堂、教士公寓等闲置的优秀历史建筑群整合起来,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以租赁的方式和优惠政策引进知名艺术家,创办文化创意园工作室。艺术家入住这些历史建筑,肯定会倍加呵护,既可提升昙华林历史街区的文化含量,也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即南洋大楼,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六渡桥下首、民众乐园旁边,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1996年11月20日,该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楼由爱国华侨简氏兄弟于1917年兴建,大楼共有六层,系水泥钢筋结构,十分坚固。1927年1月1日至当年9月20日,这里一度是武汉国民政府的办公处,就是在这里,国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的决定。三楼的-二届三中全会会场悬挂着孙中山像及其遗嘱,重现了历史的场景。1986年,南洋大楼辟为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于1989年元旦国民政府正式迁汉62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汉口南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连墩墓群
九连墩墓群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与兴隆镇乌金村以西,地处一条南北走向的低岗上,共有九个封土堆,当地俗称“九连墩”。1957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与雕龙碑遗址一同被发现。墓群南北向排列,最大冢俗称鹰子包,为九连墩之首。地处土岗最南端,冢直径45米,封土高4.5米。其余8个冢直径在35米左右,封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封土皆为白膏泥,并有夯打迹象。墓群的时代为战国中晚期。2002年对墓群最南端的一号墩2座楚墓及其附葬车马坑进行了发掘。出有青铜礼器、乐器(编钟、鼓、笙、瑟)、兵器、车马器、陶器、玉器及生活用品(人擎灯)等。1号车马坑长52米,宽12米,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世杰故居
王世杰故居位于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村,建于清代。王世杰(1891~1981),崇阳人,1911年肄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后留学英、法,1917年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并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后进入政界,历任国民党政府法制局局长、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教育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长、-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该故居坐南朝北,一进三重,共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侧墙有封火山墙,面积约500平方米。王世杰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国共两党和海峡-等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