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321、三义观
三义观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位于潢川县南城的南海湖北岸。该观坐北面南,观内大殿供奉“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现存的山门(3间,长10.8m×宽5m),大殿(5间,长18.6m×宽7.2m),二殿(5间,长18.6m×宽10.2m),三殿(5间,长18.6m×宽11.7m),及东西两边的配套边房共计八十多间房屋,总占地面积4556.52m2,足能让人窥见这处古建筑当年的宏大规模。观内大殿前的一树铁旗杆,又为三义观增添了一处气势恢宏的新景观。现存一对完整的铁旗杆铸造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为圆柱体,高21米,重35000斤,直径28厘米,它铸造精细,疏密有致,标志着清代冶铸工艺的辉煌。旗杆顶端有一对地展翅欲飞的雏凤,背负风火轮,轮中央有日月二字,凤翅之下有一对空心火轮,紧接下来的是三个“”字方斗,斗的四角设S形勾,悬风铃四个。在第二个方斗与第三个方斗之间铸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2、南召楚长城遗址
2000年以来,在南召县11个乡镇发现有长城遗址,经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考查后,认定为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遗址——楚长城,2005年南召县人民政府将其中重要的19处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家寨遗址是楚长城的代表,位于县城西北板山坪镇华山村,面积近40平方公里,由周家寨、卢家寨、王家寨三座山峰构成核心区域,遗址保存较为完好,为楚长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周家寨的石城墙包括外廓墙、内城墙(俗称二道圈)和4个瓮城的城垣三大部分,三大部分加起来总长度30余公里。外廓墙是这座石城的主体建筑,像一条巨蟒一样环绕着周围的6座山峰,逶迤连绵,颇为壮观。墙体一般底宽3米,高度4米,顶宽2.2米。当代著名学者罗哲文在其所著《长城》一书中把楚长城西段分布线圈定在南召县西南部、西部、西北部、北部一带,周家寨正处在楚长城的分布线上。长城学家称,楚长城最初是由关城发展而成的,因而周家寨是楚长城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3、驻马店古城
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相传就是三国时期关公用计斩蔡阳的故地。关云长被困土山,带着两家皇嫂在曹营挂印封金一十二载。虽然在曹营他为曹操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兄长刘备。最后终于辞别曹操保着二位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兄长刘备。后来听说刘备已去汝南豫州,关公就带着二位皇嫂一路向汝南寻来。这一天关公来到古城,就是现在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正好张飞在古城驻守。关公走得人困马乏,见到三弟张飞心里十分高兴。正待进城,被张飞拦住。因为兄弟已分别12年,又是在对头曹操营中,张飞信不过关公。关公百般辩解,张飞仍然不信。此时曹操的大将蔡阳,为了给被关公杀死的外甥蔡琪报仇,带领15万人马追到了古城。蔡阳的到来,更使粗中有细的张飞起了疑心,立即关上城门不放关公进城,并告诉关公,要是他在城上三通鼓罢,关公斩不了蔡阳,就是和曹操一心,就与他断绝兄弟情义。关公无奈,只好迎战蔡阳。蔡阳是曹操的名将,武艺高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4、姜太公故里景区
姜太公故里景区由河南省中平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斥巨资开发建设。该景区位于河南省卫辉市西北十二公里处,属太行山东南麓,地跨太公泉镇和狮豹头乡,总面积四十八点五平方公里。姜太公故里景区由山区和平原两大组团构成。山区部分的主要景点有:迎神山、八卦亭、仙桃园、浑元图、青龙贪、天仙桥、姜太公文化苑、谭山、凤凰山、卧羊石、香泉寺、香泉八景、封神谷、封神台、神仙洞、古罗盘、仙家庄、太公湖及华夏万通碑林等,每个景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太行山特有的地貌特征,让游客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到本景区一游不仅可强身健体,而且能学到许多知识,增强自己的卓越智慧。尤其是太公文化苑的经典内容会使落魄者奋起,无为者努力,失败者永不气馁,成功者虚怀若谷。正如贤者云:韬略齐才经纬天地,太公表率万古流芳。正因如此,姜太公精神深入人心,为广大人民世代敬仰。平原地区主要景点有:姜太公墓、姜太公庙、姜太公祠、姜太公钓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5、林州昊天观
昊天观位于安阳林州任村镇任村,当地人俗称“北庙”。院落呈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1350平米,是一处供奉祭祀玉皇大帝的道教活动场所。昊天是中国神话中玉皇大帝的名字,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最高神灵。玉皇大帝又名玉皇、玉帝、昊天金朔阙玉皇大帝,原为道教的四大天帝之一,后来成了受全民崇拜的最高神灵。玉皇大帝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天帝的崇拜,当时的古人认为风雷雨电、雹雪霜冻等自然现象,全是由天上的神仙操纵。这些神仙的最高统帅就是天帝(中国民间俗称老天爷)。于是,便产生了玉皇大帝的形象。在古人的心目中,要想过上安居乐业、风调雨顺的日子,就必须敬奉好天帝。昊天观之类的祭神场所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任村昊天观始建于明朝初期,具体年月现已失考。观内建筑创建时间有明有清年代不一。清道光十年(1830)大地震,多数殿堂倒塌,现存的戏楼、拜殿、玉皇殿三大主建筑皆为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戏楼位于昊天观的最前方。面阔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6、三岗革命根据地
“三岗”系指西华县艾岗乡的都城岗、陵头岗和苗里岗三个村庄。1933年,0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东平等人到“三岗”,协助当地的胡晓初等进步人士创办“普理学校”(隐寓普及共产主义真理之意),让贫苦子弟免费入学学文化,宣传0主张,并发展地方武装。1936年10月,0中央北方局批准在“三岗”建立0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后来以此为抗日革0据地,培训革命青年4000余人,发展党员400余人,建立了拥有6000多人枪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革命武装队伍,建立了以地下0员楚博为县长、全是0员任区长的地下红色政权,组织了具有强大政治攻势的农协会、儿童团、少先队等革命群众团体,形成了10万人的声势浩大的抗日大军,使得当时的“三岗”有“小竹沟”、“小延安”之称。1940年,-八十一师围剿“三岗”根据地,抗日革命活动转入地下。“三岗”根据地建立的四年中,为抗日战争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卓越的人材。“三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27、南阳玄妙观
南阳玄妙观,中国道教四大名观之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据《南阳民族宗教志》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姊湖阳公主在裕州(今南阳方城县)建炼真宫一座,是为道教在南阳活动的滥觞。该县三贤山庙、黄石山仙翁观、南召县九分垛祖师庙和皇后铁牛庙、南阳县老君堂等,均建于东汉时期。东汉桓帝延熹六年(163年),南阳太守中山卢奴到桐柏县固庙祭祀并扩建、重修淮渎庙。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黄巾军首领张曼成攻杀郡南阳玄妙观守诸贡,屯兵宛下六月,赵宏率众十余万据宛城(《后汉书》)。这支以太平道为号召的农民起义军在南阳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活动,充分反映出道教在南阳的传播之广泛和群众基础之深厚。南阳玄妙观位于宛城西北隅之梅溪河畔,即今南阳市建设中路北侧,与市人民公园北门隔路相望,现为宛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该观前身为东汉时期的南阳老君堂。元代至元年间,在老君堂的基础上建设玄妙观。《道德经》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8、偃师九龙庙
九龙庙位于县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约500米处,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老百姓为纪念治水能手黄守材而修建的。九龙庙坐北向南,占地3400平方米。现保存下来的建筑,从南而北有钟鼓楼、偏殿、正殿、后殿和耳房。据当地群众回忆,原九龙庙还有山门和戏楼,庙内正殿前有旗杆高耸,殿内有斋堂、客堂和寝堂等杂务房,惜均不存。钟楼、鼓楼分别矗立于庙宇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呈四角形、双层,砖木结构,歇山飞檐,青瓦覆盖,六脊六吻兽,内部四梁三檩。钟楼下层门楣题有“钟楼洪声”四字,鼓楼有额题“鼓楼夜鸣”四字。钟楼创修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月。过了钟鼓楼,便是东西对称的偏殿,硬山叠涩,五脊六吻兽,青瓦覆盖。殿前部均为4根方形石柱,石柱上皆镌对联。偏殿内部各有木柱4根,大梁、二梁、小横梁各4根,檩条24根。梁檩均有彩绘。东偏殿为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创建;西偏殿为同治十二年三月创建。正殿创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9、小潘沟遗址
小潘沟遗址位于孟津县会盟镇小潘沟自然村西南,黄河南岸丘陵台地上。遗址南面临沟,北临黄河故道,西部紧邻济洛高速公路,土质疏松,土色褐黄。1983年10月16日,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小潘沟遗址南北宽270米,东西长200米,面积42307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在遗址的地表和断崖上可采集到丰富的龙山文化遗物。遗址内发现的遗迹主要是龙山晚期房基、灰坑和墓葬以及不少半地穴式建筑遗存。房基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灰坑有不规则形和袋形两种;墓葬都有不规则墓坑,但无随葬品。遗址内发现的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少量的玉器、蚌器和卜骨。陶器以轮制为主,主要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并有少量的磨光灰陶和黑陶,纹饰除素面外,多为篮纹、斜方格纹,另有弦纹、绳纹、附加堆纹等;陶器火候较高,制作精美,全为小平底和多带柄器物。器形主要有鼎,鬲、罐、杯、盘、澄滤器、纺轮等。石器主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0、班沟遗址
班沟遗址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班沟村东南,该遗址是伊洛地区邙山丘陵地带少有的一处从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延续到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孟津黄河流域邙山丘陵地带就有裴李岗文化分布,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图河、瀍河、金水河等支流处古文化遗址分布众多。在班沟遗址西北约1.5公里和2公里处瀍河沿岸台地上有相留遗址和上村遗址分布,在班沟遗址东南约2公里处,有李窑遗址分布,这里瀍河两岸台地,古文化遗址呈带状分布,是早期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班沟遗址西面临沟,北邻瀍河,东西长188米,南北宽159米,总面积约23941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在该遗址的地表和断崖上采集到较丰富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遗物。其中采集到裴李岗文化的褐色砂岩石磨盘1件,形体厚重,有长久使用痕迹;仰韶文化的遗物有石斧、红陶钵、夹砂罐等;龙山文化的遗物有石斧、方格纹大口折沿罐、篮纹深腹罐、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1、北厥山村牌坊
北厥山牌坊,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北厥山村中。牌坊坐北朝南,面阔2.8米,进深1.9米,通高6.75米,牌坊为砖雕,共分六层。2016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正面:上有砖雕圆棱一周,拐角处为榫头结构。砖棱下有葵花和方环相间图案,下为砖雕阴弦纹砖雕图案,下有垂柱四根,垂柱间有葵花、荷花、牡丹花间隔组成。再下为砖雕富贵不断头图案。图案下有人物故事图案五组,从左到右,第一组为状元济塔;第两组为弃官奉母;第三组为安享晚年;第四组五组不清。下有博古图案,再下为垂柱四根,柱头有雕花,柱间施以缠枝花卉。再下为所雕匾框,框内四角雕变形蝙蝠,中间有砖雕“壸政流芳”四字,匾框西边为砖雕鼎炉和如意方瓶。下为两组浮雕图案,上部为朱雀报喜,下有半圆形浮雕图案为仙鹤站于荷花上。下为对联,上联:“慈竹当风空有影”,下联为“晚萱经雨不留香”。背面:最上部有砖雕圆棱一周,四角拐角处为榫头结构,下为砖雕阴弦纹,弦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2、虎头寺石窟
位于宜阳县城东12.5公里苗村南虎头山脚下,因山崖形状似虎头而得名,寺也随山名而称虎头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头寺石窟。石窟内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千佛寺。这一石窟造像的最早开凿年代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建都洛阳后,大兴佛教,当时人们就在这里因势就形,开凿石窟,建造佛像。石窟由东北而西南,山崖环拱,呈一弧形,面积300多平方米。石窟北面有一石壁,上面有镌刻的碑碣两方,高2.1米,宽1米。可惜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字迹已模糊得无法辨认。在碑碣的西南,面向西北开凿石窟一穴,深6.2米,高2.7米,宽2.25米。石窟内刻造佛像7尊,正中供奉为释迦牟尼佛,高1.8米,肩宽70厘米,石座宽1.2米,两侧分别竖立着阿难和迦叶两尊佛像,各高1.3米,肩宽35厘米。右侧石壁上立着菩萨7尊,高1.23米,肩宽29厘米。武士左侧又刻造小菩萨2尊,仅高35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3、负图寺大殿
负图寺大殿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由是文籍生焉。”伏羲氏依据龙马负出的河图,画成了先天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孔颖达《十三经注疏》)。相传“河图”由30个黑圆圈和25个白圆圈共55个圆圈组成。其中黑者为阴,白者为阳。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河图”中的这些数字来源,学者认为是先民在摸索四时流转规律并制定初步历法过程中产生的。孟津负图寺中古代碑碣“伏羲圣像”下镌刻有龙马负图象,旁有署名孔安国的题记《龙马记》,其末句为:“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孟河系自孟津县朝阳乡卦沟村东北,经送庄负图村,白鹤乡上河图、下河图村,至老城乡雷河汇入黄河的一条古河流,名“图河故道”。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西域来的传教士浮图澄,在相传为伏羲时龙马负图之处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4、玲珑塔
原阳玲珑塔玲珑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西南17.5公里原武镇东关,原为原武镇善护寺内的附属建筑物,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六角形十三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有塔铭记载明万历辛丑年间(1601年)重修。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1963年6月,河南省公布其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平面呈六角形,全高47米,共13层。这里自古以来是黄泛区,因黄河决口,塔的底层已被泥沙淤埋于地下,在地面上只能看到12层34米。塔北面有一塔门,塔檐砖砌斗拱露出地面。自第二层以上皆为叠涩出檐。塔身每层均辟半圆拱券门及假窗,斗拱、层檐、装饰假窗均为雕砖垒砌。该塔的轮廓为抛物线型,砖木结构,每层角梁系木制,突出塔身外部,上有铁鼻,悬挂风铎,微风过处丁当作响。塔内置0.6米宽的旋梯,游人扶梯可登临塔的最上层。塔顶铁刹、覆钵、相轮犹存。玲珑塔经受了10多次地震,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5、徐玉诺故居
徐玉诺故居位于鲁山县辛集乡徐营村。年代为1894年。徐玉诺故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徐玉诺故居是一个用红砖院墙围起来的小院,院子坐西朝东,东面和西面各有3间瓦屋。说是故居,但院墙用的红砖却是新的。对此,闻讯专程从鲁山县城赶回来的徐玉诺的二孙子媳妇常大利说,院墙是前几年才新建的,而里面的房子尽管也是前几年才翻修的,但基本是按照原来的房子修建的,房子墙体外面特意用草掺泥糊上去的,以保持原有的风貌。在徐玉诺故居大门前,立着一个写有“徐玉诺故居”的标志物,其背面关于徐玉诺的生平简介,内容有:徐玉诺(1894—1958),原名徐言信,笔名红蠖,20岁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在《晨报》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良心》,是活跃于我国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运动中的知名作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交往甚厚。进入故居内,东屋3间房的北面一间是过堂,另两间则堆着一些杂物。在西屋房间内,墙壁上挂着许多徐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6、中牟烈士陵园
中牟县烈士陵园位于青年路西段路南,始建于1958年9月,占地面积100亩,属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省民政厅评为文物管理先进单位,1999年10月被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至2002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县民政系统先进单位。园内建有雄伟壮观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高30米,广场3200平方米。每到清明节全县各界群众,在此进行集体悼念活动。革命烈士纪念堂2024平方米。革命烈士陈列馆616平方米,主要收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建国时期、自卫反击战234位烈士的遗物及事迹,园内配有革命烈士事迹讲解员3名,常年负责对外讲解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担负着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教育后人热爱祖国的基地作用。建有革命烈士纪念亭3座,革命烈士纪念碑6座,碑文记有烈士的姓名、籍贯、所在部队及牺牲时间,园内长眠着45名革命烈士。45座烈士墓碑整齐排列在陵园南侧。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37、胡公祠(含彭公祠)
胡公祠位于郑州市铭功路北段人民公园内,落成于1925年10月10日,是冯玉祥、张群、张继、高桂滋、刘峙、于佑仁等民国要人,为纪念胡景翼将军在河南及郑州的战斗业绩,而修建的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群。胡公祠,由大门、大殿组成。大门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面阔三间,10米,进深5米,高6米。大门两侧有八字墙,进门有90米长甬道。大殿建在二层高台上,台高1.75米,面阔5间15米,进深3间5米,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檐下施三昂十一踩斗拱。前面各间均装隔扇门,高7米。甬道中有古槐一株,两侧为银杏树。胡景翼(1982-1925),字笠僧,陕西富平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8年任陕西靖国军右翼总司令,1922年率部进军中原。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暗与冯玉祥、损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同年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彭公祠,原为1922年(民国十一年)守郑州阵亡的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8、抗大四分校旧址
抗大四分校旧址,位于永城市西南30公里李寨乡麻冢集。由校址、校部、银杏树三部分组成。1938年夏,为深入敌后抗日,彭雪枫同志奉命率新四军游击支队370余人,于9月29日从豫南确山竹沟镇誓师东征。1939年1月,到达豫东永城、皖北涡阳为中心的豫、皖、苏三省交界地区,开始点燃了中州大地的抗日烽火,开辟了豫皖苏抗日革命根据地。1940年3月,在其随营学校的基础上,报请党中央和抗大总校批准,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兼校长,副司令员吴芝圃兼副校长,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教育长先后为刘作孚、刘清明、方中铎,支队领导成员任教员。学校在永城共办两期,培养抗日军政干部近2000名。1941年5月中旬,抗大四分校随部队转移到皖北等地学习,至1945年11月结束,共办六期,抗战已取得胜利。抗大四分校的创办,及时地为部队和豫皖苏边区党政机关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9、新乡兴国寺
西牧村兴国寺,位于牧野区牧野乡西牧村南。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年间重建,清代重修。山门、厢房已改建,现存正殿一座,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大殿为四梁八柱木质叠架而起的砖木结构,硬山卷棚式绿色琉璃筒瓦顶,屋脊上有脊饰。寺内有明碑1通,记“县碑牧村周武王伐商之所。”另有明砖砌水井1口。1961年被新乡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新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乡市兴国寺始建无考。现存大殿,另有明碑1通,记“县北牧村即周武王伐商之所”。该寺系纪念武-商兴周而筑,建于汉明帝年间公元58年~公元75年。明万历年间重建,落成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秋。该寺坐北朝南,南北长550米,东西宽50米,大小20进院,规模宏大壮观,面积达27500平方米。当年的碑记里这样描述寺院建成后的壮观景象:“宫殿翔起,栋宇崇隆,楣楹峻耸,户牖整齐。松柏植之前后,榆杨培之四旁,行山叠翠西北,卫水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0、古荥冶铁遗址
古荥冶铁遗址位于郑州西北27公里的汉代荥阳城西墙外,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为河南郡铁官的一号作坊,简称“河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冶铁遗址。在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的两次发掘中(1965年、1975年),发掘出两座规模较大的汉代冶铁高炉残迹和水井、水池、船形坑、四角柱坑、陶窖等,还出土有陶制鼓风管、耐火砖和铸造铁范用的陶模,以及318件铁器、380多件陶器、8件石器,还发现10余件大铁块,最重者达23吨。两座规模较大的炼铁高炉残迹东西并列,相隔14.5米。炉基深3米,炉缸为椭圆形,面积8.5平方米,炉壁厚1米。其中一号椭圆形竖炉容积可达50立方米,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古代容积最大的炼铁炉,日产量估计为0.5~1吨,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炉。而西方直到公元16世纪中叶才出现过圆形高炉,这不能不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郑州地区发现的这些冶金工艺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