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番禺区旅游
番禺区文物古迹介绍
番禺陈氏宗祠(善世堂)
陈氏大宗祠俗称善世堂,位于番禺市石楼镇一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扩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宗祠由头门、牌坊、正堂、后寝和衬祠组成,进深共四进,建筑面积为2472平方米。头门面宽三间17.84米、进深两间9.3米。前后廊设塾台,前廊梁架驼峰、斗拱均雕有花纹,额枋上承十七攒如意斗栱,正门上匾额刻“陈氏大宗祠”,额枋刻寿字纹饰和八仙献寿图。大门两侧各立一砂岩石狮,花卉回字纹石基座。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砂岩石砌筑,额枋、抱鼓石均刻流云、龙凤呈祥和花卉纹饰,1971年被台风刮毁,现仅存石柱、抱鼓石、额枋等部分构件。大堂面宽三间18米、进深三间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番禺沙头东汉墓群
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沙头村银平路龟岗东麓。1993年开始对墓地进行钻探和发掘。在长约300米,宽约100米的山麓范围内,发现东汉砖室墓22座,对其中的12座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各类随葬品近500件。此墓群的年代属东汉晚期,墓主应属当时有一定身份的富户或官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99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东汉墓群墓葬构筑形式多样,其中单穹窿顶的有“中”字形、“十”字形、“凸”字形、“T”字形,双穹窿顶的有“串”字形、“土”字形等,大部分墓都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壁龛等组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礃塘潭古采石场遗址
礃塘古采石场位于番禺区大岗镇人民公园,这里产出的红砂石以颜色鲜艳纯正、质地柔软细腻而在广府古代建筑材料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红砂岩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历史中是广府地区官府和老百姓建筑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从西汉时的南越王相关建筑大量使用红砂岩就知道其在当地建材行业中悠久的历史。巨大钎凿痕迹的石壁长110米,宽65米,高23米。从1742年到1896年,其生产时期长达154年,即一个半世纪之久。因这里形状似“砂锅”,即当地方言“瓦罉”,故名“罉塘”。2008年12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塘公祠
两塘公祠始位于番禺区大岭古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是大岭村陈氏八世祖祠。先祖名为两塘,故名两塘公祠。总体本进三楹结构,公祠占地面积1686平方米,座东北向西南。两塘公祠最大特色是,它们的外墙以密密麻麻的蚝壳墙整整齐齐地垒就,墙身高九公尺,墙体厚厚,至少有蚝壳十吨以上,气势宠伟令人赞叹。两堂公祠正门开阔,雕梁画栋,以灰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进行装饰。祠堂正门门额题书“两塘公祠”,左右各联“颍川世泽,大岭家风”。2010年11月8日,被公布为番禺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岩何公祠
惠岩何公祠惠岩何公祠是奉祀何氏留耕堂第22世何惠岩及以下列祖的家祠,该祠背北朝南,头门面阔10.3米,深6.1米,花岗石脚,3级石阶登临,大门为少见的“趟栊门”,头门的屋檐下有精美的灰塑和壁画。惠岩祠为二进式的小祠堂,跨过“趟栊门”,面前有一扇褐色屏门,上面雕刻精美的花式和窗棂,十分古朴雅致。头门两侧耳房有木构子阁,房间北面开窗,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上、下窗外墙之间有绿釉瓷质栏杆装饰。祠堂天井纵深4.4米,由花岗石铺砌而成,两侧建有高墙,西墙开有小门贴巷,东墙开有六角门接书斋小天井,门上嵌阳刻行书“得少佳趣”石额,字体娟秀,伴以浮雕花纹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岭村龙津桥
大岭村龙津桥位于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文昌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从大岭村龙津桥外缘外延10米,局部至大岭涌北岸,东南从大魁阁塔塔基外缘外延10米,西南至相邻建筑北墙线,西北从大岭村龙津桥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西北至显宗祠建筑东南墙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魁阁塔
大魁阁塔位于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西约,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从大岭村龙津桥外缘外延10米,局部至大岭涌北岸,东南从大魁阁塔塔基外缘外延10米,西南至相邻建筑北墙线,西北从大岭村龙津桥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西北至显宗祠建筑东南墙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让公局
仁让公局在沙湾古镇还有一座200年历史的古建筑,它是目前番禺及周边地区仅存、且保留着本来面目的一间乡公所旧址——“仁让公局”。据《番禺县志》记载,“仁让公局在沙湾乡,嘉庆十四年由何、黎、王、李等姓同建,前署知县张锡蕃题匾曰:型仁讲让。”从此,“型仁讲让”的横匾一直高悬于局内正堂之上,公局也因此被冠以“仁让”之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少霞故居
何少霞故居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车陂街惠岩巷7号,建于清代。属硬山顶两层青砖楼房,底层青砖石脚三间两廊,建筑面积约105平方米,面宽10.2米,进深10.3米,墙基和门槛以花岗岩石砌筑,石门额上有砖雕。故居现由其后人居住,保存完好,由何少霞外甥朱伟森居住。2005年9月,何少霞故居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位于番禺区大龙街道大龙村大龙路18、20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侧大龙小学东围墙边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西至西侧相邻现状道路西边线一线。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瑜园
瑜园(又称“小姐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罗边村北大街余荫山房东侧。该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坐北向南,园林式二层古民居,是在余荫山房落成后20年邬彬侄儿邬中瑜添建的一座楼台,是女眷居住的地方。总面积2073.26平方米。该建筑头门为青砖墙,花岗岩石门夹,装木板门,门顶镶石额一方,阴文楷书刻“瑜园”二字,又称为“小姐”楼。主楼左侧为小花园,园中遍植四季花卉果木,四周以夹墙竹遮荫,小姐楼内各建筑间又以风雨廊相互连接,突出了岭南园林的特点建筑。1993年8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村黎氏宗祠
番禺黎氏宗祠又叫黎永思堂,位于广州市番禺南村镇板桥村。为纪念抗清名将、爱国诗人黎遂球的祠堂。原建于广州城东仁厚里,因兵燹毁废。后黎的长子延祖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板桥村的黎永思堂塑像祀之,重建莲须阁,藏其遗书,今阁已毁。宗祠坐北向南,四进深,头门外两侧设翼墙,前立照壁及旗杆夹一对。第一进为头门,第二进为石牌坊(参见第三章第四节之二《忠孝廉节牌坊》条),第三进为中堂,第四进为后寝。头门,宽14.95米、深7.84米,镬耳封火山墙,砖木结构,青砖红砂岩石墙裙,正脊灰塑古脊饰。门额匾刻“北正明宗”。中堂,面阔三间14.9米、进深三间11.8米,硬山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汉德陵
德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青岗北坡,俗称“刘王冢”。陵墓坐南向北。始建于南汉。整座墓用素面青灰砖砌筑,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四部分组成。墓葬进深36.47米、宽5.82米,占地面积为212平方米。墓道呈缓坡状,残长12米、宽3.20米,内置青瓷罐190件,釉陶罐82件,排列整齐有序,应是当时“墓前设奠”之遗留。封门厚2.6米、残高2.16米。墓室用厚大的素面青灰砖砌筑,室顶以楔形砖砌4重券拱(最底的一重砌双隅,可算为5重拱),其外券拱顶下两侧还用条砖垒砌夹墙拱卫墓室,室内全长13米、宽3.14-3.80米。其中前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汉康陵
康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大香山南麓。康陵建成于南汉光天元年(942),陵园坐北向南,依山坡地势南北向分布,地面建有陵园和陵坛,地下筑玄宫。陵园呈长方形,四周夯筑围垣,墙垣四角设有角亭,墙垣东西宽70米、南北长130米,占地面积为9100平方米。南墙垣正中有门楼磉墩遗迹。陵墓居陵园中部偏北,为带墓道竖穴砖室墓,地宫上方为砖土结构的坛形建筑。陵坛为方座圆丘,由圆台、方台、散水等分层构成。圆台为砖包土结构,直径10.50米,现存高2.10米。圆台下为砖砌方形台座,边长11.50米、高0.35米,砖台之上以白石板铺面。方台四周设置方砖铺砌的散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番禺龙津桥
龙津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千年古村大岭村。建于康熙年间,是由红色砂砾岩建成的一墩两孔拱桥。桥墩两侧有较罕见的分水脊,既防止船只冲撞,又可减少水对桥体的冲击,十分科学。龙津桥栏板上的明代风格的卷草图案和暗八仙法器图案,其中北侧西端一方栏板,镌有一西洋人形象,作捧盘跪献的姿势,更显示了大岭村的独特之处。在龙津桥一侧,耸立着始建于清光绪十年的大魁阁塔。高20余米的大魁阁塔是三层楼阁式的六角形砖塔,花岗岩和白林石基座,双隅水磨青砖塔壁,它表明当时大岭村大兴文化之风。龙津桥是一座古老的桥,建于清康熙年间,由红色砂砾岩砌成,一墩两孔,横跨在玉带河上。桥面两侧各有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阙里南宗祠
阙里南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大龙村大龙路18号。据族谱载,该祠始建于明代中叶,曾多次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平基重建,2000年族人集资重修。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3米,总进深58米,占地面积1334平方米。中路建筑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设木质大门,两侧立一对花岗岩石狮,前后檐左右次间建花岗岩须弥座台基,前台基底部雕有卷草纹饰。前檐上方的梁、匾、有大量精美的木雕。门额木匾刻“阙里南宗”为明户部尚书郎叶春题写。头门后为天井,铺花岗岩条石,两侧为廊。中堂前为月台,前为花岗岩台阶,台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亭崔氏宗祠
北亭崔氏宗祠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渭水大街14号,该祠堂始建于清代光绪四年(1878),1997年重修,2008年重修。坐东向西,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30.46米,总进深52.47米,占地面积1602.58平方米。该公祠三路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祠前有开阔地坪,立有旗杆夹石一对。大门门额镶木匾阳刻“崔氏宗祠”四字,两边有钟鼓楼、青云巷,左路青云巷石额阳刻“礼门”,右路青云巷石额阳刻“义路”。大门前一对抱鼓石。中堂梁架正中悬刻“大衍堂”木匾,上款“光绪四年戊庚岁”,下款“1997年仲春”。天井铺条形花岗岩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心二街横二巷7号古民居
村心二街横二巷7号古民居位于化龙镇塘头村村心二街横二巷7号,年代为清。始建于清代,为“三间两廊”式两层民居,又称敬义堂。主体建筑为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基础。正门前檐有山水绘画和灰塑花鸟图案装饰。该民居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清代岭南民居建筑风格。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村心二街横二巷7号古民居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番禺敬修堂
番禺敬修堂位于大龙街茶东村楼街南2号,年代为1935年。始建于1935年,为砖混结构中西合璧二层建筑。大门竖两条高大的罗马柱,前厅外有宽阔三面回廊环绕,墙楣多处绘有精致壁画,是区内中西建筑风格融合的近现代民居建筑中的精品。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番禺敬修堂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番禺适庐
番禺适庐位于化龙镇塘头村子荫路1号,年代为中华民国。解放前为当铺。为两层砖混结构建筑,具有民国时期当铺建筑特色,中西合璧,对研究番禺民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有较高的价值。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番禺适庐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