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261、白鹭洲书院
白鹭洲书院位于吉安市东的赣江中白鹭洲上。白鹭洲方圆数十里,因形似白鹭得名。书院建于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万里为来此讲学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等6位儒学大师立祠建书院。宋理宗御赐“白鹭洲书院”五字,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南昌豫章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该书院培养造就了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著名人物。书院兼为县学,经历代修葺扩大,古迹犹存。风月楼高三层,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站在书院顶端,只见江流浩荡,令人心旷神怡。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区东部,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绿洲,这就是著名的鹭洲。东南洲头的绿树丛中,有两座重檐杰阁、岿然耸立的古楼,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白鹭洲书院主体建筑之一的风月楼和云章阁。白鸳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它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合称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古木葱茏的白鹭洲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2、万载包公庙
包公庙位于黄茅镇洪炉村铁山界,距县城58公里,与湖南浏阳接壤。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乾隆庚子年(1780年)重修。嘉庆年间(1796~1820年)又由浏(阳)万(载)士民募款扩建,置有田产。庙坐北朝南,穿斗式砖木结构,三进,17间,面阔9.34米,进深31.76米,占地面积约312.52平方米,硬山顶,脊饰宝葫芦。侧山花板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一檀径。山花板上绘有花草,三面的风火墙高达12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殿。前殿已倒毁,仅存鼓形石柱基4只,中殿与后殿均用石柱木梁穿插法架成。檐下、梁前均见木雕、木梁与石柱间施斜穿斗拱,上雕花草。雀替镂刻精致多彩,有龙、鱼、牛、羊等造型。室内设有天花板,表面加工较细。九十年代以后,该庙香火较盛,时有游方僧人至此主持。据同治《万载县志》所载,包公庙是“浏万士民募建”,一庙分为两半,左属万载,右属浏阳,至今仍然如此。右边由浏阳县界山村村民居住。前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3、九江同文书院
同文书院位于江西九江。清同治六年(1867)美国传教士尔利陶理、吴恪矩等经清政府同意创建于城外土桥,命名为“埠阆小学”。后来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选择城内南门口甘棠湖畔为新校址,并取《中庸》“普天之下,车同轨,书同文”之意,定名为“同文书院”,为江西省第一所教会书校。教授内容除近代文化科学知识外,还注重宗教教育。1906年,校长库思飞在该地挖地基的时候,挖出三大坛唐开元古钱,他把这些古钱拿到美国换得巨款,加上美国教会本身筹集的一部分钱,建教学楼(今九江二中实验楼),并更名为南伟烈大学,以纪念其父。1917年停办大学,集中精力专办九江南伟烈中学。1929年,“南伟烈中学”更名为九江同文中学。1951年6月11日,改名江西省立浔阳中学。1959-1962年,一度在此办九江大学。现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建筑,为九江二中(同文中学)所在地。书院分设小学部、中学部、神学部、大学部等四组。学期小学3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4、万安城墙
万安城墙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县城芙蓉镇,始建于宋代,现保留明代古城墙约1000米,是江西省保护最为完整的县级古城墙之一。2006年至2010年进行过两次较大的维修。万安城墙是万安暴-动的主战场之一。1990年列为万安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为万安县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列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知县朱俊民开始修筑城墙。元丰六年(1083年),胡天民任知县时筑成,当时为土墙。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知县赵成之增筑城垣,置城门。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知县彭九皋重筑土城。明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桑翘以砖石重筑城墙,周长714丈,高2丈2尺,垛口950个,共有6个城门:威远门(东)、表忠门(南)、观澜门(西)、五云门(西南)和芙蓉门(西北)、通都门(北)。1927年冬万安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65、银坑炼银遗址
银坑炼银遗址(含炼银渣堆积,鹅形岽矿洞、阴山面矿洞、3号矿洞、路墈脑矿洞、上屋坑子矿洞、下屋洪石发屋后矿洞)银坑炼银遗址位于于都县银坑镇窑前村柳木坑组鹅形岽。《赣州府志》载,宋政和四年(1114年)在柳木坑开设银场炼银。“银坑”因此而得名。清同治版《于都县志》载:“宋时有樵者逐鹿入穴,推之银矿溢出,因置银矿。”宋宝庆(1225-1227年)中废。遗址主要由1处炼渣堆积与6个古矿洞组成,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炼渣堆积于鹅形岽东南山足下柳木河畔,成扇形堆积,长120米,宽30米,厚度10米,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古矿洞分布于鹅形岽山腰处,1号在陈正生住宅后,2号在阴山面,3号共3个洞口已被小河床堵塞掩埋,4号距2号东北40米(坝子上路墈脑),5号在上屋坑子,已被自然填埋,6号在下屋壁背。各洞口均很狭小,入口仅可爬行,如4号洞口高仅0.8米,宽0.6米。此遗址距今900年,历史悠久,经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6、江西省展览中心
江西省展览中心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繁华的八一广场西侧,展览大楼前身为1968年建成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1992年由原省展览馆、省农业展览馆、省工业展览馆三馆合并组建成立江西省展览中心,现隶属于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是江西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2016年1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退商还文”和“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决策部署,展览大楼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改造工程为省重点建设工程。改造后的省展览中心大楼在室内布局上保留了1万多平方米展厅,新增了中央大厅、贵宾厅、多功能厅、会议室,安装了自动扶梯、客梯、货梯、大楼中央空调、消控和BA楼宇智能化系统,获得中国展览馆协会授予的“展览场馆工程部门一级资质”的专业展馆,是举办政府、行业厅局重要会议展览以及高规格、高品位文化艺术类会展项目的不二之选。江西省展览中心是华中地区唯一的专业会展中心,是中国展览协会理事、中国农展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7、黎川洲湖大夫第
黎川洲湖大夫第位于距黎川县城40多公里的华山垦殖场洲湖村山坳中,又称“船屋”、“船形古宅”,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规模宏大。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大夫第”大门开在“大夫第”主体建筑的中轴线上,开阔气派。门框用大青石垒砌而成。门楣上有四个向外凸起、切面呈正六方形的石柱。石柱子长约一尺,柱头直径约半尺,刻有菊花状花纹,当地人称之为“大方华门”。“八方华门”之上有一匾额,原写有“大夫第”三字,字体端正,字迹刚劲有力。但匾额已被人凿去。从大门进去依次是前厅,中厅和后厅,厅与厅之间有天井相隔。前厅两侧楼上有吹鼓房,两房相向及向后各开有一个小孔,共有四孔,这样做一举两得,既让下人回避,又起到了音箱共振共鸣的效果。“大夫第”外墙的墙壁呈水平状,用青砖按两斗一抿式砌成。“船首”、“船身”和“船尾”两两之间嵌有烽火山墙,山墙高出屋脊一尺,马头形状,用墙砌成,顶覆清灰瓦,可以防风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8、石塘纸号建筑群
相传在南唐建县以前,石塘村北有方塘十口,故谐音石塘。其南为武夷山镇,北接稼轩乡。元时手工造纸业在石塘兴起,及明代发展成临近诸县手工业造纸中心和集散地,亦是县内最大的农村圩集之一。石塘是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靠河一侧建有城墙,墙外为宽而深的护城沟。其城墙建于1932年,周长3。5华里,设置城门城楼6处,城楼大小约15平方米。现在保存下来的城墙余100米左右。镇内秀水环绕青山,山,水,街同行不悖,意境深远.桐江水及三条人工渠蜿蜒流过小镇,大家或傍水小筑或跨水而建,绵延成街.整个小镇的建筑呈纺锤形南北走向.石塘街全长1200多米,宽4-5米,全部铺以青石板,令人惊讶不已.街上的店铺鳞次栉比,相邻店屋共用一墙,温馨之极。店铺建筑为木构架砖墙,前店后堂。靠石,拱棂,走廊,商号,瓦檐均有造型各异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闽,浙,赣融为一体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店屋的门板几乎全是杉木,镇内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9、永镇廊桥
永镇廊桥(清代):永镇桥,江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江西安远县西部的新龙乡永镇村,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该桥桥长38.5米,面宽4.33米,桥上与房舍融为一体,别具一格,它在石质桥墩上架于杉条木,多层横跨桥孔,而别于一般石拱桥,是我国古建木作技术在石拱桥中的巧妙应用。此桥远眺彩虹飞渡,近看亭阁生辉,为秀丽的山水增添了奇妆异色。永镇桥属长廊式木构瓦桥,长38.5米、宽4.33米,桥面距正常水位8米,2台2墩3孔,墩、台用花岗岩条石、石灰沙浆砌建。墩平面呈船形,迎水面砌成分水尖(俗称鹅胸)。墩上用三排杉木纵横交错组成悬臂梁。桥面用杉木条纵向平铺。悬山顶二坡双重檐长廊,长29.8米,出檐0.9米,距桥面2.6米,屋脊距桥面4米,中开间上檐升起1米,正脊两两端设飞椽鸱尾,背墙设神龛安放欧阳融六雕像(已毁),前墙设圆形天窗,长廊两侧设杉条板栏杆。桥两端建边长3.35米的方形砖木门斗,门斗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阅兵广场遗址(大沙洲)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阅兵广场遗址—大沙洲阅兵广场位于铜鼓县县城桥头大沙洲,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是当年毛泽东亲自检阅、领导秋收起义部队指战员起义出发地遗址。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于5月1日,县总工会,农会在桥头大沙洲召集了2万多人的群众大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工农的滔天罪行。1927年9月11日凌晨,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指战员集合在大沙洲—阅兵广场,毛泽东同志就在这里检阅了整装待发的第三团指战员,宣布起义,并亲自率领秋收起义部队高举工农革命军军旗,经温泉、石桥、上庄向浏阳白沙进军,这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首次阅兵。阅兵广场,作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一处重要革命遗址,它记载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毛泽东同志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是纪念我党历史活动中的重要遗址之一,同时,见证了一支新军队的诞生,产生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主要创建地—铜鼓的非凡影响。县人民政府已将该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71、刘城庙遗址
时代:商周类型:古遗址地址:南昌市高新开发区麻丘镇闵村北简介:刘城庙遗址位于麻丘镇政府西北约一公里,东接南昌市外环公路,南为麻丘闵村,西、北紧邻瑶湖。刘城庙原为寺庙,并有土城包围,相传系汉时扬州牧刘瑶屯兵之地,故得名。现庙宇已毁,留有一段南北走向的明代土筑城墙,长约100米,城基宽约10米,城墙面宽7米,高8米。刘城庙遗址总体呈不规则方形,东高西低,西面沿瑶湖岸约一公里地段呈条带状分布,且大部分伸入瑶湖水中。临湖断面可见灰土层,在靠水边的地面上,多见商——周时期的红陶,灰陶及印纹陶堆积层和残片,无完整器具,另见少量石器。据第一次文物普查的资料记载,刘城庙遗址出土的石器类以斧、锛、镞为主。陶器类多为生活用具,多见高颈罐或其它罐形器。鼎足以羊角式为主,鬲足几乎未见。该遗址中混质夹砂红陶明显减少,多见灰色硬陶。陶器的纹饰主要有:勾连云雷纹,变体云雷纹,蕉叶纹,蓆纹,曲折纹,月牙回字纹,斜方格组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2、灰山礼堂
灰山礼堂(1968年)灰山礼堂,位于湖口县舜德乡灰山村。此建筑原为清康熙广西总督屈尽美寻祖问根到湖口舜德乡灰山时修建的屈氏宗祠,1968年“文革”期间,村民拆屈氏宗祠,并利用原房屋材料改建现在的砖木结构建筑——灰山村村部。屈尽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由监察御史出任广西巡抚(1661-1663年),康熙二年任广西总督(1663-1665年)。屈尽美在任广西总督期间,曾寻祖问根到湖口舜德乡灰山村鸭儿塘,捐资修建了屈氏宗祠,建筑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一进三幢,为封闭四合院形式,二幢有天井。现村部礼堂为1968年建,其建筑坐北向南五开间,并利用原屋材料建砖木结构房屋,面积达450平方米。灰山礼堂是“文革”时期政治运动的产物,其正面醒目的标语和屋内的舞台、讲台、音响等设备,无不向我们传递着当年“文革”时期政治运动的气息,是我县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文革”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珍贵文化遗产。建设控制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3、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道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景区内保存完好的大批道教古建筑群是我国保存比较系统、完善的一批珍贵文物。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在总体布局上,构思奇妙,多样而统一,这与道家总体思想宇宙观是分不开的。遍布全山的古建筑,共有230多处,有条不紊,形成一个奇妙的有机总体,这个总体就是道家太极八卦图的模式。即以三清宫为一个中心(无极),前后两殿象征阴阳二极(太极),围绕着这个中心的各部景点建筑物向四面八方辐射,并与自然景观巧妙的交织在一起,相互因借,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突出地体现了道家宇宙观。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在总体布局上体现了道家的宇宙观,即在每一景物的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道家“有无相生”的“变易”法则。风门、逍遥路、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往往于迂回曲折处豁然开朗,于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在造型艺术上,也渗透着道家“动与静、虚与实、巧与拙、藏与露”的朴素辩证法。风雷塔、龙虎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4、宝福院塔
宋·宝福院塔位于琴江镇东城区。该塔是一座江南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徵宗崇宁元年(1102年),落成于大观四年(1110年),塔高59.8米,塔身七级六面,竹节钢鞭形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既保存了盛唐遗风,又有典型的大宋风格,可绕平座穿壁而上塔顶,登临远眺,远近山川、江城风貌、尽收眼底。建筑面积1982.12平方米,底层对边直径为10米,对角直径为12米,内空直径为2.6米,墙厚3.7米,墙外边长5.6米,自下而上逐级微收,高而不危。每级有六扇门,三开三闭。檐角悬挂铜铃,风吹铃动,声播江城。塔墙北较直而南较斜,重心自然向北移成15度夹角,结构严谨,技艺精巧,虽经800多年风雨雷震,仍挺立江边。塔砖多有“崇宁壬年”,“僧道符立”字样,底层亦有“应可”砖记。宝塔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兵燹,进行过两次维修。宝福院塔是我国珍贵的古典建筑,是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闽粤特色融合的结果,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5、山背遗址
山背遗址位于修水县上奉镇山背村,距县城63公里,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是一种有段石锛和夹砂红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址。于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赣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专家所说的山背文化遗址,是指在鄱阳湖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段石锛和红砂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的总称。山背遗址主要分布于跑马岭、养鸭场、金鸡岭、长窝岭、风洞嘴、杨家坪、刺毛窝、荷树窝等8处丘陵山坡上,面积约6200平方米。山背文化遗址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人类聚焦之地,距今约五千年,是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提到的“山背文化”的活学样本。山背址文化遗群目前已探明有46个文物遗址,其中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匀地分布在山背村周围山丘西南坡上,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4公里,见距50米至200米不等。山背遗址的文物堆积保存较好,包含物丰富,大部分还没有挖掘,已出土的有锛、斧、镞、铲、凿、网坠、镰、励石、鼎、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6、八面山哨口遗址
八面山位于井冈山的西北面,海拔一千四百多米,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站在八面山上眺望,四面八方的崇山峻岭历历在目,八面山由此得名。1928年夏,井冈山军民在八面山修筑了三个工事,设置了三道防线,搭了一个简易的哨棚。这个哨口有红军日夜守卫,大井乡工农兵政府也经常派暴-动-队员协助红军放哨,防御着湘敌的入侵。当年有一首民歌:“山上溪水弯又长,八面山上放豪光,红军哨口在山腰,好比天然大城墙。八面山啊山座山,哨口做在山上山,反动白狗来进攻,有命来哩没命还。”1929年1月,湘赣敌军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当时守卫哨口的部队是红五军第十大队,还有暴-动-队三十多人参战。战斗持续数日,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击毙击伤敌人数百。最后,在敌人猛烈炮火攻击下,工事全被摧毁,红五军第十大队大队长彭包才同志和大部分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烈士们的鲜血洒在洁白的雪地上。这是一次气壮山河的战斗。这次战斗牵制了敌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7、钟陵节凛冰霜坊
位于钟陵桥桥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明朝建筑。相传张坊村儒博士胡仰廷妻20岁丧夫守寡,贞操自守,孝敬长辈,为当地官史士绅和胡氏家族赞之为“节凛冰霜”,并请旨为她建立牌坊,以示旌表。牌坊全用石料(多为麻石)制成,以两中柱为主柱,并分别在东西两侧各按边长2米,底长3.5米,再竖两柱,造形奇特,使其俯视则六柱排列成两个相对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则形如长亭。在两中柱为4米处置横梁,横梁上正反两面皆阳阳刻(即字凸出)“旌表儒士胡仰廷妻胡氏节孝”字样,上下嵌有浮雕图案纹饰。在柱为4.7米处和柱顶又各置横梁,两横梁间嵌有一块素面石板,石板成长1.7米,宽0.85米匾额,横刻有“节凛冰霜”四个大字,反面刻有几位与建坊有关者的官职和姓名。匾额四周嵌有浮雕和镂雕图案纹饰。在上三角形横梁上,又各置有八个浮雕石墩,石墩再侧放镂雕石块用以承住石刻檐瓦状坊顶。坊背角处,置有石雕卷尾鳌鱼。中间两柱石座上,各置背靠在柱石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8、铁线观音像碑
铁线观音像碑山门内,延伸出一条探幽的小径,两旁的冬青树枝蔓修长,飘然交合。铁线观音像碑就坐落在这条石径上,有瓦亭覆遮。画像采用国画中的铁线描法,故称铁线观音。相传画像的上半身为唐吴道子所作。元泰定二年(1325年),画师姜月境将其续为全身坐像。整座画像浑然一体,几乎无法找到接续的痕迹。画中的观音端庄丰腴,服饰华丽,嘴角微翘。非常有趣的是,这尊观音两眉之间开有天日,嘴角两旁还绘有胡须。据说,唐、宋时期,观音大士有着丈夫身。元以后,观音逐渐演变为母性形象,有了观音娘娘、观音0之称。画像在技法上描绘精细,线条流畅,疏密有致,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观音像碑采用星子特产金星石料刻制而成,刀法纯熟,深浅得当。既再现了唐代画家的风格,又具有中国石雕艺术的特点,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原石刻像碑毁于1966年。1980年根据原石刻拓片,重新镌刻成碑,立于花岗岩石座亡。1984年,将像碑迁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9、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旧址
时代:现代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广场西侧(八一大道中段)简介: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旧址位于南昌市八一广场西侧(八一大道中段),始建于1968年10月,抽调当时全省著名建筑设计专家集体设计,始用名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1971年称江西省展览馆,1973年称江西省革命历史展览馆,1978年称江西省革命博物馆,1980年称江西省展览大楼,1984年称江西省展览馆,1992年起更名为江西省展览中心至今。旧址建筑座西朝东,平面呈“山”字形,内部共六层(地面五层、半地下一层),有电梯可直达顶楼。总占地面积18722.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正面是四个灯塔,正中柱廊上方嵌有七块石质浮雕,集中反映中国革命七个重要的里程碑,所有外墙均采用江西景德镇特制的米黄色亚光釉面砖装饰,使整个建筑显得雄伟、庄重、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是六七十年代八一广场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80、洪崖石刻
时代:宋至清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湾里村湾里区水厂后简介:洪崖石刻位于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湾里村湾里区水厂后,乌晶源溪涧之上,又称洪崖丹井,古为“豫章十景”之一。根据历史记载,洪崖丹井是黄帝乐臣伶伦-处。他曾受帝命,“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山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以后他来到梅岭,在洪崖处凿井五口,汲水炼丹,丹成在此仙逝。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全国统一命州,因洪崖所在,改豫章郡为洪州。唐朝晋州高士张氲,追慕洪崖先生,也来到洪崖处-。洪崖有摩崖石刻多处,现仍清晰可辨的有清朝康熙丙辰年笑堂白书刻的“洪崖”两个大字,闽长溪游起南题刻的对联:“两峡悬流联瀑布,一泓活水喷洪崖”,宋朝淳熙年间石刻:“海陵周次张、龚中,邺枚惟,以淳熙乙已(公元1185年)冬,携樽访药血,徘徊不觉暮矣。曝西日,掬清泉,相与乐而忘归。”谢庄、张商英、欧阳修、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