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文物古迹介绍
41、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全椒县城西北隅。始建于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县城荷花塘畔。1964年闭馆后改作它用。现馆为1984年10月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建有东西展厅及古朴迴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大厅前立有吴敬梓一尊铜像,高4.5米,重500千克。馆内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以及吴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发现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民国时期的《增补齐省堂本》以及《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还有其七言古诗手迹《奉题雅雨大公出塞图》的缩小件(原件大约长2米、宽1米,是我国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等。东西展厅还陈列了中外专家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和其故居的部分文物、石刻以及国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吴敬梓纪念馆过厅正中矗立一尊巨型石碑。碑阳刻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集》中的一段话:“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挝
42、霍邱县烈士陵园
霍邱县是鄂豫皖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就有党的地下组织活动,1926年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1930年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霍邱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有2700多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并涌现出陶勇、杨国夫等12位共和国将军。1964年,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来霍邱视察,回忆起霍邱革命斗争史,认为应建一座纪念塔,以慰先烈英灵,教育子孙后代,当年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征地25亩,兴建烈士塔,到1965年竣工。烈士塔座落在霍邱县城东郊,东湖路东端。塔底周长49米,高21米,塔顶有五角红星,塔身正面镌刻着-元帅亲笔题写的“霍邱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十个大字。塔基正面刻有县委、县政府的碑文,塔的四周松柏挺立,四季常青。1985年,陵园内增设了50平方米的烈士事迹陈列室,专门陈列刘霍、白群鹤等19位霍邱籍参加对越防御作战英勇牺牲的烈士骨灰和图片遗物。2000年,霍邱籍老红军、原广东省
43、庄子祠
庄子祠坐落在蒙城县涡河北岸漆园镇。庄子(前369--前286)和孟子(前372--前289)是同时期人,比孟子小三岁,名周、字子休。据《史记》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曾为蒙漆园吏,不久即隐居。庄子一生只做学问不做官,家庭虽贫,但他生活得却非常逍遥:当时楚国、梁国、齐国等都请他出来做官,其中楚国请他做相,他坚辞不就;他爱垂钓,常在其家乡濮水(今芡河)边钓鱼(现蒙城吕望镇芡河边仍有庄子钓鱼台遗址);他老婆死了,他能击盆为歌;一觉醒来,他不知在梦中是他变成了胡蝶,还是蝴蝶变成了他;他可以在意念中扶摇直上九万里,北至北海,南至天际,正像易中天先生所说,庄子的一生活得精彩、充实、潇洒。庄子祠始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当时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有感于一千多年来,庄子的家乡竟没有给庄子建一个纪念的地方,于是多方筹款,为庄子建祠,并请好友苏轼撰文纪念。苏轼撰写了《庄子祠堂记》,文曰:庄子蒙人也,
44、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
位于岳西境内的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最近被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3A旅游景区。该旧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祠。上世纪30年代,岳西天堂地区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农民革命——请水寨-。-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潜山革命军,后相继更名为潜山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红军中央独立二师。这座宗祠由于地处要塞、保存完好,成了这支革命军队的司令部。近年来,岳西县加大古建筑保护力度,投资对该旧址进行了维修,并在旧址内相继开设了“王步文生平事迹展”、“独立二师司令部历史展”、“岳西古建筑图片展”、“大别山民俗展”等,使之成为岳西旅游的新看点、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45、凤台县茅仙洞旅游区
茅仙洞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淝、西淝入淮交汇处,淮水唯此一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称“淝水三湾”。景区自然风光独秀,人文景观密集,是淮河流域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景区属寒武纪山岳型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类风景区。因西汉道教三茅宗创始人茅盈在此-、开辟道场,故称茅仙洞。后由唐代禅宗高僧道树禅师驻锡于此,首建硖石寺。至明代玉田法师、昭杲大和尚住持达四十余年。至清代道光年间,由莲谷和尚又易名古硖石寺。至清末才由道教全真派住持,是全国最早佛道并存的寺院。公元1934年改为清天观。景区主要景点有茅仙古洞、古香山寺、古寿唐关、淮河第一峡、黑龙潭、淝水之战古战场及春秋时期扁担城遗址等诸多文物古迹,景区历史人文景点达76处,贯穿于淮河文化精华河段上,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古洞建于淮水岸畔双峰山的峭壁上,背山面淮,旷览平畴,洞上建有三茅殿。古洞全长
46、霸王祠
霸王祠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在和县乌江镇东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离县城20公里。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时就墓葬了项羽的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国家AAA级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0-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传说皇
47、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位于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距县城55公里,318和105国道及209省道直达景区,方便、便捷。景区内茂林修竹,溪谷萦回,流泉飞瀑,是大别山自然景观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鹞落坪还是著名的革0据地,原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军的驻地,1935年夏,高敬亭率红二十八-战至此,见这里地形有利,群众基础好,决定在此建立根据地,总指挥所就设在此处。紧接着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成立了红军便衣队,创建了山林医院、红军被服厂、小型修械所和红军商店,这里便逐渐形成了红二十八军大本营和中心游击根据地。此旧址是红二十八军在此坚持三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重要物证,同时它又是红二十八军与岳西人民鱼水情谊的见证,因此,保存它就是保存了这段红色的记忆,意义重大。(1)红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墙基外,东13米,南11米
48、凤阳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安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经过600余年的风雨沧桑,大部分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察其遗址、布局仍森然壮观,尚存的部分文物和建筑构件足可以证实其当年的气势、规格和规模。殿外四口硕大的铜锅,传为寺僧做饭所用,不难想象当年寺僧之众;殿前东西两侧各有古槐,枝桠纵横,为古寺增辉;殿内陈列有明代铜鼓和铜铸幽鸣钟,为皇家寺院的见证。自92年以来,在九华山佛教界的支持下,凤阳县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弥勒殿、大雄宝殿、朱元璋殿、地藏殿、藏经楼和两侧禅房、法堂等各种建筑200余间,已初步形成规模,恢复了往日香火。龙兴寺已成为江淮一带重要的佛教寺庙。
49、黄莲寺
黄莲寺,位于六安市城西南二十公里的皖西名镇苏家埠。该寺始建于北魏,据寺内原有碑文记载,寺庙原名为“古林禅院”。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下诏全国重建寺庙,有尉迟恭监造,该寺也在重建之列。传说重建竣工之际,庙前池塘绽开无数黄色金莲,此情上奏朝廷,太宗称之为盛世奇观,遂赐名“黄莲寺”。据《同治六安州志》记载:“黄莲寺州西四十里,前有池旧产莲色如金故名。明嘉靖七年重修得断碑载建炎年号。黄湖诗曰:春寺随山泊,寻幽独露矶。晚阴重散步,佳胜感斜晖。后圮康熙三年僧绪祯,慧巧募修,五十八年僧镇玉重修华整。”历史上的“黄莲寺”,曾有前殿、中殿、后殿及东西两厢计房屋五十五间半,寺内天王殿、大殿、地藏殿、十王殿、三圣殿、藏经楼、念佛堂、客堂等一应俱全,有菩萨百余尊,尤其是三尊大佛系用铜铸,每尊重一千两百斤。因而才有“黄莲寺不算穷,还有三千六百斤铜”的戏说。黄莲寺皖西闻名,还在于它所踞地理位置。黄莲寺是到横排头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三祖寺
三祖寺景区规划面积7.04平方公里,是天柱山人文景观最为集中的一个景区。这里除了闻名海内外的佛教禅宗祖庭三祖禅寺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汉武帝设坛拜岳留下的遗址。沿河风光秀美,已兴建滨河景观长廊和漂流设施。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3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天柱山灵绝山水加上历代帝王的加封,使之成为仙山宝地。《道经》说司命真君居住天柱山,山中有司命洞府。天下名山分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被列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因此,历代佛道两教都视天柱山为宝山,争相据为己有。在三祖凤形山,就有佛道争山斗法的传说故事。公元505年,梁武帝的国师宝志和尚与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都奏请梁武帝,将凤形山赐之于己,建观造刹,传经布道。武帝知道他们都有很高的法术,都不得罪,命他们各显灵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九华山月身宝殿(肉身宝殿)
地藏菩萨真身所在—九华山月身宝殿,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而九华山是与金地藏,金乔觉的名字分不开的。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金乔觉来山后,居诠在东岸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岩栖漳汲,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数人结伴登山,一路但见深山峡谷,荆榛莽莽,寂静无人。到得东崖,见岩洞内唯有释地藏孑然一身,闭目端坐,旁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九华山祗园寺
祗园寺位于九华山东崖西麓的迎仙桥东,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祗园、东崖、百岁、甘露)之首.祗园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723年),原名“祗树庵”。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嘉庆年间(1796-1820年)祗园寺住持乏人,庵将倾颓,诸山长老议定迎请禅居伏虎洞二十多年的隆山和尚(1757-1841)来山住持.隆山率弟子大根等人在祗园寺聚众说法,开坛授戒,大兴土木,重建殿宇,其规模为全山寺院之冠,将一座萧条古寺变成了“十方丛林遂易今名.同治年间(1862-1874年)住持僧大根重建,增设戒棚,安单接众.光绪三十年(1904年)住持僧宽扬募建大雄宝殿,时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1956年青阳县人民政府拔款给佛教界重修祗园寺.十年“文革浩劫中受到破坏,1982年以后逐步修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恢复丛林制度,仁德法师方丈。寺院由灵宫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青山石屋寺
石屋寺座落在枞阳镇郭桥村,相距县城10公里的青山北麓,因其有一椭圆形巨石,兀立而起,形如屋而得名。晋代清供禅师在此建庙。元代裴仙道在此炼丹,明正德年间,西蜀圆态和尚重修石屋寺,寺前建有香亭。“文革”期间,佛像被毁,殿宇改作青山林场职工宿舍,1984年该寺主持僧真达维修石屋寺,有殿宇二进,禅房6间,现释修德任该寺住持。大青山位于枞阳县城东16公里处的枞阳镇郭桥村,一峰挺立,山色如黛,因名青山。它北接浮山,南望九华,山青水秀,如诗如画。这里芳草连绵,杂花满径,涧水潺潺,雾霭袅袅,金鸡洞、老虎洞,洞壑幽深,锣石、鼓石、鹰嘴石、狮子石,怪石百态。登峰远眺,南面滚滚长江一泻千里,北面白荡湖水碧波万顷,东、西有神灵赛湖和羹脍赛湖两旁依偎,正所谓“水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全山著名景点有16处,即:石屋胜境、菩萨印掌、玉洞藏春、龙隐灵泉、乌鸦候客、白驴化米、相国诗篇、仙人棋局、石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宣州古窑址群
宣州境内存在的一个分布较广的晚唐时期五代的窑址。根据调查情况和其器物特点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山岗古窑址群是古宣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遗址由小河口古窑址群、山岗古窑址群、幸福古窑址群、邵村古窑址群组成。山冈古窑址群位于宣州区狸桥镇东云行政村新岗村民组,南距宣城城区约30公里,东距狸桥镇约10公里。南距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窑址约7公里。现查明该窑址群由9处窑址组成,其形制均为龙窑型,窑址堆积层高约4-8米,堆积面积可达40000平方米。在堆积层上有大量的红烧土、窑砖和窑具,堆放着大量的瓷片,堆积中器形比较丰富,有执壶、小罐、钵、碗等,其中碗和执壶所占比例较大。器物胎体较厚重,胎色以灰黑、红褐色为主,底足大部分为饼型足,足底内凹,少见圈足器。碗内底及执壶上刻有简单纹饰。所出器物大部分施釉,有的施全釉,有的施半釉。釉色多样,有青釉、黄釉、酱黄釉等,以青釉为主。通过标本比对可以判定此窑址的年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水西双塔
泾县水西双塔,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大观塔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宁国府志》、《泾县志》的记载和现有塔上的题记刻石,都证实了这一点。大观塔共七层八面,底层直径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砖圈拱门,层层用叠涩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结构的凸出斗拱,每层出檐双层,砖块错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图案,层与层之间的转角处用半圆形砖砌成半圆柱,整个塔体显得凝重、壮丽。塔内原有楼梯和楼板,今已无存,何时被毁,尚无确切考证。传说太平军占领泾县后,当地的财主、官僚为逃避太平军,躲进塔内,抽去底层楼梯,太平军无法登临,便在塔内堆集柴草,一把火从塔底烧到塔顶,塔刹也在此劫难中被毁,事后当地的和尚在清理塔内废墟时,找到107个头颅,现在,塔的内壁仍然残留着被火烧过的焦木痕迹。有趣的是,该塔不见塔刹,但并不影响塔的美观,相反,在塔顶四周长满了各种树木、杂草,有的树木有小水桶粗细,郁郁葱葱,非常茂盛,加上塔体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九华山化城寺
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邻东崖,西接神光领岭,四面环绕如城,古人有“内外峰围涌玉莲)之称。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蒲牢一击,鲸铿徐应。这就是九华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钟”。化城寺原有大钟一口,重约万余斤,但已毁于兵燹。现存的一口洪钟,重约两千余斤,高一丈有余。此钟铸造精美,体积超群,音质悠扬洪亮,以手轻叩即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微微响声,用槌撞之,则瓮声宏亮高扬,由近及远慢慢在山谷中回荡,特别是夜深人静之时,钟声更为清悠,令人仿佛置于天上佛国,超凡脱俗。因此,朝山进香之人,无不聆听化城晚钟,领略一下“化度群生悲愿宏,城开两序别西东。晚来香火因缘盛,钟送梵音澈太空”的古钟圣音,以除人间烦恼。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和总丛林。相传晋隆安五年(401年)天竺僧杯渡于此筑室为庵。唐开元年间,僧人檀号居之,寺额曰“化城”。建中二年(781年)池州郡守张岩奏请朝廷移旧额“化城”于该寺。贞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慈氏寺
蒙城县城内有一座古寺,名叫慈氏寺。“慈寺晓钟”为蒙城八景之一。慈氏寺俗称大寺,位于老城大街南端东侧,万佛塔的西北首。据旧《县志》记载:“慈氏寺在县内东南隅,元至正丙子年(按:应为丙戌年,即公元1346年)建,旧名慈院,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重修,改为慈氏寺,设僧会司于此。”佛教传入我县始于五代,发展于宋,到元明两代最盛行,寺庙的兴建与重修多在这段时期。慈氏寺占地数亩,是我县最大的寺庙建筑之一。寺内主建筑可分为五殿、四院。五殿:前山门(正门过道)三间,正殿(包括前殿、正殿房)十间,后殿楼房上下六间,后殿东偏殿三间,西偏殿三间。四院:正殿前的方形大院,正殿后和后殿前的后中院,还有后殿左边的东跨院与右边的西跨院。全寺共有山门和跨门通道八个,五殿四院相互通达。最前面靠街的前山门,除中间开一正门外,又在左右各开一门,叫左山门和右山门,前殿和正殿(两殿相靠连成一体)前后各设有寺门,可从正殿前院通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蒙城城隍庙
元、明、清至民国初期,是蒙城兴建和重修寺、殿、庵、观、祠、阁、堂、府、庙宇最多、最兴盛的时期。根据民国五年的综合统计,当时全县境内共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小庙宇100多所,其中县城里有22个,集镇上最多的小涧镇,有20多个,双涧镇有近50个,板桥集有45个。城隍庙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据《蒙城县志》记载,位于东门里黉巷街,西与文庙很近,中间只隔一青龙小巷,东和三清观相邻。现位于新城路中段,西面靠近文庙,东边和漆园宾馆相近。城内的城隍庙和慈氏寺等是香火最盛的庙宇。城隍庙的建筑是砖木结构,工艺精巧,布局合理,大致可分为庙殿和戏院两个部分,庙院前半部分建有戏楼和前后舞台,左右两边是东西看楼,后半部分建有神庙大殿和后殿,大殿前面左右两侧,建有东、西两个偏殿走廊。庙院前面靠街处,开有正中大门和左右侧门各一个。从东左门进入是“土地祠”,从西右门进去是“僧福祠”。入正中门后,必须从大戏楼的前后舞台底下的过道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程氏三宅
在屯溪区柏树街,有三处明代古建筑,位于屯溪柏树东里巷6号、7号、28号。为明代成化年间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名“程氏三宅”。程氏三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专家傅喜年教授誉为“明代民居之瑰宝”。三宅的7号、8号楼相连,28号楼居东。三座楼结构相似,但各有其特点。7号楼始建于明朝初期(公元1368年),距现在有600多年,明代房主是唐伯虎的主考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的族家。8号楼文化内涵最为丰富,有“滴水石穿”警示石,108块图景构成的大型木刻组画展现了徽州木刻的精华。28号楼是官商宅第,门罩独特,为徽州石雕的代表。三宅均为五开间二层穿斗式楼房,前后厢房,中央天井,类似三合院。三宅结构严谨,装饰精美,古朴素雅。三宅中以程梦周宅为典型。该宅五开间,二层楼房。进深16.1米,开间13.6米。两侧带厢房,中为院落。平面呈不明显凹字形。五架梁面上均施有图案彩画,色彩有明代风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旃檀林
旃檀林,全国重点寺院,又称“旃檀禅林”。位于九华街西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时寺尚存,咸丰年间兵毁。光绪十二年(1886)定禅和尚募化重建。又称大悲宝殿。是慧深法师于1992年在国家级重点寺庙旃檀林东侧扩建的梵刹宝殿,1993年8月6日,大悲楼上正梁剪彩,正梁刚一落位,便下起了滂沱大雨,此正巧应对了俗话所说的雨淋“万年梁”,为大吉兆。主殿高六丈三尺,殿内长、内宽、内高均为19米,以与菩萨二月十九日诞辰、六月十九日出家、九月十九日成道的三吉日悉心相应。此殿格调独特,雄伟壮观。殿内供奉9.19米千手千眼四面观世音菩萨像。周围供奉84尊大悲像三十二应身和六位大德禅宗祖师像,殿前常行菩萨塔双九龙壁,系汉白玉精雕细刻而成,是香客游人必到之处。另有大理莲花宝座,慈眉善目,四周回廊大理石柱栏杆护持,上方雕龙刻凤,金碧辉煌。旃檀林北侧是大悲楼。大悲楼古朴典雅,雄伟壮丽,主殿高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