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81、沈家花园
沈家花园位于南桥文化广场北侧,区人大常委会大门(解放中路502号)大院内,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奉贤全县留存至今唯一的一座园林。园主沈梦莲本是一名船夫,靠0-贩盐发迹,后受清廷招抚,先后任水师缉私营管带、松江军政分府统领、江苏省水上-厅厅长等职。民国末期所编《奉贤县志稿》记载,此园系“沈梦莲游宦归后建,北为宅舍,凡三重,为新型西式建筑;南为园,花木繁茂,石凳并列,为游览胜地”。沈氏为营造此园,当时觅地24亩,建造专窑烧砖自用,奉贤民间有山歌传唱此事。沈在--会中有一定势力,因此,花园住宅落成不久,其女儿结婚,在园中大设酒宴,杜月笙等上海阔人也来祝贺。1937年“八一三”抗战中,国民党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坐镇南桥,主持浦东防务,常常在卫兵的伴同下,前往沈家花园洗澡,因沈家自备有小水塔供水,据说抽水的马达即是杜月笙所赠。同年8月下旬,郭沫若、夏衍、田汉等结伴到南桥时,张发奎又特意向郭沫若作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2、秀道者塔
秀道者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西佘山森林公园入口处。据《松江区志》:又称“月影塔”。位于西佘山东坡。塔七层八面,高约20米,为砖木结构。塔身细长,外形秀美,远望如杭州保暸塔。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当时,山上有潮音庵,有修道者名“秀”,结庐山麓,亲自参与筑塔,塔成后引火0,故名秀道者塔。后塔檐、平座、围廊等均已毁,塔刹也已歪斜。据(明)正德《松江府志》:秀道者塔,在佘山巅。秀昔庐此建塔,建毕遂积薪0,有碑。小注:许尚百詠题下注,秀道者常有二虎侍之,疑即佘山聪道人也。又据(明)正德《松江府志》载:佘山普照寺,即山之东庵。宋太平兴国三年,聪道人建。治平中赐额普照教院,寺亦以名。山有道人塔,下有月轩,傍有虎树亭。在同书的第十七卷《冢墓》:宋聪道人坟,在佘山南岭下。据后面所记聪道人的生平,聪道人是苏州人,在杭州出家,太平兴国二年来上海,结庐佘山。天禧元年(1017),卒,年七十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3、宏恩医院
延安西路221号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叫做宏恩医院,是一位无名氏赠给租界工部局的一家综合性的医院。今天的位置在乌鲁木齐路与延安西路高架的交会处西侧,曾经是上海有名的为-、高知看病的华东医院。上海优秀历史建筑__宏恩医院1950年10月,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接管这家医院,移交给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第二年的8月,改建宏恩医院创办华东医院,设病床60张,担负华东及上海市局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一等2级以上专家教授和外宾的医疗保健任务。1965年2月与比邻市公费医疗医院合并,改称上海市公费医疗医院。次年3月又改名延安医院。1967年12月,医院南、北楼分列建制,南楼复称华东医院,北楼仍称延安医院。1970年5月,延安医院迁云南昆明,院舍划归华东医院,北楼仍向市民开放。1986年成立上海市老年病医学研究所。1990年底,有病床400张,卫生技术人员98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07人。198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4、闸北钱氏宗祠
钱氏祠堂走进闸北公园,顺着林间小道,过一座小石桥,古朴的钱氏宗祠便在眼前了。砖木结构,黛色屋檐,白色粉墙,镂空窗户,青砖门楼上“钱氏宗祠”四个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砖雕栩栩如生,据专家介绍,砖雕始于汉代,明清时期最为兴盛,该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为工具,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艺术手法精制而成,所塑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钱氏祠堂门楼的砖雕是民国初期长三角地区比较流行的江南传统风格。当时,上海地区像这样的砖雕并不少见,但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间遭损坏。宗祠正厅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写有“春晖堂”字样。(在修饰前匾额是挂在大门上面的)穿过天井就是后堂,一排红色的木门内,隔成五间房屋,屋内有红色的立柱和房梁,梁上有精致的雕刻。东边一侧还有三间房间,两间是厨房。站在院落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祠堂的屋檐上,还装饰着龟、鹤等各式雕塑。钱氏后人钱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5、翊园
翊园俗称陈家花园,又称小哈同花园,园主是哈同管家横沔人陈文甫。其父是“天下第一琵琶”陈子敬。陈文甫回乡后,效仿哈同花园格式建造。此园兴建于1921年,1924年竣工。1933年立铅字《翊园记》汉白玉碑(后面有图)。2002年5月29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园三面环水,具有典型的苏州园林特色。景点有瑞云峰、千层石、太湖石,猴潭、假山洞、九曲桥、丰虹亭、钓鱼台、古藤长廊。园内现有古树名木凌霄、枸骨、雪松等百年古树。整个林园占地18731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园林建筑特色。园主陈文甫,浦东南汇横沔人,原系犹太人哈同的管家,传说还是哈同夫人的干儿子。陈文甫回乡后,在横沔镇东仿效哈同花园格式建成翊园,故当地人称之谓“小哈同花园”,古镇通往翊园的路也就成了“花园街”。翊园在解放后一度成为横沔的敬老院,1960年改为上海第二精神病疗养院。后园地有所扩建,但原来游览景区基本保持原状。2002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6、上海柳亚子故居
复兴中路517号(旧称辣斐德路557号),是一幢法国现代式花园住宅,为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创办人、诗人柳亚子的上海寓所。这座宅院1926年建成,原是冯玉祥的府邸,1936年柳亚子向其典租了这幢洋房。这座坐北朝南的法国式花园别墅,复式人字屋顶,红瓦铺盖,黄色墙面,黑漆大门。外墙立面用拉毛水泥刷面,门为券式,层间腰线红白分明,室内木装修、木地坪、木门窗。小洋房二楼是大客厅,三楼为起居兼工作室。柳亚子故居南向,原为西式庭院格局,现仍林木葱翠,绿草如茵。走过围墙进入黑漆大门后,可从屋外露天石阶拾级而上至二层客厅,或由内屋阶梯步入二楼客厅。客厅西侧坐南面北陈列着一长排很高的书橱,里面所藏从辛亥革命前夕起直至30年代的各类刊物。三楼的左窗口里面就是柳公的工作室。柳亚子居此期间,与廖仲恺夫人何香凝时有往来,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并在此完成南社史料编纂,撰述《南社纪略》,完成手抄本《曼殊余集》以及《南明史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7、“四·一二”惨案革命群众流血牺牲地点
“四·一二”惨案革命群众流血牺牲地点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庙的军舰上空升起了信号,早已准备好的全副武装的青红帮、特务约数百人,身着蓝色短裤,臂缠白布黑“工”字袖标,从法租界乘多辆汽车分散四出。从1时到5时,先后在闸北、南市、沪西、吴淞、虹口等区,袭击工人纠察队。工人纠察队仓猝抵抗,双方发生激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蒋介石收编的孙传芳旧部)开来,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强行收缴-械。上海2700多名武装工人纠察队被解除武装。工人纠察队牺牲120余人,受伤180人。当天上午,上海总工会会所和各区工人纠察队驻所均被占领。在租界和华界内,外国--搜捕共产党员和工人1000余人,交给蒋介石的--。4月13日上午,上海烟厂、电车厂、丝厂和市政、邮务、海员及各业工人举行-,参加-的工人达20万人。上海总工会在闸北青云路广场召开有10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大会通过决议,要求:一、收回工人的武装;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8、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
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位于宝山区罗泾镇新川沙路以东,川念路以西的小川沙河口江堤边。1937年8月23日凌晨,侵华日军在宝山罗泾(现上海宝山罗泾)小川沙河口登陆后,沿途烧杀淫掠,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杀害平民2244人,烧毁房屋10948间,--妇女数以百计,史称“罗泾血案“。在一个乡的范围内屠杀平明2244人,占当时乡民总数的80%,其手段之残忍,密度之高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罕见的。1973年8月,罗泾乡在当年日寇登陆处建立“永志不忘“碑,以告戒后人不忘国仇家恨。1985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宝山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重新立碑,正面刻“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背面记述日军暴行,以祭奠被日寇杀害的乡亲。后这里成为海内外同胞纪念抗日战争和接受1997年,为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60周年,宝山区政协文史委汇同区史志办和罗泾镇党委开展罗泾血案大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出版《罗泾祭》一书。《人民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南翔寺双塔
南翔寺双塔,又名五代双塔,坐落在嘉定县南翔镇香花桥北堍,有“双塔晴霞”的景名,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双塔具体建筑年代不详,但据其造型与结构加以鉴别,约建于五代至北宋年间(907~960年)。南翔寺双塔原屹立于南翔寺山门两侧。相传南北朝梁天监年间,农民耕地挖得一石,常有一对白鹤飞来伫立石上。有僧人见伫立的白鹤向南飞翔,便循此方向化缘募钱,造得一座大庙和双塔。而白鹤则南去不返,遂命名为“南翔寺”。寺于五代扩建,民国年间改设学校,抗战时被毁,唯双塔独存。该塔高11米,7级8面,仿木结构楼阁式宝塔。每层腰檐、平座都是砖制,每级都有佛龛。其它均仿木结构,腰檐下用斗拱。每层4面有壶门,另4面隐出直棂窗,方向各层互易。塔刹高耸,古朴玲珑,有8根铁制浪风索与顶层塔檐8只角相系。塔基筑有八角汉白玉石台,高2丈余,周可3抱。中国建塔始于晋朝初期的佛塔,多木结构,因木料易引火灾,到五代时始改用砖制。南翔寺双塔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黄母祠
黄母祠又名先棉祠,是为纪念黄道婆传授纺织技术、造福乡里的功绩而建。黄道婆,上海乌泥泾镇人,幼为童养媳,不堪公婆-,逃出家门,流落到崖州,与黎族居民生活30多年,学得当地植棉、轧花、弹花、纺纱、织布等技巧,回乡后传授乡里,上海遂于明清时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逝世后,乡亲们出于对黄道婆的敬仰,建造黄母祠,后经过多次毁坏和重建。1981年,祠址被划进植物园内。1991年有关部门将旧祠重新修复,分纪念馆、陈列馆和莲花池游憩小区三部分。按原样修复的黄婆庙为六架梁五开间歇山顶建筑,室内陈列黄道婆生平事迹。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黄道婆纪念堂”横匾端立门楼,祠前立有大照壁,正厅有黄道婆事迹展览,侧厅陈列黄道婆首创的三锭纺车、木棉揽车及众多图片、史料等。同年12月7日正式开放。园内植桑、麻、棉、竹,以突出纺织主题。后植物园又增建广种木棉的“先棉圃”和瞻仰黄道婆的“仰黄亭”。黄母祠内绿荫环绕,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1、高桥烈士陵园
高桥烈士陵园,于1954年由上海市政府兴建,为纪念1619名在上海解放战役中牺牲在浦东地区的革命烈士,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占地面积25641平方米,门口矗立着一座由浦东新区人民共同捐资兴建的大型八一雕塑,雕塑高12米、宽20米。纪念广场两侧新建了两幅高1.8米、宽15米的大型浮雕,纪念碑两侧新建了12幅高2.2米、宽1.8米的花岗岩浮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场景。烈士陵园为社会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学生到陵园参观、祭扫、举行各种仪式,提供场地和帮助。2003年,浦东新区政府投资4500余万元对高桥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的改扩建。现在的高桥烈士陵园,青松挺立,环境优美,景观布局合理,大气磅礴,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镌刻着陈毅同志-当年的题词: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陵园大门上刻着-同志-题写的园名:高桥烈士陵园。黑金色的英名录墙,在巨幅水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92、上海总商会旧址
上海总商会旧址位于北苏州路470号,此处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近代上海已是个江海之通律的城市,中国派外大使大多从上海港出发,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闽南渔民建妈祖庙或天后宫祭神保佑平安的习俗,光绪十年(1884年)在这里征地8000平方米分别建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总商会会所仪门是一座仿罗马梯铎凯旋门式样,一对复合柱式,威武庄严。商会新址为当时显赫的工商界名流的聚会之地,共谋发财大略,成为民营经济社团中心。1914年起总商会商务先后创设商品陈列馆、国货商场、商业学校,并创刊“商业月报”。1915年迁入原出使行辕旧址建造的上海市商会旧址新址,占地3300平方米,沿苏州河大门牌楼用西式柱和花饰装饰,额匾上书--写“上海市商会”五个大字。进门是甬道,甬道北端西辟小花园,内有童子军四烈士纪念碑一座(童子军罗云祥、毛征祥、应文达、邹正武四人,于“一·二八”之役赴前线救护伤员,被日军杀害)。主要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3、青浦庄严寺
庄严寺座落于练塘镇东河村东。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松江区、金山区三个区交界处,距枫泾古镇仅7公里,南面的沪杭高速公路和北面的沪青平高速公路可直达江浙两省,距离上海市区仅40分钟车程。庄严寺是一座恢复中的古庙,原名濮阳王庙。该寺据历史记载始建于700余年前——公元1301年(元朝大德五年),相传其后殿神座下即濮阳王墓。寺旁有史前遗址(金山坟)曾出土史前文物,现为市文物保护遗址。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东河村人张廷辉出资修前后二殿,毕大椿书“德尊三畏额”。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张廷辉将历年积蓄用于重修濮阳王庙,当时有大雄宝殿、观音殿、三官殿、山门、天王殿、念佛堂、香积厨等房屋数百间,僧人数百人在此禅净双修。以后几经战乱寺院基本损毁,尽存银杏古树两株,树高25米,胸围5米,其特点是树冠相连,远看为一株,近观方知两株,人称兄弟树(现为市一级名木古树保护对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4、地下党上海书记刘晓旧居
地下党上海书记刘晓旧居位于中实新村44号是一幢标准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子,一楼是客厅,二楼由刘晓妻子带着孩子们居住,三楼刘晓单独居住。而三楼亭子间则住着译电员朱志良,他对外的身份是刘晓的侄子。这样,刘晓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中央的来电和指示。刘晓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全面主持上海地下党的工作,但他的公开身份是关勒铭金笔厂的副总经理兼董事。妻子张毅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做掩护,担任地下党领导层间的机要交通员。在邻居们的眼里,刘晓是位老成持重、事业有成、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的生意人。刘晓(1908.5.13—1988.6.11)湖南辰溪人,出身书香门第。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1929年7月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反帝大同盟发行部工作,同月被捕入狱。1930年9月刑满出狱。1931年4月,因叛徒出卖再次被捕,1932年1月由组织营救出狱。1932年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5、上海黄兴故居(黄兴住宅)
旧上海法租界北区有一条幽静的福开森路(今武康路),紧靠马路的393号有一幢白色4层楼建筑,这里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挚友——黄兴的住宅,人称“黄公馆”。黄公馆1912年开工,1915年建成,为20世纪初仿古典式并带有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沿街三开布局,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255平方米,建筑面积749平方米。初建时楼南为花园,园内广植苍松翠柏,浓荫覆盖,绿草如茵,另有葡萄、紫藤架及香妃竹、白沙枇杷树、白玉兰、木香花等名贵花木,西南隅有茅亭一座,环境幽雅。底层筑有对称大理石露天台阶,花岗岩作墙脚基础。立面以清水水泥大砌块衬托出浅色的横直线条,有较多的浮雕和装饰线脚。南墙二、三层间筑有弓形花色水泥阳台,左右用厚实的牛腿既作装饰又作支撑。各式类型窗洞,使建筑环境显得古朴典雅。室内楼梯采用曲尺型转弯,楼梯栏杆具有装饰艺术风格。踏步多采用花岗石,地坪铺设花瓷砖,卧房采用柳安木罗席纹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6、颐园
颐园位于城秀南桥西有一座始建于明末,原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宅园。清代原系赵梅住宅的一部份,名“因而园”。道光年间,转卖罗姓,易名“罗氏园”。光绪年间,罗家又把园售给浙江归安县(今吴兴县)知县许威,取名“颐园”。1937年归高君藩所有,当地人称“高家花园”。“颐园”今为上海市第四福利院。“颐园”是上海现存最小的迷你园林,但山、池、桥、楼、阁、斋、舫、榭、廊、古树、翠竹一应俱全。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颐园处处残垣断壁、园内杂木丛生、假山岌岌可危,水池变成了垃圾场。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出资并组织了修复工作。梁思成先生的高徒、上海建筑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梁友松亲自到颐园布置绿化。据说雨景是“颐园”的一绝,“颐园听雨”是松江二十四景之一;即是平时,听不到雨声,但手扶曲桥把手,仰望小山上透着历史神秘的百年老树,再腑看池面几茎初出水面的新荷,顿觉绿意盎然。这集几茎为一丛的稀疏布局,恰成了池塘的特色。几条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7、颐浩禅寺
颐浩禅寺位于青浦区金泽镇南市。始建于宋景元年(1260年),相传原为南宋宰相吕颐浩故宅为寺名而得名,旧名草庵,又名永安庵。后吕氏故宅归旧族费辅之所有,改建经堂,命僧人道崇主持。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奉旨升院为寺,更名为“颐浩禅寺”。建大雄宝殿边门、两庑,初具规模。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扩建大山门、鸳鸯楼、天王殿、弥勒殿、祖师殿、水火神庙香乳堂、文昌祠、凌云阁、微笑堂、天香亭、贝多林、圆通殿、梅雪轩、宜静院,另辟金鲫池和石假山等二十余处殿0院。寺内有各朝名人撰写的碑刻15方,有唐吴道子画、元赵孟fǔ书《金刚经》及其所画的“不断云”等手迹、石刻。当时颐浩寺规模宏大,殿宇凌空,法幢巍然,可居千僧,遂称古刹。自明洪武十四到十六年(1381~1383年),僧大渊曾加以修葺,以后迭经兵燹,屡毁屡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重修,但规模已不及当初。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正月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8、《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青年》部旧址位于黄浦区南昌路100弄(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这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石库门旧式里弄住宅。这里是原安徽都督柏文尉的寓所。1920年初,陈独秀自京抵沪,在此寓居,《新青年》部也随迁于此。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在这里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5月,毛泽东来上海,曾到这里拜访陈独秀,讨论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问题。6月,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在此开会,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们经常在这里开会,讨论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等问题。他们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与此同时,《新青年》改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新青年》交由陈望道负责,沈雁冰、李达、李汉俊在此参加工作。同年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9、长宁区少年宫(王伯群私宅)
王伯群住宅位于愚园路1136弄31号。现为长宁区少年宫。王伯群住宅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建造的。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6500平方米,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共有各种大小厅室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立面中部凸出,带弧形,两翼对称。室内外房间、厅堂、外墙而均采用东方传统艺术梅花图案装饰.配以彩绘壁画。连门商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手工制作,空铸悔花窗格。室外拱桥式双抱楼梯,直达而二层门厅,下有券门通地下室。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1.3公顷,园内绿树葱郁、绿草如茵、小桥流水,建有水池、假山、花坛,园中百花四季吐艳。在当时可谓上海滩少有的豪宅。此建筑山协降洋行柳士英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是何应钦内弟、国民政府原交通部长王伯群为迎娶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耗资30万银元建造。王伯群,1885年生,贵州兴义景家屯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18岁丧父,1906年21岁时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0、韬奋纪念馆
韬奋纪念馆是以韬奋故居为基础建立的人物性纪念馆,其宗旨是纪念、缅怀韬奋先生,学习、宣传韬奋思想,传承、发扬韬奋精神。1956年,韬奋纪念馆-化部批准筹建,1958年11月5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馆名由沈钧儒先生题写。韬奋纪念馆地处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建造于1929年)内的53、54号,是两幢新式里弄建筑。全馆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建筑面积354平方米,包括韬奋故居和韬奋生平事迹陈列两个部分。53号的韬奋生平事迹陈列展分8个部分,由一楼至二楼,以照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分别介绍了邹韬奋从少年起几经曲折、几经奋斗,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的光辉一生,以及韬奋逝世后党和国家、人民追悼和纪念他的情况。54号故居依然保持着二十世纪30年代的原貌,是韬奋一家1930—1936年居住的地方。1959年5月26日,韬奋故居被上海市政府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先后被列入市重点文物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