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21、马勒别墅
位于现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有一幢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马勒别墅,于1936年落成。传说这所房子的设计是依照当年花园主人马勒最宠爱的小女儿一个梦境设计的。当初小女儿梦到自己拥有了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于是马勒请来了设计师,在陕西南路30号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历时7年造成。马勒别墅主楼的室内装饰十分讲究,过道、走廊等处都装有护墙板,到处都雕着美丽精致的图案,室内穹顶上装有彩色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斑斓柔和的色彩。主楼为三层,顶部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均有浮雕装饰物;西侧的坡屋顶高约25米,屋顶陡直。这一建筑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主楼南立面上有三个垂直于主屋脊的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四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
22、四行仓库抗战旧址
四行即旧上海的盐业、金城、中南、大-家银行的简称,是长江以北地区的私人金融资本集团,相对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这四家“南四行”,素有“北四行”之称。盐业银行成立于1915年,金城银行1917年在上海设立分行,中南银行成立于1921年,大陆银行1920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四行仓库1985年9月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上海市革命基地,1992年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1995年8月纪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由一百集团出资,闸北区文化局承担,建成了“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馆”,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为陈列室题字。魔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战争遗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牢记侵略,勿忘国耻。纪念馆内分为了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部分,从序厅一路向里,犹如时空穿越回到了那个时代。纪念馆以一封谢晋
23、上海玉佛寺(玉佛禅寺)
玉佛禅寺是上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位于上海安远路。它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玉佛禅寺创始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前后有十一任住持。首任住持慧根法师于清光绪八年(1882)从缅甸请回大小玉佛5尊,留下两尊供沪上信众瞻礼。先在上海张华浜建茅蓬,后于沪郊江湾车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慧根法师圆寂后,有本照、-法师先后继任住持。-法师圆寂后,有可成法师继任住持。他于1918年起,在槟榔路(今安远路)建新寺,10年方成,即今天的玉佛禅寺南院所在地。因可成法师传承禅宗临济法脉,故定名为“玉佛禅寺”。可成法师兴建新寺,费尽心力,被人称为玉佛禅寺的中兴者。可成法师圆寂,由远尘法师、震华法师、止方法师、苇一法师、苇舫法师先后担任住持。其中震华法师法师在寺内创办上海佛学院,培养了一批僧才。又在寺内设立图书馆和弘一大师纪念会,并发行《妙0》刊物,大力弘扬佛教文化。1945年,为纪念
24、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中共二大旧址位于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是一幢一楼一底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共中央局负责宣传工作的李达及其夫人王会悟寓居于此,并主持人民出版社的工作。楼下为会客室,楼上是卧室兼书房。民国11年(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南成都路625号为大会主要会场之一。“二大”出席者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高君宇、施存统、项英、王尽美、邓恩明共12人,代表全国党员195人。党的“二大”共召开三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在这里举行。李达和蔡和森、张国焘同在一个小组,小组的活动始终在这里。中共“二大”改选了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邓中夏、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陈独秀为委员长。通过了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关于
25、上海外滩建筑群
150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不正讲述着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亚细亚大楼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巴金寓所(巴金故居)
上海巴金故居是一座优秀历史建筑,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著名作家巴金在这幢房子三楼,从1937年起生活了18年,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后二部《春》、《秋》和名著《寒夜》的写作。解放后,又写出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编写了《英雄的故事》小说集等。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在这里,他写成了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以及《团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散文、小说和译作。许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热心读者都关注着这幢“独立式花园洋房”,认为这里的一切都应该好好保存,让人们永远记住,一位文坛巨匠曾在这里长期生活过。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巴金旧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113号类型:名人故居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法藏讲寺
上海法藏讲寺,位于老西门吉安路二七一号,是上海唯一的天台宗道场,向称为上海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法藏讲寺始建于上一世纪。一九一八年,兴慈老法师受哈同夫人罗迦陵居士的邀请,由浙江天台山来上海爱俪园讲“天台四教仪集注”,听众踊跃,法筳盛极一时。优娑塞沈映泉闻法后,决意挽留兴公上人在沪常住教化,因此,在小南门为兴公创办超尘精舍。但屋小地狭,不便信众问学。至一九二三年,由白龙山人王震等居士发起,购得吉安路与东台路之间五亩余土地,经五年施工,建成了法藏讲寺。上海的另三大丛林--玉佛寺、静安寺、龙华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已修复,对外开放,唯有法藏讲寺,恢复最迟。直到一九九七年,才把全寺的主体建筑收回。由于“文革”中改作工厂,大雄宝殿成了装配车间。收回后,仅拆除违章建筑,清扫垃圾,就花了一年多时间。现在的重建,准确地说,就是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废墟之上,按原规模重建一个新的大雄宝殿了。其难度比新建恐怕更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上海毛泽东故居
上海毛泽东故居在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这幢楼的七号,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过的地方,这里现已建成毛泽东旧居陈列馆,1920年5月5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团”来沪,住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时间达两个多月。民厚里29号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毛泽东和随同来沪的15岁的张文亮住在前楼下房。1999年12月26日起对社会开放。基本信息毛泽东一生曾50多次来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过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泽东的旧居。此处是他第9次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住得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次。当时,毛泽东除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外,主要是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任组织部秘书和文书科代理主任,为巩固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而工作。杨开慧除料理家务,
29、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旧址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设立于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谈判期间中国共产-表团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由于当时国民党的限制,办事处对外称周恩来将军寓所,简称周公馆。办事处设立后,周恩来、董必武等曾多次在此会见各界人士并举行中外记着招待会,阐述我党对和平民主的一贯主张,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周恩来、董必武等在周公馆进行的革命活动和斗争,为我党扩大和巩固革命的统一战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共产-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于1986年9月起正式对外开放,由思南路73号、71号两幢楼房组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其中73号为旧址复原部分,是一幢一底三层的西式花园楼房,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71号辟有80平方米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图片史迹展览”,并在花园内建有周恩来铜像。整座纪念馆的主要景观由周公馆旧
30、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孙中山文物馆)
1912年1月日孙中山宣誓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由于帝国主义和革命党内外妥协势力的夹攻,被迫辞职。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第二年,受到桂系及政学系的挟制又被迫去职,遂携夫人宋庆龄来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时孙中山在政治上孑然无助,经济上十分拮据,一天,四位从加拿大回国的华侨到孙中山在环龙路63号(今南昌路59号)的临时寓所看望孙中山,见住宅已陈旧,认为这正与从事惊天动地大事业的人实在不相称。四位华侨当即决定将合伙开办化妆品工厂的部分资金取出,购买一座像样的住宅送给孙中山。孙中山连连摇手,后经再三解释,终于说服了孙中山接受。1920年1月孙中山迁如莫利哀路29号(现香山路7号)新居。在这里,孙中山与夫人一起居住了五年,这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孙中山故居有主楼、辅楼各一幢,毗邻在一起,都是砖木混凝土结构。这里环境幽静,楼前是一片正方形草地
31、秋霞圃
秋霞圃位于东大街314号,是我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也是上海五大古园林之一,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原是明代工部尚书龚弘的私人花园。初建时园内有数雨斋、三隐堂、构风岭、莺语堤、岁寒径、百五台、桃花潭等十景,后历尽沧桑,几经扩建,数易其主,现存有扑水亭等名胜古迹二十余处,景色秀丽妩媚,其布局设计以及假山、莳花都出于有名的嘉定石刻艺人之手。邑庙景区的城隍庙大殿是上海民俗文化博览中心“上海风土习俗-”陈列室。交通旅游6线A线可以到达。自驾车路线:延安路高架--S20外环高速公路--S5沪嘉高速公路--嘉定镇博乐南路--博乐路--到东大街右转即达。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东大街314号类型:园林/花园游玩时间:建议1.5-2.5小时电话:021-59531949开放时间:8:00-16:30门票信息:门市价:10.0元1.2米以下儿童免费,7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费,团体30人以上8折。
32、国际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著名的基督教堂,坐落于环境清幽的衡山路上,这座建于1925年的仿哥特式建筑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组成。虽然礼拜堂平时不能入内,但礼拜日时可以进去参观,古老的建筑、翠绿的大草坪,若赶得巧还能听到唱诗班天籁般美妙的音乐,可静下心来感受宗教氛围。这座教堂初名为协和礼拜堂,后来来此做礼拜的都是来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众,所以改名为“国际礼拜堂”。礼拜堂为红砖结构,里面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堂内可容纳七百余人。国际礼拜堂的圣诗咏唱班很有名,每逢圣诞节、复活节等宗教节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举行盛大的音乐活动。国际礼拜堂在海外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博士、南非的图图大主教、美国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应邀在此讲道,而美国前总统卡特全家也曾来此参加过礼拜及访问。此外,该堂也为在沪外侨举行英语礼拜和其他宗教仪式。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53号
33、青浦报国寺
古镇朱家角向西,沿318国道行至淀峰大桥桥堍时,有一座瑰丽宏伟的寺庙巍然耸立在碧波荡漾的淀山湖畔,那就是上海玉佛寺下院--报国寺。报国寺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修过,至今庙内仍保存着崇祯年间的一块石碑。因祀三国名将关羽,故名“关王庙”。百多年以前,关王庙香火极盛,佛事空前。以后几遭战乱,建筑大部分被毁,至四十年代末期,仅存东、西两殿。殿内有石碑两块,大铜钟一口,钟上有大姆指大小的一尊金弥陀,金弥陀金光闪烁,价值连城,后被人窃去,铜钟也在1958年被毁,至此,关王庙大部分遭损,香火日趋衰落。但是,关王庙盛况人们并没有忘却,庙后的一株古银杏就是历史的见证。这株古银杏树围6米,高36.5米,东西冠径达17米,经有关部门鉴定,此树树龄已达1055年,约为五代时所植,是上海地区最古、最大的一株银杏。它好似一柄巨伞,耸立在淀山湖畔,一直是
34、宋庆龄陵园
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党员。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白血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终年90岁。依照她生前遗嘱,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墓地的东侧,即今宋庆龄陵园。宋庆龄陵园四周松柏青翠、肃穆宁静。宋庆龄的汉白玉雕像矗立在鲜花丛中。雕像后面即是墓地。墓前卧着一块素净的花岗石墓碑,后面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墓椁。墓地正中是宋庆龄父母之墓,西侧是李燕娥女士之墓。陵园内设有纪念馆和上海儿童博物馆,远近谒墓瞻仰者络绎不绝。宋庆龄(1893~1981年),广东文昌人,生于上海,早年留学美国。1915年10月,在日本东京与-中的孙中山结婚。在与孙中山共同生活的十年中,宋庆龄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是孙中山的忠诚伴侣和战友。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宋庆龄与
35、上海蔡元培故居
上海蔡元培故居是一幢独立式花园洋房,黄色的卵石墙面,山墙一段露出深色的木构架,加上红瓦屋顶,在葱郁树木的衬托下显得亲切而高雅。这里是蔡先生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故居。1984年,故居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较教育季刊》1993~1994年评选出的全世界各国100位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记者、心理学家、诗人、宗教家之一。漫步在保持原样的故居间,观赏精心设计的先生生平陈列,瞻仰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行李箱等文物,听听仍居住在故居里的伟人之后娓娓道来的故事,足以感悟到“应使翰墨常留香”的含意。现一楼辟为故居陈列馆,三楼设蔡元培实物展,二楼为家属使用。故居的陈设基本保持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原样。陈列馆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展览分为三大部分:一、“从刻苦攻读到教育救国”;二、“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
36、佘山天主教堂
佘山天主堂座落在松江西佘山上。佘山又名西霞山,1863年法国耶酥会传教士在佘山南坡买了一块山地,建造平房五间,并辟出一间自用小堂,在山顶建六角亭供圣母像。1870年6月,天津发生群众火焚教堂事件,消息传到上海,传教士惊恐万状,耶酥会会长谷振声从徐家汇天主堂赶到佘山,跪在六角亭的圣母像前祈祷:如能平安,就在山上建一大堂。天津教案事后没有波及上海,传教士说是圣母保佑,接着发起“还愿”造堂募捐活动,虔诚的教徒们纷纷捐款。1870年1月筹款完成后,建堂工程由耶酥会辅理修士马历耀建筑师负责,历经两年,1873年4月15日落成。大堂建成后,1894年耶酥会又在半山上建了个中堂,在堂前建造圣母亭、圣心亭、若瑟亭和登山路上14个苦路亭等。每年5月24日为“圣母进教之佑瞻礼日”,佘山天主堂奉瞻礼为主保,教徒们每年5月来到佘山朝圣,高潮时达数千人,逐渐佘山成了方圆几百里教徒的朝圣地。20世纪20年代,上海周边
37、松江清真寺
松江清真寺位于松江镇缸甏行,又名真教寺。据寺内礼拜殿中保存的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修真教寺碑记》: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蒙古氏创建。清真寺大门向北,外有照壁,额题“清真妙元”。入内有内照壁,书“清真寺”。甬道西侧墙下有一小墓,传为元达鲁花赤墓。进内西侧为邦克楼,面东,平面长方形,砖砌,建筑面积12平方米。其形制仿窑殿,外部重檐十字脊,翼角起翘,皆摹仿木结构;内部为尖拱穹窿顶,拱下辟门洞为出入道。邦克楼西厢对面为礼拜殿,砖木结构,三开间,宽敞雅静,建筑面积130平方米,明代形制。其内部装饰以阿拉伯文字组成丰富的彩绘图案。大殿向后为重檐十字脊窑殿,为寺内最古的建筑物,纯为砖结构,古朴雄伟。其南、北、东三面辟有拱形门洞,南北两侧拱门外筑有坡屋,建筑面积共48平方米。窑殿顶部为重檐十字龙吻脊,采用了透空花的做法,玲珑剔透。翼角的起翘部分无角梁结构。上下檐之间的四周壁面原绘有
38、上海真如寺
古刹真如寺位于普陀区兰溪路399号。始建于唐代,原在大场镇,原名真如院,又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宋嘉定年间僧永安在官场(今大场附近)改建后名真如院,寺名乃取自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寺内横梁对联有“佛日光辉崇盛世群咸悟真如”之句,点出了寺名的来历。元延佑七年(1320年),僧妙心移建至桃浦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真如寺迁建以后,因香火旺盛,寺前出现市集,缘寺得名,称真如市。随着集镇的发展,位于镇北的真如寺也不断扩大。明清期间,在该寺正殿四周又陆续兴建了许多偏殿楼阁: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药师殿;寺东有东岳行宫、忠显王殿;寺西有城隍行宫、地藏殿;寺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阁、文昌阁、西方境等,形成规模颇大的寺庙建筑群。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
39、曲水园
曲水园位于上海市郊青浦区青浦镇城中东路东端,公园路西端,东临盈江,西依城隍庙(今之青浦区博物馆)。园初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原为邑庙(城隍庙)的附属园林,曾名灵园,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曲水园与上海市内的豫园、南翔古猗园、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齐名,为上海市五大古典园林之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曲水园整体坐北朝南,占地约三十亩(1.82公顷),其中水体占15%,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全园共有二十四景,园中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素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之誉,真是“四季名花桂为冠,满园金栗带香归”。建国后,不断修葺扩建,构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全园有迎仙阁、迎曦亭、镜心庐、天光云影、恍对飞来、
40、上海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整理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曾先后住在虬江路景云里和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并经常去内山书店,也多次去过虹口公园,甚至在鲁迅逝世时就有人想过,要把虹口公园改名为鲁迅公园。因此,后来将鲁迅的墓从万国公墓迁到了虹口公园内,1956年10月,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园内一座江南民房风格的鲁迅纪念馆建成,并于1988年,正式改名为“鲁迅公园”。鲁迅故居是一幢红砖红瓦的3层楼房,为一代文化巨匠1933年至1936年逝世前居住和工作的寓所。在这里,鲁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