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281、黄道婆墓
位于华泾镇东湾村(乌泥泾镇旧址)13号、处于徐浦大桥外环线便道北侧的黄道婆墓,坐北朝南,占地1000多平方米,墓院内设两层台梯。墓冢四周砌有50厘米高的大理石护圈,中为椭圆形石圈土墓,墓冢前立有一汉白玉墓碑,其正面镌刻有原0上海市委书记魏文伯题写的“元黄道婆墓”的手迹,墓碑背面刻有墓志,墓碑前置有长条形石供桌和石凳。墓的四周植有松柏、黄杨、盘槐、罗汉松等常绿树木,三面围以白色院墙,整个墓地显得简朴、庄重。黄道婆,又名黄婆、黄四娘、巧姑。生于宋末元初,乌泥泾镇人。早年家境贫困,她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做了童养媳,后又流落在凉州(海南岛)。黄道婆在那里度过了几十个春秋,从黎族民间学会了植棉纺织的技能,晚年返回故乡后她积极从事棉织工业的生产,用在海南学到的技术,结合汉族民间的纺织方法,进一步改变纺织工具,将先进纺织工具和技术传授当地妇女,使当地棉纺织品销路远广,促进了松江一带纺织业的发展和繁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82、金山卫城日军杀人塘
金山卫城日军杀人塘位于金山卫镇卫城村4组。1937年11月侵华日军从金山卫偷袭登陆,沿途烧杀掳掠。日军侵占金山卫后,三天内,金山县就被屠杀2933人,焚烧房屋2.6万间,奸污妇女无数。1966年,金山卫设立了“十月初三惨案碑”、“杀人刑场碑”、“杀人塘碑”。1985年县政府在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建亭立碑,以志纪念。2005.8.30,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遗址修缮1期完成,遗址总面积1500平米,以大型纪念浮雕和雕塑为主要内容,记录当年侵华日军的残酷暴行,以及金山卫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史实。卫城村原党支部书记、现正在负责编写村志的陈宝龙和今年80多岁的朱春生介绍说:日寇从裴家弄海滩上岸后,他们向北蜂拥而来,进入金山卫城后,沿着穿心河,经过西砖桥,再出北门。十月初三那天8时许,从裴家弄入侵的一股日军冲进西门镇,他们抓住没来得及逃的鲍迪卿、王阿美等10多个村民,把他们--在一根绳子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3、顾水如故居
顾水如故居位于枫泾镇友好街228号。顾水如(1890—1971年),枫泾镇人。9岁学奕,16岁时棋艺在乡里已无敌手。1917年因击败武汉棋王、北京名手而被誉为“围棋圣手”。建国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围棋学校校长等职。故居建筑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二层楼。2005年10月26日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4、枫泾消防纪念塔及东区火政会
1926年,救火联合会为纪念义务救火亡故人员,特建立纪念塔。塔高7米,上书-“松善枫泾救火联合会历届故亡同志纪念塔”,塔首呈鼓形,上饰四环,下为救火联合会徽标。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2000年5月11日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与东区火政会一同公布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消防纪念塔2002年列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大件旧时救火设备。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揿龙,有1937年抗战前的机械“泵浦”,还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轮式救火车等。当时称“龙王堂”(亦叫救火会),取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并在南镇圣堂桥下塘和北镇桃源漾分设救火处。由镇上商人、富绅捐资购买了水-、木揿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5、汤庙村古文化遗址
汤庙村古文化遗址(TangmiaocunGuwenhuaYizhi)位于县城西约11公里、小昆山西南汤村庙及其周围地区。1962年,市文管会组织考古调查时,在华田泾两岸发现许多古代遗物。1980年12月,市文管会组织对遗址试掘。遗址面积约6.4万平方米,有早、晚两期文化遗存。晚期遗存位于深1.34~2.20米的黑土层,出土遗物有属于早期印纹陶文化、马桥类型的三角形石刀,半月形石刀和篮纹、叶脉纹的圜凹底印纹陶罐,有晚期印纹陶文化、戚家墩类型的米筛纹、米字纹的硬陶坛残器,也有汉代的绳纹瓦和窗格纹的印纹陶片。早期遗存,位于深2.20米左右的黄色锈斑土层,堆积极薄,主要清理了墓葬4座。出土遗物有长方形穿孔石斧、三角形穿孔石犁、扁凿足陶鼎、腰鼓形花瓣足杯、假腹盘、豆等,属崧泽文化,距今近6000年。1977年市文管局立汤庙村古文化遗址为市级古文化遗址保护地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6、南张天主堂
南张天主堂位于闵行区秀文路485弄50号,(1876年始建,1899年被毁,1901年重建,.砖木结构。三角形山墙立面,层叠式壁柱,中大两小的拱券式入口,细部装饰简化。两翼伸出连续券柱廊向前围合成庭院,为上海唯一的教堂制式。围廊外部,中式的瓦片和西式的建筑是建筑的特-一。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南张天主堂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7、青龙寺、塔
青龙寺、塔位于白鹤青龙村。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钟鼓之声不绝,梵呗之声达旦,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清嘉庆三年(1798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民国25年(1936年)寺僧募建观音阁及大钟一口,今俱废,仅存碑刻两块:(一)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二)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碑铭。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原名隆福寺塔,又名青龙雁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8、沙逊大厦
沙逊大厦现为和平饭店北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0号,建于民国17年(1928年),为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建造,占地面积46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317平方米,建筑为十三层钢架结构,高77米。由新沙逊洋行第三任大班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克多·沙逊主持建造。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父用规银8万两买进仁记路(今滇池路)约60亩的土地,建造了一座三层楼西式房屋,作为沙逊洋行的新行址(现为和平饭店后门处)。民国9年,维克多·沙逊执掌新沙逊洋行的产业,民国14年翻建行址,民国17年建成大厦,以沙逊命名。建筑平面呈“A”字形,外部用花岗石贴面略施纹样线条,处理较为简洁,腰线及檐部有花纹雕刻,前部顶层设有一个高10余米的方锥体形屋顶,作金字塔式,以铜料饰面呈墨绿色,是当时外滩最豪华的一幢高层建筑,有“远东第一楼”之称,为城市地标性建筑之一。建成时除作沙逊洋行办公之用外,设有华懋饭店,第十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9、孙旭初宅
孙旭初宅位于朱泾镇新汇居委会东风街与仓桥街交汇口。始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其北临朱泾市河,坐北朝南,钢混结构三层,共9间,南北长15.26米,东西宽12.15米,占地面积185平方米。2012至2013年金山区人民政府出资予以修缮。2007年2月8日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0、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
圣约翰大学由美国圣公会创建于1879年,是最早采用中华古典复兴式建筑尝试的教会大学,其现代的力学结构与中式的外貌结合完美,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是最早使用英语作为教学用语的学校之一,培育出了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校友,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圣约翰大学建筑群古朴典雅,1939年前,60年前建造,这群中西合璧的校舍,在建造时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人们称这为约翰式的中国高等学校著名建筑群。2014年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建筑曾用名建筑现名建造年份怀施堂韬奋楼1895思颜堂教学楼1904树人堂宿舍1935交谊室礼堂1929体育馆体育馆1919图书馆办公楼1916思孟堂宿舍1909西门堂东风楼1924裴蔚堂六三楼1939华商住宅院长办公楼1911年前格致楼宿舍1899牌坊牌坊19292019年10月7日,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地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1、放生桥
位于朱家角镇,位于青浦县朱家角镇,跨淀浦河。明隆庆五年(1571年),朱家角慈门寺僧性潮募款始建。清乾隆末年,桥倾圮。嘉庆十七年(1812年),圆津禅院僧觉铭募款重建。为慈门寺僧放生之地,于水中立桩为界,每逢农历初一,为放生期,故名放生桥。桥长72米,高7.4米,宽5米,中孔、二孔、三孔径距分别为13米、8.8米和6.2米。桥上龙门石镌有盘龙8条,环绕明珠,形象逼真。桥顶四周雕有迎客石狮,桥东建有碑亭。为上海最大的一座五孔石拱桥。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是上海最大的一座石拱桥。构造精巧,形状美观,是朱家角十景之一。放生桥顾名思义,就是放生积德从善。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鱼鳖,而不得撒网捕鱼。地址: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新风路类型:古迹桥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电话:021-59240077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交通位于朱家角镇,步行即可到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2、沈尹默故居
沈尹默旧居位于四平路西侧的海伦路504号。浙兴里北侧的海伦路东洋街上。当时日本人在该街东起狄思威路,西至邢家桥北路这一地段南北两面共建砖木结构双开间假三层典型的日式楼房33幢,南面8幢,北面25幢。以竹篱笆相隔,两头路口各留小门进出。中国人不得入内。当时习称为“东洋街”。1953年街道拓宽,篱笆拆除,遂成为今海伦路西段。楼房外观仍如旧,现为民宅。沈尹默故居就在其中的一座北朝南三层楼房。沈尹默,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3、嘉定城隍庙
城隍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坐落于嘉定镇东大街。经过明清两代的增建扩建,殿宇宏敞。1960年被列为嘉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城隍庙与毗邻的秋霞圃合二为一,成为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4、大仓桥
大仓桥(DacangQiao)位于松江镇西部玉树路东。系南北向、五孔拱形大石桥,高约10米,跨度约50米,为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桥原名永丰,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俗称大仓桥。旧志记:西仓桥在钱泾西,明天启年间知县章允儒建。南仓,即水次西仓。明董其昌曾作《西仓桥记》。随着河道变浅变狭,现在五孔桥只有中间三孔尚在河面上,两端两孔下的河道已淤成河岸。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建。原名:永丰桥,桥额刻“重建永丰桥”五字。因桥南有旧时松江府粮仓水次西仓,故俗称:大仓桥,西仓桥。南北横跨老市河。桥全长50米,桥宽5米,桥高8米,五孔不等跨,中拱最高。纵联分节并列起券。青石砌筑桥身,青石护栏,花岗石石级。2002年,松江人民政府和永丰街道共同出资修缮。施工中,在北堍桥拱内发现《华亭仓桥碑记》石刻,长169厘米,宽83厘米,厚22厘米,下有榫头,碑额刻祥云纹,左右两边刻“S”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5、山塘桥
山塘桥位于廊下镇山塘村1009号。初建于清代,1954年由金山、平湖两地合资修缮。系三跨墩式梁桥,花岗石质,南北走向,跨西山塘河。全长23.70米,宽2.13米,净跨14.6米。现为上海市金山区与浙江省平湖市的分界桥。2007年2月8日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6、上海宝华寺
一座具有宋代江南建筑风格的寺院——宝华寺,现矗立于闸北城区内,成为闸北广大佛教信徒敬香礼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闸北平添了一道神秘庄严的风景线。宝华寺,原座落于上海市闸北区彭浦镇少年村路南侧。创建了南宋咸淳年间,到了本世纪初,宝华寺中的殿宇早已坍毁。仅存西偏禅房数椽及寺基。1921年,上海惠生慈善社施资重建宝华寺,为此还置田近百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寺院的殿后新造一个“诉然亭”,并为寺院配造了放生池和放生场;同时设立了惠济医院、养老院、惠生助产学校分校、昌明小学等社会慈善教育机构。但是,道场却在1937年的八。一三中,被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火毁坏,在这场兵罹中。宝华寺仅存大殿。抗战胜利后,当时主持上海临时联合救济会总干事的赵朴老和陆梅僧等居士,在宝华寺的废墟上创办上海少年村。少年村以佛教慈悲世的精神为本,以收容,教育流浪儿童为任务,以培养造就民族有用之才为宗旨。少年村的主要负责人是赵朴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7、孔庙大成殿
宝山孔庙大成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上海现存四大孔庙之一。宝山孔庙除主体建筑大成殿外,还有丁东门一座、棂星门一座、名宦祠、分贤祠、圣星阁、明伦堂、藏经阁、儒子署等。大成殿是祭孔子的正殿,殿内雕龙贴金的巨龛中供着孔子的塑像,正位是孔子,两侧分别是颜子、思子、曾子、孟子等“十二哲”塑像。每年八月二十七日先师孔子诞辰日,当地的宦官、乡绅、文人骚客、学子都来这儿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宝山孔庙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大成殿等建筑严重毁损,几经修复,后又遭抗日战争日本侵略军的狂轰滥炸,孔庙其它建筑大多炸塌,仅大成殿幸免于难。1991年宝山政府投资修复,修复后的孔庙大成殿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孔庙大成殿是一座气势雄伟.美丽壮观的古代建筑。1989年3月3日公布为宝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8、泖塔
泖塔(MaoTa)位于青浦县沈巷镇东南泖河中小洲上。为三泖地区的古塔,位于泖河中的一个小洲上,地属沈巷镇张马村。古时,此处原为“断岸三百里”的泖湖中心。泖塔为砖木结构,五级四面,高29米,边长8.63米。平面方形,五层,建筑手法工整简洁,具有唐塔特色和风格。当年湖面广阔,往返船只均以此塔作为航标,晚问悬灯于塔顶,更利于船只夜航。此处湖面宽广,波光掩映,古塔倒影,堪称胜景。明、清之后,由于湖的演变,寺院屡遭兵燹,建筑大部被毁只有泖塔,到解放时仅存一塔。仍然矗立在水中,今人在塔的四周种植桃花,春日里红霞一片,别有一番田野情趣。此塔结构简洁,保持唐代风格,是上海地区现存建造年代保持原物最早之塔,1962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泖塔进行了修缮。1959年3月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9月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完全失去航标功能的泖塔1995年经上海市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9、上海中共二大和平民女校旧址
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旧址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32号A(今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42-44号)。为了“养成妇运人才,开展妇运工作”,党组织在1921年年底先后两次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开刊登招生广告,于1922年2月创办了平民女校。女校的校务主任(即校长)先后由李达、蔡和森担任,协助办校的先后有王会悟(李达的夫人)、向警予等人,党的领导人和知名人士-、李达、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等常来这里授课。学生有30多人,较著名的有:王剑虹、王一知、丁玲、钱希君等。女校设置语文、数学、英文、物理、化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课程,并经常轮流请教师轮流就妇女运动问题做讲演。张太雷、-也曾到学校介绍俄国革命和建设情况。平民女校实行半工半读,在校内设置成衣组和织袜组,对外制作衣服和销售产品。在党的领导下,学生们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工人运动。1922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00、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遗址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遗址位于临山路202-204号处,年代为1923-192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