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旅游
辽宁省文物古迹介绍
181、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
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旧址俗称“小红楼”,它坐落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胜利街东段,辽河北岸。它始建于1932年4月,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当年,日本关东军为了保障沟营铁路军需物资供应补给以及调转兵力,在盘山火车站前设立关东军护路守备队分队部,并同时修建碉堡式炮楼兼营房。“小红楼”因全部用红砖砌成而得名。房顶是捣制的平台,上层有高高的瞭望楼,从楼顶望去,南北铁路列车尽收眼底(在当年小红楼是盘山县最高的建筑)东北可见盘山县城,北可见六里之外,房顶设女儿墙,布满了垛口,可用于防御。小红楼东南角和西北角各建一个圆形碉堡,布满射孔,在碉堡内尽可防御来自任何方向的袭击。小红楼建成以后,在这里有许多抗日志士被捕后受到严刑拷打、关押、死伤无数,在这里,日本关东军,密谋制造河南大屠杀,1934年日军守备队撤走,租给国际运输公司盘山支公司,直到“八•一五”光复。历经85年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82、西大庙
西大庙坐落在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西大庙社区,本称天后行宫。在其旧址上2001年重新修建庙宇建筑,所用建筑材料为现代材料。营口市内最早的庙宇是龙王庙,西大庙是在龙王庙的旧址上修建的,清雍正四年(1726)重修碑有确切记载。此后又有几次重修,192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进行最后一次修缮,直至1986年营口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从渔市办事处接管并迁出涂剂厂,对仅存三间大殿和一间配殿进行了修复。1996年,根据市政府决定,移交给市佛教协会管理。原西大庙供奉天后娘娘,所以庙宇以海神娘娘殿为主体,前有山门、钟鼓楼和两座角门。主殿为三楹,硬山式,左右各为三楹配殿,左配殿主祀药王,右配殿主祀龙王。东西廊还各有五楹建筑。其它还供奉有“子孙娘娘、眼光娘娘、筋骨老爷、十不全及风、雨、雷、电四神”。正殿前一对石狮子上刻有“没沟营天后宫”、“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戌仲秋吉立”款。寺院内的铁香炉上铸有“天后圣母”、“嘉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3、烟筒山山城
烟筒山山城位于盖州市徐屯镇韩家沟村,为高句丽时期所建山城。出盖州市向东南行十公里,便来到了烟筒山前,烟筒山因山而得名,又有俗称如:灶突山、灶洞峪山、娘娘庙山、灶突峰、灶王峪山等。山周长约有四公里,海拔二百五十米。山颠为一南北走向的独峰,其两侧光滑似壁,山势极其险峻,在峰下半山腰平坦处有古城墙、古井、庙址及石刻等遗迹。烟筒山山城选择了这处平坦地势居险而建,北、东、南城墙依石崖陡峻处叠砌而成,西城墙凭借自然山险。全城呈不规则的南北长形制。南北长140米,东西宽65米,面积近万平方米,包括外城、内城和主城。石筑城墙由大小石块组成,大者长一米有余,小块仅0.1或0.2米,墙高10米,宽2米,现在保存有5米高。城门一座设于西城墙中部稍偏北处,保存较好,宽2米,进深2.6米,高2.5米。铺顶石板长2.2米、宽0.78米、厚0.4米。山城中有两个高矗的石台,分立南北两端,此石台为战争时的指挥所,文化层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4、旅顺口日俄战争遗址
旅顺口日俄战争遗址(包括:东鸡冠山北堡垒、望台炮台、二〇三高地、电岩炮台)1904-1905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会战是日俄战争中的一场陆上战役。日本陆军为夺取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母港,对其包围,最终攻占了清国辽东半岛旅顺口。战役共持续了5个月,是日俄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旅顺军港在20世纪初被各国普遍认为远东第一要塞。清政府最先在旅顺口修筑炮台工事作为北洋舰队的维修基地。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日军仅花费了数天,以极小的代价攻克旅顺口。然而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参谋部-对战役的艰巨性准备不足,导致日军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旅顺会战亦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现代化要塞围攻战,被认为是10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一次预演。双方将大量先进武器投入战场,如重型二十八厘米-炮、速射-炮、马克沁机关枪、迫击炮、手-和无线电设备等。防守方构筑由铁丝网,机枪和炮兵阵地组成的坚固要塞,一度有效阻止进攻方的攻击,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5、沈阳长安寺
位于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6号,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群,相传建于唐朝,故民间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说法。198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安寺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长安寺始建于何年,已不可考,从寺内碑刻记载曾重修于明永乐七年(1409),尔后天顺二年(1458)、成化二十三年(1487)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缮。历史上长安寺的香火曾有过兴旺之时,但到清代晚期已渐颓败,终至断绝,庙宇也渐损没。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由钱行、借贷行等商号捐资重修长安寺,并辟为金融交易场所。长安寺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戏台、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着配房、钟鼓楼,歇山式,建在砖筑高台之上。天王殿,三楹,硬山式。戏台,与天王殿紧密相连,一楹,卷棚歇山式。拜殿亦卷棚歇山式,三楹敞厅。左右两侧是配殿,各五楹,前面出檐。拜殿与配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崇山寺
崇山寺位于盖州市梁屯镇刘堡村,其又名清庙重山寺。崇山寺西邻七盘岭约一公里,北依庙后山。寺院坐落在山前平坦的台地上,方位南偏东50度。崇山寺原为两层大殿,现仅存后殿,建筑形制属清代大木小式硬山青瓦顶五脊式建筑。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阔2.55米,次间均为1.90米,进深5.75米。檐柱四根,柱础覆盆式,金柱八根,檐椽22根。探出大额枋0.55米,飞椽探出檐椽0.28米。椽枋、额垫板均有二龙戏珠、狮子、麒麟、花卉等彩绘纹饰。雀替已不存在。檐柱与金柱间距0.80米,中有抱头梁、穿插梁。寺门上也有彩绘,三架梁与四椽袱间有双步梁。三架梁与四椽袱横跨明间有佛龛,佛龛木质彩绘雕花分为三组,佛龛长2.25米,宽0.74米。后山墙设有供形后门。室内共有壁画20幅,保存较好。东山墙8幅,山尖脊两倾呈三角形山水人物彩画各一,其下有长方形横幅山水人物画长2.70米、宽0.55米,在横幅两侧有花鸟画,南二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三燕”宫城南门遗址
“三燕”宫城南门遗址距今1663年,对研究我国古代民族——鲜卑族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古代的东北亚地区都曾经受到鲜卑族的影响,然而历史上却没有更多的史迹用以研究这个民族该遗址可以加深了解鲜卑族的历史以及它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朝阳城始建于公元341年,历史上称作“龙城”,是中国古代两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简称“三燕”)的都城,唐朝时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元朝被废弃。“三燕”宫城城门遗址位于朝阳市老城区的南北轴线上,门址有三个门道。按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规定,只有都城的城门才允许开设三门道。据此推测,这段城门是前燕始建龙城时建筑的南门。考古还发掘出多组隋唐时期的建筑和大型辽金时期建筑遗址、辽代以前的城市排水系统及大量陶器、瓷器、铁器等,两侧有向东西延伸的城墙,依稀可以看出“龙城”当年车水马龙的繁华和先进的城市建设系统。经考古队对城门遗址及现场发掘的其他文物考证,门址在北魏、唐、辽代时期都经过改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8、归州城
归州城位于盖州市归州镇归南村,城址的东、南、北是居民住宅区,西是浮渡河,北1500米是渤海辽东湾,南1500米是仰山。归州城始建于辽代,《辽史·地理志》载:“归州,观察,太祖平渤海以降户置,后废。统和二十九年,伐高丽,以所俘渤海户复置。兵事属南女真汤河司。属县一,归胜县。”明《辽东志》载“归州,盖州城南九十里,有城二处,遗址见存”。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归胜城,在(金州)卫东北,辽置归州,治归胜县”。《奉天通志》载“归州堡,在今熊岳城西南三十里,即辽归州之所在”。各类史籍记载与归州城地理位置吻合,辽代的归州城就是现在的盖州市归州镇归南村附近。城址坐落在浮渡河东岸的一块台地上,台地高出周围平地表1.5米,西侧边缘有南北长148米的土岗,为夯土城墙基,宽约8米。归州城为一方形建制,南北向,周长800米,分布面积达4万平方米,所见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汉代的花纹砖,辽代的建筑材料及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9、北镇清真寺
北镇清真寺位于北镇市广宁镇城东南部,东、南、西三面为居民住宅,北距国道102线80米,寺后为居民街道。清真寺座西朝东,南北38米,东西37米,占地面积1,406平方米。建有山门、卷棚、正殿、望月楼、阿訇室、沐浴室等建筑十三间。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大木架结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卷棚式建筑。望月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呈方形,通高19米。分上、下二层,为重檐盔顶阁楼式建筑。其它建筑为后期重建,保存较好。该寺对研究和考证北宁伊斯兰教的历史及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以乡老杨玉珍为首的回教徒对清真寺进行大型维修,竣工之后,与其子杨铭、杨剑赠“清真古教”木匾一块,并捐献土地80亩,作为清真寺的资养。清光绪末年,广宁镇回教民在清真寺前办私塾一所。民国20年(1931年)称私立清真小学。1985年末,清真寺利用落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秀水河子烈士陵园
秀水河子镇烈士陵园地处辽北重镇秀水河子镇所在地秀水河子村北山,101国道贯穿境内,距法库35公里,距沈阳70公里。西侧有欢子洞湿地自然保护区,西南与辽墓群圣迹山仅5公里。为纪念素有“东北解放战争第一个春天”之称的秀水河子歼灭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经中央有关部门决定,秀水河子镇烈士陵园于1968年设计动工,1970年建成,为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历史遗迹,于2008年以来争取省市资金380万元进行维修改造,建有秀水河子歼灭战烈士纪念碑、秀水河子歼灭战纪念馆、石雕墙一座、烈士坟墓84座、围墙、大门等建筑。纪念馆内存有当时战争的照片、图片、烈士遗物及当时的战事文件、捷报等资料。陵园内安葬着秀水河子歼灭战中牺牲的800余名烈士。该园已多次接待过中央、省、市、县级领导。2007年7月19日,“情注秀水河”仪式在秀水河子歼灭战纪念馆隆重举行,法库县委、县政府诚邀了当年参加过秀水河战役的将帅后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191、岳州城
岳州城坐落在大石桥市金桥镇岳州村内,又称耀州城,由于城墙坍塌形成了一处高台地,城址遗迹较明显。出营口市区再过大石桥北折,展现在眼前的乡村景色美不胜收。挥之不去的是一路回放脑际的古诗:“车马匆匆过耀州,晓风凉意似新秋;孤城废久存墟里,破壁颓垣剩故楼;州名不知何时变?人民或是昔时留;我来不敢停骏问,恐话沧桑也白头。”诗人魏燮筠(1812~?),清朝著名书法家,辽宁铁岭人。这首诗写于清咸丰年间,是他在经过耀州城时的感叹。诗人这次路过耀州所赋诗词,无疑加深了世人对古城的印记,在当时也算是一受人关注的重镇。对耀州城的记载散见于一些史籍。《奉天通志·建置·城堡》载:“城(海城)西南六十里,周围二里三百步,南北二门”。《奉天通志》搜集一些乡土志书而成,成书在清康熙年间,其记载的城与耀州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吻合。清前期此城池面积不很大,周长仅二、三华里,开设南北两座城门。《海城县志》古迹载:“耀州城,在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高山铺战役遗址
1947年秋,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中央战略决策,-司令员和-政委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4万余人,转战千里,长驱直入大别山,揭开大转折历史序幕。蒋介石急忙调兵追截,纠合22个旅的野战部队要予“聚歼”!刘邓审时度势,决定利用蕲春境内高山铺一带的有利地形,创造条件,诱敌深入,围歼尾追之敌。10月25、26日,刘邓指挥我军一纵十八旅、六纵第五十二团和中原独立旅用“拖刀计”将敌整编四十师(相当于军)及整编五十二师八十二旅,引入高山铺狭谷地带围击聚歼,共歼敌1.26万人。这次战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第一次重要战役,极大地震慑了大别山的蒋军各部,从而使大别山迅速变成我党我军逐鹿中原的前进基地,从此拉开了战略大-的序幕。高山铺战役遗址于1992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战场位于漕河镇高山铺村,距县城5公里;总指挥部云林宫位于刘河镇胡凉亭,距县城26公里。1987年,在县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盖平县立初级中学小木楼
盖平县立初级中学小木楼位于盖州市新兴社区气象里第一高级中学院内。该木楼建于1926年,坐北朝南,为二层歇山式青砖红瓦小木楼,现改成8间,建筑东西长46.8米,南北宽9.9米,建筑面积为463.32平方米,檐高8.17米,南北墙面通体建有13个墙垛,建筑前立有13根木制四楞檐柱,柱下有亚腰柱础石,建筑东西两侧建有通其上的楼梯,东西两侧的马头墙开有通上的拱形门洞。学校创建初期(1910-1923年)。据《盖平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除科举制度后,将当时盖平县辰州书院改为盖平县简易师范,清宣统二年(1910),简易师范内设两个初中班,有学生121人,校长李钰相(举人),此为盖平县中学创建之始,即今盖州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源头。曲折、艰难的发展时期。盖平县初级中学自1910年创建以来,始终附设在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内,由于该校停办,民国十二年(1923)2月,盖平县立初级中学才得以单独设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四面城城址
四面城城址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四面城镇政府东200米处一高起台地上,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是辽代至金代的遗址。城址四面城墙夯土筑成,呈不规则菱形,城有南北两门,城东、北两面有护城河(红山河)。城内遗存大量辽金时期的陶瓷片标本和兽面瓦当、卷云纹瓦当、灰黑色大方砖等建筑材料;还有“政和”、“元佑”等北宋钱币、铁箭头、铁甲片、车辖等遗物。2000年在城内出土安州残碑,得以佐证其为辽代安州州治。该城金代为归仁县治。为当时的商贾贸易繁盛之地。碑上面刻的文字为“辽东之地为州者,五十有四,安州即其一也俗阜视其地利,甲诸辽左,真一境之佳致也吞辽宋一匡天下,封疆万里取民之所归,惟归有仁之意”。2000年的秋天,当地农民耕种时,发现一块残碑。随后考古人员又在发现石碑的附近,挖了两条2米宽,10米长的探沟,发掘出一些散碎的石碑残块和辽金时代的大量琉璃建筑材料,包括瓦当、滴水等,还发现了铁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满铁大连医院旧址
满铁大连医院旧址位于中山区解放街6号。2013年6月28日,入选大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坐落在中山区解放街6号,始建于1909年,1926年竣工。建筑面积32,685平方米。由德国人设计,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主持建造。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现代框架结构。建筑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区分明确,外部造型简洁凝重,采用竖线、咖啡色面砖,朴素而大方,与整个地段与地形十分相宜得体。建筑风格,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态。大连不论多么现代,多么鲜艳,它因为有许多凝重的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的老建筑,而让它始终有一种独特的挥之不去的历史感。大连人对这组建筑群太熟悉了,它已不完全是古典主义的模式,触目可见的是浓厚的现代欧式的生动气息。它所处的地势略高,虽与中山广场建筑群隔开一段距离,却属于同一规划区域。日本统治时期,这座建筑是满铁大连病院楼。1945年8月由中苏共管,改称中国长春铁路公司大连中央医院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西崴子烽火台
西崴子烽火台位于盖州市团山街道办事处西崴子村西北处的海边平坦台地上,南与鲅鱼圈墩台山烽火台隔海相望,北与西河口烽火台相接应,东与鹤羊寺烽火台毗邻。台底座是六层花岗岩条石为基,上叠砌40层大方青砖,南、东、北各底边长分别为:9.7、15、10米,顶边长:7.2、13.8、7.6米。西壁没有砖面,为一大土坡,长24.6米,宽13米。据明史记载,明朝沿海诸省,经常遭受倭寇骚扰,甚至入侵内地,民不安生。明初在沿海设立防御据点,海防据点分卫、所、堡、寨、关等。烽火台又叫烽墩、烽燧、墩台、狼烟台,是古代传递军事情报的报警台,遇有敌情,日间焚烟(燧),夜间举火(烽)。按明代规定,燃烟时还要加硫磺硝石等助燃物,并同时鸣炮。举放一烟一炮是表示有百余人进犯,三烟三炮有千余人进犯,五烟五炮则说明敌人已经上万。1983年公布西崴子烽火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喀喇沁右翼旗蒙古王陵
喀喇沁王陵位于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新爱里村东北1.5公里处龙旦山下,远近群山环抱,松柏苍郁,景色宜人。为喀喇沁右旗历代扎萨克及其亲族之陵园,当地俗称“王子坟”。在苍松翠柏中,一字排开两座陵园,东为历代扎萨克之陵寝,西为历代扎萨克亲族之墓区。东陵园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27米,前正门为明堂,明堂两侧各有一侧门。穿过明堂,在松柏掩映下是一座三进式石拱牌坊,正中镌刻康熙御笔“藩屏世泽”四个大字,四个石柱上各立有一只石刻望天吼,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似乎仍在仰天长啸。过了牌坊是五间佛殿,佛殿后是三间享殿,内供奉喀喇沁先王的灵位。陵寝在享殿后较高处。正中为第一代喀喇沁右翼旗世袭扎萨克多罗杜楞贝勒固鲁思奇布的陵墓。陵墓形制为砖砌宝顶。以下各代呈人字形左右排开,共有坟头十三座,分别建有祭亭。西陵园是喀喇沁祖陵和镇国公敏珠尔拉布坦、镇国公罗卜藏车布登及后人的陵园。由于历史原因,西园早已荡然无存。陵园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妙峰山双塔
妙峰山双塔位于绥中永安堡乡塔子沟北150米的妙峰山上。东南距县城75公里。因塔下有一妙峰寺而得名。双塔建于辽乾统年间(1101~1110年),两塔东西对峙,相距50米。东塔高约24米,砖筑八角九级密檐式。塔身八面各有角柱,东、西、南、北四面砖砌浅龛,内置一佛,坐于莲花座上。佛座须弥式,束腰部雕有马、象、狮头等姿态各异。龛上有宝盖、飞天、铜镜。塔东南面右上角雕有“辽天祚皇帝”,正南左上角雕有“宣赐舍利塔”等砖雕题名。故又称天祚或舍利塔。西塔高约10米,柞砖筑六角实心七级密檐式。其结构与雕刻部分与东塔基本相同,现存五层檐。山上古塔两座,东西对峙,一大一小,双塔构造、雕刻大体相同,巍峨壮观。粗略量一下,两塔相距大约50多米,细看,均属于青砖构造。该塔高约9米,为砖筑六角实心七级密檐式,现存五层檐了。在塔顶中心已经长出了几棵小树,塔身虽然保存完整,但看上去古旧味道十分浓厚。再看东面那座大塔,比小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冯素弗墓
冯素弗墓,位于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镇馒头沟村将军山,是冯素弗及其妻的墓葬。冯素弗为北燕天王冯跋之弟,是鲜卑化的汉人,死于太平七年(415年)。两墓同冢异穴,其妻属墓早年被盗,都是长方形石椁墓,东西向。椁顶盖以极厚的石板,椁内绘人物、星象等壁画。冯素弗墓椁长4.25米,宽1.34~1.53米,土圹的西壁有小龛,内放陶罐、牛股、肋骨等物。人骨已朽,但见有幼儿乳齿,推测系以小儿□葬。木棺彩画羽人、建筑等图像,棺环、棺钉铁质而饰金,说明当时沿用汉制,皇族勋臣葬用“画棺”。其妻属墓葬一青年女性,椁内殉犬,应为鲜卑习俗。两墓共出遗物500余件,有金印、兵器、铠甲、马具、服饰、仪仗车器、文具、日用器物等。其中的金冠饰,可能即鲜卑贵族喜戴的步摇冠上的金步摇;冠前饰片上有锤鍱的佛像,反映出当时佛教的东传。两只鎏金铜马镫,是研究马具发展的重要资料。碗、杯、鸭形水注等玻璃器美观精致,堪称珍贵的古代工艺品。冯素弗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辽阳壁画墓群
辽阳汉壁画墓群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北部的棒台子、三道壕、北园一带。墓群于二十世纪初发现,是东汉末年和汉魏之际的石室壁画墓,墓主都是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的显贵。五十年代,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组织对墓群进行发掘,清理了几座墓葬。墓全部以石板构筑而成。大型墓由前室、后室、回廊、左右耳室和数目不等的回廊中的小室组成,全墓的平面略呈方形,长宽大都在7米左右。小型墓由前、后室和左、右耳室组成,长宽一般在4~5米左右。各墓的随葬品早年已被盗掘一空。墓内的壁画直接绘于墓室的石壁上,内容以表现墓主经历和生活的题材为主,分布的情况和规律是:墓门的两侧是门卒和门犬;前室多绘场面巨大的百戏和乐舞;后室和回廊绘有墓主的车骑出行图;后回廊一般绘乐舞百戏、门阙、宅院以及属吏;耳室和小室则绘墓主的宴饮和庖厨图;各室的顶部绘有流云纹图。壁画构图严谨,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是了解当时辽东地区贵族豪门的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珍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