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1、巴彦塔拉草原旅游区
巴彦塔拉草原旅游区位于巴彦塔拉苏木驻地东3公里,距大板镇25公里。现有大型蒙古包三座,传统蒙古包9座。具备各种草原特色旅游项目。年接待5万多人次,创收120余万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小城子金山塔
小城子金山塔小城子金山塔位于小城子乡东南5公里处,距音德尔镇18公里。塔身高18米、直径6米,塔墙壁上有许多壁画。周围种植了花草和松树,环境优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架子山遗址群
架子山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西北,是由架子山、大山前、城子顶等组成的大型聚落遗址群。分布在兴隆山、尖山、王勃脊山、东架子山、西架子山、张凤岭等山上。在30平方公里范同内分布有33个典型遗址,其内涵主体是繁荣发展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距今约为4000—3500年。2001年,国务院正式把架子山遗址群公布为全国(第5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浩其德王庙
“浩沁德”蒙古语译为“古老的”。浩其德王庙落成于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据说此庙是由东浩其德部落第三代君王阿来松的长子特尔木台建立的,在鼎胜时期,庙里最多有100多个-诵经,民国17年公元1928年九世班禅曾来此访问过。浩其德王庙位于我国五个“五台”山之一著名的“红五台”山下,居大吉林河东岸,小吉林河西岸。距西乌旗巴彦乌拉镇西南45公里。该庙由大小不等的七个小庙组成,总占地面积3026.4平方米,主庙占地面积363平方米。浩其德王庙在1996年(文革时)部分庙宇曾遭到破坏,但是经过修缮,该庙至今保存比较完整,是一处有着鲜明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名胜古迹,极具保护价值,是西乌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缸瓦窑遗址
缸瓦窑遗址位于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是中国辽代(公元916~1125年)的著名窑场之一。缸瓦窑创烧于辽代早期。窑址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文化堆积厚达1~4米。该窑以出产品种多样、并具有典型契丹游牧民族特点的瓷器而著称。缸瓦窑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契丹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制瓷工艺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世界遗产秦长城
世界遗产秦长城在固阳县城正北8公里处,一条宛若游龙的长城横亘在群山之中,这就是世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长城。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抗匈奴而筑。后来汉武帝又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登城而望,群山巍峨,城障壮观,遥想始皇当年,狼烟四起,号角连天,一统天下,真是气度非凡。秦长城西自狼山西端,东至呼和浩特北郊。经武川县出大青山,在呼和浩特北郊红山口东侧根底村与战国赵长城相接。固阳境内秦长城横穿固阳中部3个镇,蜿蜒于色尔腾山北坡上,自西向东走向,长度约为85公里。秦长城建筑就地取材,在石料丰富的山地一般为石筑,在低山、坡势较缓地带采用石土混筑方法,两侧垒砌石头,中间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带采用夯土建筑。秦长城的烽燧与长城主体分离,位于长城内侧的山头,烽烽相望,颇为壮观。秦长城沿线还设有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哈音海尔瓦庙
镶黄旗哈音海尔瓦庙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据记载,当时有一个从西藏来传教的-,在镶黄旗建一座庙,称马王庙。建庙时和建庙后,藏族-得到王公富牧们大力资助,一些牧民也不断送子弟到庙里当-。十几年后,该庙僧众已有五六十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商都马群总管云东将该庙的建造、发展情况上奏朝廷,清圣祖十分赞赏,给该庙取名广益寺,赐给一尊50两重的哈音海尔瓦银佛。此后,该庙又叫哈音海尔瓦庙。西藏-圆寂时,从庙内选定19岁的小-斯琴为转世-,斯琴-25岁时(清乾隆元年)赴西藏,朝觐七世0嘎拉桑扎木苏,0授予斯琴却日学位,赐给佛教法规《扎雅格》经。斯琴32岁时(清乾隆八年),再度到西藏,请回斯琴-度牒,并赐给蒙文《丹珠尔》经一部(现保存在内蒙古科学院图书馆)。哈音海尔瓦庙经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几次扩建,到18世纪末,已有相当规模。此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福缘寺
福缘寺位于库伦旗库伦镇。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庙建成后乾隆皇帝赐名福缘寺。福缘寺一连四重殿宇,由山门寺、诵经殿、佛殿和老爷庙组成。锡勒图库伦历史上虽然以-旗著称,但是原来没有-教的学塾(喇仓)。1926年始设却伊喇仓(哲学学塾),并在山门殿前整修一处进行出题辩论的场所。最初聘请寿困寺迈达里呼图克到库伦做伊喇仓的主持大-。1929年从土默特聘请一位-做主持大-。后由修学于西藏哲蚌寺的毕力根继任主持大-职务。福缘寺在主持大-之下设德木齐-一名辅佐管理寺庙事务。此外还有尼日巴、包伊达等执事-。却伊喇仓设立初期与福缘寺没有隶属关系。1928年福缘寺与却伊喇仓合并到一起,共有-121名。福缘寺与却伊喇仓合并后,除举办例行法会外,时间最长,最独具特色的是却伊喇法会。却伊喇法会一年四季都举行,而且每季度分3次举行一次。第一次为1个月,第二次为20天,第三次为15天。却伊喇仓对修学于喇仓的-可以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巴彦乌拉城址
巴彦乌拉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驻地巴彦托海镇西南约110公里辉苏木巴彦乌拉嘎查西,古城东墙紧靠一条已干涸的河岔,为蒙古汗国古城之一。古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墙由土夯筑而成,残高约1.5米。四面正中各有一城门,宽约18米,无瓮城,城墙外护城壕不明显。东门内砖铺路长200余米,宽6米。四角有角楼址,残高2.5米。城内建筑布局,从南门到北门呈一条中轴线,主要建筑均贯穿在这条中轴线上。最大建筑在中央,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2米,东西宽约40米,高约3米,其前方有长约10米、宽约20米的台阶。中间的建筑址正对中央的最大建筑,与其同在中轴线上,其间有青砖铺砌的甬道,中央建筑至东门之间有一条甬道。城内遗物主要为砖瓦等。砖为青灰色,个别带有绳纹,长34~35厘米,宽17厘米,厚4.5~5.5厘米。瓦的种类较多,背面均带布纹,大多为青灰色的板瓦和筒瓦,琉璃瓦的胎均为红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兴源寺
位于库伦旗库伦镇。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为藏汉混合式藏传佛教寺庙,面积7000余平方米。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住所,现已不存;西院为寺庙,有山门、大殿、天王庙、罗汉庙等建筑。大殿为汉藏混合式建筑,面阔、进深各9间,殿内有64根朱漆沥金龙大柱,梁、枋、斗拱、门、窗均为木雕并彩绘,雕梁画栋,图案绚丽多彩。殿前有钟楼,鼓楼已毁。库伦旗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式确定为政教合一的特别旗,称为锡埒图库伦扎萨克-旗,兴源寺就是最高的政教权力机构,锡埒图扎萨克-在此坐床。现已修复为宗教博物馆。旅游时间:可选择正月或七月去当地旅游。因兴源寺每年会举行盛大的法会4次,届时全旗大小-全部参加。正月和六月的十四、十五两天为跳鬼会,每隔三年即逢牛、蛇、鸡年举行一次‘-‘法会。这是规模尤为盛大的法会。法会从七月初五至初七,用3天时间整修座位,从初八正式开始至十四日,共7昼夜。每逢嘛呢法会,兴源寺内外香客云集,当街货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大甸子遗址
大甸子遗址位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大甸子村东1公里的二级台地上。面积为7万平方米,属于40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城内有居住房址和宫殿遗址,墙外有围壕,围壕北侧外为墓葬区。1974年至1983年社科院、考古所进行4次考古发掘,清理墓葬804座,出土1200余件精彩无比的陶器、玉器、漆器、骨器、铜器、金器等,倒影出这座城址昔日的繁荣。专家们说大甸子城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枢纽和中心地区之一,就赤峰乃至东北地区的范围内的同类文化遗存,尚未有超过大甸子者,这里既有生居的城址,又有死葬的营区,被称为“海内外孤篇”。死人的墓地反映了活人的社会,大甸子所发掘的各类人物墓葬,给我们复原了三、四千年间的这座城内所住居民的生活情景和他们的社会地位。13座随葬有爵墓的主人便是不同阶段的首领,他们的墓规模大,随葬的器物多,标明墓主人生前地位之高。大甸子遗址以其无与伦比的考古价值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象教寺
象教寺位于兴源寺东侧,与兴源寺仅一墙之隔。始建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通称“上仓”(“仓”意为公寓、寓所),是札萨克达-居住的地方和办公的场所。象教寺的建筑格局与兴源寺不同,山门在围墙内,为一进院落,是-跳布扎的场所,山门为三间歇山顶式建筑,辟三个门,中间为大,两侧为小。进山门便是跳布扎的广场,广场前靠近围墙处有一面硬山式八字影壁,高一丈余,东西长约十余丈,犹如一扇高大的屏风与山门遥相呼应。二进院落的迎面便是象教寺正殿,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殿内主供一人高的弥勒佛像,故又称弥勒佛殿。正殿后面为一堵花墙,正中为一座垂花门,步入垂花门便是第三院落,迎面为五间硬山式建筑,即无量寿佛殿,是札萨克达-供佛的场所。两侧各有六间圆山顶厢房,与第二进院落内的厢房相连,是-印务处(办公处)的办公地方。象教寺是行使政教权力的中心所在。在象教寺听人使唤的格伊格-出得门来便觉着高人一等,不把其他庙里的-放在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宝山罕苏木墓群
宝山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台乡宝山村西1.5公里,是辽代(公元916年-1125年)贵州墓;罕苏木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东南约30公里的古日板呼舒牧村东北的“裂缝山”南,为辽代耶律羽之家族墓地。宝山墓群长方形茔园,面积达3400平方米,夯土筑围墙,东、南各设一门,有瓮城。茔园内有10余座墓,至少列为三排。其中1号墓壁画题记为天赞二年(公元923年),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契丹贵族墓。1、2号墓室内饰有精美彩绘壁画,以高逸图、降真图、寄锦图、颂经图等为代表。画面布局较好,用笔简练流畅,纤毫入微。特别是画面中众多盛装女子,无论从神态还是服饰都可窥见唐和五代遗风,充分展现了辽初绘画艺术的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及学术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居延遗址
居延遗址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的境内。居延遗址指的是包括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址在内的遗址群。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25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这条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和河西走廊的屏障,也起到了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作用,在汉对匈奴的战略上也有特殊的意义。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曾对遗址作过考古调查,发现了10000多枚汉简。1972~1976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对遗址作了复查,并发掘了破城子甲渠候宫遗址、甲渠第四燧遗址和肩水金关遗址,新获汉简20000余枚,这三处是三个不同类型的烽燧遗址,通过这次的发掘,对汉代烽燧建筑的形制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破城子甲渠候官治所由鄣、坞两个部分筑成,都在遗址的西北部,是一个平面23.3米见方的小堡,鄣墙厚4~4.5米,用土坯垒砌而成,残高4.6米。鄣南为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安答堡子城址
安答堡子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东约35公里处,又称破塔子城址。城址平面呈方形,每边长约500米。夯筑土墙,残高0.9~1.5米。四面各开一门,外筑瓮城。四隅设角台,北墙有马面。城内发现建筑址三十余处,十字形街道与四门相连,宽8~10米。城外有护城河,宽7~8米,深0.9~1.2米。遗址中采集到筒瓦、板瓦,灰陶卷沿盆、直口罐,铁锈花白瓷罐、茶袖瓮等残片。城东北高地上有古墓群,已清理两座为土穴洞室墓,内置木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朝西,死者穿丝绸衣服。基地上有景教墓顶石,属阿剌兀思系汪古人墓地。2006年5月,安答堡子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伊林”驿站
二连盐池西北岸边有一处占地约1600平方米的建筑遗址。该遗址便是张家口—乌兰巴托途经二连盐池的“伊林”驿站。该驿站初设于清朝“嘉庆”25年(公元1820年),蒙语名曰“伊林”驿,汉语为:“纪元、初始”之意。到清朝“光绪”15年(1899年)架通“张—库”电话线,该处设立电报局,为通往欧洲的电报放大信号。这时用汉语书写的“伊林”驿站已变成“二连”驿站。1918年,由于大成张库汽车公司开通了张库大道,这里又设了“滂北”打尖站,蒙语名曰“哀饮大北数”,汉语意为:有盐的驿站欢迎、欢送远道的人们。1943年日军占领该地,驿站废弃。目前“伊林”驿站遗址已列入市重点文物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达西朋斯格庙
达西朋斯格庙俗称西庙,位于旗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东10公里,是一座黄-教寺。建于1854年,是清朝为巩固对满蒙地方的统治,推行-教,遍筑寺庙时修筑的。庙宇在-期间部分被严重破坏,于1985年修葺一新,现已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四月初六和六月初六在这里都举办为期一周的隆重庙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满巴拉僧庙
满巴拉僧庙,位于拉僧庙镇所在地,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间,由第一代贝勒东日布斯仁捐赠,第一世夏仲(-)贡期格阿日布吉主持兴建,已有215年历史。庙建成后,以研究医中教义培养医务人才为目的,学僧们进庙后,经义双修。该庙恢复后,有大雄宝殿药师供塔、0殿、溶洞等,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满巴拉,藏语,意即“医方明经院”。满巴拉僧庙,是一个专门研究医学宗教的场所,这里的僧人先学经后学医(蒙医),医经双修,以求在医学方面达到较高的造诣。据称,这里曾研究出几十种蒙药秘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北寺
北寺位于贺兰山麓中部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苏木境内,地处乌巴公路南侧,距巴彦浩特镇约25公里。北寺是阿拉善王之子皈依六世班禅后创建的,原名“准黑德”,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嘉庆十一年(1806),阿拉善第五代王玛哈巴拉以工程告竣上报于理藩院,嘉庆皇帝赐名“福因寺”,从此,便以“福因寺”之名著称于世。北寺是阿拉善盟中仅次于南寺的一座大庙,全寺现有大小庙宇15座,建筑物百余栋。主庙旁置有白塔,高10米,两者遥遥相对。寺周围丘陵起伏,山泉回绕。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贺兰山森林公园环绕着北寺,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登险峰,游古寺。景区内设有宾馆、餐厅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度假村。一年一度的庙会上,游客可以观摩和参与佛事活动。福因北寺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阿旺丹德尔,他不仅是北寺的骄傲,也是阿拉善盟历史上的文化巨子,是对蒙藏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建树和卓越贡献的一代大学者。阿旺丹德尔一生用蒙藏文著述四十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大乐林寺
大乐林寺始建于1993年,全称为吉祥密乘大乐林寺,位于通辽市西拉木-园北侧。199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教依法活动场所。该寺具有汉藏建筑风格,它的建筑有雄伟的山门、天王殿、0亭、大雄宝殿,殿前有近2米高的古佛两尊,殿内有33尊鎏金铜佛像,其中有3尊泰国有关单位赠送的鎏金铜佛像,工艺精致、全区罕见,大殿有四根16米高的红漆明柱,直通顶层,整个殿内门窗雕刻彩画,金碧辉煌,宏伟壮观,大殿外墙壁有21幅佛教壁画,活灵活现,引人驻足观看。内蒙古佛教协会会长乌兰-亲自为本寺赐名:吉祥密乘大乐林寺。内蒙古佛教协会会长乌兰-亲自为寺赐名:“吉祥密乘大乐林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五、十月二十五日举行祈愿会、嘛呢会、吉祥颂、满金大会。建庙史家第五代传人、包天虎是科尔沁蒙古的鼻祖哈布图哈萨尔第三十代子孙。他祖上阿喜嘎大-1715—1720年在科左后旗朝鲁图苏木恰克图嘎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