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南雄市旅游
南雄市文物古迹介绍
珠玑古巷
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珠玑巷。珠玑巷全长1500米,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路面用鹅卵石砌成,宽约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南、中、北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南门内约二十米处有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进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有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四处流浪,在杭州被运粮到这里的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
广东梅关古道(梅岭古道)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3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得文人过客传诵,梅岭山中十里梅花终为世人所知,名传至今。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
南雄大雄禅寺
南雄大雄禅寺,位于南雄市珠玑古巷沙水湖畔,原名沙水寺。1994年南雄县政府为了开发珠玑古巷宗祠旅游项目,通过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支持,划地4万余平方米,初建了山门和大雄宝殿。因缺乏建寺经验和其它缘故而于1997年停工。1998年,南雄市政协及-部礼请上本下焕老和尚来寺视察。后于1999年初决定无偿划给老和尚续建,2001年4月吉旦,在爱徒李达民、李萧锦贤夫妇首捐天王殿建设款150万元人民币为缘起,续建寺院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由老和尚将该寺重新命名为大雄禅寺,并礼请国家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寺名。为劭隆佛种,续佛慧命,上本下焕老和尚不顾年事已高,悲心宏愿,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亩镇鱼鲜村红军标语、漫画
南亩镇鱼鲜村红军标语、漫画(一)保存在南雄县南亩镇鱼鲜村王瑞东住屋楼上。写于1932年夏“水口战役”之后。标语有两条。其一长1.3米、宽0.90米,字大8×6厘米。内容是:粤军弟兄是工农出身不要替军阀-工农!粤军弟兄暴-动起来拖枪来当红军!欢迎粤军弟兄来当红军!粤军弟兄要使家里老母有饭吃,只有暴-动起来!医治白军伤病员!优先待白军俘虏兵!其二长1米、宽0.90米,字大8×10厘米。内容是: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广东敌人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消灭地主武装红军I45甲A该楼壁还存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出兵东三省,反对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梅岭镇红军标语、歌谣
梅岭镇红军标语、歌谣(一)保存在南雄梅岭镇梅关街尾头村公厅墙壁上。高1.1米,宽2.3米,字方大10×15厘米,据调查分析,该标语写于1932年夏。内容是:建立苏维埃政府推翻国民党政府组织工农赤卫军消灭豪绅靖卫团亲爱的工友们自动的团结起来加入工农的武装消灭豪绅地主的武装参加到战场上去消灭赣南的白军活捉余汉谋红天星丙、青年一组制另一条是:红军不杀敌方投诚官兵(六)红军四军拥护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二)保存在南雄县梅岭镇中站村陈福林住屋楼壁。标语有二条。一为“红军不杀敌方投城官兵”,黑墨字,全长6米,字大55×60厘米,末尾编号六,署名是“红军四军”。另一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莲开净寺
莲开净寺,位于南雄市南郊一公里处,是粤北较大的尼众丛林之一。莲开净寺,原名莲社庵,由念纯大师创建于明朝,据《直隶南雄州志》载:莲社庵,青莲寺,兴隆庵,渡山寺均在水南村,在这几座寺院中,以莲社庵为最。兴建于清道光年间,曾有住众百余,香火甚旺,时为郡内著名之佛教圣地,亦是岭南之名庵。随着历史的变迁,该寺院衰于民末,抗战时期,僧人离散,至五十年代,殿堂只剩残垣断壁,伴随几株挺拔古树,佛像荡然无存。逐渐成为苗圃场用地。改革开放以来,落实宗教政策,一九九四年由南雄市政府礼请当代禅宗大师本焕老和尚发起重建,并委派其徒印先、徒孙顿勇等人筹建,得到了政府及十方善信的大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雄烈士陵园
在中国0的领导下,南雄人民长期坚持与-反动派开展武装斗争。在20多年的艰苦斗争中,南雄100多个村庄遭受-军队严重摧残,被毁房屋6000多间。南雄人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58年,南雄市人民政府在五里山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列为广东省重点纪念建筑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原坐东向西,高大的牌坊为正门,宽阔的横匾嵌着“革命烈士陵园”6个大字。牌坊后面长着两株榕树,树龄约在35年左右。榕树长得枝叶繁茂,绿叶婆娑,与陵园相映成趣,象征着革命烈士万古长青。1987年12月,0南雄市委、市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革命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站古城
中站城,原称梅鋗城,位于南雄市梅岭中站村。《南雄文物志》载:“该城址坐北朝南,总面积3.2万平方米,梅岭古道贯穿其中。始建于秦末,历代均有修建。”《直隶南雄志》载:“始皇并六国,越王逾零陵往南海,越人梅鋗从至梅岭家焉,筑城浈水之上,奉王居之。”又云“中站城即古梅鋗城,有台侯故宅。”筑城浈水之上,即筑城于中站。中站城明洪武丙辰(1376年)为递运所,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二月十八日修城。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城内设红梅巡检司署。中站城是南雄境内最早的古城堡。中站古城年久已毁,今存部分城基,用青灰色岩石叠砌筑成。古城内现居住徐姓村民670多人,有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驻地旧址
瑶坑旧址位于南雄市黎口镇瑶坑村。1938年广州沦陷,中共广东省委为了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于1939年冬由韶关迁到南雄县承庆乡第六保瑶坑村(即现址),省委书记张文彬、组织部长李大林、宣传部长涂振农(后叛变)都先后到过瑶坑开展工作。中共广东省委在这里领导全省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南雄成为当时广东人民抗日的大后方。1940年7月,省委机关迁往始兴红围。旧址由大小共5间房屋组成,均属土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房屋高4米左右。从道路侧进入第一间房就是原来的办公室,面积约50多平方米;其余四间是休息、秘密会客室。近10多年来,当地人民为保护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南雄天主教堂
南雄天主教堂始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意大利人利玛窦取道南雄上京时在市区发展教徒5人。清熙二十年(1681),法国天主教马神父来南雄传教。随后,意大利、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诸国爱慈幼会派遣传教士,先后到南雄传教。雍正九年(1731),现南雄城始设天主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起,法国唐神父、柯加禄等先后在龙勾巷、荆岗、黎口桥、杨梅坑、龙陂塘、长浦桥等乡村设立天主教堂6间。在市区设立医务所1间,在荆岗、黎口荞各设立晓明小学1所。南雄天主教属南韶连教区。旧时,传教士走村过巷传教,发展一批教徒后,由教徒串连群众到教堂听讲教义。要求入教者,传教士先送给《圣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龙寺塔
回龙寺塔位于韶关市南雄市湖口镇罗田村委会下罗田村。回龙寺塔,有称上罗田塔宋塔,位于韶关市南雄市湖口镇新湖村罗田。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宋代判(一说建于明代,当为误判)。塔北面原有回龙寺一座,早毁。塔六角七层,现仅剩四层,残高十一点八米,一说残高十六米。回龙寺塔,坐落在湖口镇下罗田村回龙寺旁(寺早毁)。塔建于宋代。塔为平面六角形,仿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原七层,1958年被毁上部三层,现仅存四层。塔残高16米。回龙寺塔位于珠玑镇上罗田村,建于宋代。塔北面原有回龙寺一座,早毁。塔向南,平面六角形,仿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原7层,第五、六、七层已毁,现仅存四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影塔
三影塔,原名延祥寺塔。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雄市永康路,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在明朝正统十一年(1446年)重修过,原是延祥寺的其中一座建筑物。该塔为楼阁式砖塔结构,平面六角形,共9层,高50.2米(加上塔顶)。三影塔是目前广东省仅有的一座年份可考的北宋早期砖塔,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身每层均伸出飞檐和栏杆,飞檐的梁头上都悬挂着一只铜钟,全塔共有48只铜钟。而檐脊的末端则各蹲伏着一匹酱红色的陶制貔貅,寄以祛灾托福之意。据说,该塔能在延祥寺光滑如镜的寺壁上反射出三个塔影,一影朝上,两影倒悬,故改名为“三影塔”。可惜延祥寺已毁,游人再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庾将军祠
庾将军祠在憩云亭与梅关关口中间,相距古驿道西侧数十米的一个较开阔的山坡上。庾将军祠是纪念汉时俾将庾胜戍守梅岭有功而建造的祀祠。庾将军姓庾,名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他随楼船将军杨朴在乎抚南越后,为巩固南疆,他和兄弟两人,统兵驻岭北,筑城大余,戍兵梅岭,因他排行老大,所以称大庾。他死后,这里的人民为纪念他的功德,筑祠祭祀。大余县原名大庾,梅岭称庾岭都是为了纪念庾胜将军。据传,祠址是原来汉朝屯兵扎营的地方,1991年大余县人民政府选择此地建将军祠和朝汉台。祠为仿古庙式砖木结构,三开间,90平方米,正厅塑有庾将军像,祠前廊柱楹联题: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将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岭南粤雄关与古道
梅岭的得名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得来的。在战国时期,中原战乱不堪,大批越人迁往岭南,其中一支以梅绢为首的越人,翻山越岭来到大庚岭上,被眼前的岭南风光所吸引,决定在梅岭一带安营扎寨,他们发扬了越人勇敢顽强、刻苦坚韧的民族传统,艰苦创业,使这带迅速兴盛起来。因为梅绢是首率队的拓荒者,后来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项王封为十万户侯,因此人们就把这一带称之为梅岭。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竹塔
小竹腰塔,称小竹塔,位于韶关市南雄市江头镇小竹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宋代,为六角五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刹已毁,残高十八米,一说残高九点一米。原塔内设置有木梯,今毁。塔向东,塔平面六角形,为五层楼阁式砖塔。塔损坏较严重,现仅存三层,残高约9米。塔用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4厘米的青砖筑成。塔基围10.8米,直径3.2米。塔第一层开一真门,其余各面开一圭形假门。二、三层每面均开一圭形假门。塔心室置藻井。塔身用青砖砌阑额、普柏枋、依角柱、斗拱,各层用菱角砖和拨檐砖叠涩出檐。小竹塔建在山坑水溪的一侧坡地上,距塔数十米有一座单拱古石桥,古道经石桥内通深山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雄钟鼓岩摩崖石刻
南雄钟鼓岩摩崖石刻唐—宋南雄钟鼓岩摩崖石刻位于南雄市梅岭镇翠屏山中。钟鼓岩因有钟岩与鼓岩悬石,敲之有钟鼓声而得名。这里因有梅关相伴,历代名人游士甚多、留下许多清词丽句。现有唐至民国石刻20多题。最早的石刻是大唐吕岩(即吕洞宾)书镌的“万福洞”和“上清景”题字。“诸仙岩”三个大字署名“东坡书”,每字高0.50米、宽0.10米。东坡被谪二度梅关到此游览,曾赋诗多首留念。石刻中以清代石刻为多,作者有官吏、学者、道士。字体有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等。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压力下,-江西省大余县县长彭育英派代表鲁炯雯与赣粤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朔塔
上朔塔位于南雄市油山镇上朔村五指山上,建于清代。平面六角形,为楼阁式七层空心塔。高19.9米,基围15.96米,直径5米。塔用长31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的青砖砌成,砖缝错开,缝以石灰浆粘合。塔各层用菱角砖和拔檐砖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高2?4米,宽0.6米;第二层南北面开明窗,其余开暗窗;第三层东西面开明窗,南北面开暗窗。以上各层明、暗窗类似相互隔开。塔内设置木阶梯,已毁,塔刹为葫芦形。该塔相传为镇妖压邪而建。建于山岭上,方圆十几里均能看到。该塔造型规整,塔身从下往上尺寸逐渐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使外观显得稳重、美观。塔至今保存较好,1982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梅阁
望梅阁始建于宋,原称望梅亭。后亭圯。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重建,更名望梅阁。今亭于1990年重建。位于梅关北部山坡,距驿道25米处,倚石壁而建。分二层,高6米,底层2.5米,为开放型廊柱式结构,上层西半段为东西向长廊,长约7米,宽4米,两边有栏杆,水泥长凳可供游人息坐,两根红色立柱上撰有对联:“红白花开两样雪,往来人占半边山。”入阁正门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书写的“望梅阁”题匾。东半段为双重檐正方亭,边长4.7米,亭柱联云:珠帘幕卷西山雨,阁道回看梅岭花。在0上,人居高临下眺望,大余县城一带可尽收眼底。玉带似的章水自西向东,穿城而下。街上鳞次栉比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村塔
许村塔,年代宋,位于韶关市南雄市黄坑镇许村村。许村塔建于北宋绍圣六年(1099)。为楼阁式五层青砖结构,平面六角形,塔刹已毁,残高二十一米,塔身二、三、四、五层东北面倒塌三分之一。塔基围二十一点六米,直径六点三五米。塔用长三十二厘米,宽十六厘米,厚六厘米和四厘米的青砖筑成。砖缝为不定位错开,用黄泥浆粘合,各层均有砖砌仿木结构的阑额、普柏枋、依角柱和斗拱,斗拱上以菱角砖和拨檐砖叠涩出檐。第二至第五层各开一真门,其余各面均开假门。1973年,在塔身砖缝内发现北宋景德元宝一枚,证明此塔建于北宋年间。2006年春对该塔进行维修。塔于1982年于5月列为南雄县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口镇红军标语、漫画
水口镇红军标语、漫画(一)保存在南雄水口镇弱过陈屋村院墙上。石灰白字,全长13米,字方大80×90厘米,离地高2米。写于1932年夏“水口战役”期间。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红军□□□(二)保存在钟屋村院墙上。全长18米,石灰白字,字方大70×90厘米,离地高2米。标语中的“粤”字已脱灰,但印迹仍很清楚,署名中最后一字看不清楚,写于1932年“水口战役”期间。内容是:粤军弟兄是农工出身不要替军阀来打自家的工农红军红军I45(甲□)1982年南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