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中贺水泰岱庙
中贺水泰岱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中贺水村中贺水泰岱庙,俗名东岳庙,坐北向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山门、戏台,献殿(已毁)、正殿;一进院两侧设配殿,配殿两侧有耳房;二进院西侧有配殿、土地殿、廊房、财神殿、配殿,东侧有配殿、马王殿、廊房、药王殿、配殿;正殿东西两侧分别为火神殿和娘娘殿,是翼城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清代建筑。正殿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面设廊,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殿内共设梁架四缝,梁架结构为六檩前廊式,前檐明间额枋、板枋雕刻祥云、行龙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奉圣寺(十方奉圣禅寺)
奉圣寺又叫奉圣祠,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太原市西南郊晋祠南侧。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后尉迟恭受佛教影响,改建别墅为梵刹。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赐额“十方奉圣禅寺”。从文献看,奉圣寺坐西朝东,历代修葺,规模宏壮,由前后三进院组成,有前殿、钟鼓楼、左厢伽蓝殿,内塑上古行神像、伽蓝神、鄂国公像,右厢房为祖师殿,塑初祖达摩像及-、圆觉二禅师像。后寺残坏,仅寺北浮屠院的舍利生生塔一座幸存。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宝塔披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关帝庙
大同关帝庙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称大庙。坐落在大同市内鼓楼东街。清《大同府志》记有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修缮碑记。清康熙、乾隆时均有增建和修葺。从建筑手法和特色看,当为元代遗物,是大同唯一的一处元代建筑。关帝庙的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有致,渐次有山门、过殿、东西廊房、主殿(现已部分改建)。原先在正门之上挂有万字边大牌匾一块,-:“大义参天”。门前树有雄伟壮观的木构牌坊。牌坊前又分别竖立着高耸入云的旗杆一对及两尊威武凶猛的铁狮子。山门对面曾筑有镌刻精美的拱形戏台一座,画栋雕梁,宽阔高大,颇为壮观。今存关帝庙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南。据《清凉山志》记载,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寺院除几座墓塔外,全部被毁。唐大中十一年(857)由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金天会年间(1123-1137)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殿。元代补修殿顶、脊兽。明、清重建山门(天王殿)、伽蓝殿、香-雨楼、关帝殿和万善堂。清末普贤殿被火焚毁,民国初增筑窑洞及南北厢房。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做东向西,依山而形成三层院落,中轴线建有影壁、山门(天王殿)和东大殿。前院北侧为文殊殿,南为伽蓝殿;中院两侧为南北厢房各七间,北有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立山西大学堂旧址
山西大学堂旧址山西大学堂旧址(第三批省保)时代:1902年地址:太原市迎泽区侯家巷9号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新型大学之一,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兴建。山西大学堂旧址规模宏大,布局整齐,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是近代中西文化合璧的实物例证。现存主要建筑为山西大学堂大礼堂。大礼堂,为当时全省唯一的无大梁和内柱的新式建筑。礼堂由主楼与两侧翼楼组成。主楼宽三间,拱券式门洞,其上楼身两层,顶部辟有平台,上建方形钟楼一座。两侧翼楼宽各10间,高二层,下辟拱券式门窗洞,上为方形窗洞,窗口上装饰有西洋式倚柱,两坡水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文庙
文庙(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文庙巷3号太原府城之文庙,原在城西县前街(即令府西街西段)一带,规模虽壮观,但远不及今文庙。清光绪七年(1881年),汾河决堤,文庙毁于大水。水退之后,山西巡抚张之洞,遂在原崇山寺的废墟(今文庙址)之上,大兴土木,新建文庙,文庙巷之名称亦得于此时。新建的文庙,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利用前崇善寺末毁的零星建筑,较之原庙更为恢宏、庄重、婉雅、俊逸。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原文庙的功用,由奉祀孔圣人逐渐发生了演变,到1920年,文庙改辟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新中国诞生后,于19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石宫
净石宫时代:明、清地址:洪洞县提村乡干河村净石宫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干河村西净石山下北侧,又称宫观庙。庙院西高东低,南北走向,东为侧院,西为主院,均为一进,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明清均有修葺。净石宫东院狭长,北端设大门,面宽一间,进深两椽,双坡悬山顶。南端有窑洞三孔,旁设门通往西院。西院为主院,高出东院一米。正殿建于西院北端,坐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筒瓦顶,前置月台;殿内有明万历年间悬塑,及清顺治五年(1648年)绘制的壁画,天花上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题记。南端为戏楼,坐南向北,楼高两层,面宽三间、进深六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曲轩辕庙
阳曲轩辕庙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阳曲县东黄水镇西殿村中部轩辕庙为纪念中华始祖轩辕黄帝而建,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载,明嘉靖十六年(1537)重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兼作山门)、过殿、正殿,两侧为耳殿、配殿。正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筒瓦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斗拱五踩重昂,前檐明间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为直棂窗,覆盆式柱础。殿内山墙绘12幅药王坐像,坐像高1.5米;过殿内有彩画10平方米。庙内保存有明、清石碑7通,另有残碑、石幢、石塔等残件。庙院整体布局基本完整,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戏台(兼作山门)、过殿、正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香寺
严香寺(第二批省保)时代:宋地址:清徐县西马峪乡都沟村又名都沟石窟。据清源县志载,宋元祐三年(1088年)十月十五日凿出石洞。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年)在洞外建慈云禅寺,形成礼拜窟与附近建禅院的石窟寺院组合。清末更名为严香寺,此后屡有增修,建玉泉阁、罗汉堂、龙王庙、观音阁等建筑。现寺院已废,仅存小型洞窟五处和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慈云禅寺重修碑一通。石窟坐北朝南,在长10米、宽5米的崖面上开凿东、西二窟。西窟仅凿大样未完成。东窟称千佛洞,面宽5米,进深3米,高3米,平面方形,三壁三龛式。窟门两侧雕抹楞方柱,有门梁及尖拱龛楣,盝顶,中心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忠武祠
位于代县东北20公里处的鹿蹄涧村、是宋代名将杨业后代为祭把杨业夫妇及其后代名人而建的祠堂。杨忠武祠创建于元代至元16年(公元1279年),祠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东、西、北各建堂宇三楹,奉祀杨业及其后裔。后院,左右厢房各三间,正殿五间、悬有“千秋忠义”、“威镇华夷”、“忠勋世美”三块题匾。廊柱对联书有“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故;浩气英风留击塞、声威万代佩专城”。殿内塑像正中为杨业与余太君像,两侧为八子塑像,东、西、南三面为杨家历代名将塑像。杨家当年在战火中使用的战鼓铜锣,也陈列在殿内门口。后院正中、立一块玲陇剔透的太湖石,相传这是当年从地下发现的鹿蹄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华塔
看点:大同惟一的-塔。介绍:位于市内东北隅塔寺街。始建于清代,后经重修。塔下为一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台边砌有花墙。门为砖券洞式券门,上有匾额,刻“小洞大”三宇。过去洞中还塑有佛像。窟洞南北两侧设有门洞,抬级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上为坛形塔身,俗称“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围镶砌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八层。再上是近似圆柱形的相轮和顶上的宝盖、宝珠等。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两侧,分别有一尊金刚,周围饰以彩带祥云。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门票/开放时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关三圣寺大殿
三圣寺(第五批省保)时代:金地址:阳泉市盂县县政府院内三圣寺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金代正殿1座,原为乡政府礼堂,据筒瓦上题记正殿在民国21年(1932)重修。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琉璃剪边筒板布瓦顶。梁架为前后乳栿对四椽栿通檐用四柱,脊部使用双叉手,上金部使用双托脚。为了扩大殿身内槽的礼佛空间,正殿平面布局在后槽采用了移柱和减柱两种做法,即减去两次间柱,将明间柱向两次间移位110厘米,在隔架科斗栱下施垂莲柱,用两层内额及绰幕枋将明间柱和垂莲柱构联。前檐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五铺作双抄单栱计心造,耍头雕成龙头形,撑头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观音堂
观音堂观音堂(第五批国保)时代:明地址:长治市郊区小常乡梁家庄村创建于明万历九年至十一年(1581——1583年),清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正殿为创建时原构,余皆清代所建。寺院坐东朝西,二进院,占地面积74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西向东有天王殿(山门)、献亭、正殿,两侧为钟、鼓楼及东西配殿。主殿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出卷棚抱厦,廊下与柱头斗栱均为三踩单下昂。梁架为四架梁对后单步梁通檐用三柱。门楣上挂有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郜钦立的“观音堂”鎏金匾。殿内密布明代圆塑、悬塑500余件,儒、释、道三教内容汇集一堂,其塑造技法、圆塑、悬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广仁寺
五台山广仁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营坊自然村内。坐北朝南,东西长57米,南北宽101米,占地面积5757平方米。据寺内石碣记载,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拨款予以维修,除斋堂、居士楼为现代建筑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献殿、大雄宝殿和如来殿(后殿),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殿、斋堂及客房。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4.6米,深11.4米,高1.33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四周围廊,廊柱间设青石质栏杆、栏板,前檐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球纹隔扇门,柱头两端设骑马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祖祠
关羽的家庙,又称关帝祖祠,位于运城市西南20余公里的常平乡常平村内。南靠中条,北临盐池,庙内泥塑尚存,建筑群体保护较好,交通便利,是理想的游览之地。关羽,字云长,其故里是三国时河东解梁常平里。传说,当年他杀死了名叫吕熊的大地主大恶霸以后,便逃走在外。恶霸和官府互相勾结捉拿关羽,并要对关羽的家人诛灭九族,斩草除根。当时常平里姓关的多逃到现在的古村一带去避难,而云长的父母亲却因年迈,行走不便投井自尽了。后人为纪念他的父母亲,便在这口井上建了一座塔。关羽去世以后,乡人为仰慕其德,又在其地建祠奉祀。到了金代,遂建成了有一定的建筑群体的庙宇,取名“关圣家庙”。据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献公墓
晋献公墓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娶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讨伐骊戎的战争中获骊姬,生奚齐。献公宠爱骊姬,常听其谗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达到让奚齐继位的目的。献公在位二十六年。献公殁后,因其生前昏庸无道,暴戾成癖,不列入祭典,以示彰善弹恶。献公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文公墓在绛县卫庄下村。文公系春秋诸侯,晋献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名重耳。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从赟墓
许从赟墓许从赟墓(第三批省保)时代:辽地址:大同市城西南7公里新添堡村为辽代景宗乾亨四年(982年)大同军节度使许从赟夫妇合葬墓,1986年8月发掘。墓为仿木结构建筑的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高大的墓门楼、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平面呈圆形,苍穹顶,高5.20米,底径4.92米,顶部绘有残存的天象图。墓室周壁为仿木结构,用柱六根间成四面,四面中间各砌一个门,南面是墓门,其它三面为假门。柱头及铺间均用了比较规整的斗栱,柱头铺作的栌斗直接放置在柱头上而不用普柏枋;斗栱为五铺作,批竹昂及替木等;在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之间的空隙,绘出了人字栱及柱头枋上隐刻的小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玉皇观
长治玉皇观(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长治县荫城镇长春村长春玉皇观位于荫城镇长春村内。坐北朝南,东西长31.4米、南北宽88.15米,占地面积278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观内碑碣记载,明成化九年(1473)大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屡有修缮,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大佛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戏台、山门、正殿、大佛殿;两侧仅存钟、鼓楼,西耳殿。观内存明、清各代重修碑5通,碣1方。创建年代无考。据大殿正脊大吻、正门门扇题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姬氏民居(第四批国保)时代:元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塸镇又称姬氏老宅,是迄今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建在一高0.42米的砂岩台基上,平面呈矩形,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屋顶举折平缓。屋面覆以板瓦。明间辟门,内框向内收缩半架,横向与内柱列成一线,装板门,上有门钉五路,六枚。两次间于槛墙上置窗,窗棂为方格形。建筑除前檐四柱露明外,其余全置于墙内。露明柱及柱础皆为砂石质,柱础为素面覆盆式,柱子平面呈抹角方形,抹角处皆作外凸弧形。柱头无砍刹,收分、侧角明显。斗栱仅装于前檐,为四铺作单抄计心造,耍头作麻叶形。无补间铺作,泥道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官屯石窟
吴官屯石窟(第五批省保)年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南郊区云冈镇吴官屯村西约100米吴官屯石窟是北魏时期营造,东西长60米,高约3米,分布面积约18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开凿,现存窟龛32座,多为小型洞窟,或四壁三龛式洞窟。石窟根据洞窟形制及造像特征判断为北魏晚期雕凿,主尊造像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交脚佛为主,两侧雕胁侍菩萨。吴官屯石窟是北魏后期中小型石窟,其中人物造型消瘦,佛像一律褒衣博带,“秀骨清像”,菩萨衣服下部的纹饰更加重叠繁缛。窟顶形式多样,龛面雕饰富于变化,龛面上方两隅多雕佛传故事,窟口上方崖面流行雕饰忍冬龛面,较晚阶段圆拱龛龛楣流行雕饰折叠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