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龙川县旅游
龙川县文物古迹介绍
龙川考棚
所谓考棚,即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设置。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它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佗城考棚现仅存考场两栋、办公场所及宅舍各一栋。据当地史料记载,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目前,广东考棚只遗存龙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科考场所。清朝光绪年间自从新建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学宫
龙川学宫在龙川县佗城镇学前。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照壁、长廊、棂星门、泮池、拱桥、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被毁坏。现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26.56米,进深四间24.40米,高18米。面积达440平方米。歇山顶,重檐四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屋架,檐下四周斗栱重叠出跳,梁柱上有凤、鸟、鱼、龙各式漆金雕刻,显得古朴大方。清嘉庆元年(1796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正殿门棂上。正面有卷棚式通廊,从通廊石柱造型、梁架结构以及雕刻手法等各方面来看,显然是清代风格。殿的周围石柱上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王庙
龙川南越王庙在龙川县佗城中山街。何时建庙史书无载。庙内原有明崇祯八年(1635年)碑,因该碑早已被毁,无法查考。《龙川县志》载:“南越王庙在县署右本平冠祠,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县臧琮重修,以前座祀越王,后座祀十贤,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知县胡一鸿改建大殿三楹,中塑越王像”。庙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现在面积352平方米,面阔3间12米、进深24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庙内后殿出一跳插栱挑檐,无补间铺作。此上为佛殿,两侧室分别为经堂、斋室、客堂等。殿内大小佛像早已被毁坏。门额镌石曰“南越王庙”4个阴文楷书。在后殿右侧墙上镶有1平方米大小的清代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相塔
唐—宋龙川正相塔位于龙川县佗城镇塔西村小山丘上。本地人称“老塔”。因塔下古寺称“正相寺”,故以寺名名塔。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邑人徐琛偶拾塔的坠砖一块,砖上印有“开元三年”四个字,故又名为“开元塔”。传说是神仙一夜建成,因而又称“仙塔”。据砖铭推断该塔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此塔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2米。塔阶梯为壁内折上式。各层塔身以砖砌出倚柱、角柱、阑额、斗拱等,以菱角牙砖和线砖相间叠涩出腰檐平座。全塔用青砖砌成,黄泥浆粘合。各层收分做法不明显。1959年、1980年和1985年分别进行过修葺。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佗城越王井
越王井位于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是秦县令赵佗故居的汲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曰“越王井”,又曰“万寿宫井”。随着历代王朝的兴废,饱经沧桑2000余载。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修,邑贤昌明作有井记,勒之于石。尔后,历代作过多次修葺,并有井记。井为砖石结构,深40米。井口开有一直径0.6米的圆形口,井口高出地面0.7米。六角形的台面,以四块石板平铺而成,井膛用三层红色方石叠砌,叠石下用青砖铺至底,中部直径约2.5米。结构结实美观,是岭南名古砖井之一。清代中叶以后,井膛淤塞,但保存完好。井边立有唐韦昌明《越井记》碑刻,现存较好,属岭南古井之一。1962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南金故居
魏南金故居位于龙川县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为三进二横布局,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现基本保存完好。魏南金(1914---2001)年,龙川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人。1934年,在广东省立一中(今广雅中学)读书。1936年8月参加0领导的地下-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冬在龙川加入00,仁0永和支部书记。尔后,先后任0龙川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龙川中心县委常委兼青年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的秘书、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和特派员、北江特委副特派员兼组织部长等职。1944年初,为开展粤北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恢复党组织活动,魏南金赴桂林寻找0组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黄氏大宗祠。1941年2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史称“后东特委”)在老隆水贝村一合面屋成立,书记梁威林,下辖中共紫金、五华、河源、龙川、和平、新丰县委及连平县工委党组织,党员1100多人。后来,党组织还发展到兴宁、惠阳等边境地区,辖区人口170万。是年冬,中共地下党员黄用舒(国民党老隆区区长,水贝村人)为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人员给养,以振兴家乡工业名义,带头捐资筹款,在村上的“黄氏大宗祠”内办起了星光染织厂。以染织厂的公开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该厂既是后东特委机关又是中共粤北省委驻老隆交通总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茶活苏区反“七县会剿”战斗遗址
茶活苏区反“七县会剿”战斗遗址位于龙川县上坪镇茶活村。1932年8月,广东军阀陈济棠令一主力团,会同龙川、兴宁、五华、平远、寻乌、定南、和平等七县的地方武装共五千余人,配以多门火炮疯狂“围剿”五兴龙苏区上贝浮联区铁龙沙坪乡苏维埃政府(即茶活苏区)。上贝浮联区苏维埃政府区长黄清鼎和铁龙沙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黄正卿,率苏区军民奋起反击。一面令熟悉地形的游击中队长钟其(茶活村人)率队掩护群众撤离到企壁寨等山上隐蔽,一面率区乡干部、游击、赤卫队员及部分群众据守刘氏大屋独脚炮楼(茶活炮楼)奋勇抗敌。翌日,大雨倾盆,敌军四面围攻击炮楼,民兵们冒雨坚守炮楼。至第三日,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五兴龙临委旧址
中共五(华)兴(宁)龙(川)临委旧址位于龙川县霍山风景区大乙岩。1928年春,五华、兴宁、龙川的中共组织,执行东江特委指示,组织举行了“年关暴-动-”。3月27日兴宁党组织的刘光夏、蓝胜青率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进攻下堡民团失利后,经叶塘并得龙川铁场桥头一带农民的支援,退守霍山。与此同时,五华及龙川鹤市暴-动-失败后的部分农军和党员骨干,亦陆续会合于霍山。国民党当局探悉后,便于4月3日纠集五兴龙三县地方武装1000余人,合力“会剿”霍山。为摆脱困境、统一指挥,成立中共五兴龙县临时委员会,推举叶卓(龙川人)为书记,刘光夏、蓝胜青、古清海(五华人)为委员。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佗城东山寺
“首营古寺在东山,底事钟鸣向暮间;一百八声声响后,僧人从此锁禅关。”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被贬谪惠州到龙川游玩,在尽兴游览东山寺后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东山寺,座落在龙川佗城镇东瑶村,面向嶅山与东江,背靠东山岭,因此取名为“东山寺”。它始建于隋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东山寺大门正对着东江,一幅“山壮秀色迎宾客,寺院钟鼓念弥陀”的金色对联雕刻在大门两旁,尤显古朴而庄严。沿门而进,可见寺内种植着柳树、松柏等植物。东山寺是个三进院落四合院,建筑为硬山顶式,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寺内分别设有三宝殿、观音殿两个拜殿,二殿均设有两根粗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的福建会馆,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为闽籍商人同乡会会址。土木结构,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宽15米,总进深38米,建筑占地面积570平方米。2011年龙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川县第十区农协会旧址
龙川县第十区农协会旧址位于龙川县车田镇华光庙。1925年龙川特支成立后,积极推动开展农-动。是年12月,农-动基础较好的第一区(县城)、第三区(鹤市)、第十区(车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十区农协会在车田的华光庙成立,巫亚海任协会主席,委员有:邓鸿芹、彭赤霞、邓湘屏、邓巨青、彭思强、陈珍甫、陈欣如、彭永龄、陈桂林、邓亚林等人,同时组建由数十名青年农民组成的农军。协会成立后,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号召农民兄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为维护农民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积极开展“二五”减租禁,-等斗争。农协会活动的开展,为后来龙川县革命斗争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奠定了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龙川县农-动讲习所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郑、叶家祠。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1927年1月,广州农讲所第五届学员黄自强,在龙川郑家祠堂创办县农-动讲习所,-县长罗俊超兼任班主任,黄为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务。龙川农讲所仿效广州农-动讲习所的办学宗旨与具体做法,举办农运训练班,招收学员100。学员一半来自龙川各区乡选送,另一半为兴宁、河源、和平三县学员。县农讲所学员均自费,吃住在客栈,每日三课两操在所内进行,还兼有阅览室供学员阅读进步书刊。农讲所原定学员4个月毕业,后因蒋介石发动政变,提前结业,回到各自区域开展农运。县农讲所旧址设于县城郑家祠与叶家祠。两祠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县农民讲习所旧址
龙川县农民讲习所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郑、叶家祠。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1927年1月,广州农讲所第五届学员黄自强,在龙川郑家祠堂创办县农-动讲习所,国民党县长罗俊超兼任班主任,黄为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务。龙川农讲所仿效广州农-动讲习所的办学宗旨与具体做法,举办农运训练班,招收学员100余名。学员一半来自龙川各区乡选送,另一半来自兴宁、河源、和平三县。县农讲所设于县城郑家祠与叶家祠,学员均自费,吃住在客栈,每日三课两操在所内进行,还兼有阅览室供学员阅读进步书刊。农讲所原定学员4个月毕业,后因蒋介石发动政变,提前结业,回到各自区域开展农运。两祠均建于清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三印村上印寨。1928年春,龙川县早期共产党人、广州“农讲所”第二期学员、四甲青年黄克,在参加广州起义后奉广东省委之命回乡组织革命斗争。黄克回到龙川后,改选了龙川特支,任龙川特支书记。2月初,黄克在四甲上印寨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下设财政、宣传、农运、军事等4个部。大会推选黄克、黄觉群、杨复生、陈济平等人为政府执行委员,黄克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挂军长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回龙镇的大塘肚村,一九二九年三月在此旧址成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领导边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旧址内,陈列了古柏同志铜像和《古柏同志讲课场景图》、“过好‘五关’”和执行“十条守则”两块石刻,悬挂了精心制作的《革命旗帜大塘红》、《山歌唱红“五兴龙”》、《建章立制廉为公》、《苏区干部好作风》、《中央关怀记心中》、《苏区革命建奇功》和《苏区精神世代颂》共计16块展板、2.3万多字、30多幅图片。通过上述展板,图文并茂地重点再现古柏、刘琴西等革命先辈以及苏区干部的革命情怀,重点介绍毛泽东、彭德怀、古柏、刘琴西等革命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朱家祠。1926年5月中旬,龙川县农民协会成立后。为适应农会斗争需要,6月初在县城朱家祠成立县农民自卫军总队,以保卫县城各革命团体,保护“二五”减租的顺利进行。广州农讲所毕业的龙川籍学员黄自强任总队长,队员由各区、乡农协选调80余名青年农民组成,后发展到400余人。经培训后的县农军总队,分赴各区乡为组织农民武装斗争打下基础,为保卫农会政权和维护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县农军总队队部设在县城朱家祠。该宗祠建于清代,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今基本保存完好。2011年,县政府投入专项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胜利村塔
龙川新塔,也称胜利村塔,位于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胜利村,矗立在一个小山坡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新塔建设于明天启二年(1622)。为八角七级楼阁式,青砖砌成,每层有重檐,且设塔门。塔身底部有一面有一个大洞,可能是坍塌所至。塔身内部有两层,内层为空心直筒式,可能原有木构,顶部看到一些残存木料,摇摇欲坠;外层和内层之间设有螺旋式砖砌阶梯,可通到塔顶,但破坏严重。龙川新塔先後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河源龙川新塔被列为第八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坑仔里遗址
坑子仔里遗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南坑子里山。年代为商时期。1956年发现。其后多次复查。文化层厚0.6米。出土较多陶器和石器。陶器有折肩凹底罐、浅盘细把豆、杯、圈足鸡形壶、纺轮等,纹饰以方格纹为主,还有曲折纹、双线方格纹等。石器有梯形锛、有肩锛、镞、戈、环等。据考察,部分遗物似为墓葬所出。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下塔
下塔位于田心镇塔峰村,宋代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仙塔”。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创建,明万历乙已(1605年)重修。至今已有885年历史。塔身铭文砖有“宣和二年庚子”字样,下塔为平面四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5米。塔外观黄灰色。花岗岩条石垫基,以上皆用砖砌。首层边长4.4米,西面辟一门可入塔腔,其余三面为假门。二层以上空心无梯,四面皆作假门。塔身外壁不设平座,不设斗栱,仅以棱角牙子砖与线砖相间叠涩出檐,各层收分较大,呈锥形向上。此塔在粤东古塔中为唯一平面四角宋代砖墙。1989年,广东省政府将下塔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