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 > 茶陵县旅游
茶陵县十大旅游景点
1、茶陵云阳山
云阳山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武功山系,由云阳山、天堂山、杨柳山、岩鹰嘴等几大山头组成,最高峰天堂山海拔1130米,最低海拔仙人湾110米,相对高差1000余米。云阳山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形多样,差异明显。海拔500多米的云阳仙一带,在炎热的夏季气温保持25℃。宜人的森林气候,是游人避暑消夏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云阳山山高谷深,溪河纵横,有大小溪流10余条。湘江一级支流米水流经公园15千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34.57立方米,终年通航。云阳山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山。在这里可览七十二峰,可观十大灵岩,可拜岳圣始祖,可沐道佛祥光。云阳山是神农故封。据《汉学堂丝书》和《皇甫记》等古籍所载,云阳山是因黄帝之子少昊云阳氏始封于此而得名,又是第八代神农炎帝的封地。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云阳山兴农事,种五谷,尝百草,采茶茗,至今在云阳山留下了祈丰台、洗药池、晒药坪、碾药槽、炼丹灶、神农殿等灵迹。1986年,在云阳山南麓发现的独岭坳大溪文化遗址0土的6000多年前的碳化稻粒,有力佐证了炎帝神农在云阳山教人“刀耕火种”的历史。云阳山是道佛圣地。早在南北朝
2、云阳大峡谷茶乡花海景区
云阳大峡谷茶乡花海景区主要包括云阳山大峡谷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以汪水沟为中心的森林康养区和以茶王古镇为中心的旅游商业区等三大功能区;项目将坚定不移地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农旅康产业特色发展道路,通过主题资源整合、功能合理布局、线路自然优化、产品不断创新、要素着力提升,科-营管理,准确把握游客健康休闲的心理需求,形成项目可持续发展制高点;项目建成后对打响茶陵县花品牌,传播茶文化,丰富“三茶”产业,推进株洲生态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第一期主要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为重点。紧紧抓住茶陵发展“三茶”特色产业契机,依托县花(山茶花)倾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山茶花主题公园,做响茶花品牌。一是将注重发展产业与重点设施相结合,坚持高标准配套完善的设施。二是将注重发展产业与旅游要素相结合,留住游客的身心。三是将注重发展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精准扶贫油茶重点产业。四是将注重发展产业与提高其附加值相结合,着力开发茶花系列产品,彰显虎源生态产业特色。“茶乡花海”既是产业项目也是生态旅游项目。项目二期将依靠云阳山创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景区的大好机遇,重点开发云阳山旺水沟、云阳山
3、洣江书院
洣江书院坐落于云阳山麓,洣水河畔的狮子山上(现茶陵一中校园内),是茶陵古代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所州立书院。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由时任茶陵知州林廷玉创建。创办之初,格局宏敞,规制齐全。有主敬、行恕、修德、凝道四斋舍及讲堂、乡贤祠、汲秀亭等建筑。后历经战乱动荡,于清乾隆六年(1741)得以恢复。乾隆五十九年(1794)复迁至狮子山原址。再经多次改造扩建,增之御书楼、大成殿、崇道祠等建筑,刊刻《白鹿洞书院学规》,规制更其完整,规模更其宏大。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改为茶陵州立高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为茶陵、安仁、酃县、攸县四县联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民国三十年(1941年)湖南省立第二中学入迁洣江书院。1952年,改为茶陵一中。书院建筑采用中轴递进、左右对称的院落形式,青砖黑瓦马头墙,属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自明迄清,虽屡经战乱,多次旷废,三易其址,但书院一直秉承反对寻章摘句,致力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孕育出了状元萧锦忠、翰林曹诒孙、御史周焘等大批卓越的山长、师儒和士子。2010年,茶陵县人民政府于书院原址对书院进行修复。占地504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2平方米
4、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位于株洲市茶陵县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旧址原系南宋至清代的县(州)署衙,始建于宋代中叶,占地10521平方米。地处湘赣要冲的茶陵县,是井冈山的西部屏障。当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上安家后,毛泽东便将攻打茶陵作为向外发展的首选目标。趁着驻守茶陵的国民党正规军调走之机,1927年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主力近500人在团长陈皓等率领下,胜利攻占茶陵县城。这是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之后占领的第一座县城。工农革命军进城后,陈皓等领导人缺乏管理经验,他们不做群众工作,仅委派了一个县长,完全按旧政府一套制度行事,部队所需经费仍由商会摊派。宛希先在力促中共茶陵县委成立和工农群众组织恢复的同时,目睹了新成立的茶陵县政府种种弊端,以及陈皓等军官的所作所为,甚为忧虑,写信嘱人送交远在茅坪的毛泽东。毛泽东立即复信宛希先,指示:由部队派人当县长是不对的,不能按国民党那一套办。要成立工农兵政府。要保护商店,保护邮局,保护学校,保护医院。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后,宛希先向部队里的党员、团营干部、士兵委员会,向新的县政府,向茶陵党的组织等方面作了传达,开始了组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筹备工作。工会、农会和驻城的工农
5、卧龙山庄景区
卧龙山庄景区,国家3A级景区,位于茶陵火田镇卧龙村。早在2015年,卧龙村因其山水资源独特、民居特色鲜明,设施条件完好等诸多因素,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卧龙村的旅游资源及特色主要表现在:一山一水、一文一武,即风光秀丽的泰和仙、溪水潺潺的沛江、历史悠久的文昌阁、由来已久的习武传统。除此之外,景区内的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民居、多姿多彩的客家民俗等资源同样丰富。“乡约卧龙·诗意栖居”为其旅游总体定位。
6、晓塘古城
茶陵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后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茶陵早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宋代曾为军,元、明、清曾为州。据相关记载和考证,境内城池较多,自东往西逐渐迁移:早在战国中晚期,在距现县城东北49公里的晓塘村修筑了楚国东南部的防御和对外扩张重要军事城池——晓塘古城;西汉初期,茶陵候刘沂在今火田镇修筑“茶王城”;五代时期,马殷自封称王,在今高陇镇古城村筑“马王成”;北宋祥符年间(1008—1016),邓宜在今思聪街道办事处大兴村筑“金州城”;南宋绍定年间,知县刘子迈在今云阳街道办事处前进村筑“茶陵古城”,该城沿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茶陵古城才逐渐被“遗弃”,县治中心往西迁移了3公里。下面,我就晓塘古城做详细解说:从茶陵县城出发沿泉南高速或S320省道行驶约20分钟到高陇镇后,转高彭乡道行驶约20分钟到秩堂镇晓塘村村部。晓塘村东面与江西莲花县田南村金家屋毗邻,处在由湘入赣的交通要道当口,晓塘越楚古城址在当地被称为古城围。在茶陵东区方言词汇中,作名词的“围”与“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秩堂镇毗塘村
秩堂镇毗塘村,国家2A级景区。位于茶陵秩堂镇西北部,全村以谭、李、张三大姓氏为主,是明代文渊阁张治的故里,该村的红色文化、宗祠文化、学士文化等非常丰富。列宁学校前身是“雩江书院”,位于秩堂镇毗塘村洲头岭,是茶陵县三十八所古代书院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书院。战争时期,在这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士,至今门口廊内墙壁上仍保留着红色革命标语。
8、雩江书院
雩江书院位于秩堂镇毗塘村洲头岭,是清朝嘉庆二十一年(1816)由茶乡三都(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都)公建的学堂,也是茶陵县38所古代书院中唯一完整保存的书院。因脉自雩山,蜿蜓而来,林木葱茏,雩水萦绕其前,故取名雩江书院。秩堂镇位于湖南省茶陵县东北部,距县城44公里,东北与江西省莲花、永新两县接壤,西南与高陇镇、严塘镇为邻。因明清两代连出李东阳、张治、彭维新三位大学士,有“三大学士故里”之称。书院坐东朝西,四周良田环绕,系青砖、青瓦和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栋顶建骑马垛,有前厅、中堂、后堂、左厢房、右厢房等,中堂有4根大圆木堂柱,直达堂顶,左右各有一口4米见方的天井,全院共有大小房屋40间,总占地面积1136平方米,造型古典雅致。雩江书院虽为茶乡三都合办,实为彭世恕、龙俊寅牵头,刘、谭两姓相助倡建的族办书院。倡建者彭世恕,号亭生,监生,三都人士皆推重于他,其孙彭凤鸣、彭凤阶相继为庠士;龙俊寅,字亮天,监生,其子孙亦相继为庠士。清光绪六年(1880)探花谭鑫振,幼时曾就读于雩江书院。1931年12月,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将办在小田寨下坪吴国瑞家的列宁学校搬迁至雩江书院,更名为茶陵县列宁高级小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茶陵县烈士陵园
该园系茶陵县为纪念革命先烈所建,位于株洲市茶陵县城关镇交通社区。陵园中心的最高处,挺立着高高的烈士纪念碑,碑文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旁安葬着谭思聪等革命烈士的遗骨。园内主要景点是茶陵县革命博物馆和烈士纪念碑。其中革命博物馆馆舍原为县展览馆,1979年筹办革命纪念馆,同年10月开放。2001年筹办改单一纪念馆为综合博物馆,博物馆分为三厅一室即历史博物厅(历史沿革、城池城堡、名人迹踪、风景名胜、馆藏文物)、革命斗争史纪念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就厅、名人室。馆舍占地5432平方米,建筑面积1692平方米,其中,历史博物厅、名人室计534平方米,纪念厅、社建厅计702平方米,陈列展墙1408.5平方米,共陈列文物1243件(含复制品),其中革命文物219件,其中收藏较好的是革命文物和字画、古籍印版。茶陵县烈士陵园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被株洲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0、茶陵东山书院
茶陵东山书院位于株洲,创建于元代,是宋末元初湖广影响最大的三家书院之一,也是湖南元代最大的私家书院。创建人陈仁子,字同甫,号古迂,茶陵东山(今腰陂镇东山村)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漕举第1名,授登士郎。5年后,南宋灭亡,元朝定鼎后,他屡拒朝廷征召,隐居东山,罄其家产,筑东山书院。此后聚众讲课授徒,著书立说,刻印图书。为元代著名私家刻书者之一,东山书院的刻书业为当时湖南第一家。茶陵东山书院是以刻印图书为主的书院,著名藏书家、学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载:“(东山书院)有名为书院,实为私刻者。”东山书院又名陈氏古迁书院、陈氏家塾,以此名称刻印了大量图书。东山书院刻印的图书印制精美,很有特色,纸张洁白有韧性,耐收藏,被历代藏书家视为珍品。多为历代朝廷内阁藏书,称之为“茶陵本”。如《梦溪笔谈》(东山书院刻本)自宫廷流落民间后,为清代著名藏书家汪士钟“艺芸精舍”珍藏秘本。嗣后散出,流落香港,为香港某收藏家所得。1965年,这位收藏家家道中落,要拍卖这部书和其他古籍善本,引起了学术界关注。这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批准,高价买回,由北京图书馆收藏。1975年12月,国家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了这部
全部茶陵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