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武冈旅游
武冈十大旅游景点
1、云山风景名胜区
云山位于邵阳市武冈县城南7.5公里,海拔1372.5米,属雪峰山余脉。东西绵延数十里,毗连着武冈、新宁、城步三县疆界。云山之名,据清初新化人邓显鹤游云山后著文:“每晨起,坐院中,见脚底白烟一线,蓬蓬出石际,老僧日:‘云起矣’,已而蓊然满山谷。乃叹云山之名不虚也。”可见云山是以云缭雾绕的特异景色而享其名。这里集名胜、古迹、森林于一体,历为武冈风景名胜区。据清光绪《武冈州志》载:云山为七十三峰,一峰飞去靖州城外,遂成胜景,余峰名多失考,唯紫霄、日华、月华、芙蓉、香炉著称,称中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六十九福地,也是湖南邵阳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前0主席华国峰曾为此题名:“楚南胜境”。云山风景秀丽,素为旅游胜地,古今名人题咏甚多;宋高宗载赵构感叹曰“云山七十一峰,烟云变幻”,明代礼部主事潘应星曾题“仙桥横汉”、“崖前帘水”等十景,并流传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据《湖南考古略》载:“卢生、侯生,(秦)始皇道入海求神仙茶,不获,居云山”。《重建云山梵刹碑记》也有“昔卢、侯二生,避秦炼丹于此”的记载。香炉峰上的“卢侯二仙祠”,石基尚存。五里庵道旁石崖有隶刻“秦人古道”4字,相传当年卢、侯二生,即沿此道入山,
2、武冈古城墙
武冈城墙始建于宋代,夯士结构,全长约9公里,宋元之后,仅余垣垒。明洪武初,江阴倭吴良(建筑家、曾主修明十三陵)主修武冈城墙,采用方形青石垒筑,周长746丈,高2丈,宽8尺,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东曰宣恩门,西曰定远门,南曰济川门、北曰迎祥门。明正德三十年(1518)知州龚震于治前凿城为门,上建谯楼,以便民出入,称新南门。明嘉靖29年(1550年),岷康王奏添东北城1里6分,增设东南北三门。明隆庆元年(1552年)上命宝庆同知段有学,计费砌,建城门三、南曰薰和门,东曰迎恩门,西曰庆委门,城墙长736丈7尺9寸,上广8尺,垛头高4尺。明崇祯12年(1639年)岷王朱企丰将城墙增高拓宽,并再展北,计七里三分。清乾隆年间,南门城垣毁,北门闭塞,宣恩、定远变塞,仅留8处城门。清咸丰十年(1860年)补修州城四门,于正北、东北各建造大炮台一座,又筑小炮台52座,城垣共863丈7尺5寸。民国31年(1942年)辟复兴让等新城门4处,自明代至民国时期,城垣屡经修补,全长1870丈,计12里。城墙分城垣、城碟,内外壁有青石两层,中夯填沙石,砌碟垛,城门上建有城楼。城外分两层,外层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武冈文庙
武冈文庙位于武冈市都梁路市文化馆内,据清光绪二年(1876)《武冈志·艺文志》载:武冈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由武冈学正陈沂实主持修建大成殿,原址在宣恩门外(今市药材公司内);南宋绍兴八年(1138)迁至今址;淳熙二年(1175),知军王可大撤而新建;嘉泰元年(1201),提刑陆世良重修。元末毁于兵事。明洪武三年(1370)在原地重建;天顺元年(1457),巡抚王俭、总兵李震、巡按御史龚谦、布政使岳陵、学正陶永等捐资重修,并增建明伦堂、泮池及新塑贤像等。清雍正元年(1723),郡伯郑东里复迁回原址,并增建魁星阁、学正署等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十五年(1835)学政张力兴等重修。前庑檐下尚存镌有“道光十五年丙申月庚子日庚时修建”等字样的石碑1块。武冈文庙现存建筑应为道光十五年(1835)构架,保留宋明以来的一些建筑构件与宫殿式建筑风格,其彩绘与木雕很具有地方特色。同时,也是湖南省仅有的几处置有斗拱的大成殿之一。武冈文庙原有牌楼、泮池、明伦堂、学正署、大成殿、魁星阁等建筑,后大部分建筑被毁,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531.35平方米。《武冈州志·疆域志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武冈云山胜力寺
武冈云山胜力寺,素为武冈名胜,相传隋唐即有,但据现存塔碑记载,始创于元僧志惠、克潨二师。至明代,无涯、颛愚观衡相继卓锡该寺。清初,破山海明嗣法弟子燕居德申因迫于当时法诤舍弃经营多年的黔南,入湘开法武冈,以棒喝接人,僧侣云从。于燕居处吃棒饮喝者,皆各得受用,登堂入室者众。嗣法四十九人,皆各飞锡各地,弘化一方。士绅宿儒皆相从过访,接法居士数十。胜力寺以燕居德申传云树合知,知传钟远乾引,引传汰凡坤祖,祖传弗器陶贤,贤传嗣裔铸相,相传一元洪镜,镜传续灯均照,照传应彻弥亮,亮传玉兰纶琢,琢传如瑞法朗,朗传福田界蓝等,师弟相传,法脉不绝,各代均硕德层出,分派各地。至光绪年间,福田界蓝传登岸万皈,胜力寺自登岸而重兴,新建殿宇,大开戒堂,时称“云山堂上中兴祖师”。登岸万皈传慈斋古仁。慈斋重新开派,敷演四十八字,以续祖流。慈斋古仁传开亮一光,光传伏神心浩,浩传麒伶智瞿。麒伶智瞿传无碍,无碍传脱业玄妙。胜力寺,据湖南佛教典籍载,佛教进入湖南,始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武冈随后而兴,寺随之而立,其后隆替不一,代有废兴。据云山碑刻载,唐代时云山即有寺院,唐僖宗时,释无量寿佛来寺挂锡,距今约1200年。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武冈古城
自古享有“黔巫要冲”之誉的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资水上游,雪峰山东麓、南岭山脉北缘,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中心,属祁邵丘陵区,三面环山,中部为连片溪谷平原。境内一般海拔300—500米,年平均气温16.6℃,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北纬26°32′42″—27°02′09″,东经110°25′26″—111°01′58″。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73%。辖8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1万人。武冈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先祖就在此繁衍生息。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冈县,属长沙郡,有长沙西汉墓出土的官印“武冈长印”为据。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国敬侯,置都梁侯国,治址在今城东七里桥,历131年。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升为武冈军,属荆州湖南路,辖武冈、绥宁、临冈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武冈军为武冈路总管府,属湖南道,辖武冈、绥宁、新宁县。洪武九年(1376年)改武冈府为武冈州,辖新宁县,属宝庆府。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十月,岷王朱木便(朱元璋第十八子)从云南迁武冈,世袭14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浪石古建筑群
浪石古民居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省道S219从东侧经过。距武冈市区60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现存建筑88座(不含祠、庵、庙、亭),总面积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齐,样式古朴,布局精巧,建筑风格独特;所有房屋清一色的砖木架结构,两端是青砖砌就的彩绘翘角封火墙,中间为木柱架子的木板房;每一排房屋之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巷子,即使大雨,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也不会湿鞋,堪称一绝。而浪石村最具有特色之处,还是每个角门的石楹柱上都刻有对联,现有石刻对联41幅,有好几幅似出于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之笔。这些对联的书法或遒劲、或清秀、或飘逸灵动。据省内外诗词楹联专业人士鉴定,像浪石这样对联如此集中、联语、书法、雕刻俱佳的古楹联村,在全国也甚为罕见,极具文物考究意义和文化旅游价值。古时,浪石村是周边各县边境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石板大路四通八达,有“小南京”的美称。然而,经历了岁月的摧残,历史的变迁,石板大路遭到毁坏,而今,浪石村交通状况已然成为将其面容展露于世人的一大障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武冈市革命历史纪念馆
武冈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市区中心城壕路,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纪念馆共分四个展室,从工农革命运动的兴起、扑不灭的星火、抗战中的武冈、黎明前的决战、武冈换新天等五个方面陈列了武冈人民从1919年的至1956年的革命斗争史实,系统而详实了记述了在中国0的领导下,武冈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馆内图、文、物并茂,是纪念革命先烈、教育后人的极好场所,武冈市委、政府将此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纪念馆是一个优抚事业单位,隶属于武冈民政局管理,武冈革命老根据地办公室在此办公。雄踞于武冈市大炮台开发区最高点上的革命历史纪念馆以其气势雄伟、风格古雅、风景壮观、地理条件优越。该馆主体工程采用仿古建筑,外观高大挺拨,雄伟庄严,顶部覆盖金光闪烁的琉璃瓦,四角飞檐如钩,显得灿烂辉煌,更有雕栏画栋,多姿多彩,绿化带草木青翠,繁花似锦,使游人见而望俗,留连忘返。整个工程建筑融古典美和建筑美于一体,极具游览观赏价值。与纪念馆紧邻的汉白玉建市纪念碑设计新颖大方,造型简洁美观,站在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建市纪念碑处,能俯瞰武冈全市区风貌。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8、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
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位于邵阳市武冈市二中校内,紧临法相岩公园。武冈中山堂是1943年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它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系砖木结构单檐庑殿顶建筑,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等组成,正厅上方有“中山堂”石刻匾额。1924年5月,在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1929年建立武汉分校。1938年,日军进逼武汉,武汉分校奉命迁来武冈,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在黄埔系列中被誉为“第三大军事学府”。第一任校主任李明灏,毕业于日本军士官学校,与彭德怀、陈赓、左权等中共党员交情甚笃,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抗日爱国将领。二分校在武冈办学7年,先后招收第14期至第19期学生,共6期10个总队(团级),培养近10000名初级军官,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有的将士为保卫中华民族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它既是培养抗战军事干部的摇篮,又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日的历史见证。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被邵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禅师塔林
禅师塔林是胜力寺历代高僧圆寂安葬的地方。它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延续到今天,至少有五百年的历史了。胜力寺的塔林与其它地方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每一座禅塔造型精巧,不用任何粘结材料,全部嵌合而成,至于造塔的材料全是就地取材,用当地浅绿色石板砌成,石质平整光滑,颇具特色。禅塔分布在云山堂四周山坡,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最集中的地方。这遍塔林中最令令人瞩目的是燕居和尚塔,分五级八面,阁式挑檐的古典式样。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燕居和尚圆寂以后,当时给他修建的禅塔是有七级的,七级浮屠嘛。相传修好以后,武冈州城老是发生火灾,知州大人每天坐在堂上,也总是心神不定,摇晃得很。后来请风水先生查看,风水先生摇头晃脑地说,是燕居塔修建过高引起的。要想州城太平,就只有一个办法,把燕居塔改矮一些,于是乎,就将燕居塔拆掉两层,他是师傅,他只能修五层,其他后来的徒子徒孙,谁还敢超过他了呢?当然也就只好以后无论是谁,都只能修五层了。“可幸云峰藏寿骨,由来真体示者毗。”禅塔是禅师功德的记载,也增加了我们对宗教的了解。正是“青灯如豆读黄卷,晨钟暮鼓伴终年,老僧已死成古塔,修成正果变神仙。”
10、武冈武穆宫
武冈武穆宫座落在离武冈城33公里的司马冲镇长抄村汪家坪。“武穆”系岳飞谥号。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赵眘(shèn)为颂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按封建宗庙建制,立谥号为“武穆”。其后,各地相继修建“武穆宫”或“武穆祠”武冈武穆宫扩建于公元1876年(光绪二年)。之前为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始建的一座兴隆庵,内藏岳飞、岳云父子和张宪的塑像。扩建后的武穆宫宫宇座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55米,仿古代宫殿式砖木结构。宫殿正面有三座门。中间的大门是方形条石拱门,左右两边的侧门是圆形拱门。大门上方写着“武穆宫”三个字,刚劲有力,光辉夺目。大门两边的石柱上刻的楹联是:“奉诏班师常使英雄襟泪满;现身说法为酬明德庙模(疑为“谟”字误写)新。”大门上方门框条石上刻有双龙抢宝图,其底面刻有太极图和云彩。左侧拱门上写着“尽忠”两字,右侧为“报国”。左右侧拱门两边的石柱上都有花纹图饰,屋檐下的墙壁上那些久经风雨浸蚀已剥落模糊不清、残留处却还依稀可辨其内容的是历史故事和湖光山色。这些雕刻、壁画是115年之前清朝后期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民间艺术水平,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据当地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武冈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