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 > 永顺县旅游
永顺县十大旅游景点
1、芙蓉镇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因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芙蓉镇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溪洲铜柱现存于芙蓉镇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
2、猛洞河漂流景区
猛洞河因“山猛似虎,水急如龙,洞穴奇多”而得名。“张家界看山,猛洞河玩水”已是湖南湘西旅游精髓。猛洞河水量丰富,河流坡降大,水急滩多浪奇,高大的峭壁直插水面,两岸并相靠拢,形成幽深的峡谷景观。沿河两岸古木苍天,苍翠欲滴,奇石错落,流泉飞瀑随处可见,下游一路水碧山青,风光秀丽,野猴成群,溶洞奇特。现在猛洞河上开展了上游的天下第一漂和下游的平湖生态游两个项目。天下第一漂,起点哈妮宫距王村约40公里,行车1小时,终点牛路河距王村30分钟的车程,漂流水路长17公里,漂流两个半小时。从哈妮宫放舟而下,一路是古老的河道,绝壁百里,怪石嶙峋,滩奇水异,两岸苍翠的林木,云雾缭绕,飞瀑流泉与溶岩峰林交相辉映。拐一百五十五个弯,在一百三十三个滩潭中穿梭而行,迂回流连,驰魂奔魄,心旷神怡。猛洞河漂流被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为“天下第一漂”,也被中国旅行社总社评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四星漂流项目之一。哈妮宫:这里河水幽清澄碧,两岸石壁嶙峋。前方有一束似白纱的小瀑从断崖顶直挂下来,吊在绿茵茵的斜坡上,那是哈妮宫瀑布。在左边笔直的石壁上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的“天下第一漂”几个字,这是他漂过猛
3、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城东北40公里处的塔卧镇原丁家院子。1934年11月26日,根据党中央电示,红二、六军团在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宣布成立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以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张子意、刘士杰等及少共省委一人为省委委员,秘书长王恩茂,组织部长甘泗淇,宣传部长张子意,民运部长刘俊秀。省委成立后,首先是进行宣传与发动群众,开展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省委考虑湘鄂川黔贫苦农民对土地的合理要求,立即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1934年12月1日,省革委会颁发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暂行条例》。1934年12月16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作出《关于创造湘鄂川黔边苏维埃新根据地任务的决议》,《决议》分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建立湘鄂川黔边区苏维埃根据地的可能性,着重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建党建政及建立各种群众组织等根据地的各项任务。经过省委及工作队的积极努力,到1934年12月底止,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扩建工作已出现新的局面,形成了西起龙山洗车河东到慈利溪口,北起桑植南到永顺石堤西,以大、永、桑、龙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注重加强根据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4、塔卧红军第四分校旧址
塔卧红军第四分校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塔卧居委会。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政治部在塔卧雷家新屋办了一所红军学校,全称叫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校长由萧克兼任,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学员主要来自红军,部分学员由郭亮、永保、龙山、桑植等县保送。学员必须是身体健康、社会关系好的青年积极分子,共有600余人(郭亮、永保两县约保送了60余人),编成了两个营,学习期限为一个月。主要学习军事、政治,培养红军排级以上干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直观教学,如用木柴作山,火柴盒作屋,粉笔做人教师给学生假设一次战斗,叫大家提出战斗方案,然后讨论,选择。除学习战略战术外,还学习一般军事常识,如枪弹射击的有效距离、射击要领,学习投掷手榴弹等。当时红军的物质条件极为艰苦,这所学校也就因陋就简地开办起来。学校专门设有“列宁室”,壁上贴有革命导师马克思和列宁画像。在列宁室的中间,摆着一个很大的沙盘。教室也没有什么宽大正规的房间,都是普通的木房,一般是在坪院里讲课。学员听课,也就是坐在破旧的杂木凳上,各色各样,五花八门。那时,物资供应十分紧张,没有纸张笔墨。讲课就只能是由教师讲授和学员们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中心原雷家老屋。旧址为四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480平方米,周围砌有卵石围墙。正屋坐南朝北,五柱四棋,五开间,中为堂屋。厢房为三柱四棋,四开间。大门与堂屋相对,两侧为粮仓。院内为贺龙、夏曦、陈希云等领导的办公地点和住处。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边临时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于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同年12月10日迁至永顺县塔卧,机关设在塔卧雷家老屋。省革委会主席贺龙,副主席夏曦、朱长清,秘书长张启龙。内设劳动部,部长朱长清;财政部,部长喻杰(代理)、陈希云、虞志清;粮食部,部长张经展;土地委员会,主任王邦秀;没收委员会,主任陈希云;肃反委员会,主任吴德峰。为了开展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1934年12月1日以省革命委员会的名义颁布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条列》分为五部分,共34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没收土地的范围,分配土地的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小范围土改工作阶段和全面展开阶段。小范围土改是1934年底前在基本苏区——大庸城郊附近及永顺塔卧、刘家寨、龙家寨、颗砂等地进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6、老司城摆手堂
老司城摆手堂位于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老司城遗址内,原位于距此约500米处的紫荆山麓雅草坪。建造年代不详,传说是土司遗物。据当地人回忆,摆手堂是20世纪60年代复垦造田时移至今址的。摆手堂主体建筑三层,面阔5.63米,进深7.57米。共设六柱结构到顶支撑歇山小青瓦屋面,脊高12.8米。丰体两侧及后面有配厢,配厢为披檐结构,系一层单坡屋面。两侧配厢开间均为2.90米,进深与主体相同为7.57米。后面配厢进深3.30米,开间与主体相同为5.63米,供上下楼交通用。二楼后置木梯上三楼,梯间进澡为1.92米,中间休憩室进深4.50米,前置护栏阳台,阳台宽1.15米,系土司节庆时观摩表演、训话等活动的场所。顶层0系抬梁起扇,进深开间均为3.57米,周围有1.03米宽的跑马廊,后面是梯间。楼阁内供奉土家神灵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是土司进行祭祀的场所。摆手堂也叫“社巴措”,是土家人开展社巴活动的地方。关于当年土家人蚁集司城,朝觐土司,从事摆手活动的盛况,曾有“竹枝词”赞其繁华:“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以讲述人
7、老司城祖师殿
老司城祖师殿位于永顺县老司城(今司城村)太平山南麓,距老司城约二公里。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17年),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前临灵溪河,后靠太平山,景色优美。祖师殿为当年老司城五大庙宇之一,是老司城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古建筑。主体建筑有祖师殿、皇经台和玉皇阁,三座殿堂坐落在同一条轴线上,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而上,重重叠叠,殿阁飞檐,蔚为壮观。据《永顺县志》记载,“祖师殿在旧司城,晋天福二年建正殿”,正殿祖师殿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重檐歇山式屋顶,上布小青瓦。屋角起翘较为平缓,戗脊上排列走兽。大殿面阔五间,宽16.9米,进深13.0米,脊高9.9米。明间屋架为九架抬梁式,犹以金柱和檐柱之间的乳栿、剳牵做法特殊,留有古风。柱础石为覆盆式,其上置有木横。各开间檐下均设斗棋。殿内柱网布局运用减柱法,以扩大内部空间,满足祭祀活动的需要。全殿采用楠木、马桑等珍贵木材,榫卯结构,不用铁钉,充分体现了土家工匠的聪明才智。此殿1972年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经台建在祖师殿和玉皇阁之间的陡峭山崖上,三重檐歇山式屋顶,上面两层后部连接一座纵向的悬山式建筑,成为连接皇经台和玉皇阁之
8、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原涂家大屋。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540平方米,正屋坐东朝西。教室和宿舍设在西厢房,东厢房放置一些通讯器材,又称无线电分台。旧址系任弼时、王恩茂等同志办公地点和住处,也是根据地区、乡政权里的青年男女干部、学员学习的场所。1934年12月,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培养党的地方工作干部,湘鄂川黔省委在塔卧丁家院子建立了一所党校,省委委员张子意兼任校长,王恩茂任教务处处长。教员有唐天哲、唐康林、戚德元等。学员是军政干部和苏区县、区、乡青年干部,先后有数百名干部参加学习。学校根据“新区党组织应保存着秘密状态”的指示精神,没有对外公开。教室无桌椅,听课带一条小凳,一块木板垫在膝上作笔记。学习内容有:省委《关于创造湘鄂川黔边苏区任务的决议》、《新党员训练大纲》、《优待红军及其家属的条例》以及劳动法、怎样划分阶级等。教学多采用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的方式。任弼时、夏曦、王恩茂、吴德峰等多次来校讲课。学员结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同时,县、区党的组织还经常开办短期训练班,培训党的支部骨干。省委党校先后为根据地和红军培养了上千名优秀党员。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9、劳庄吊脚楼民居
劳庄位于永顺县宝坪乡兰花洞村,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村落。民风纯朴的劳庄人将家园依着连绵的山势层叠而建,将山的意象融入于建筑之中。环形拱卫的山体,绿油油的稻田,散发着浓厚古风的劳庄民居分布在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布置于山体的各个阶梯可以达到的范围之上,建筑形象古朴清新,透着一种统一而多样的美。吊脚楼与山体结合为人们划出一条明确的界线,这条线如此整齐使我们怀疑是否当初统一规划而成,蓝天、绿地被一群群散发人性光辉的民居镶嵌在一起。建筑群布局紧凑而均衡,拥有乡土的性格和精神,体现着因地制宜的布置方法和伦理精神。向宅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建筑倚山而建,减少建造时挖土方量,同时也减少了对山体的破坏,而沿山势坡度时将建筑地坪高度相应提高,在室外则以台阶联系,功能上分布合理。首层用于排污并作畜圈、粪池,二层为堂、卧、厨,为待客居住之用,三层则避于纷扰,专为居住,木构承起,体现着结构与功能、建筑与环境、建筑的竖向发展形态与树木形态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出檐深远的灰瓦屋顶,动势而上的建筑外部形态,使建筑群立面轻盈而基座稳重,如伏踞山地的雄鹰展翅欲飞。青石板层叠内收于山体之上,形成台阶与基础,穿斗
10、溪洲铜柱
溪洲铜柱现存于王村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永顺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