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月津”的盐水,因三面环河,地形有如新月而得名。鲜少有人知道,100多年前的盐水曾经是台湾第四繁荣的城镇,清代俗谚:“一府、二鹿、三艋岬”,紧接其后的正是月津。而今沉寂的盐水镇,是个未满3万人口的小镇,过往的辉煌岁月,只能透过残留的城墙、古厝、老街等历史遗迹与文物,偶拾逝去的繁华与风采。昔日的盐水,曾经是极为兴盛的河港,北为八掌溪出海口,南为急水溪支流河口,海水汇入形成天然内港,由于水中带盐,故称盐水。盐水镇上的主要街道中正路与中山路上,仍散布着台湾早期的传统民宅,尤以中山路3巷一带最富古味,这里的建筑山尖边缘常见剪刀形或S形铁,当地人称为铁剪刀,传说是荷兰人所引进,为稳固梁壁之结构。位于市中心的八角楼,也是盐水繁华岁月的标记;八角楼建于清道光27年(1847年),由来自泉州的糖业商人叶氏家族所建,主要建材上等福杉及石砖,都由大陆运来;正面为木结构,雕工精细,北面则为红砖堆砌,展现另一番建筑艺术之美。曾有“盐水第一街”封号的桥南街,早年商业繁荣,小镇没落后,第一街成了桥南老街,两旁残存着少许老旧的建筑,巷弄中仍可发现日渐式微的老行业,其中百年老店泉利打铁铺,正位于街口,看尽了盐水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