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海东市旅游
海东市十大旅游景点
1、互助土族故土园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境内,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总规划面积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览区达3.25平方公里。景区包括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个核心景点,分别展现了土族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弥久沉香的酩馏酒文化、古老纯真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纯正、最真实的以“土族文化”为主题,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集中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互助土族故土园正式启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2014年互助土族故土园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景区景观价值评审并被列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2017年2月25日,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原称互助北山林场,于1959年建场,经过40余年的经营,天然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植被完整,林相整齐。1992年11月由原林业部批准建立了青海省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2100——4308米,最高点为南山饿座岭(4308米)。一般山峰相对高差在1000米左右,公园总面积112794.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3%。,森林总蓄积量为420万立方米,是青海省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森林资源之一,动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981种,野生动物近200种.由于气候、海拔和地理位置的缘故,天然林区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带,,带谱清晰,针叶林、阔叶林与高山灌丛、高山草甸等共同构森林景观的多样性,是青海境内自然生态体系最完好的区域之一,被誉为青海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和“天然动物园”。山体成为干旱区的绿岛、湿岛、凉岛和水岛。
3、互助土族风情游览区
互助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信仰-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该县还有佑宁寺、五峰寺、玛藏观(即白马寺)、北山林区等景观,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中外游客,慕名到此观光浏览。提示:所谓土族,据当地人讲并非真正的土族,要看真正的土族需再向北走40公里进山,可在路边拦截身着民族服装人的车,与其一起下车进村看表演,可欣赏到民族歌舞,轮子秋等,也可品尝到具有当地风味的午餐,总共50元/人。交通前往西宁以北40公里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可乘西宁长途汽车站的中巴,15分一班,票价4.80元,行程1小时30分,如包夏利车去的话,往返80元/车。青海西宁
4、撒拉族绿色家园
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位于自治县东北,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山清水秀,数百种树木掩天蔽日,各种花草植物绿茵盖地,有人参、三七、贝母等名贵药材,还有大量的珍稀动物,有“高原西双版纳”之美称。循化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撒拉族先民定居并繁衍生息在这片气候温和、绿树成荫的黄河台地上,并长期与藏、回、汉等民族保持了丰富多彩,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浓郁约民族风情,谱写出了增强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欢乐乐章撒拉族,早在元朝时,其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循化,后与周围的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的乌古斯组。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族交往,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无文字,通汉文。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大体与回族相似。撒拉族男子喜留胡子,头戴黑色或白色圆帽,身穿白汗褡,青夹袄;妇女头戴盖头,喜佩耳环、手镯等
5、峡群寺森林公园
峡群寺森林公园峡群寺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及景区。位于青海省平安县西南部脑山地区,拉脊山脉北麓,109国道南25公里处]西宁机场30公里。距青海省西宁市55公里。是集森林与寺院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峡群寺森林公园总面积3558公顷。1996年2月,经青海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包括峡群林场辖区、著名的佛教胜地——夏宗寺
6、民和桃花园林乡村休闲度假区
民和桃花园林乡村休闲度景区是国家2A级景区,初步开发于1997年,集考古、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风景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区内海拔1700米,年降水量500毫米,雨水充沛,气候湿润盛夏凉爽宜人,有近万亩的果园、桃林,故有“万亩桃林”之称。近年来,经过大力宣传促销,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渐提高,已成为甘、青两省闻名的消夏胜地,现有休闲园21家,农家乐5家。主要有桃花园、川垣红、玉盛农家乐等26家休闲园和农家乐。景区地址:民和县川口镇、马场垣乡开放时间:旺季:4—10月,川垣红生态餐饮有限公司、各农家乐全年经营停车场信息:景区内各休闲园均有中小型停车场地理位置:交通便利,距离县城8公里,川垣新区5公里,长途汽车站8公里,海石湾火车站5公里。提示季节:特色春可赏花;夏可品尝时令各类新鲜水果、秋可摘果。提示服务:1、4-10月份,桃花园林区气温一般在20至32度左右2、该景区为回族饮食休闲园常设旅游活动:果花会
7、互助嘉定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互助嘉定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距县城威远镇78km,距省会西宁市110km,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20km,威北、青岗公路贯穿园区,园内旅游支线与主干公路相通,交通便利。1992年被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4A”级旅游风景区。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距县城威远镇78km,距省会西宁市110km,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20km,威北、青岗公路贯穿园区,园内旅游支线与主干公路相通,交通便利。1992年被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4A”级旅游风景区。公园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2100-4308m;园区气候属高原寒温性气候,年降水量483.4mm,年蒸发量1408.4mm;园区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上元古界结晶灰岩、粉砂质灰岩、石英岩;奥陶系火山角砾岩夹变砂岩、结晶灰岩、硅质岩;白垩系粗砂岩、砾岩、泥质砂岩等。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主要由岩溶、冰川、丹霞、峡谷等地质遗
国家地质公园
8、柳湾彩陶博物馆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于2002年5月28日顺利落成,2004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柳湾彩陶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外形酷似在青海出土的大通舞蹈纹彩陶盆。这种彩陶盆在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出土,盆的内壁上绘有3组舞蹈人花纹,5人一列共15个舞蹈者,手足相接成圆圈,他们伴随着歌声或乐曲的节奏翩翩起舞,那简练的线条,匀称的对比关系和生动的人物造型,展示出高原先民们优美的体态和轻盈的舞姿,整个场面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欢乐的气氛,给人以刚健中不失柔情的和谐之美感。博物馆总投资450万元,占地面积5830平方米,可供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文物37925件,彩陶就占一半之多,馆藏的彩陶文物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这些彩陶以其造型之多样、制作之精美、数量之众多而闻名于世。彩陶文物的收藏、研究、展览是彩陶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墓葬的复原陈列是彩陶博物馆的最大特色。陈列分三个单元,从柳湾先民的生活状态和劳动艺术创造及埋葬习俗,全方位、多角度的向观众展示柳湾彩陶文化的魅力。馆内的彩陶文物主要包含着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种古文化类型,如裸体人像彩陶壶、彩陶靴、人头像彩陶壶、提梁罐、蛙纹彩陶瓮
9、佑宁寺
佑宁寺佑宁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五十乡境内,距西宁50公里,是青海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号称“湟水北岸诸寺之母”。该寺由三世0授记,四世0和四世班禅指派西藏第七世嘉色-在当地土、蒙古、藏族头人协助下,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修建,海拔2500多米,占地面积6公顷,有殿堂7座。因地处郭隆地区,故又称“郭隆寺”。清代康熙年间,寺院规模宏大,包括大小经堂、僧舍等2000多个院落,寺僧达7700多人。设显宗、时轮、密宗、医明四个学院,成为青海湟水以北地区最大寺院,其属寺达49个,故有“湟北诸寺之母”的美称。雍正二年(1724年)该寺因参与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清军烧毁。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帝下诏修复,并赐额“佑宁寺”。佑宁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气势恢宏,寺与山层层叠叠,浑然一体。寺前一佛塔高耸入云,入寺便是大经堂,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便通向了山腰的各个殿堂,它们镶嵌在陡峭的山崖上,造型奇特,蔚为壮观。远远望去,苍翠的松柏参天挺拔,郁郁葱葱,寺院点缀在山间,甚是美观。山岭、古树、殿堂交相辉映,更增添了寺院的庄严、肃穆和恬静的气氛。佑宁寺建筑风格融土、藏、蒙古、汉族艺术为一体,可谓多种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骆驼泉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街子乡团结村,交通便利,三级油路可直达,距离县城5公里,距西宁市上140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体验民俗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是撒拉族之乡传说中的一处圣迹。因一峰神奇的白骆驼,载负着撒拉族沉重历史,自中亚撒马尔罕至此卧泉化为白石而得名。相传,在中亚撒马尔罕有一个小部落,为首的头人是兄弟俩,名叫尕勒莽和阿合莽,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因受到当地统治者的忌恨和-,于是他们率领同族的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离开撒马尔罕向东寻找新的乐土,路上他们经天山,过嘉峪关,绕河西走廊,渡黄河,来到循化境内。经夕昌沟,越孟达山上了乌土斯山。这时天色已黑,苍茫中走失了白骆驼。第二天,他们在街子东面的沙子坡下发现一眼清泉,走失的骆驼卧在水中,已化为白石。他们试量了当地的水土,与故乡的水土完全相同,于是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历经艰辛的骆驼安详地静卧在泉水之中,与他们日夜相伴,泉水澄澈清亮,汨汨流淌,四季不断,便将这个清泉起名为“骆驼泉”。80年代初,政府拨款重修骆驼泉围墙和大门,泉边用花岗石雕刻骆驼石像,种花草树木,建水榭碑亨。重修的骆驼泉,明澈如镜,
全部海东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