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洪山区旅游
洪山区十大旅游景点
1、武汉植物园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磨山南麓,国家4A级景区,始建于1956年,占地70公顷,各类植物8000余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库和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资源圃,是华中地区最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且一直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及教育,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教教育基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单位以及湖北省、武汉市科普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大基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物种收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植物园,为全国三大植物园之一。是中国科学院重点建设的国家核心植物园。该园历时3年建设完成了的八大新景点。作为中国三大核心植物园之一,武汉植物园在改造后,该园植物种类从4000种增加到7500种,温室内的植物就多达1600余种,其中包括1200多种热带雨林、多浆肉质植物及400多种兰花。它的“新成员”一半原产美洲、非洲和地中海。景观温室除供游客参观之外,还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条件。这里的建筑材料全部从法国进口,温度保持在18℃至35℃,设有自动调温湿器、遮光罩及天棚、自动供水设施,只为
2、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2003年新建成的现代化博物馆,其前身是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南望山麓,毗邻武汉光谷广场,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5千余平方米。馆内主要有地矿标本展和地学陈列展览。馆藏标本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世界部分国家的化石、矿物、岩石、宝玉石、矿石、地质构造等珍贵地质标本30000余件,其中自然界罕见的精品近3000件,其丰富性、典型性、观赏性在国内居于一流水平,部分藏品在世界上位居首位。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万余件,其中自然界罕见的珍品近2千件,如著名的黑龙江东北龙、和平永川龙、鹦鹉嘴龙等恐龙骨架化石以及各种珍贵的矿物、宝玉石、化石标本等。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从建设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来看,在全国高校博物馆界位居首位,在全国地质类博物馆界仅次于中国地质博物馆,居于第二,也是目前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广大青少年认识地球、了解自然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3、马鞍山森林公园
马鞍山森林公园地处武汉东郊,南界珞瑜东路,北濒东湖,东止九峰港,西临喻家湖,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吹笛景区。公园成立于1993年,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总面积713公顷,园内有山峰大小17座,森林覆盖率达80%,主峰马鞍山海拔为136.02米,中间凹陷,两头突起,状若马鞍,公园由此得名。据民间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立志成为诸侯霸主的楚庄王率兵与秦军在此会战,留下“擒贼擒王”、“百步穿杨”的故事。相传姜太公、赵子龙、朱元璋曾在这里留有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园内的太渔山、吹笛山因此而得名。唐贞观年间,太渔山上建有云岩寺,与宝通禅寺和九峰寺齐名,据说规模宏大,香火旺盛,遗憾的是在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乱。公园突出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特色,体现了“自然、生态、清新、野趣”。园内植被主要是由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和以樟树、枫香、女贞为主的阔叶林混交而成,滨湖湿地区还有大片池杉林。自1993年建园以来,已形成有梅花、桃花、竹林、杜鹃、紫薇及红叶李等6大专类风景观赏林地;建有景致优美的“滨湖湿地”保护区、以踏青探春为主题的“晓塘0”;“猴山”散养了100多只猴子在武汉更是独此一家。另
4、武汉欢乐谷
武汉欢乐谷,是华中地区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由华侨城集团倾力打造,于2012年4月29日开园迎宾。惊险刺激的游乐设备、丰富多彩的演艺项目、精彩纷呈的主题文化节庆活动让武汉欢乐谷成为“时尚、动感、热情”的繁华都市开心地。园区创新设置了100多项娱乐体验项目,包括双龙木质过山车“木翼双龙”、720度圆环过山车“凤舞九天”、中国至高的弹射过山车“极速飞车”等30多项游乐体验设备,以及40多处生态人文景观、10多台文化演艺精品和20多项主题娱乐游戏,精彩诠释多元欢乐。特别提示1.景区在重要节假日客流量会猛增,此时各主要游乐项目前都会排长队,建议错峰游览。2.景区内,部分项目不适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颈椎背部疾病患者、孕妇游玩;部分项目对参与游客的身高、腰围、体重等设有要求限制。3.如碰到恶劣天气部分设施将被关闭,因此出行前请了解即时天气情况。4.欢乐谷景区提供收费的寄存包裹服务,就在入园检票口旁。武汉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欢乐谷旅游分公司地址: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欢乐大道196号联系电话总机:(027)86780000游客服务中心:(027)88518861销售热线:(027)88926666
5、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武汉市东湖之滨、南望山麓,是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地处具有雄厚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武汉高校区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毗邻著名的武汉。中国光谷,交通、教育、旅游、休闲环境十分优越。该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0000余件,其中自然界极为罕见的珍品近3000件,标本的丰富性、典型性和观赏性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如世界排名第一、面积达100平方米的足迹化石幕墙和距今2亿多年、面积达15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距今达2亿多年的鱼龙化石和海龙化石以及造型优美的辉锑矿晶簇等为镇馆之宝。该馆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珠宝玉石、矿物岩石、矿产资源和张和先生捐赠古生物化石专题展览等展厅,全面阐述了地球科学的精髓。地球奥秘展厅从独特的行星、地球的物质组成、生物圈、不安稳的大地等方面反映了地球46亿年的沧桑历史。其中有世界首创、直径达1.5米、绕与黄道面呈23.5度夹角倾斜旋转的磁悬浮地球仪和人造地震平台,通过各种现代化展示技术,让人真实地感受地球的神奇博大与大自然的气象万千。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从生命起源开始,以地质历史中的生物进化为主线陈列,展现地球生
6、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南民族学院民族文物陈列馆,文革期间,中南民族学院被撤销,陈列馆藏品也被转移至中央民族学院保管。1984年,在著名学者吴泽霖先生的倡议、主持下,博物馆得以复建,并正式命名为“民族学博物馆”,国家副主席-同志亲笔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她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展馆面积2600多平方米,馆舍建筑依山就势,随自然地貌高低分布。在空间处理上,以3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的内院为中心,利用不同尺度和长宽比及闭合、开敞等富有变化的组合方式精心构筑,将庭院、走廊、大厅、内室连为一体。屋上盖琉璃瓦,并缀以飞阁重檐,秀丽玲珑。整个建筑既庄重典雅,又和谐明快,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融入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少数民族的建筑风貌,显示了炎黄子孙的独特匠心。观展之余,若有兴登楼临远,江南之白云蓝天,画山秀水,朝阳夕晖,荷-色,可尽情欣赏。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民族学博物馆,经过几十年几代博物馆人的不断努力积累,目前已收藏我国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物一
7、严西湖
严西湖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东部,水域面积2万亩,湖岸线66公里,有99个湖汊,由56个山头环抱。环湖分别为洪山区建设乡、花山镇、九峰乡、和平乡、北距武钢1.5公里,西距东湖风景区3公里。“山不高而林秀,水不深而澄清”。严西湖宛如武汉市内最后一处“世外桃源”,这里湖光山色宜人,水岛星罗棋布,假山依水,风景秀美;这里湖水清澈,岸线曲折,湖面散生芦苇、香蒲、荷花,沿湖有大面积的茶场、桃园、桔园。每逢春秋时节,武汉市内许多人结伴相行,纷至沓来,泛舟湖上观桃花、采莲蓬、摘菱角,兴志盎然;漫步在湖边蜿蜒的小径上,眼前碧水绿岛、渔家港汊、山花烂漫、水鸟翻飞,好一派旖旎风光。严西湖之胜既在于独特的自然景观,又在于丰富的人文景观。最负盛名的当属湖边的张公山。张公山三面环水,三山相连,环境幽静,山因李闯王大将张士贤曾屯兵于此和湖广总督张之洞有恩于民而得名。相传三国时期孙权称帝鄂州时,曾在张公山上修建纪念性寺院——吴主寺,历史上曾是武汉著名的佛教丛林,香火鼎盛。后因种种原因寺院屡建屡毁。目前在张公山上恢复重建了部分楼牌。山上现建有张公山寨,“张公山寨”由省、市佛教协会会长归元寺方丈吕明祥书寨名,
8、东湖落雁景区
东湖落雁景区是国家4A级东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依白马景区,南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东临青王公路,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2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5.92平方公里,水域4.32平方公里。自2000年起,东湖风景区管理局利用三期旅游国债资金开发建设落雁景区自然生态园,先后建成了清河古桥、鹊桥相会、雁洲索桥、团湖古渡、赵氏花园、古树奇观、雁栖坪沙、芦洲落雁等八大景观。自然生态园总面积345亩,由四个伸向水中的半岛组成,该园植被茂盛、风动林涛、港汊交错、水鸟众多,东湖风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造就了它秀美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同时园内还集中修建了一批体现楚地民俗文化历史的雕塑和建筑,使您在欣赏旖旎景色回归自然的同时走进历史长廊,领略楚地民俗文化的经典。十大景点清河古桥全长150米,宽9米,如同一道长虹横贯于磨山景区和落雁景区之间,桥头矗立着楚国神射手养由基的青铜雕像。鹊桥相会鹊桥位于落雁景区的乌龙咀和长咀之间,以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传说为主题。该桥全长74米,宽4.8米,桥面上雕刻着数千只喜鹊。雁洲索桥桥长120米,宽2米,是从乌龙咀通往关中咀的要道。木板铺在铁链上形成桥面,两旁的铁索就是扶手,桥
9、严东湖
李大庆地处洪山区东部的严东湖,在洪山区花山镇境内,东与葛店相邻,西至花山镇土桥村,水域面积1.3万亩,由龙角湖、朱仓湖、阳雀湖等三大湖泊组成,是我市少有的无污染的湖泊。湖区属亚热带季节风湿润区,具有南北气候特征,年均温16.8度,年均降水量1285毫米。基本属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温和,秋高气爽的宜人气候,适合开展休闲、观光、度假等旅游活动。村庄,山峦叠翠,奇花遍野,鸟飞蝉鸣,荷苇竞生,草肥鱼跃,湖光山色,倒影成趣,实为武汉市郊难得的一处休憩放松的人间佳境。但由于位置相对较偏僻,久未开发等原因,这里尤如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少有人光顾。每逢春暖花开之时,偶有猎奇的武汉市民来此捕鱼捞虾,在娱乐之余无不被其“美色”所迷,争相拍照留念。以往严东湖甚产鲜鱼、菱角、芦苇。近些年,花山镇从外地引进种植了香莲,喂养了螃蟹。每年春夏时节荷花争艳,莲蓬香甜怡人;秋季出水的螃蟹长得体大味美,既为湖光山色增添美景,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好收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花山镇有好几个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靠饮用严东湖的水为生,有个以李姓村民为主的村庄为了表示对严东湖的感激之情,
10、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旅景、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优秀人才。学校下设30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
全部洪山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