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丹寨县旅游
丹寨县十大旅游景点
1、万达旅游小镇
万达旅游小镇地处贵州省丹寨县核心位置东湖湖畔,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共22栋单体,小镇全长1.5公里。由于出色的设计,丹寨万达小镇项目夺得第54届美国PCBC(太平洋国际建筑协会)金块奖(GoldNuggstAwards)“最佳国际商业项目类大奖”。近几年,各地兴起建设旅游小镇的风潮,许多地方打着旅游的旗号,实则是房地产化,丹寨万达小镇的建设,算的上是业界良心,实现了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的完美结合。小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侗族文化为内核,融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涵盖吉尼斯世界最大水车、3000米环湖慢跑道、千亩花田、四大苗侗文化主题广场、鸟笼邮局、精品客栈、街坊、酒坊、米店、会馆和酒吧、影院等众多文化旅游功能。丹寨万达小镇是万达集团在贵州的首秀,旨在打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教”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综合体。丹寨万达小镇还将丹寨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1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引入小镇,包括石桥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芒筒芦笙祭祀乐等,在这里,你可以亲身感受到源远流长的非遗、民族文化与原汁原味的匠心精神。
2、金瓜洞
金瓜洞“金瓜洞”是1984年夏天在首都北京举行的“中国贵州溶洞奇观摄影展览”会上,以其独特的彩色岩溶奇观——天然的红、白、黄、黑诸色呈现洞中,尤以形似大小不同的钟乳石“秋瓜”胜景,轰动京城。赢得了神奇五彩“金瓜洞”美誉。享有“地下仙境”美誉的“金瓜洞”,在距县城12公里的金瓜洞村境内干罗溪畔,苗语称“咋你”(意为“水牛洞”)。传说古时候,一个山雾迷蒙的早晨,有苗家李氏母女二人赶牛到干罗溪畔牧放,便进山割草打柴去了,待母女下山时,发现自家的牛群中少了那头肥壮的水牯牛。后来,有一群苗家山娃到洞内探险,意外地发现洞中有一堵巨大的石壁颇似水牯牛状,急忙回山寨禀报寨老。寨老便召来十余名苗家汉子,举着火把入洞内察看,猜断是数年前本寨李家走失的那头肥壮的大水牯牛,现已变成钟乳石水牯牛。后人视其形体庞大,头顶的两根象征雄性威猛的大角又几乎合为一体,故称其为“犀牛洞”。“犀牛洞”在重峦叠嶂的溶岩下沉睡了千万年,直到1982年方被勘察岩溶地形地貌的专家们发现,由县地名办和县民委共同开发出来,辟为丹寨县境内的一处旅游景点。后经全面的勘测后,发现洞中一大厅内有一壁巨幅的彩色岩溶体,上千个色泽鲜艳的“金瓜”布满
3、高要梯田
高要梯田,位于贵州省丹寨县高要村。一千多亩梯田景观,位于一座大山之上,顺着山势,层层叠叠,从山顶一直延伸至山脚。梯田也像一条条美丽的苗家腰带,装点着雄浑的大山。岁月早已过去几百年,辛勤的苗家儿女年复一年在这里耕耘,繁衍,年年岁岁演绎着特有的农耕文化与大地艺术。这可是一个令人想象不到的美丽地方,每到秋天,高要梯田群充满了一种令人欢快愉悦的金黄色。甚至连那里的风,也是金黄色的。每年9月,丹寨县高要苗寨1000余亩梯田的稻谷陆续成熟,层层叠叠,黄绿相间,秀美如画,优美的景色引来不少摄影爱好者摄影采风。放眼观望,梯田一片金灿灿、黄澄澄的景象,景色迷人,十分壮观,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高要梯田位于贵州省丹寨县高要村西南面321国道旁,一千多亩梯田景观顺着山势,层层叠叠,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山顶,像一条条美丽的苗家腰带,装点着雄浑的大山。另外,正在实施的“高要多彩梯田”农业旅游项目借助高要梯田得天独厚的优势,按不同的季节种植多种色彩的农作物,用大地艺术形式创造出全国独树一帜的“高要多彩梯田”,堪称杰作。每年梯田拍摄最佳时节高要梯田优美的景色都会引来不少摄影爱好者摄影采风,梯田放眼观望,
4、卡拉苗寨
卡拉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龙泉镇,地处摆泥河上游、富贵河东岸,距离丹寨城区仅仅3公里。卡拉村是一个特色的苗族村寨,全村共114户,将近500人,基本为苗族人家。卡拉村古树林立,生态条件优越。村中有古泉,泉水终年不竭。这里流传着一句古话“卡拉必须有树,有树才有水,有水人才能生存。”卡拉村大约有500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吴杨二姓为躲避战乱从江西迁徙到此,定居在卡拉村,融入了苗族。卡拉村民居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房屋均为木质穿斗式的吊脚楼。卡拉在苗语中为“好”的意思。卡拉村还保留着丰富的苗族的文化。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六月六、七月半等,活动内容有酒歌、飞歌、情歌、芒筒芦笙表演,吹笙跳月、舞龙、鸟笼工艺展演等,苗族织锦、蜡染、挑花、刺绣独具特色,“斗鸡肉”为风味独特的饮食;“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苗族服饰”、“鸟笼制作技艺”等。卡拉村的鸟笼编制技术十分有名。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多有爱鸟养鸟的习俗,而鸟笼成为必不可少的用具。鸟笼编织艺术起源于村中的王姓。据卡拉鸟笼编织艺术的第五代传人王玉和讲述:王家过去就是著名的鸟笼制作世家,从牛角坡搬到卡拉定居后继续从事鸟笼编织,已有12
5、牛角山
牛角山牛角山是丹寨县最高峰,海拔高度1701米,巍峨地屹立于县境东端。山势雄伟,古木参天,主峰削壁,直插云天。雄奇之处有诗为证:“牛角山山顶蓝天角插苍穹红霞舞,飞水岩岩挂空谷水化云烟白玉碎”。相传此山曾有一石牛,常出山中,敌死当地黄牯牛数头,“主者忿追,即山中忽无踪迹,惟一石牛焉,击之断一角,并以犬血淋之,嗣后不复出”,故名为“牛角山”。牛角山地跨雷山、丹寨两县,跨度面积33平方公里,海拔在1300—1701米范围内,保存的原生植被面积约5865亩。山中有楠木、娑罗木、倒鳞木等珍稀树种,有锦鸡、野猪、麝羊等飞禽走兽。现今尚有树龄为上千年的数人合抱古树,堪称黔东生态活化石。牛角山因其山势险要,是丹寨排调至雷山永乐的关隘,曾成为清代苗族人民抗清的古战场。清代欧阳朝相诗曰:“牛角山尖牛角雄,棉花冲里棉花红。报道阵亡何九锡,孛贤协镇再从容。”记述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战斗。今天的牛角山,保留着浓郁的原始森林,是丹寨县自然保护区之一。牛角山下的苗族人民,以山作为依靠,以山的气魄开创美好生活,越发使得牛角山具有与众不同的韵味。千亩茶园成了牛角山的裙带,万亩良田成了牛角山丰腴的肌肤。牛角山正如一位楚
6、飞水岩瀑布
飞水岩瀑布飞水岩瀑布位于丹寨排调河支源加配河小马颈坳河段北岸,距离河床200余米,崖高百余米,宽一百四十米。春夏时节,溪水自石崖顶部飞泻而下,声震河岸。涨水时,山洪如一匹黄缎横挂崖前,宛如彩练横空,煞是壮观。如遇雨后初晴,飞溅的水珠在阳光折射下五光十色,架起一道彩虹,让人心旷神怡,惊叹不已。排调籍省文联退休作家潘光华同志有联云:“牛角山山顶蓝天角插苍穹红霞舞,飞水岩岩挂空谷水化云烟白玉碎”,另有对联“漂流清漾波涛激浪漫沉浮(排调河漂流);雾霏霞霓霹雳雷霆震霄(飞水岩瀑布)”,足见其景观的壮丽神奇。飞水岩石崖上部前伸,下部后缩,崖下有一石台,解放前有外乡逃荒母女二人于石台搭建简陋草房,居住于此地十余年,风雨不侵。解放后当地政府解决了她们的住地,成为“旧时蜗居石壁下,现时侨居木瓦房”的佳话。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烂砍乱伐,瀑布一度消失,仅剩一堵石崖。近年当地实施国家生态工程,上游山坡绿荫覆盖,水源蕴涵丰富,瀑布景观逐渐再显,真可谓“千年古瀑又逢春”。
7、丹寨万达小镇
丹寨万达小镇坐落于丹寨县东湖湖畔,以苗族传统特色建筑为基础,以丹寨历史文化传承与民族风情为核心。小镇分为姊妹街、尤公街、苗姐三大主题街,与尤公广场、苗年广场、鼓楼广场、锦鸡广场四大广场。景区拥有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水车(直径28米)。苗族贾理、芦笙舞、锦鸡舞、苗年节、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服饰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聚集。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东湖附近电话:0855-2170609,0855-2170601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8、排调河
排调河排调河发源于丹寨县东部的杨武乡乌仲树也弓坳,自东向南流经羊物、年巫、南勤、岔河、码头、南留等地。在来束地出县境,汇入都柳江。全长70公里。因其主要流经排调镇境,故名排调河。有“羊巫河、长挂河、南流河、岔河、码头河”等河段名,流域面积660.33平方公里,其中县境流域面积460.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2.179%,平均流量每秒18.854立方米,天然落差570米、沿河汇入有南勤河,加配河,身起河、乌早河,乌素河、鸡家河等交流。排调河,河床宽,水流缓急交替,处于中流位置的岔河至码头河段,全程7公里,水量适中,河岸绿树成荫,雀欢鸟鸣,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飘然游弋,每到三四月间,杜鹃等百花两岸争奇斗妍,白鹭等飞禽林间竞喉赛歌,使人爽心悦目。沿岸依山而建的苗族村寨,俊俏的苗家男女纵情放歌,热情的芦笙、芒筒响彻河谷,穿透云霄,让人陶醉于古朴敦厚的苗乡风情之中。岔河至码头河段,有神秘的鱿鱼洞、姊妹岩、落虎涧、满天星、龙塘滩等自然景点,两岸完好的自然植被,纯自然的景观,给人回归自然的独特感受,是夏季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鱿鱼洞,是顺流而下的第一个美丽境地。这里,怪石林立于近岸边,河床微
9、世界巨莽
世界巨莽当你有幸观赏距丹寨4公里的排牙苗族莽筒阵后,会让你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仿佛穿越时空的燧道,回到远古荒蛮的时代,感受到刀与火的洗礼。丹寨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以莽筒芦笙为传统的器乐。从莽筒芦笙的普及程度、制作工艺、独特演奏方式、极其宏大场面看,堪称“中国莽筒芦笙之乡”。据传,芦笙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西南夷,为安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用当地水竹制成了多簧气鸣乐器,供给人们吹奏,成为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常用的娱乐工具。到了宋初,丹寨苗族先人“嘎尤”利用当地楠竹和水竹,制成了一种重低音共鸣乐器,取名为“莽筒”,并用来与芦笙一同演奏。以后,其它地区的芦笙爱好者闻风而来,学习制作和吹奏“莽筒”,使“莽筒芦笙”合奏的表演形式广为流传。丹寨保存最大的莽筒长4.5米、直径25厘米,重量达40公斤。堪称“世界第一莽”,已申报吉斯尼之最。莽筒一般是“一对”,砍竹制作莽筒,要“择日子”,制作完毕后要举行“开音”仪式,先由祭师朝太阳出来的地方祝词,以米酒喷洒莽筒,寨中资格最老的吹奏手吹9次长鸣开音。平常吹奏的莽筒,长度一般为50公分至150公分长,竹筒直径为8公分左右,吹奏时是10余支为一“拨”,低音效果
10、月夜古瓢琴舞
月夜古瓢琴舞被誉为苗族服饰史诗的白鸟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古朴典雅的风格,让置身其中的人们仿佛穿越时空的燧道,回到数千年以前的部落时代。白鸟衣与古瓢琴舞是相伴而生的。月夜古瓢琴,是苗族人民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乐器。古瓢琴舞是苗家男女老幼喜爱的一种独特的娱乐形式。黔东南苗族集居的地区,至今仍保存着最原始古瓢琴舞的,是丹寨县境内的雅灰乡、排调镇的苗族。古瓢琴琴声低沉厚重,具有很浓郁的抒情韵味,是难得一见的苗族民间艺术的珍品。现今仍保存最原始古瓢琴舞蹈的,是雅灰乡的雅灰、送陇、排路寨和排调镇羊先、麻鸟一带。作为经常性的自娱自乐节目,可谓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奇葩。古瓢琴,产生的历史难以考证。相传古时候有个酷爱音乐的苗家后生,一次在喂狗中敲木瓢得到灵感,从山上砍回一截泡桐树,挖空后绷上牛皮筋做成琴,用小竹片和棕丝做弓子。拿到寨坝上一拉,悦耳的琴声,招来了寨上的男女老少,围成圈跳起舞来。乡亲们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他随口答道:“狗瓢琴”。“狗瓢琴”从此得名,跳的舞自然就成了“狗瓢舞”了。后来在表演中觉得这个舞蹈的名字太俗,难登大雅之堂,便改名为“古瓢琴舞”。在薄雾朦胧月光下,山民们跳古瓢琴
全部丹寨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