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巍山县旅游
巍山县十大旅游景点
1、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蒙化志稿·城池志》载:“(巍山)城方如印,中建文笔楼为印柄。”从文笔楼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去就是古城的四条主街道。由于种种原因,古城的东、西、南三座古楼已毁,而今只有北门古楼和城中的文笔楼幸存下来。古城池形如棋盘,24条街和18条巷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棋盘式”城池布局。走进古城,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木雕大门、黑底鎏金的招牌、被岁月磨得光亮的石板路。街道上的房子,底层一律是店铺,临街的门面都是木质的,把门板卸下来,整个屋子就向街心敞开着。店门也是家门,没有扎眼的时尚招牌,也没有走遍天下都一样的纪念品。那些马具店、碑刻店、古董店、剃头店、小吃店可以让你逛个够。小店的主人,悠悠地坐在草墩上,也不在乎身边的铺子是否有生意,怡然自得地打着哈欠。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悠闲地坐在街边的草墩上,围着小方桌吃茶下棋吹牛,看街上的热闹。古街上,背着书包的、挑着蔬菜的、提着鸟笼的、牵着毛驴的、甩着空手的人们从古楼的门洞穿梭而过,来来往往行走于古街上。岁岁年年,热闹的景象似乎在这古街上定格。清晨,你可以在古街选
2、鸟道雄关
鸟道雄关位于巍山县和弥渡县交界,从巍山县城出发沿巍弥公路往东约20公里。这里海拔2700米,森林茂密、环境清幽。据康熙《蒙化府志》记载:“隆庆关在府城东,高出云表,西有沙塘哨,望城廓如聚,东有石佛哨,西山如峡,八郡咽喉。”早在明清时期,隆庆关就是茶马古道的关隘,每天有大量的马帮从这里经过,至今从关口被马蹄长年累月踩踏磨得极为光滑的石头以及石头上深深的马蹄窝,不难想象当年热闹的场面。1997年9月26日至10月8日,“云南鸟类环志国际研讨会”在巍山召开,会议期间在隆庆关进行鸟类环志工作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关口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鸟道雄关”四个大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唯一一块关于“鸟道”记载的石碑。每年仲秋时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迁徙,它们白天以太阳为航标,夜晚以月亮星辰为指引,凭借山脉等地形地貌以及地磁来确定迁徙的固有路线,飞赴南亚、东南亚及大洋诸岛,躲避北方寒冷的冬季。虽然鸟类拥有看清云层活动的锐利的“气象眼”,但在预测风暴或浓雾方面分辨力极为低下,一旦有浓雾的夜晚,常常在航向选择时发生混乱,往往被光源所吸引而迷失方向。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鸟道雄关”浓
3、古洞藏春
山林脱俗春长驻,月令无凭夏亦秋”。到了云南大理,不能不到唐代南诏国开国元君细奴逻的早年牧耕之地巍宝山看看长春洞。长春洞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巍宝山西侧,因殿后有一幽深的古洞而得名。从巍宝山停车场下车,顺着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十几分钟后就到了长春洞山门。山门为三开间单檐悬山顶式建筑,门额上悬挂一块“长春洞”匾,为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吏部尚书章照书。进了山门,看到在南厢房的侧山墙上绘有一幅巨大的“百鸟朝凤图”。画高10米,宽6米,中间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主干上绘有一只羽毛丰满神采奕奕的凤凰,围绕着画眉、八哥、绿鸠、鹦鹉、鹭鸶、喜鹊、野鸡等数百只珍贵禽鸟。这幅巨大的“百鸟朝凤图”绘制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在巍宝山还有一个与这幅彩图有关的神话传说。相传,南诏始祖细奴逻接替张乐进求的王位时,一只彩凤飞翔在巍宝山内的一支山峰上,百鸟便从四面八方飞到这里来朝拜这只凤凰。当年凤凰翔落的山脉被称为凤凰山,又叫鸟吊山,长春洞的这幅“百鸟朝凤图”便依据这个美丽的传说绘制而成。实际上,这幅“百鸟朝凤图”是巍宝山自古以来就是鸟类的乐园的一种表现形式,巍宝山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是鸟类理想的栖息
4、红河源
云南六大水系之一的国际性河流红河,发源于大理州巍山县永建乡米鹿么村。红河源头的巍山,充满了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奇特景象。“额骨阿宝”就是红河源头的名字,在巍山彝族话里,“额”为水之意、“骨”为弯弯曲曲、“阿宝”是父亲的同义语,“额骨阿宝”连起来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的父亲。几乎所有的河流都被称为母亲河,但红河不是,它从一开始就被称为父亲河。徒步行走云南六条大河的柴枫子作的《红河源祭》写道:“大地的复兴和丰盈,是我的美,是我波澜壮阔的美。生命的源流,从此而发动,如日之升真真而从容,如光之盈源源而深入,向着充分,在祖国之南”红河全长1200多公里,在云南境内长690多公里,在越南境内长500多公里,由北部湾注入南海,是中国南部最著名的一条河流,而这条河流的源头就在巍山。红河源的最源头部分称羊子江。羊子江经峡谷流入巍山盆地落马处以下称西河。整条30多公里的西河全部靠在西山脚下盆坝的西侧,没有哪个地段是跑到东面去的,为名副其实的西河。这条河又称瓜江,有“瓜江碧玉”的美称,由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古以盛产南瓜、冬瓜、丝瓜等各种瓜类而闻名。整个坝川是瓜果飘香,鱼菱满川的地方,所以孕育出来一个盛极
5、巍宝山
介绍:巍宝山简称巍山,位于巍山县城东南面11千米处,面积19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569米。该山南依太极顶、西邻阳瓜江、东连五道河、北与大理点苍山遥望,峰峦起伏,绵延数十里,前人认为山中有宝气放出,因而得名。巍山可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景区,景点有30多处,有洗心间、银粟泉、七星井等新景观,这些景观往往与神话故事相关联,形成巍山一大特色。此外,巍宝山还是南诏发祥地,道教名山,如今又恢复了洞经音乐乐奏会和彝族歌会,使这座名山更加璀璨。除了浓郁的宗教风格造就了“巍宝仙踪”之外,山中的奇景还形成了有名的巍山八大胜景:拱城远眺、天门锁胜、美女瞻云、龙池秋月、山茶流红、鹤楼古梅、朝阳育鹤、古洞长春。有关胜景,这里还有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八仙之一的何仙姑路过此地时,恰逢彩云显现,美丽的云景使她芳心大动,便不禁卧下仰望云景。后来,在何仙姑躺过的地方长出了三座呈“美女仰卧”形状的山峰,仙姑不慎失落的珍珠则化作了中央的水池,形成了“美女瞻云”的绝景。巍宝山还是彝族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巍宝山歌会便聚集于此,成为附近彝族青年男女的狂欢节。交通:游客从下关至巍宝山,可乘班车先至巍山县城,
6、垅圩图山城址
垅圩图山城址位于巍山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在今大仓镇甸中村委会,团山村西面垅圩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遗址后依大黑山,前临阳瓜江,山环水抱,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站在山顶眺望,整个巍山坝子尽收眼底。遗址面积约五千平方米。据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细奴逻建立大蒙国后,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在垅圩图山上筑城以居,该遗址为南诏国第一座都城遗址。1958年,云南省考古队在垅圩图山城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瓦砾、石礅、莲花柱础等建筑材料,进一步证实了该遗址是南诏早期都城遗址,这也与历代史料记载相吻合。1991年和1992年,云南省考古队连续两年在遗址上再次发掘出了一片古建筑遗址内的铺地砖和地基,清理出一块80多平方米的房屋地基。考古队还在房屋遗址旁清理出一块分别由两层阶梯和四层阶梯衔接成的两个台面,上面的铺地砖错落有致十分平整。遗址内共发掘出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头像等180余件(块)雕像,其中,完整的7件,较完整的佛、菩萨、天王力士头像42件,残断躯体31件。还有与当年山龙山于图山城址出土相似的有字瓦、方砖、莲花型石柱础等建筑材料。该遗址出土的石刻佛像,不仅有单躯、而且有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玉皇阁及文华书院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战乱,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玉皇阁旧址上创建文华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玉皇阁。玉皇阁与文华书院并存,分立左右。玉皇阁始建于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依次为山门、前厅、中厅、大殿共四进三院及两厢组成。大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前檐饰如意斗拱,装饰华丽。后殿建于月台上,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上下层檐下均饰七踩三昂斗拱,门窗雕工精细,为巍山清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殿宇。书院则位于玉皇阁之左,清光绪元年(1875年)创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立劝学所,改文华书院为高等小学堂。书院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大、二门、泮池、雁塔坊、奎星阁、藏书楼及两厢等大小九个院落组成,现仅存藏书楼、奎星阁、雁塔坊及部分厢房。奎星阁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下层四周设廊,上下层檐下均设七踩斗拱。藏书楼建于高台上,面阔五间20米,进深15米,高l1米余,重檐歇山顶,翼角出檐甚长,整个建筑气势宏伟。文华书院原存碑10通,为清光绪初年筹拨杜文秀起义军“叛产”作书院经费的布告,有一定历史价值。玉皇阁及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大理玉皇阁
巍山县境内有多处玉皇阁,但以巍宝山的玉皇阁最为壮观。原明代晚期的玉皇阁位置在三皇殿左下方,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重建时迁移到今天的新地址,在灵官殿的背后。玉皇阁依山而建,层层而上,每层以三路石级相通,共42级,由四圣殿、三师殿、吕祖殿、依云阁、弥罗上宫(圣父母殿)等组成,是巍宝山所有殿宇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殿宇,内供奉天地水三官、吕祖、财神等。玉皇殿内玉皇大帝塑像的天花板上绘有10幅彩色图案,其中9幅是彩龙图,另一幅是著名的道家“水火匡廓图”,具有很高的宗教研究价值。“水火七廓图”采用黑白两种颜色绘制,用宽细线条合半交错的手法绘成,既不同于太极图,也不同于八卦图。它源于后汉(公元947年~950年)巍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是道士妄想-长生不老丹的药方示意图。后来产生的太极图就是在“水火匡廓图”和“三五至精图”的基础上合成的。唐代四川青城山天师派道教哲学家彭晓曾批注《参同契》,将“水火匡廓图”解释为“明镜图”。这幅绘制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距今200余年的“水火匡廓图”标志着巍宝山很早就是中国南方五斗米道的传教区之一,也说明了巍宝山道教与四川青城山道教的文化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等觉寺及双塔
等觉寺(又名报国寺),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南诏,是巍山地区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佛教寺庙,为明、清两代僧纲司驻地。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寺僧无用自应天溧水(江苏溧阳县)来,与蒙化府土官左氏、蒙化大族善信等合力拆建,建成五进四院,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开始塑像。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土知府左氏建双塔于二门左右,诸善信增建殿宇五座。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605年),僧纲司住持性定募修各殿,又新建后殿两庑及更衣厅并塑罗汉,至此,等觉寺为规模最大时,清代咸丰年间兵焚,大部被毁,仅余太阳宫等处,清光绪年间,於太阳宫之左建禄位祠,祀云贵总督林则徐,太阳宫之右改建昭忠祠,祀咸同年间阵亡、殉难诸人。等觉寺呈座北向南,前为双塔,后为太阳宫,东院为禄位祠,西院为昭忠祠,西南为花园。双塔始建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为九级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文革期间,双塔惨遭人为破坏,东塔余二级,西塔余六级。太阳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为单檐歇山顶,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正面及二侧檐下施重昂斗拱,后檐以垂柱、花板装饰,整个建筑用料粗大古朴。1998年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巍山文庙
文庙在古城西门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庙毁,随即重建。清代咸、同年间(1851年—1874年),杜文秀大理政权驻蒙化守将李芳园、马国忠等复加扩建。民国初期设劝学所,1938年开办中学至今。文庙规模宏大,占地约10000平方米。呈坐北向南,前设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大理石匾。大门开于左右二侧,在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石桥、棂星门、大城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尊经阁等;东西二侧有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兴文祠、承祭斋、学官署、射圃等。现存大城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前设月台、环以石栏,殿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1米。单檐歇山顶,檐下四周置五踩重翘斗拱,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雁塔坊为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檐下四周设斗拱,八个翼角飞展,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明伦堂建筑独具一格,前为卷棚,后为尖山的两个建筑勾连而成,中有6扇格子门,分别镌刻春、夏、秋、冬四景和山水、城堡庙塔,雕工十分精湛。2003年8月大理白族自州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巍山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