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红河州 > 蒙自市旅游
蒙自市十大旅游景点
1、红河州博物馆
红河州博物馆坐落在蒙自市天马路65号红河州行政中心红河广场西侧,于2003年12月建成,馆址占地面积3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21平方米,有文物藏品8089余件,是红河州唯一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2005年10月8日开馆,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走近红河州博物馆,别具一格的中西结合建筑十分显目,取材于红河少数民族转山和圈舞习俗灵感的锥形体造型上,装饰着丰富多彩的民族图案和纹饰,而风格各异的窗口造型则来自于少数民族对日月水火的崇拜。漫长的岁月中,红河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不朽的文明,在“古老神奇的红河”、“绚丽多彩的红河”和“富饶美丽的红河”三大专题5090平方米的展厅中,展出有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美伦美奂的陶瓷器、神秘莫测的铜鼓、优美的书画作品、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和工艺品、民间乐器、宗教祭祀用品以及锡工艺品等一千多件,代表着先人们不朽的科技成就和艺术才华,凝聚着祖先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红河州博物馆浓缩了红河文化的精髓和历史情怀,承载着全州400万各族儿女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它以歌颂红河瑰丽的河山、勤劳的人民为使命,以展示红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三千四百年”亮丽名片为己任
2、西南联大蒙自分校陈列室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同年10月,三校合并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局势持续恶化,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保存教育与文化命脉,以其卓越的贡献而成为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创造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培养了众多英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八位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朱光亚、王希季、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四位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并有173位师生被评选为两院院士;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西南联大设文学院、法商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共26个系,以及2个专修科、1个选修班。西南联大成立初期,因昆明校舍不足,文学院、法商学院于1938年4月迁至蒙自办学,合并为“文法学院”,又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于1938年5月4日开学。后因国民政府中央初级航空军官学校由桂林移驻蒙自,需占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校舍,文学院、法商学院
3、蒙自南湖公园
蒙自南湖:在云南蒙自县城南。明代在积水洼地上开凿而成,引城东法果泉水入湖。湖中堆三座土山,名为“蓬莱三岛”。清筑堤建桥,渐成“十顷平湖堤柳合,一庭清景藕花香”的景区。南湖位于蒙自县城南,总面积41万平方米。最初这里是雨水汇合成的小泽,又名草湖。明代将其开掘成湖,在湖中堆积成三座土山,以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公署内竹秀林幽,鸟语花香,一个个精巧雅致的亭台楼阁隐于翠绿丛中。公园内终年杨柳依依,四季碧波粼粼,景致有如仙境。从前,当地的文人学士常喜欢到这里吟诗作赋,发奋苦读,故又称“学海”。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事起源于这里。南湖素有“小西湖”之称,史称“泮池”。中心有菘岛,岛上的花木栽培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在菘岛古坊门厅侧,建有闻一多纪念碑和纪念亭,环境卫生条件良好。位于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文澜镇南部南,故名,总面积41万平方米。最初这里是雨水汇合成的小泽,又名草湖。明代将其开掘成湖,在湖中堆积成三座土山,以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公署内竹秀林幽,鸟语花香,一个个精巧雅致的亭台楼阁隐于翠绿丛中。公园内终年杨柳依依,四季碧波粼粼,景致有如仙境。从前,当地的文人学士
4、查尼皮
查尼皮位于蒙自县芷村镇。查尼皮是彝语“不引人注目的”意思。这里离滇越铁路和中国第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的交汇处—碧色寨不远。而碧色寨是是近代云南最繁忙最热闹的火车站,因为它是两条铁路的中转枢纽,是云南铁路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最多时有2000左右的铁路工人在此工作。不远的个旧锡矿,有工人10万以上。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就把在云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点放在了蒙自、个旧等地。1926年8月,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派云南籍党员李鑫回云南开展工作,组建云南特委。李鑫(1897-1920年),字金山,号木子,龙陵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受李大钊等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与王德三、王复生等一起,在京建立云南革新社,出版进步刊物。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滇创建云南地下党组织,领导工人及农民运动。1929年4月在个旧不幸被捕,同年5月在蒙自英勇就义。李鑫还来过我们蒙自和个旧进行实地考察。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下令“清党”,四处捕杀共产党人,于是中共云南特委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的滇南,并且由李鑫直接负责个旧矿山和个碧石铁路的工农运动。1928年夏
5、缘狮洞
缘狮洞缘狮洞座落在距县城东北方38公里的静灵山上。洞的四周风景如画,古松挺拔参天,果树成林,花草茵茵,蜂飞蝶舞。洞前有鸣鹫河穿越而过,河对面是清道光一年(1821年)曾任台湾知府的曹世桂墓(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距洞3000米处,有1988年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的青铜墓葬群。洞南是美丽富饶的鸣鹫坝子。缘狮洞海拔1800米,居高临下,依山傍水,远远望去,在霞光的辉映下,气势非凡。缘狮洞,又称为“观音洞”,属喀斯特地区石灰岩溶洞,镶嵌在悬崖峭壁间。始于清代的缘狮洞古建筑群,虽经几百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缘狮洞依山而立,顺崖蜿蜒上升。其建筑艺术具有独特价值。这是一座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构思之独特,造型之巧妙,在我省古建筑中实属罕见。整个建筑为“灵”字型,气势雄伟,规模宏大,颇为壮观。建筑群分为三天门、八卦池、归真祠、聚仙阁、三清殿、白玉楼、晨钟、暮鼓、缘狮洞等三十多套殿宇。牌坊按“灵山”二字布局,从八卦池旁拔地而起,倚山凿壁,砌台筑基,建成的殿宇、楼阁、牌坊,坚固不朽,颇富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和苗族艺术的高超技法。游人每每至此,都仿佛置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新天地步行街
蒙自新天地商业街地处蒙自经济开发区与老城区之间,贯通锦华路与天竺路,交通便捷,紧靠省级住宅示范小区红竺园等多个连片开发的住宅小区,处于蒙自城市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地段,被誉为“滇南一条街”。商业街净用地5.3公顷,全长700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密度38%,容积率0.77,是由我省房地产界的领头羊--昆明官房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商业步行街全面引入“一站式”消费的规划理念,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旅游、观光六大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滇南地区档次、品位最高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更是蒙自房地产业的“地王”式建筑。蒙自新天地商业街在建筑内涵上以地域特色、文化性、时代风格为主线,在建筑形态上则以时间为纽带,按古代、近代、现代的时空序列,通过蒙自的历史文脉把不同时期风貌的建筑特色在商业街中串接起来,体现蒙自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并使这种具有恒久价值的历史特色以一种新的方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商业街按现代建筑风格过渡到近代法式建筑为主的欧式风格,再以体现中西合璧和本土建筑风格的时空序列,把整个街区大致分为头、中、尾三段,分别由现代建筑、近代法式建筑、当地民居建筑三组风格各异的建筑群组成,其中
7、尼苏小镇
尼苏小镇占地面积500亩,共有369户人家。距蒙自市行政中心6公里,紧靠天马路北沿,交通畅达,是蒙自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尼苏小镇原为文澜镇大台子村委会第一、二、三村民小组所在地。因原居住村民98%为彝族,是蒙自彝族尼苏支系最大的聚居地之一,故起名尼苏小镇。近两年,小镇以“美丽家园”建设为契机,打造成为以少数民族风情和特色建筑为主题的旅游区。将居住、商贸、旅游较好地结合,是传承发扬彝族尼苏支系民俗风情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心。尼苏小镇位于“两海”(长桥海、大屯海)之间,呈正东正西摆布,区位优势凸显,距市中心10公里。西面紧靠大屯海高原湖泊景观带,东面为长桥海湿地公园及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以北5公里为蒙自火车北站,以南8公里为蒙自汽车客运站。无论从游客的集散,自驾车的抵达,旅游路线的安排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尼苏小镇属“新建式古镇”,是在没有任何历史古镇的依托的情况下,以当地文化为背景,以建筑文化为平台新建出一座以古镇来彰显当地特色文化,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现着重开发彝族文化传习馆、尼苏特色餐饮区、彝族服饰文化、饰品购物区、酒吧、咖啡馆、茶馆区、民居客栈区、特
8、蒙自烈士陵园
蒙自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0年1月,在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对烈士陵园进行整体规划扩建,占地56461平方米,分别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革命战争、守土卫国作战中捐躯的革命烈士539名,园内建设均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式建筑。陵园正大门为牌坊式结构,门额上方匾额“蒙自烈士陵园”为-同志所书;进入大门,正前方是宽阔的悼念广场,广场上巍然屹立着16.4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绕过纪念碑,是烈士墓区,这里安息着李鑫、杜涛、巨伯年、李启、何军林等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革命烈士,墓区前方南北两侧是革命烈士骨灰存放室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园内水榭亭台、鱼池曲桥、步云桥、休闲长廊、接待办公楼、停车场、松柏苍翠、绿树成荫、山石相连映衬于林木花圃间、庭院灯光音响、多媒体影像等设施俱全,是弘扬革命精神、培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纪奠先烈、抚慰烈属、开展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蒙自革命烈士陵园于1988年7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云南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1998年3月被红河州人民政府批准为“红河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9、新安所
新安所位于红河州蒙自县城东南,地处北纬23°15′至23°21′,东经103°24′至103°31′,地貌为东面高山横亘,西南面丘岗起伏环抱、北面为一马平川,地势开阔,掩映在4万亩连片的石榴园之中,是一派美丽富饶的江南田园风光。全镇国土面积87.2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7万人),是一个汉、彝、苗、壮等民族的聚居地。新安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立贲古县,设治于新安所一带。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在新安所设立守御千户所,驻扎军队,屯田戌边。之后,地名一直沿用新安所。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建新安所古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所归蒙自县。2000多年的历史沧桑,1000多年的军事活动,孕育了新安所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区域内星罗棋布的文化古迹,现存明清历史街道11条、军事遗址5处和古寺庙9座、古民居68座、古墓葬800多座、古石碑23通和古戏台、古商铺、古驿道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着新安特色的妆会、洞经、书法、绘画、雕刻、刺绣、诗词、小吃和刘洙、肖崇业历史名人
10、万亩石榴园
万亩石榴园蒙自万亩石榴园地处昆河经济带上,石榴种植有700多年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支柱产业的兴起,得到了省、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培植,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户投资经营的方针,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依靠科技、面向市场的产业政策,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65000亩,种植面积跃居全国首位;产量达6万多吨,占全国石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值近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投资商和旅游观光游客纷至沓来。至2000年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累计达1650万元。1996年蒙自万亩石榴园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全省第一个农业生态旅游项目。1998年蒙自万亩石榴园近期旅游配套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和石榴苑修建性详规等规划文本,已经专家组评审通过,逐步得以实施。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蒙自甜石榴荣获82项大奖之一。蒙自新安所甜石榴,据传也是从伊朗和阿富汗引进种植的,迄今已有700多年的种植历史。新安所镇位于蒙自县中部,距县城7.5公里,新安所甜石榴,是全国独有的一大地方名特产品,以其个大、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著称。籽粒
全部蒙自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