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昭通市 > 昭阳区旅游
昭阳区十大旅游景点
1、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阳区西部,距城区83公里,海拔2215—3364米,年平均气温6.2℃,总面积19200公顷。这里有广袤的、被誉为地球之肾的高山湿地,这里栖息着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大山包还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被列入《中国湿地行动计划》予以重点保护。这里的彩色草海、起伏山峦、清澈明静的仙鹤湖、雄奇险峻的鸡公山大峡谷、极富特色的民俗民风已逐步引起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环保人士、摄影家、旅游者、探险者所关注。这里是黑颈鹤越冬栖息的乐园——每年初秋,深恋大山包的黑颈鹤不畏艰难险阻,准时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翱翔而来,在此越冬。据有关资料,世界上原有鹤类32种,现仅存15种,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湿地的鹤类,且为我国独有。在全世界已知的5554只黑颈鹤中,到大山包越冬的就有1300多只,占国内已知黑颈鹤种群的四分之一。这里有烟波浩渺清澈透明的仙鹤湖——湖面340公顷,偎依在一座座起伏的山峦之间,像一个美丽的少女,温婉而透明,清洁更靓丽。她多情善感,明眸生辉。她是一面镜子,照得见人的灵魂,看得清人之沧桑。天空的白云与之相映,水中的鱼儿往来自得,人间仙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2、昭通葡萄井
昭通市西郊10余公里处,有一石山,名老鸦崖。崖下有泉,“方圆八尺,泉水四时温暖,由下涌出,碧泡累累如珠泉”,称“葡萄井”。关于葡萄井是一口神秘的井人们不知它从何始,但至今还有多个关于葡萄井的美丽传说:传说,有一年,王母从天上来到这里,叫山下的一对夫妇种下一林葡萄,当王母于月夜掬一捧这里的泉水解渴时,天上的夜明珠也坠在水里,第二天,这泉水涌出来,竟是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又说老鸦岩下,有相依为命的母子俩,母多病,临死前想吃一粒葡萄以解渴,子因家贫买不起葡萄,痛哭失声,观音菩萨知道后,把母子俩门前老井点化为盛产葡萄的奇井,母喝了井水,病不治而愈。后因母贪念日炽,观音便又将葡萄变了回去,只留下串串珍珠般的水泡。珍珠泉也因此而得名。是一口民族的井它的存在与这一个民族的流脉有着极大的干系,有至今尚未解开的文化情结。这个民族就是彝族。据很多彝学专家研究认为彝族的根在云南昭通。《西南彝志》说:武乍二长子,居楚吐以南;糯恒二次子,往洛博而北;布默二幼子,实液中部漫。天上布满星,地上布满人,六祖的后裔,各处去定居据考证糯、恒后裔主要迁入四川凉山地区,凉山彝族盛传他们的祖先古侯、曲涅两兄弟由昭通迁去。糯
3、大山包村
在我国西部,云南省昭通市西北部有个地方叫“大山包”,这里有彩色的草海、起伏的山峦、清澈明静的跳墩河、大海子和雄奇险峻的鸡公山大峡谷,极富特色的民俗民风这里是旅游及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就在大山包深处却隐匿着一个小村庄。每年9月底开始,这里就会陆陆续续有黑颈鹤飞来过冬,直到第二年三月份才离开,当地流传一句谚语“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也说明了当地人民对黑颈鹤的爱护。它们的到来,给大山包带来了很多生机,也吸引了很多鸟类爱好者不远千里前来观赏。黑颈鹤是一种唯一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大型珍稀禽类,是全球急需挽救的频临灭绝物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属于国宝级鸟类。全世界有8000多只,在大山包这里越冬就有1300多只,为国内已知的最大黑颈鹤种群。而村子那里依然是一座座土胚墙,稻草铺设屋顶的房子,这个村子叫“大山包村”,是大山包里唯一的自然村,从土胚墙上的裂缝,屋顶上杂草丛生的情况来看,这些房子都已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大山包地处高原,是中国目前黑颈鹤越冬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境内有大片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沼泽湿地,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而在大山包
4、孟孝琚碑
孟孝琚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三中学)壁。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孟孝琚,原名孟广宗,“十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改名孟。他先聘“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夭亡于武阳。其父的下属-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从碑四周所刻的龙、虎、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北方南圆”的陋说,而且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梁启超语)。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残碑高1.33米,宽96厘米,碑文共15行,每行残存21字,(按上下文意推测,每行上缺7字),隶书。由于碑文残缺,仅有“丙申”、“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字样,给确定建碑时间带来困难。学者们考证,各抒己见,聚讼纷纭,主要有西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东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龙家祠堂
龙家祠堂龙家祠堂建于1932年,是一座仿清建筑,极具规模。龙家祠堂建在小松山脚下的龙潭边,距昭通城西南十公里,为龙云家庙。仿照昆明吴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规模又比金殿大得多。祠堂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祠堂坐南向北,四周有高大厚实的石墙,由于建于兵荒马乱年间,护墙上沿设有枪眼和垛口,正面左右接护墙外有二层尖顶炮楼。左为祠堂,右为庄院,最前立照壁一堵,门开两侧。据说,龙云一步一步走出昭通,经历磨难当上了云南省主席后,为建家祠,昭通有名的风水先生翻山越岭寻龙点穴一直到永丰簸箕湾的小松山,举目望去,可看到龙山寨、望海楼,小松山脚下有龙潭水,便附会龙入大海,选定在小松山脚下修建龙家祠堂。192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不久,龙云捐巨资创建了昭通联合女子中学,发展家乡教育。1931年,龙云又捐资创办云南第二民众教育馆,1933年又捐资修炎山小学。龙家祠堂修建后,龙云又于1934年捐资对附近的农田水利进行了治理,深挖河道,使水道畅通,水患减少,沿河人民深受其利。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南约12公里的永丰镇簸箕湾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霍承嗣墓壁画
原葬于距昭通市约10公里的后海子中寨,1963年进行清理发掘,1965年迁入市区昭通中学内。墓室呈正方形,由长方形砂石叠砌而成,边长3米,高2.20米。墓中文物早年被盗,室内四壁绘满题材丰富的壁画,画为彩绘,颜色为朱、赭、黄、黑等色,画风古朴,出自民间画匠之手。其中有墓主人、侍从、家丁、部曲、中闾候、金童、玉女等人物形象。墓室北壁即后壁是画面的重要部分,下层正中绘墓主人霍承嗣像,高48厘米。像左上方有题记8行,记载霍承嗣官居持节都督江南交、宁二州诸军事,建宁、越、兴古三郡太守,南夷校尉,交、宁二州刺史,进封成都县侯。霍家是“南中大姓”之一,墓主人是霍峻、霍戈的后裔。墓建于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墓东壁上层绘朱雀、白虎、房舍、流云等;下层绘持幡送葬队伍13人。西壁上层绘青龙、朱雀、屋宇等图像;下层绘家丁部曲40人。此墓壁画对研究东晋时期云南与中原关系、汉彝融合、“南中大姓”、“夷汉部曲”,以及服饰、建筑、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83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大山包
大山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部大山包乡,地处云贵高原凉山山系五莲峰山脉分支的高原面上,地貌类型单元为高山丘陵。处于云南对内大通道的主干线上,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航运与外界相联,距昭阳区城区约79公里。是集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景区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海拔2215~3364米,气候垂直分带,年平均气温6.2摄氏度,是世界濒危珍稀物种黑颈鹤(1300余只,约占世界已知黑颈鹤种群的四分之一)的温馨家园。这里的草场、山峦、湖泊、峡谷、雾淞、云海及民俗风情已逐步引起国内外的旅游者、科技工作者、环保人士、摄影家、探险者关注。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景区集山水、湿地、草场、湖瀑、珍禽于一体,融辽阔、俊秀、奇险、神秘、珍稀于一身,是一块没有污染的、生态完美的净土,是极为少见的观光、摄影、科考、探险、休闲、娱乐的综合生态旅游景区。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部大山包乡
8、大龙洞景区
大龙洞景区龙洞景区系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龙洞水源和周围的古建筑以及山林组成的森林景区。保护区位于昭阳区城区北郊10公里的九龙山,面积425亩,山有九箐,上有十三峰,层峦叠嶂,林木荫翳,山脚箐底林荫深入一大石洞内,有一潭清泉流出,称“大龙洞”,史称“龙池”,大龙洞早已辟为景区,古为昭阳八景之一。目前,大龙洞是昭阳著名的风景区,大龙洞泉水是昭阳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其周围有占地面积5184平方米的庭园和建筑,以及86公顷的森林。大龙洞景区内曾有过山洞,为昭通人祖先——早期智人“昭通人”的六居之地。汉张骞向武帝陈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意即在汉代“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便已开通,并经过昭通。公元1—5年文齐驻朱提(昭通古称),于境内“穿龙池,溉稻田,为民兴利。”大龙洞于是便形成了。随着历史的沉淀,在中国传统农业大国中,大龙洞为昭通的农田水利建设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地址:昭通市北郊距昭通城12公里
9、龙氏家祠
龙氏家祠位于云南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湾村,系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祭祖修建的祠堂。家祠始建于1930年,由龙云的胞妹龙志桢负责修建,祠堂于1933年完工。宅院及附属工程1935年因龙志桢病故停建,1938年龙云派次子龙绳祖和时任云南省昭宣师管区副司令的陈纯初继续修建,最后竣工于1942年,占地26.5亩,祠堂坐南朝北,外设护城河,宽4米,河中的水与黑泥地捧水围堰塘相连,河水清澈灵动,河内种有荷花。原有城墙用土夯筑,仅留下毛石堆砌的墙垣。现维修后的城墙在原基础上改为砖砌,高3.8米,宽3.2米,恢复垛口及女儿墙。城墙西北角建有碉堡。高大的门楼歇山顶,盖青瓦。2013年5月,龙氏家祠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昭通市永丰镇簸箕湾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昭通古文化遗址
昭通古文化遗址位于昭通市城北北闸镇塘房二社过山洞村。洞长40多米,洞宽10米有余,最高处约5米。1982年,市文物普查队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和1枚人牙化石。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定名为“昭通人”。这一发现填补了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的空白。继发现过山洞后洞内旧石器遗址后,又在前洞口左侧倒塌的岩脚下发现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洞穴前高后低,遗址向内形成斜坡,地表面暴露的是多块陶碎片。初步探测,文化层深1米余,分布面积10平方米左右。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磨制较粗糙。陶器以夹沙红陶居多,夹沙灰陶次之,均为索面。器形有长颈尖底罐、单耳圈足罐、环底钵、平底小杯、折沿罐、釜形器等。景点位置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塘房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昭阳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