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新城区旅游
新城区十大旅游景点
1、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是1937年至1946年期间,我党我军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公开的合法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招收和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抗日前线领取、转运和采购战争物资。今天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0在西安市七贤庄一号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也改名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同志任-表。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为了向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9年将一号院修复原貌,建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纪念馆包括当年的接待室会客厅、办公室、-表室、救亡室、机要室、地下室和在此工作及来此居住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住室等建筑,陈列了大量的文件、证章、电台、书刊、新闻图片和烈士手稿、照片等革命文物,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办事处成立的经过、历史任务、办事处同志工作学习和与敌人作斗争的情景,成为人们参观学习的革命旧址。经念馆内还展出了当年的重要文件、手稿、书刊
2、易俗社
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创办于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即1912年,迄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的剧社之一。其创始人李桐轩,孙仁玉先生等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会员,因以“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为办社宗旨,故改名“易俗社”,是我国最早把戏曲训练、培养艺术人才、文化教育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的秦腔艺术团体。它首次在秦腔剧社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剧本建设,仅80余年,编写的剧目达800多本。其中最著名的编创人员有:范紫东、孙仁玉、高培支等。它首次建立了文化、业务和训练相结合的戏曲剧社。秦腔是我国北方古老剧种之一,被尊称为“中国戏剧鼻祖”,其唱腔精犷、豪放,需气运丹田,神聚于一方能发声,故唱秦腔不叫“唱”,而称做“吼”。曾有一河南人,携豫剧来陕,与西安一碎娃打赌,论秦豫长短,河南人吼几声秦腔后,脖子不能直起,故留下“来陕西我好不惶,唱秦腔把我的脖颈唱成歪歪”的笑话。秦腔须生慷慨激昂,昊角编者绵韵悠长,丑角则生倔愣、生、昊、净、丑声调分明,各有千秋,充分体现了秦地秦人的性格特征。曾在这里,不知上演过多少出秦腔戏,每当谈起西安易俗社,我都会想起一个人,那就是高培支老先生,按辈分我应该称他太爷爷,
3、陕西科技馆
陕西科技馆位于西安市新城广场东南角,该馆科普展厅以“提出问题比获得答案更为重要”为指导思想,在展示自然科学基础原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展示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重大走向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领域,使展示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导向性,不仅体现和展示了科技发展的过去与现在,而且还着眼于展示未来。使观众在动手参观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科普展厅位于陕西科技馆大楼的一至四层,总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一层展厅面积为180平方米,主要展示内容有航空、航天、机械等;二层展厅面积为440平方米,主要展示内容为电磁学;三、四层展厅面积均为390平方米,主要展示内容有力学、光学、声学、数学、人体科学、材料学、多媒体技术展示等。共有展品80余件,其中80%的展品可供观众直接动手参与,使观众在娱乐中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规律。科普大篷车陕西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是由中国科协统一设计。该馆正在使用的科普大篷车是陕西省第一辆流动进行科普宣传展览的专用车辆,是陕西科技馆科普展览的延伸。车上配有地面卫星接收系统、投影仪、多媒体播放系统、高音喇叭、照明设备、发电机等装置。通过这些装置,可以随时随地向观众播
科普教育基地名录
4、八仙庵
八仙庵又称“八仙宫”,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内,原为唐代兴庆宫遗址的一部分,现在是古城西安最大的道教庙宇,也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仙庵相传建于宋代。元、明、清各代屡次翻修。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到西安避难,曾颁发1000两白银,命八仙庵道长李宗阳修建牌坊,并赐八仙庵“敕建”二字,高悬于庵前门领之上。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数次拨款整修。八仙庵现由山门至后殿分为三进,山门外有清光绪二十年砖砌大牌坊两座,门外的影壁上刻有“万古长青”4个大字。山门两端,钟、鼓楼分立左右。第三进正殿门楣上悬有清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的“洞天云籍”匾额,大殿两侧是东西跨院,东院有吕祖殿和药王殿。每逢农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八仙庵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四方香客都会云集于此。八仙庵外有一条长100米左右的仿古街,开满了各式小店,主要经营各种香烛、宗教用品、工艺品、小商品、各种古玩物件等等。典故传说:八仙庵的大殿外面有一座巨大的石碑,碑上刻有“长安酒肆”四个大字。据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在长安时经常来这里喝酒,曾经多次醉倒在“长安酒肆”。当时的长乐坊一带老徐家的稠酒颇有盛名。此酒是用糯米制做的一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西安新城广场
西安新城广场位于陕西省人民政府大楼以南、西新街与东新街交汇处,占地5.7万平方米,新城广场原系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元奉元城台察院址上建成的秦王府的一部分。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秦王府改为八旗校场。民国15年(1926年),原八旗校场南部开辟为广场。民国16年(1927年),冯玉祥以原明清道路为基础,改建东新街、西新街、南新街为泥结碎石路面,使广场与东大街、北大街、尚仁路诸干道沟通。新城广场作为西安惟一的公共活动场所,自开辟时起,不断有大型-在此举行。建国后,陕西省及西安市的重大活动和重大节日的群众性-,均以新城广场为中心。初始,广场东、西、南三面为秦王府城垣,有东、西、南城门三座,后在南城门内建戏楼一座。1952年为扩建广场,拆除戏楼、城门和部分城墙,修建广场东西向、南北向道路和两条斜向支线道路,铺泥结碎石路面。在广场北沿搭建检阅台,检阅台东、西两侧构筑混凝土板观礼台。1959年,新城广场道路翻建为混凝土路面。1984年,拆除混凝土板观礼台,改建为绿地。1992年,拆除中部南北向道路,修建宏伟的彩色音乐喷泉。屡经扩充改建,它与四周林立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陕西省科技馆、
6、西安长乐公园
长乐公园原名西安动物园,位于西安市东郊金华路北段,隶属于显示市容园林局。公园面积293.711亩,其中水域面积26亩,地形起伏,植被茂密,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之势。整个公园分为植物观赏区、科普教育区、长乐潭水区、文体健身娱乐区、办公管理区等五大功能分区。已经造建成了桂花广场、岁月丛林、健康之林‘鸟之丛林、探索丛林等五个广场,种植有珍惜后壳树、桂花、玉兰、云石等117种园林观赏植物,形成月季园、合欢园、樱花园以及银杏、红栌等园林景观。长乐公园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韩森寨苗圃,占地333.33亩,是当时西安市最大的苗圃之一。1976年,为了安放日本赠送的一批热带动物,韩森寨苗圃被改建成为西安市动物园,并于1977年正式向游客开放,从此,这里就成为了西安东郊的一块地标。2004年,由于空间的限制和动物数量的增加,原来的面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此,西安市成立了秦岭野生动物园,将原来的动物全部搬迁到了秦岭之中。200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陆续投资2200万元,对长乐公园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逐步拆除了园内为动物服务的各种设施,新建了合欢园、樱花林、足迹广场等9处新景点,园林广场和绿地共计1365
7、西安革命公园
西安革命公园位于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占地一百五十余亩,创建于1927年2月,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匪首刘镇华在张作霖等的支持下,纠集一支号称“十万人”的部队,企图攻占西安,为北洋军阀扩大地盘。刘镇华围城8月之久,放火烧掉城外10万亩麦田,强征民夫在城周围挖掘了一条3公里的断绝沟,企囹迫使全城军民投降。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带领全城军民坚守西安。后冯玉祥将军大军入陕,粉碎了刘镇华的阴谋。时称“二虎守长安”。在守城期间,死难者5万人左右,占当时城内人口的四分之一。1927年,为了安葬和纪念死难的5万军民,冯玉祥率众公祭,建“革命公园”,园内建立烈士祠和革命亭,供市民凭吊纪念。公园在原清代满城废墟上建立的。当时冯玉祥、于右任、杨虎城等革命将士亲临负土填坑,在园内东西两侧堆起两个大冢,冢内集骨安葬了围城期间病、饿、战死的军民尸骸。1952年为纪念王泰吉、王泰城烈士,在公园东南角建烈士亭,亭内有纪念碑。革命公园经过历年修建,主要建筑有革命亭、忠烈祠、东烈祠、西烈祠,东西大冢、花坛、亭台,开辟了莲池等。革命亭前的喷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逐渐由对抗转向和平共处,八路军办事处由原来的地下转变为半公开的联络处,负责人为叶剑英,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负责。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采购,转运物资。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刘少奇,叶剑英等人曾多次来此处并指导工作。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一号院是主要办公地点,三,四号院为下属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居室,七号院为招待所。各院布局基本相同。一号院坐北面南,由前后两面三刀进院落的砖木结构平房组成。两院主体建筑平面呈工字形,面阔五间,进深六间,辟有地下室。一号院于1959年维修后辟为纪念馆,存有周恩来,朱德,林伯渠的书信,照片等遗物。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北新街七贤庄一号类型:纪念馆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休息)9:00—17:0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交通103、104、105路公交直达。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9、西安易俗社剧场
在古都西安,能代表秦腔艺术最高水准的就要算西安易俗社了。西安易俗社原叫“陕西易俗社”,创办于1912年,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的剧院社之一。位于西安市关岳庙街(今西一路)坐南向北。此地原为“宜春原”,清末固原提督张志行(蒲城县人)之子张少云爱好二簧,购地建筑室内剧场,以演二簧为主。民国五年(1916),军阀陆建章督陕时整修,装置了西安最早的转台,作为京剧演出场所。民国六年卖给易俗社,该社又对原舞台进行改造修葺。由当时陕西督军陈树藩书题“易俗社”牌名。“宜春园”始更名为“易俗社剧场”,成为陕西最早的现代化剧场之一。剧场由前厅、观众厅(含楼座)、舞台、演员化妆室组成,砖木结构。设座席九百零四位。该剧场长期为陕西易俗社(今西安易俗社)固定演出场所。自其建成后秦腔正式进入剧场演出,三十年代的现代灯光布景也首先在这里出现,现为陕西戏曲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明秦王府城墙遗址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位于西安市陕西省人民政府周边及新城广场上,建成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初,朱元璋将其次子朱樉封为秦王镇守西安,修建了秦王府。明末李自成攻入西安,占据秦王府并在此成立大顺农民政权。历史上的秦王府城规模宏大,建有承运殿、存心殿、承庆宫等宫殿房屋863间。清朝开始秦王府逐渐衰落,清雍正年间,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用来修建庙宇。至此秦王府已基本消失。到后来残有的建筑也被拆除另作他用,如今只留下东、南、西、北几段城墙。南面城墙是四面城墙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在新城广场上,现已砌砖修复。东西两段相距30米左右。东面城墙紧邻皇城东路,南从省政府幼儿园起、北至西安市体育场西门止,两段保存较好的城墙各长150米左右,中间间隔10米。北面城墙隐藏在居民区和政府办公楼之间,部分已修复,比较难找。西面残留了一部分砌砖,夯土基本不存。地址:西安市新城区皇城东路(省政府对面)及新城广场喷泉南侧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新城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