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铜川市 > 宜君县旅游
宜君县十大旅游景点
1、宜君花溪谷景区
宜君花溪谷是集民俗风情、美食、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景区,整个景区以花卉观光为切入点,通过项目主题定位、整体包装、动漫元素植入和文化产业的嫁接,实现旅游产品组合的多样性,打造以花海为特色的欢乐主题生态景区。交通路线公交:从西安城北客运站或西安汽车站乘坐前往宜君的车辆至宜君县客运站后乘坐公交即到。自驾:从西安沿包茂高速至宜君收费站转G210国道至宜君花溪谷。门票:免费看点:百余种花卉、印第安部落、鲜花采摘园,拓展基地、农耕体验园等咨询电话:0919--5283959
2、宜君福地湖风景名胜区
宜君福地湖风景名胜区福地湖原始生态风景区位于国家生态县宜君县境内,距西安160公里,距黄陵20余公里,通过卫星拍摄它是渭北高原唯一的绿洲,森林覆盖率高达97.8%,夏季平均气温20.8摄氏度,是盛夏避暑的好去处。福地湖湖心岛上北魏石窟的遗址为秀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古老的人文气息。1998年,县政府集思广益,慧眼识珠,使几乎被岁月湮没的宜君名胜---福地湖得以开发。福地湖原始生态风景区位于国家生态县宜君县境内,距西安160公里,距黄陵20余公里,通过卫星拍摄它是渭北高原唯一的绿洲,森林覆盖率高达97.8%,夏季平均气温20.8摄氏度,是盛夏避暑的好去处。福地湖湖心岛上北魏石窟的遗址为秀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古老的人文气息。1998年,县政府集思广益,慧眼识珠,使几乎被岁月湮没的宜君名胜---福地湖得以开发。福地湖湖中半山腰的北魏石窟始建于446年。将佛教、道教融为一窟。该窟始凿于北魏,于北齐、隋、唐、宋、清各朝也有零星雕凿。窟为方形平顶,进深1.25米,宽1.78米,高1.29米。石窟中央和左、右壁正中各雕一龛造像。正中央大龛中释迎牟尼佛结跏跌坐,左下方雕一供人在博山炉前跪拜礼佛。窟左壁龛中
3、哭泉旱作梯田
哭泉旱作梯田景观为农业部命名的“中国美丽田园”,每到春耕之时,与旱作梯田为一体的一道道地膜玉米宛如一条条玉带闪着点点银光,蜿蜒游走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之上,被誉为“上帝的指纹”,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地址:宜君县哭泉镇淌泥河村、哭泉村、上村A区:东至料石坡村耕地与荒山交界的哭雷路,南至淌泥河耕地与森林交界处,西至哭泉村与皇姑庄村交界,北至哭泉镇政府。
4、玉华宫景区
玉华宫属唐代帝王四大避暑行宫之首,距离宜君县城40公里。在四大避暑胜地中,玉华宫是修建最晚、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帝王行宫,名列四大避暑胜地之首。玉华宫前身为仁智宫,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五月,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将“仁智宫”扩建,改称“玉华宫”,并写了玉华宫手诏,扩建后的玉华宫占地九顷,建有五门十殿,气势恢宏。据考察,唐代玉华宫具有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十分完美。整体建筑以“玉华殿”﹑“排云殿”为中轴线,根据河谷走向,因地制宜,同东侧“晖和殿”,西侧“别殿”构成东西对称的布局。同时宫殿建筑与周围悬崖峭壁、蜿蜒流水、葱郁林木等幽雅景物紧密结合,壮观雄伟的青瓦白墙宫殿与千峰翠色互相辉映。北部“肃成殿”,建筑物与峭壁结合,成为广殿式后歇山式窟檐建筑,更具有我国传统特点。同时疏通山泉,排除积水,造成殿宇旁飞流直下的“飞雨”与“水帘”。这些巧妙的建筑艺术,恰如《册府元龟》所载:“匠人以为层岩峻谷,无遐揽长,于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玉华宫也是唐太宗晚年处理朝政的中心之一。唐朝贤相房玄龄病逝于此,葬于昭陵。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玉华废宫为寺
5、宜君龙山公园景区
龙山公园一期工程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占规划面积的96%。主要景点包括:龙文化园、彭祖养生园、移动广场、揽胜楼、太极坛、健身广场、玄武广场、半山亭等。该项目委托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武汉分院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由湖北楚风园林古建有限公司承建,累计完成投资2600万元。2013年,重点实施景绿化工程,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园管理办法。龙山公园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城旁边,是一座开放式城市山体公园。公园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6%。是一处环境优美,具有休闲、健身娱乐功能的生态型开放式场所,是展现宜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窗口,地理位置优越,距西安200公里,可以北上炎黄始祖黄帝陵拜谒寻根,去革命圣地延安重温红色经典,东可达福地圣湖,南与药王山、云梦山遥遥相望,西去便可达玉华名宫,朝圣寻幽。公园主入口处高大雄伟的养生门,雄伟的石狮守卫在养生门两侧,大门镌刻一副楹联“山养雾海雾养山神气泽明月,风生松涛松生风仙乐醉星云”,门下有龙口水景,雕刻有龙纹饰。进园后便能看到龙文化园,在阴阳宇宙观中龙代表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古代王室的标志。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
6、宜君云梦山
云梦山位于县城南四十公里处,东接雁门,西绕漆水,峰高千仞,林木苍翠。主峰南侧壁立千仞,如刀劈斧削。石壁上有两排石窟。第一排三孔,二排两孔。第一排通往第二排有洞穴,架木梯,鹞子翻身即可达第二排第二孔,洞中有鬼谷子(王禅)及弟子孙膑、庞涓塑像。《铜官县志》云:“云梦山岁有庙会焉。诸峰多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至一千四百公尺,西北高而东南低,层峦叠嶂,耸峙县北,此境内之真之也。”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火连年。王禅为避战乱,隐居北雍州幽谷地修道,集百家之长,进一步发扬老子辩证法思想。因其误食谷籽而生,所以取道号“鬼谷子”。所隐之山,林木繁茂,奇花遍地,异草送香,终年云缠雾绕,鬼谷子认为这便是人间之仙山,梦中之所在,逐起名—云梦山。在山中修道,-。一时,这里便成了道教胜地。鬼谷子门下英才辈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皆成为一代名将名相,频受人们敬仰。为了纪念他们,当地人纷纷施金捐银,在壁下修大殿一座,建筑凝重、典雅,青山掩映,松柏繁茂,环境优美。鬼谷子在这里安享香火。云梦山山高势险,每年夏季云蒸雾绕,身在其中,不知所居,有如梦幻之感觉,云梦山也以此而得名。这里远离闹市,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神,是观赏游览
7、宜君秦家河摩崖造像
秦家河摩崖造像位于宜君县城关镇秦家河村西南250米的蔡家山断崖石壁上,蔡家山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山下秦家河东北环绕流经造像脚下,距造像高约30米,通往刘家河的便道,沿山脚下南北而过,距造像高约50米,造像北距宜焦公路约0.5公里,南距刘家河村约2公里,东与新修的铜黄公路、秦家河村相望约40米。该石窟现存4龛一窟,下距河面约30米,4龛分布总长约5.44米,每龛高0.35米,进深0.96米。1、2号龛平面呈长方形,其内造像组合均为一佛二菩萨,两侧壁浮雕供养人像及题名,为北魏开凿。3、4号龛内造像组合均为一佛二菩萨二天王,为唐代开凿。石窟位于龛南100米,平面长方形,覆斗形顶,面宽1.92米,高1.9米,进深2.72米,藻井雕双龙莲花,后壁长方形佛坛上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前壁题刻有记载玉华寺当年迎接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时盛大的礼佛图。秦家河摩崖造像开凿于北魏、隋唐时期,以唐代居多,该摩崖造像形态各异,呈现出唐代造像所具有的体态丰硕、面部富态华贵、服饰繁褥的艺术风格,尤其珍贵的是石窟内的线刻图,再现了玉华寺当年迎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时盛大的礼佛图生动画面,它为研究唐玉华寺玄奘的译经活动提供
8、南山晓雾
南山晓雾在陕西省铜川市,210国道跨金锁北上30公里处,峻岭横卧,国道也由此消失。这里一年四季雾气蒸腾,置身其中,使人茫然,不知身在何处。云雾绕山腰,山在云雾中,待到艳阳高照时,这里才会云开雾散,露出真面目来,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南山晓雾。除云雾美景以外,这儿盛行着起于草莽之中的微风,初时很小,而跨越南山时,便似发威的雄狮,怒号狂奔,到隆冬犹甚也。“一年一场风,初一刮到冬”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秋月下显得格外悲壮苍凉。在陕西省铜川市,210国道跨金锁北上30公里处,峻岭横卧,国道也由此消失。这里一年四季雾气蒸腾,置身其中,使人茫然,不知身在何处。云雾绕山腰,山在云雾中,待到艳阳高照时,这里才会云开雾散,露出真面目来,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南山晓雾。除云雾美景以外,这儿盛行着起于草莽之中的微风,初时很小,而跨越南山时,便似发威的雄狮,怒号狂奔,到隆冬犹甚也。“一年一场风,初一刮到冬”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秋月下显得格外悲壮苍凉。难怪到过宜君县县城,观过烽火月夜,南山晓雾的人都领略到了这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旅游圣地的神奇之处。南山风景区海拨1300多米,为高山次生林风景,山顶眺望,往北是沟
9、白家沟伏击战遗址
白家沟伏击战遗址位于铜川市宜君县彭镇白家沟村。1947年2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对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攻占了中共关中地委驻地马栏。雁门支队为配合关中地委反扫荡,深入敌后牵制敌人。雁门支队一大队四中队由陈开选、王俊昌、李勇、刘树林率领,活动于宜君县西北40里处的白家沟一带。这一带南北是山,林木茂密,只有东西一条路,是国民党部队由黄陵向马栏前线运送弹药的必经之路。游击队严密监视着这一带的敌情。薛志仁率雁门支队其余人员活动于柏子桥一带,与四中队遥相呼应。2月的某一天,敌人的一个运输排果然出现在华卓钦分队长所带侦察班的视野。敌运输排行至距白家沟3里地的常喜安村,停下休息,同时派人侦察前方情况。四中队一方面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支队长。同时,根据地形进行战斗部署,孙万海分队埋伏于南面山坡,中队长陈开选带领二分队埋伏于北面山坡,徐生有分队在西面(正面)诱敌,摆出一个口袋阵。当敌人进入埋伏圈时,一颗颗手-接连不断地飞落敌人脚下,南、北、西面山上也同时开了-。敌军企图以一部分人进行顽抗,其余部分赶上骡马逃窜。可前后左右四面都被游击队堵死。敌运输排被围困于半山腰。这时薛志仁带领的游击队员也赶到了,逃跑无望
10、宜君福地石窟
宜君福地石窟福地石窟位于陕西省宜君县城东15公里的福地水库中央小岛上的断崖间,现存石窟1个,开凿于西魏时期。为更好的进行保护工作,该石窟现已被整体切割搬迁至宜君县文化馆内。石窟平面呈长方形,平顶,宽1.7、进深1.3米,高1.4米,三壁各开一龛。石窟后壁的中央大龛内雕刻“西方三圣”像,即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佛龛右侧保存着“西魏大统元年(西元535年)”的造窟题记,为判断该窟的开凿年代提供了直接证据;佛龛左侧浮雕供养人像,根据题记“像主抚军将军”等记载可知供养人分别是抚军将军王洛生及其妻子贺兰氏。石窟左壁的中央大龛雕的是手拿芭蕉扇的太上老君像,左右为手捧笏板的侍者;在龛楣的表面还刻有10尊侍者的半身像和7尊弹奏着箜篌、筝、琵琶、萧、长笛、腰鼓、长鼓等民族乐器的伎乐飞天仙人;大龛两侧还雕刻有4个小道龛以及供养人像、题记等。石窟右壁中央大龛已经塌毁,周围残存12个小佛龛。福地石窟内的造像均体现出北魏晚期以来的清瘦潇洒风度,在宽博的服装表面刻划着繁密的平行线衣纹,具有典型的陕北北朝造像风格。此外,福地石窟还是我国最早的“双教窟”(窟内同时供奉佛像和道像)之一。
全部宜君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