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 > 兴平旅游
兴平十大旅游景点
1、汉武帝茂陵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
2、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位于兴平马嵬办事处李家坡村,地处杨贵妃墓--黄山宫景区向西一公里处,依托黄山宫独特的历史资源顺势而建,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为马嵬构筑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马嵬驿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相传马嵬本为东晋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唐时马嵬驿是西行的第一驿站,民俗文化村建在原址范围内,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铺林立,来到这里你会立刻被古文化的气息所感染,仿佛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以古驿站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主要包括驿站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展示区、民族小吃文化街、垂钓区、家禽生态养殖区、百果林采摘园等八大功能区。门票价格:旺季:0淡季:0咨询电话:15129746666邮编:713100景区地址:兴平市马嵬街办104省道
3、杨贵妃墓
杨贵妃墓,位于兴平市西12.5公里的马嵬坡。杨贵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后迁至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环。其父杨玄琰。玉环早年丧母,其叔父将其养大,她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原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武惠妃死。唐玄宗将其召入宫中,为女官。在初次见玄宗时穿道士服。故号太真。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受到玄宗宠爱,父、兄、姐妹皆因之显贵。堂兄杨国忠被封为宰相,操纵朝政,势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败,国势渐微,唐天宝十五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陷洛阳,破潼关,京师震动。玄宗带杨贵妃逃往四川。途经马嵬坡,以右彪武军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随军将士,以杨贵妃和杨国忠倡乱误国,愤而杀死杨国忠,逼玄宗将杨贵妃缢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这一事件有生动细致的描写:“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死后即葬于马嵬坡。据文献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唐王朝军队收复长安,玄宗回京,曾密令将杨贵妃迁葬。因此
4、兴平博物馆
兴平博物馆(文庙)位于兴平市县门街明代文庙内,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1986年建立博物馆。馆内的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殿坐北向南,东西长22.70米,南北宽18.35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在古建形制及内部构造方面,保留了金、元时代的艺术特点,是我省文庙建筑保存较完整的一座,1992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平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949件(组),其中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20件,一般及未定级文物1925件。大成殿前置放的隋代贺若谊碑,为国家级书法艺术名碑,碑阴为北宋徽宗御制大观圣作之碑,蔡京题额,碑文为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楷书,两面碑文楷法严谨、古朴、精美,均为上品。另外,西汉陶猪、唐十二生肖铜镜亦都是馆中珍品。兴平市博物馆筹备期间,从民间征集和政府调拨各类文物1990件,初步形成馆藏体系。全馆现有馆藏文物1990件,时代上自史前,下迄民国,以汉代居多。藏品门类广泛,有陶器、铜器、铁器、碑石、钱币、金银器等艺术品和生活用品,其中不乏大量珍贵文物。另有馆藏古籍图书一万余册,种类齐全,涉及经、史、子、集、兵、医、志、谱等。1983
5、兴平北塔
北塔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北寺巷。原为清梵寺内建筑,塔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塔随寺名,初称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称保宁寺,塔亦遂称保宁寺塔。寺、塔历经唐、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塔为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残高38.6米,楼阁式。塔身每层南、北面辟券门或假券门,真假逐层上下相间。塔壁作仿木结构,以砖砌出角柱、阑额、菱角牙子。层间迭涩出檐,第一至三层檐下隐作斗拱。塔顶残毁。现存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立《重修保宁寺并建万寿宫碑》1通。碑文楷书,由谢天爵撰文,傅应旗书丹。碑文记载清梵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敕赐改额为保宁寺及募资补修大雄宝殿和创修万寿宫等事宜。据清梵寺住持释惟灵介绍,清梵寺始建于东汉时期,系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道场。原寺规模宏大,香火盛极一时,解放初,清梵寺内建筑基本保持完好,整个寺院占地五亩。后因历史原因,寺院被占用,原来规模宏伟的清梵寺现仅存一座北塔屹立于此。目前清梵寺所在地仅为原寺塔院一角。近年来,唐代北塔不断遭受自然破坏的威胁,因年久失修经常掉落砖块。目前,北塔边缘砖头破损,加上鸽子、燕子等在上安居,对北塔造成了较大破坏。现在塔基
6、清梵寺塔
清梵寺塔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来东土,徒经陕西省兴平市时,两位高僧在此驻锡止步,为大众宣讲.大众受此法化,为纪念二位高僧及佛法东来,特建清梵寺以纪念.梵即指天竺.寺内有南北双塔,原为清梵寺内建筑,塔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塔随寺名,初称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称保宁寺,塔亦遂称保宁寺塔。寺、塔历经唐、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塔为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残高38.6米,楼阁式。塔身每层南、北面辟券门或假券门,真假逐层上下相间。塔壁作仿木结构,以砖砌出角柱、阑额、菱角牙子。层间迭涩出檐,第一至三层檐下隐作斗拱。塔顶残毁。现存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立《重修保宁寺并建万寿宫碑》1通。碑文楷书,由谢天爵撰文,傅应旗书丹。碑文记载清梵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敕赐改额为保宁寺及募资补修大雄宝殿和创修万寿宫等事宜。后因战乱动荡等事,寺惨遭破坏,寺内的南北双塔,现在也只剩北塔.塔顶也已失,据说乃西藏喇嘛从此地过,见清梵寺塔顶放金光,以为黄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兴平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这一带共有汉帝陵五座,故此地称为五陵原,以茂陵规模最大。霍去病墓是西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是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18岁就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为“嫖姚校尉”。此后六次率领大军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功受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因其早逝十分悲痛,下诏令陪葬茂陵。为了表彰霍去病河西大捷的赫赫战功,用天然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的形状,象征霍去病生前驰骋鏖战的疆场。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自都城长安一直布列至茂陵。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包括石人、石马、马踏匈奴、怪兽食羊、卧牛、人与熊等,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兴平晏子墓
兴平晏子墓兴平阜寨乡有个村子叫寨里。寨里南100米处,原来有座高6米,方园30米,占地约一亩的墓冢,叫晏子墓。当地人传说,这就是春秋末齐国大夫晏婴(字仲平)的墓冢。人们普遍称他叫晏子。这里的村民,祖辈传颂着“晏子使楚”的故事。人们对晏子不畏-,随机应变,从容自如地挫败了楚人和楚王挑起的事端,从而灭了敌国的威风,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和凛然正气而格外尊崇。大概出于敬重晏子的缘故吧,村民们传说:“解放前夕,曾有人在晏子墓附近挖了一车乌金,父子四人砸块块卖掉抽大烟,结果招来灭门绝户的横祸。近十多年来也先后有三人在墓冢周围挖出大块黄金,不但没发财,反而家里灾祸接踵而来。这也许是巧合吧?而寨里人却这样解释:“这是因为晏子生前为官清正,节俭力行,最忌恨那些谋不义之财的人。他虽然死了数千年,却禀性难改,明显是对谋不义之财的人的一种报应和惩罚。确切地说,因该村有晏子墓,原名叫晏平寨。到了八十年代,不知啥原因,改称村名为念流寨,后来简化成寨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兴平霍光墓
兴平霍光墓霍光,字子孟,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汉武帝晚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汉昭帝即位时才八岁,朝廷“政事壹决于光。”后来,霍光的外孙女又被召入宫,并册立为皇后(即孝昭上官皇后),霍光的地位更加显赫。昭帝死后,他又与朝廷群臣废掉即位的吕邑王刘贺,拥立皇曾孙刘询为帝。霍光是三朝元老,从政达二十年之久,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去世。汉宣帝亲临哀悼,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在茂陵东边,“发三河卒穿复土”,为霍光修建了坟墓和祠堂。“置园邑三百家,长丞相守如旧法”。茂陵以东4000米,兴平市西吴乡陈阡村有今传霍光墓,墓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碑石。墓冢底部长72米、宽64米、高19.5米。近年来,在该墓以东500米曾发现大面积西汉时代的建筑遗址,还有部分壁画遗迹,以及云纹和文字瓦当。其0土的“加气始降”、“屯泽流施”、“光由宇”和“道德顺序”等文字瓦当,为过去所少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兴平金日磾墓
兴平金日磾墓金日磾(公元前134年—公元前86年),字翁叔,系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霍去病对匈奴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匈奴奴隶主贵族内部出现严重分歧。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共同约定投降汉军,但休屠王改变了主意。昆邪王杀了休屠王,率部分匈奴军队投降了西汉王朝。金日磾和他弟弟金伦、母亲瘀氏被西汉王朝收纳官府作为奴隶,饲养马匹。金日磾忠于职守,颇得汉武帝赏识,先后被任命为马监、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汉武帝不因金日蟬是少数民族、又是反对过自己的匈奴首领之子而歧视、疏远他,j而是根据他的德行“贵重之”。金日磾在粉碎莽河罗刺杀汉武帝的阴谋活动中立了大功,被武帝封为侯。武帝死后,金日磾和霍光一起辅佐昭帝。金日殚死时,皇帝“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阵至茂陵”,陪葬于武帝茂陵之旁。其墓在霍去病墓东邻,形如覆斗,冢底部长41米、宽36米.冢高11.2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兴平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