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龙川县旅游
龙川县十大旅游景点
1、佗城景区
佗城是岭南最早设置的古县龙川县城,又是广东省首批公布的十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原称龙川城,后称循州城。民国30年(1941年)为纪念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教育会通过改名为佗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南平百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设县治于今佗城。自秦代至民国,佗城都为龙川县治所,同时又是五代南汉至明初循州(路)治所。佗城历经2000余年沧桑,曾为粤东北部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古城初为土筑,方形,城东至老城街,城南至县前街,城西至城东,城北至北角塘,城垣周长约800米。据原《龙川县专》载:“宋熙宁年间(1068——1077)龙川迁至老龙(按老隆)”。民国28年(1939年)拆毁老城墙时,发现刻有“循州砖石使白”、“循州造”、“甲寅”等字样的城砖。“甲寅”为宋神宗赵项熙宁七年(1074年),据此可证,熙宁年间曾改建县城。改建后,老城街东扩至小东门、大东门,县前街向南扩至南门街的南门,北角塘向北扩至北门,城垣周长增至约2400米。城池-增辟护城河。明嘉靖年间,佗城又扩筑上五里城、下五里城、下廓城和新城等4个附城,以保护主城。佗城商业颇盛,至建国前夕,保持完整的仍有县前街、南门街、大东
2、龙川霍山风景区
霍山风景区位于龙川县内中部,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以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闻名遐迩。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当年的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霍山昔日不叫霍山。后来,楚汉相争,天下大乱,著名学者霍龙的祖先自吴迁越,世居龙川,隐居霍山。汉高祖在位时,曾令请霍龙出山任职,但霍龙无心于官场,乃曰:“龙川者,龙之生地也。龙若离川,莫若赐死”,婉言谢绝,隐居霍山,著书立说,传播文化,开导乡人,后功成仙去,名传于世,时人感其恩泽,将此山命名为霍山。霍山名胜颇多,有险峻峰峦三百七十二,著名者有四十八峰,二十七岩,八大洞府,十一泉池。真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峰峰有异态,处处呈奇观。故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高僧道士,纷至沓来。晋葛洪在此-,唐玄宗为僧时曾到此游,宋蓝乔在此成仙。每值雾时,则见云烟在下,峰露石尖,隐见天表。若置身此地,但见云在下,峰在上,脚下云烟往返,忽上忽下,云缠雾绕,急聚急散,气象万千,恍若登临仙山琼阁,真可谓是只有天
3、水坑生态旅游娱乐区
水坑生态旅游娱乐区,是国家级AA旅游区,距龙川县1公里,-茫茫,山泉潺潺,风光如画,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景观迷人。素有“世外桃源”之称。是访古觅幽的好去处。每天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有位诗人盛赞水坑曰:“绿色生态水坑游,森苍林莽清泉流;天外来客卫星罩,希世珍宝仅此有;空气罐装可出口,鸟语花香景清幽;移步换景画中行,到此一游增益寿。”水坑生态旅游风景区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和独立的创意,开发建设成为颇受人们钟爱的游乐休闲圣地,被誉为城市人的“世外桃源”。进入水坑,就似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使您变得年轻,忘却了烦恼。景区内青山滴翠,一片绿海,方圆50平方公里内绝无污染,让人陶醉。这里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令人留连;清澈甘甜的溪水,惹人顿足,清得可见鱼虾追戏,甘得沁人心脾。景区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神奇的故事传说,到处是独立的摩崖石刻。主要有:“栈云观廊”,“卓峰传奇”,“万绿麒麟”,“清溪猎奇”,“碧池赏美”,“登高访古”,“景阳揽胜”,“观音寺庙”等八大景观;还有“娱乐中心”、“三潭印月游泳场”等参与性游乐场所,是人们远离喧嚣闹市,游览观光、游假休闲、返朴归真的最佳去处。
4、龙川考棚
所谓考棚,即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设置。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它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佗城考棚现仅存考场两栋、办公场所及宅舍各一栋。据当地史料记载,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目前,广东考棚只遗存龙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科考场所。清朝光绪年间自从新建龙川考棚后,龙川每年的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场面热闹非凡。当时河源、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不少文人都到此赴考。有专家考证,龙川考棚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的科考场所,这为研究明清时的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龙川考棚门前本来有一块“鲤鱼跃龙门”的石刻,现收藏在佗城文化名城办公室,是目前所见资料里很珍贵的实物。据书中记载,它是用红麻石刻成的,石刻背面是一个蹲着的麒麟。龙川县佗城镇还有一座建于清顺治七年的孔庙,亦称学宫。在中原文化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龙川学宫
龙川学宫在龙川县佗城镇学前。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照壁、长廊、棂星门、泮池、拱桥、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被毁坏。现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26.56米,进深四间24.40米,高18米。面积达440平方米。歇山顶,重檐四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屋架,檐下四周斗栱重叠出跳,梁柱上有凤、鸟、鱼、龙各式漆金雕刻,显得古朴大方。清嘉庆元年(1796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正殿门棂上。正面有卷棚式通廊,从通廊石柱造型、梁架结构以及雕刻手法等各方面来看,显然是清代风格。殿的周围石柱上不设斗栱,直接顶托着檐枋。在上檐下施斗栱多组。1962年龙川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南越王庙
龙川南越王庙在龙川县佗城中山街。何时建庙史书无载。庙内原有明崇祯八年(1635年)碑,因该碑早已被毁,无法查考。《龙川县志》载:“南越王庙在县署右本平冠祠,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县臧琮重修,以前座祀越王,后座祀十贤,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知县胡一鸿改建大殿三楹,中塑越王像”。庙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现在面积352平方米,面阔3间12米、进深24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庙内后殿出一跳插栱挑檐,无补间铺作。此上为佛殿,两侧室分别为经堂、斋室、客堂等。殿内大小佛像早已被毁坏。门额镌石曰“南越王庙”4个阴文楷书。在后殿右侧墙上镶有1平方米大小的清代胡一鸿重修南越王庙碑记1块,行书,清晰可辩,共630字。由于年久失修,桁桷有些霉烂,左侧部分房舍改建它用,前栋和后殿仍存。1962年龙川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越王井与南越王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正相塔
唐—宋龙川正相塔位于龙川县佗城镇塔西村小山丘上。本地人称“老塔”。因塔下古寺称“正相寺”,故以寺名名塔。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邑人徐琛偶拾塔的坠砖一块,砖上印有“开元三年”四个字,故又名为“开元塔”。传说是神仙一夜建成,因而又称“仙塔”。据砖铭推断该塔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此塔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2米。塔阶梯为壁内折上式。各层塔身以砖砌出倚柱、角柱、阑额、斗拱等,以菱角牙砖和线砖相间叠涩出腰檐平座。全塔用青砖砌成,黄泥浆粘合。各层收分做法不明显。1959年、1980年和1985年分别进行过修葺。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佗城越王井
越王井位于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是秦县令赵佗故居的汲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曰“越王井”,又曰“万寿宫井”。随着历代王朝的兴废,饱经沧桑2000余载。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修,邑贤昌明作有井记,勒之于石。尔后,历代作过多次修葺,并有井记。井为砖石结构,深40米。井口开有一直径0.6米的圆形口,井口高出地面0.7米。六角形的台面,以四块石板平铺而成,井膛用三层红色方石叠砌,叠石下用青砖铺至底,中部直径约2.5米。结构结实美观,是岭南名古砖井之一。清代中叶以后,井膛淤塞,但保存完好。井边立有唐韦昌明《越井记》碑刻,现存较好,属岭南古井之一。1962年5月,龙川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萧殷故居
萧殷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新渡村竹园里。建于清代,原建筑已改建,现仅存右横屋后一角楼(3层)。面宽5.5米,深5.5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灰沙夯筑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青砖地面。角楼高三层,约12米。木楼棚、木楼梯。角楼每面对外都设有圆形或葫芦形枪眼。萧殷(1915-1983),原名郑文生,龙川县佗城人,少孤家贫,初中毕业后再佗城小学任教,并从事业余写作,先后以肖英、何远、黎政等笔名发表短篇小说30余篇。1936年弃教往广州就读艺术学校,参加“广州艺术协会”,发表多篇杂文,投入抗日-,后加入0领导的“上海防护团”任战地记者。1938年,从武汉辗转到延安,就读鲁迅艺术学校。同年加入中国0,任延安中央研究所文艺研究员和中央艺校教员。1939年调张家口任《新华日报》编委。抗战胜利后,历任张家口《新华日报》编委、《晋察冀日报》编委兼副主编。国共“和谈”期间,在北平主编《解放三日刊》,并兼新华社北平分社采访部主任。解放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报刊编辑、文艺教学、文艺理论方面,先后担任《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编辑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文学讲习所
10、黄居仁故居
黄居仁(1904—1928),出生在广东省龙川县铁场洋贝村,广东早期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大革命时期与阮啸仙、刘尔崧一起,被誉为“东江三杰”。1920年,黄居仁就读于龙川县立中学(今龙川一中)。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0党员,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26年先后任共青团广东区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0广东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等职。1927年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同年8月任0汕头市委书记。其间接应-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入汕,参与建立“潮汕七日红”政权。后任0广东省委特派员、巡视员等职。同年冬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任0惠阳县委书记,0广东省委巡视员。同年秋,联系、恢复广州地区党团组织工作时,与妻张雪英(共青团广州地委副秘书长)一起,被敌特所捕,夫妇俩同于广州就义,黄居仁时年25岁。黄居仁故居,位于龙川县铁场镇桥头岭下定。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原为三进二横,正屋上五下五布局,客家方形屋,总面宽32.8米,总深29.5米,建筑占地面积967.6平方米。故居土木结构,灰沙夯墙和土砖墙混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部龙川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