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渑池县旅游
渑池县十大旅游景点
1、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
黄河丹峡峡谷风景区: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北21公里黄河岸边,地处豫晋两省五县交界处。省级地质公园,整条峡谷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从谷底到崖壁全成红褐色。12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丹峡正是沧海桑田的有力见证,现在峡谷还能看到当年海洋波浪冲刷留下的石印。峡谷呈“V”字形,长8公里,宽2——30米,海拨落差200——600米;谷内怪石林立,峭壁千仞,古树参天,飞瀑湍急,气温恒定,四季如春。主要景点有天然壁画、双龙戏珠、七星石、神猴望月、守谷雄狮、石人山、神女池、一线天、千层崖、钟乳石、擎天柱、骆驼峰、情人谷、仙女洞、水帘洞、官印台、地质天书、以及由黑虎潭、黄龙瀑组成的八潭八瀑等自然景观;还有波纹石、树模石等罕见化石;另有黄河漂流、黄河游船、滑索、高空飞车、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黄河丹峡,汇集了奇山、怪石、险谷、清溪、深潭、密林等多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是我国北方一道亮丽的风景。初春,两岸山花烂熳、五彩斑斓,既可登船泛舟,远眺桃花夹岸;又能击水搏浪,近观春水微澜。盛夏,谷内清凉幽邃、溪流潺潺,既可飞石跃瀑,体验热情漂流;又能避暑消夏,修身养性。秋天,满山枫叶似火、野果飘香,既可登高望远,涉猎缤纷
2、仰韶大峡谷
仰韶大峡谷位于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北邻黄河小浪底库区。峡谷全长50余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有各类自然人文景观500余处。已初步探明仙峡、神龟峡、龙虎峡、金灯峡、卧羊峡、悬棺谷6个景区。仰韶大峡谷以险、奇、幽、雄为特点,备受游客青睐。仙峡绝崖对峙,苔藓满石,瀑流飞溅,险峻无比;神龟峡潭泉相连,奇石妙生,群峰竞秀,秀美如画;龙虎峡古木遍布,洞庵迭现,曲径通幽,苑如仙境;金灯峡峰回水转,奇峰陡立,气势恢宏,壮美如歌。大峡谷步移景换,时迁景异,堪称世外桃源,天然氧吧,潭瀑大观,奇石宝库。其资源类型多样,组合完美,为国内罕见,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玩法爬山、玩水、看瀑布、摄影、看珍惜地貌、休闲、品尝美食、享受绿色、登高、赏花行知提示1.门票:68元/人2.当地人称金灯河大峡谷。3.车辆行进将至石井时,有一岔路是向龙潭沟,路边有路牌,提醒司机注意记清该路口行知牛派:最适合行知流里的行知牛:独行牛、星星牛、少侠牛。地址:三门峡市渑池县段村乡南岭村247省道旁类型:峡谷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电话:400-668-0398;0398-4912008;0398-49120
3、秦赵会盟台
古秦赵会盟台会盟台在渑池城西约1公里的渑水和羊河之间的三角台地上,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相传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友好”会见的故地,故称它为“古秦赵会盟台”,其地理座标是北纬34。45,。东经111。45,。秦、赵渑池之会的过程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79年,秦在屡败赵的情况下提议双方在渑池相会,以期在谈判桌上达成战争中未获得的利益。宴会上,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赵国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当时,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十五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捞到丝毫便宜,最后双方为表示和谈成功,将兵器埋于地上,令士兵捧土掩埋,故成土堆,被后人称为“会盟台”流传至今。在漫长的岁月里,会盟史实,被赞为“以弱强胜”的范例,传诸于世。此台历代不断予以修葺,重建。据民国十七年版《渑池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4年)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台上,崇桢未年毁于兵;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知县甘扬声重建碑亭装饰一新,后又遭损毁。1941年,国民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仰韶村文化遗址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8公里的仰韶村。仰韶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在村南的台地上,发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仰韶遗址。遗址三面临水,北靠韶山,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达4米厚。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这里考察时,发现了这一遗址,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关注。1931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在安阳后岗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上下依次叠压关系,也就是说确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早晚关系,意义十分重大。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仰韶村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据碳14测定,确定遗址的年代是距今约5000~6000年。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纺轮、骨锥、骨针以及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日用器皿,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的图案。因为这种文化最早发现于仰韶村,遂定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一种文化,它是整个中国同时期各类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文化,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西达甘肃河西走廊,东至鲁西,北达河北中部和内蒙河套一带,南至汉水流域,现已发现了1000多处仰韶文化的遗址,而且文化的延续时间很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旧居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大街95号路南王家院内,座南面北,门前为海露大街,东、西、南三侧均为民居。保存完整,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为砖木结构抬梁式单檐硬山建筑,屋顶为小青瓦。展览了以党性考验、党性修养、党性展现和党性锻炼为名称的四个展室,三个复原住室分别为刘少奇住室、秘书:栗在山,副官:李拓住室;兵站创立人:刘向三住室,现已免费对外开放。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为适应新阶段的要求,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化名胡服)任书记。为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由延安出发,带领秘书栗在山,副官李拓,电台机要员田畴、熊景钊,会计郭金林,保健医生钟毓,警卫人员苏登科、王炳忠、卢佑德、严昌辉等17人,于11月28日到达渑池。刘少奇到渑池后,住在县城东关路南一所座南向北的瓦房小院内(即“刘少奇旧居)。在渑池工作了近两个月时间。刘少奇在渑池期间主要做了三项重要工作,一是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河南和豫西地区的抗战方针和政策;二是根据形势需要调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6、渑池石佛寺石刻
渑池石佛寺石窟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西北坡头乡王坟庙下村,距县城约20公里。该石窟背靠红砂岩崖壁,面对山涧水,山涧大致呈南北向。石窟中因主佛身高6米(合市制丈八),故当地人俗称丈八佛寺沟。据清嘉庆版《渑池县志》载:石佛寺建自唐,一名丈八佛寺,佛殿三间,中就石崖镌成佛像,高丈八,像侧刻大中二年立。左有石洞,深八尺宽八尺,石佛22尊,小佛像无数。坐西向东佛堂一间,前石桥一座,关帝、菩萨殿各一间,天王殿一间,左半崖石窟一孔,有成化、嘉靖笑丑重修碑。而民国版县志纂修上官骏谟实地采访调查,认为不是“唐大中二年”,应为“唐至德二载”。唐大中二年(约公元848年),至德二载(约公元757年),前后相差90多年。据1985年专家考证,认定佛像为北齐(公元551年—公元557年)所建。北齐在隋前,就按北齐中期计算,又提前了近200年。石佛寺石窟现存窟龛4个,其中3个在山涧西侧,1个在山涧东侧。主佛坐西面东,经千年风雨,此地质结构为沙砾石层,大佛的佛面和左手严重风化。大佛右侧有一小石窟,入内可站立,面向窟口,两臂可以左右伸直。石壁上百余尊大大小小的石佛,或人为破坏,或风化毁坏,大多数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鹿寺遗址
鹿寺遗址鹿寺遗址位于天池镇鹿寺村西侧的台地上,1958年6月发现,东西宽150米,南北长300米。1959年11月配合鹿寺村修水库,河南省文物工作队陈焕玉领队来此首次发掘,开探方3个,清理出窖穴19个,墓葬5座,发掘面积360平方米。遗址灰层2—3米,包含西周、商代上下两层文化堆积。上层土色灰褐,出土有厚胎粗绳纹盆、翁、矮足鬲、陶豆以及磨光石刀、斧、镰等西周文物;下层土质松软呈深灰色,出土有瓮、盆、豆、罐、簋、器盖、鼎、爵、甑等陶器残片以及石刀、斧、镞、蚌刀、纺轮、鹿角、卜骨等商代器物。商代层堆积较厚,遗物丰富,陶器质料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最多,泥质黑陶和泥质棕陶较少。纹饰以绳纹最多,另有条纹,附加堆纹-纹,但数量极少,属于夹砂陶的有鼎、深腹罐、小口樽等;属于泥质黑陶的有平底盆和豆;属于泥质棕陶的仅见瓮。1983年冬和1984年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渑池县文化馆配合鹿寺村水库开挖溢洪道工程,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开探方、探沟5个,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现有房基、墓葬、烧陶窑,出土器物丰富,新发现有质地酥软、陶胎较厚、火候甚低、器形单调而呈浅红色的碎陶片,又有火候较高,陶胎甚薄、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仰韶文化博物馆
仰韶文化博物馆:2008年12月,在仰韶乡仰韶村筹建仰韶文化博物馆,该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占地43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5130万元,2011年10月28日竣工。该馆设计独特新颖,布局科学合理,文化特色厚重,内设三个专题展厅,分别展出仰韶村遗址三次发掘的主要成果、安特生在仰韶村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主要考古活动、中原地区各个仰韶文化典型遗址出土的226件代表性文物。2011年11月7日,国家、省、市领导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出席开馆仪式,隆重为仰韶文化博物馆剪裁,并为安特生先生、袁复礼先生、夏鼐先生和安志敏先生的铜像揭牌。二2013年,开始规划仰韶文化园的开发项目,仰韶文化博物馆筹备创建4A级景区。2014年,仰韶文化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并对仰韶村遗址保护区重点区域进行了整治,修建漫步道路800米、景观道路760米、辅道300余米,完成青石板铺装2000米。移栽树木1434颗,修筑护坡690余米,安装防护栏杆830余米,安放景观石14块,景观亭1个。形成集公园性、文化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高规格的仰韶文化圣地的景观。薰衣草种植达到200余亩,已成为
9、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北街二十四号院内一座普通的砖拱窑洞里,窑洞座背面南,上方北侧有一东西向道路穿过,东、西、南三侧均为民房。保存完整,处于民居院内北侧砖拱窑洞里,为砖石结构,一洞三室,中间一门,东西各开一窗,面积相当于民房三间。复原展示了当年的会议场景,现已免费对外开放。刘少奇到渑池后,为了更好地指导豫西地区党的工作,1938年12月20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会址设在渑池兵站附近一所三间相通的砖拱窑洞内。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副书记兼-部长王志杰、宣传部长郭晓棠、组织部长席国光(又名纪西)、妇女部长吴应先(又名吴平)、青年部长吴祖贻,还有新密、灵宝、洛宁、偃师等中心县委和豫西一些重点县委负责同志共30多人。参加会议的人都于前一天赶到渑池报到,当时党的活动在渑池仍是地下状态,为了保密和安全,特委要求大家吃住都在窑洞里,不许随意外出。会议由刘子久主持,刘少奇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还讲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特别讲了豫西的抗战形势:指出地方党组织应随时做好准备,在地方沦陷后,立即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同时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0、不召寨遗址
位于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是我国黄河流域发现和试掘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体的古文化遗址,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发掘仰韶村遗址的同时,中国学者陈德广发现了不召寨遗址。同年,安特生对不召寨遗址进行了试掘。1937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首次指出仰韶村遗址中“含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其本质各有不同,其时代或有先后”,“不召寨遗址是纯粹的龙山文化遗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先生、武汉大学考古学教授方酋生先生等分别于1951年、1964年对不召寨遗址进行过深入调查。由于该遗址发现较早,在中国新石器时-古学文化的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深入研究庙底沟二期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以及周邻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遗址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灰层和灰坑较多,厚度2—3米,采集的标本有石斧、石锛、三棱石镞等石器,以及光面黑陶、压印方格纹、蓝纹陶等陶器,与仰韶村遗址第三期、第四期文化出土的器物基本相同或相似。国务院2013年5月3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渑池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