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红色旅游景点
红军政治部旧址
红军政治部旧址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旧址位于宁都县黄陂镇排下村上排。1930年12月,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的-10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亦称“分进合击”)的战略,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备而歼灭”的战略方针,在分析敌我形势后,决定将红军集结到根据地中部的宁都黄陂、小布一带向敌军展开攻击。1930年12月1日至24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同志驻此并居住,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的作战方案。旧址原为“佑圣阁”,砖木结构,上下两栋,均面阔五间,占地面积400余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下谢红军桥遗址
下谢红军桥遗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下谢村前小溪上,溪一侧为下谢自然村,对岸是农田及连接宁化连城的S204省道。在红军到来之前,下谢村人渡溪都是靠放在溪中的大石,跨跳而过,老人妇孺皆极不方便,遇见河水暴涨的时候,下谢就几与外界隔绝。1931年1月间,红12军101团一部再次进入下谢一带开展工作,帮助建立了下谢乡苏维埃政权,并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在工作中,红军了解到村民渡溪之难,于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体指战员连夜组织起来为群众架起了一座简易的木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下谢的群众为了纪念红军的恩德,就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下谢红军桥原为木制结构,现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4军留言旧址
红4军留言旧址位于大田县屏山乡屏山村82号。8月22日,朱德率领红4军第2、第3纵队3000多人进入屏山乡,当地群众听说红军要进入屏山,大部分都躲进了土堡。村中小街上店门紧闭,街无行人。红军只好先打开店铺,把膳食需要的东西一一过秤,并写了纸条,将银元放在缸里,外贴封条,出来时关好店门,再贴上两张封条,以防坏人乘机行窃、破坏。红军留言书写在郭守程民房正堂次间槛窗的墙壁上:“菜××、米6文、油××,共××元。红军。”体现了红军秋毫无犯的革命纪律,这就是红4军军纪严明的见证。郭守程民房建筑占地面积520平方米,为一进二堂式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因年代久远、风雨侵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苎畲乡苏维埃政府遗址
苎畲乡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明溪县夏坊乡苎畲村。1932年3月,红3军团部分主力红军分兵挺进鳌龙,分兵驻夏坊、鳌坑等地。在红军的帮助下,鳌龙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受鳌龙区苏维埃政府管辖的苎畲乡在同年12月召开群众大会,成立苎畲乡苏维埃政府,驻夏氏三房祠,主席夏新秀。1934年8月,随着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乡苏维埃政府停止活动,人员或加入红军队伍,或编入地方武装进入艰苦游击战争。苎畲乡苏维埃政府遗址原为夏氏三房祠,坐东北朝西南,中轴线上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围墙、院子、下厅、天井、上厅组成的清代建筑。主体建筑上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高6.5米,悬山顶,地面青砖铺砌,明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玉田乡苏维埃政府遗址
玉田乡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大田县均溪镇建山路177号。1929年8月,在红4军帮助下,玉田乡成立苏维埃政府,范文慰任苏维埃政府主席,乡苏维埃政府办公场所设在范氏宗祠。玉田乡苏维埃政府遗址原建筑占地面积约3亩,为木瓦单层结构,规模宏伟壮观,坐西向东。集美职校内迁玉田时作为农校教室。1984年因扩建山路整座被拆除,时值建玉田村文化活动中心,将该旧址改建为范元超纪念堂,其大厅原貌即现在的第二层,内埕平坦宽阔,左右厢房各2间,门头间左右各一大一小间,大门置于正中,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2亩。2005年5月,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范氏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田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位于大田县上京镇下溪口村73号右侧。朱德率领红4军第2、第3纵队路过与漳平县接壤的上京镇下溪口村时,曾在此宿营。红军经过下溪口村时,人们都躲到山上去了,后来老百姓看到红军军纪严明,才陆陆续续回到村里。当时红军在村里写了很多标语,桐林祠是村民的祖房,也写了很多标语。红军走后,村里人怕国民党军秋后算账,就把一些很醒目的标语刮掉。桐林祠,有一幅画有犁、耙的图,边上有朱德的签名。这座祠堂已经十分破旧,墙壁基本脱落,但在祠堂下堂左侧的一面墙壁上,这幅签有朱德名字的图还依稀可辨。桐林祠为刘姓祖祠,建筑占地面积846平方米,为一进二堂式土木结构。2009年因整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帐干红军医院旧址
红军医院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帐干村村部南侧30米。帐干村地处大洋嶂阻击战指挥部所在村杨梅坳的西面,海拔约1000米,相距约5华里,在此设立红军医院便于作战需要。在大洋嶂阻击战中,红军战士冲锋陷阵,有近百名战士受伤,被送到帐干村红军医院救治和疗养,帐干村村民也积极主动地帮助抢救红军伤员。此后,红军医院救治了许多在泰宁苏区战斗中负伤的红军指战员。这座房屋被当地村民完好地保存下来,作为那场战斗的纪念。红军医院旧址为帐干村清末民居建筑,坐西向东,由前空坪、下厅、天井、上厅等组成,上下厅均面阔3间12.2米,进深5柱16.69米,建筑面积203平方米。为悬山顶穿斗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瞭望台遗址
红军瞭望台遗址位于清流县嵩溪镇嵩溪村老街中心,跨街而立,距嵩溪苏维埃政府旧址100米。红军瞭望台是独立第7师等部驻守嵩溪时所使用的岗亭。嵩溪是清流东北重镇,它西屏清流城关,北接宁化泉上,东经林畲可入归化,南连永安至清流水路要冲嵩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先后建立过乡、区苏维埃政权,红军独立第7师、宁清归东南游击支队等部曾长期在此驻守,宁清归独立第7团亦在此成立。原瞭望台其上部为木质岗楼,主要供红军站岗放哨、观测敌情之用,下部为砖砌门洞,战争时设有栅栏。红军瞭望台后被战火所毁,现为新中国成立后按历史原貌重建,下部为砖砌门洞,上部为砖混结构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深渡桂树生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深渡桂树生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里田深渡村河背组桂树生家。标语共6条。其中一楼正厅右侧3幅,二楼右侧走廊外墙3幅。正厅3条从左至右为:“反对国民党对苏区大烧杀抢!”“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要想救中国必须打倒--的国民党。”“武装拥护苏联,扩大福建新的主力军!”以上3处落款皆为“红军进甲机5(宣)”。二楼其中2处被石灰覆盖,只能辨别“农民、军”等个别文字,清晰可见的一处为“打倒卖--蒋介石。”深渡村红军标语旧址桂树生民宅建筑建于清朝末期,为单进式土木结构的2层瓦房,中为正厅,左右厢房各5间,占地面积186平方米,建筑面积284平方米。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三明毛泽东旧居
位于建宁县濉城镇。毛泽东旧居又叫“红军楼”,分为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建宁县革命斗争史陈列馆两部分。该馆是一幢德国式建筑,1969起年对外开馆。旧居分为楼上、楼下两层和一个会议室。楼下右起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传达室;第二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副官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室;第二间是-总司令住处。二楼右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室;在其对面有一间简陋朴实的小屋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寝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卫员住处;对面是红一方面军秘书室。总司令部会议室原为教堂,面积大约240平方米。旧居带有防空洞。门票/开放时间5元福建三明市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4军13师工作团旧址
红4军13师工作团旧址永安堂位于三元区岩前镇白叶坑村。1931年6至7月,根据毛泽东在建宁发出的三封指示信的精神,红4军以归化为工作区,在闽西北广泛进行分兵、筹粮筹款和建立政权活动,红4军13师进入明溪西南的白叶坑、胡坊、岩前等地开展抗租抗0-斗争。7月初,红13师工作团100多人,进驻白叶坑永安堂,在此发动白叶坑乡群众,开展筹集粮款、军事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红4军13师工作团旧址永安堂坐东朝西,由前大坪、前廊、正堂几部分组成。面阔3间,进深4间,石基,砖铺地面,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为悬山顶木石结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兵工厂旧址
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村部西面50米处的墩厚脑南侧。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迁驻升东区罗源村,其管辖区域划归新设立的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6月下旬,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在客坊水尾村墩厚脑南侧设立兵工厂,主要进行-械维修、-翻修和马尾手-制造等军工生产,为红军、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及闽赣基干游击队在建宁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坚持斗争提供武器装备保障。红军兵工厂旧址为坐西朝东的木结构民房,占地面积460平方米,由门楼、庭院、门厅、天井、上厅组成。现为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之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宁化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宁化:有红五军团主力,中央纵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约2万人。1934年10月10日,独立第七师(红五军团34师前身)从宁化湖村出发抵城关后,编入红五军团,开始向西转移;12日,红三军团主力部队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将防务交地方红军接管,彭德怀率主力部队撤出防御阵地,在凤凰山进行了短时间休整后,开始向西转移;同日,红九军团后方机关和中革军委直属炮兵营奉命从宁化的曹坊、滑石、淮阳等地向集结地出发。中革军委直属营和红三军团后方医院从宁化方田出发;独立第七师、红三、红五军团以及部分后方医院也于10月12日分别从城关、湖村、方田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李氏民宅位于泰宁县大龙乡(原大布乡)双坪村下坊自然村。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原为双坪村下坊自然村李氏民宅,属于硬山式木构架砖瓦建筑,面宽约12米,进深10米,为二进式厅堂。旧址已经无人居住。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同为李氏民宅,木制结构,面宽约15米,进深约12米。当年,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迁移到双坪村时,生活起居就在此屋内,现在仍有村民居住。2006年5月,双坪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李氏民宅成为大龙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烈士纪念碑
导游位于宁化县翠江镇北山顶峰,县革命纪念馆右侧。介绍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8米,用青白色花岗石成。碑身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共15个鎏金大字。碑座前面刻有碑文一块,并建有上下两层平台,上层长20米、宽15米,下层长40米、宽30米。平台紧接100级石阶,为瞻仰者上步行之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宁化县是中央革0据地组成部分、二万五千里长征起点县之一、0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后期所在地。全县有1.3万多人参加红军,其中3000多人为革命献出生命。1977年,建此纪念碑以资纪念。福建三明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央苏区泰宁红色饭店遗址
中央苏区泰宁红色饭店遗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和平街中段现新华书店处。苏维埃政府着力发展苏区商业贸易,鼓励搞活商品流通。由于市场经济的活跃带来了旅店、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泰宁县苏维埃政府贸易处由此在城关开设了红色饭店,以接待过往的红军战士、伤病员和红军家属。同时,繁荣了苏区市场,满足了群众日用消费需求,也为苏区饮食服务行业的生意兴隆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央苏区泰宁红色饭店遗址原建筑为两层砖瓦结构楼房。1960年后,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和平街被拓宽为12.5米,旧街道两旁建筑物全部拆除新建。泰宁红色饭店因此被拆除,未予以保留。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
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李家排32号东侧。1932年红军第二次进驻建宁时,指挥部设在客坊乡水尾村李家排。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建宁县基干游击队在水尾村与广昌、宁化边界游击队合编成立闽赣基干游击队,此处成为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驻地,直至被国民党军占领。现旧址两侧墙上保存红军用墨水绘制的宣传漫画两幅。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88平方米。旧址由围墙、庭院、门廊、正厅、上厅组成,为抬梁穿斗式,歇山顶。现为民房,也是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源红军标语旧址
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下大源自然村村民住宅内。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期间,红军频繁往来于大源村,红军政治部在村中积极开展宣传,揭露国民党的丑恶嘴脸,号召村民们起来参加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村中民房、大门口、围墙上,现在还保留着十几条红军标语及部分革命文物。标语的内容有“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战匪救民”、“打倒国民匪党”、“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匪党”、“撤销一切苛捐杂税”、“武装暴-动-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等。因年代久远,且受风雨侵蚀,红军标语大都模糊不清。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无名烈士冢
红军无名烈士冢位于三元区中村乡杜水村老村部后。1934年5月28日,红7军团在进行强渡沙溪战斗后,向沙县、明溪转移时经杜水村,有3名在战斗中负重伤的伤员,因伤势过重,抬至杜水村时壮烈牺牲。在杜水村邓仰云、张高地等多位村民的帮助下,就地葬于杜水村后山。当时,红7军团为3名红军战士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后,继续向筠竹村进发。由于当时红7军团未留下任何线索,不知道这3名牺牲红军的姓名。至今,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战士,自发在红军战士埋葬地立了简易纪念碑,在清明及中秋时节,组织村民和中小学生前往祭扫。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位于建宁县濉溪镇新生社区民主街12号建宁县政府大院北侧与中山北路9号荷花大酒店南侧的结合部。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趁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部署未完成之际,发起建黎泰战役,于18、19两日连克建宁、黎川、泰宁三座县城,恢复和巩固了建黎泰苏区。18日攻克建宁后,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率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总司令部、中革军委进驻建宁,将总政治部设于旧县衙后院,周恩来也住在这里从事革命实践活动长达一年多。楼上大厅为会议室,楼上东侧前部大间为周恩来办公室兼卧室。在1932年10月到1933年底的一年多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