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博物馆景点介绍
王竑文化博物馆
明朝兵部尚书王竑是临夏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弘治元年(1488)12月去世,谥庄毅,葬于河州城东。嘉靖十一年奉诏重修墓园,并编夫看守。1964年1月,王竑墓被批准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初,成立临夏王竑墓园筹建委员会,临夏市划拨7.2亩土地,开始原地重建。后又征地1.5亩,解决了路基等问题。20多年来,采取政府拨款和各族各界集资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两期工程建设,修起南北长140米、东西宽约70米,占地约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0多平方米的墓园,使诰文碑、碑座和华表、石像生等一批明代文物和陆续发现的文史资料得到有效保护,成为省、州、市爱国主义教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现设有历史文物馆、校史馆、动物标本馆和植物矿物标本馆四个展馆,馆舍面积2000平方米。馆藏有商周至清朝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1500多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191件。主要包括青铜器、甲骨文、陶瓷器、古文书、古钱币等。其中,有闻名于世的“敦煌写经卷”,珍贵的“西夏印”、“西夏腰牌”,驰名中外的“甘肃彩陶”,流光溢彩的名贵青瓷等;馆藏有古生物化石300余件,动物标本1500余件,植物标本170余件,地矿标本700余件。其中,有包括采集于甘肃永靖目前国内馆藏最大的“恐龙足印化石”标本,甘肃和政距今1300万年前的世界仅存十件之一的“库班猪化
兰州大学博物馆
兰州大学校史馆博物馆位于该校榆中校区昆仑堂南侧,2004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总建筑面积约9600平方米。该馆设有校史展、历史文物展、古生物化石展、动植物标本展、古黄河象展及民俗展等6大展馆,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化石400余件,动植物标本18万件。其中,校史展将兰州大学的历史沿革和今日风采聚于一馆,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兰州大学自1909年法政学堂肇建至今百年的办学历程。此外,以甘肃彩陶为重点的历史文物展,以和政羊、三趾马、铲齿象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展以及黄河古象展使该馆成为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对外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展馆。兰大校史馆展
陇西县博物馆
陇西县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2012年建成新馆,位于陇西县巩昌镇北关龙宫路。建设总占地约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808平方米。博物馆承担着全县境内所有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及馆藏文物的收藏管理等职责,隶属于县文化广播影视局,现有职工19人,具备文博专业技术职称的有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人。陇西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4025件,其中一级文物4组6件,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400件,一般文物3964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藏品门类广泛,涵括古书画作品、石器、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砖瓦、化石、货币等十几大类。在诸类
庆阳市博物馆
庆阳市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1976年成立,1981年与原庆阳地区文化馆分署办公。现有职工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人,中级职称6人。内设展览部、民俗部、保管部、对外开放部、保卫部、物业部、办公室等部室。庆阳市博物馆藏品丰富,是全省重要的地市级综合博物馆之一,收藏以史前陶器、汉唐铜镜、宋金瓷器、佛教文物、革命文物和古生物化石为主。馆藏文物7337件,其中珍贵文物1839件(一级文物60件、二级文物234件、三级文物1545件)。馆藏商代“作册吾”玉戈、汉代“彭阳”铜鼎和宋代玉壶春瓶为弥足珍贵的瑰宝。庆阳市博物馆新馆于2010年建成,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弘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位于肃南县红湾寺镇祈丰路35号,成立于1996年10月,属于肃南县文化委员会,副科事业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该馆是以裕固族为主题,融合县域内出土的各类历史文物、宗教文物、革命文物为一体的民族民俗博物馆。现有职工7人。博物馆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94.86平方米。馆藏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各类文物2528件,藏品涵括金银玉铜、铁瓷陶木、民族服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等,其中三级以上文物藏品235件。其中,馆藏的西夏时期黑釉剔花缸是我国现存西夏瓷器中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时期的瓷器;刻有回鹘文字和汉文的元太子碑,为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敦煌民俗博物馆
位于敦煌市城郊的鸣沙山麓,距举世闻名的莫高窟25公里。占地总面积792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馆内共有各类古建筑风格的房舍126间,充分展现了敦煌地方的民间习俗,是目前敦煌的涉外旅游景点之一。敦煌民俗博物馆整体建筑采用敦煌民间传统的具有防匪、防盗、防风沙作用的古堡式建筑。为敦煌民居建筑中最流行的四合院形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木结构精雕细琢,宽敞明亮,室内陈设多样朴实,是集中反映户主文化生活和敦煌民间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敦煌民俗博物馆利用四合院及前院各室分别展示敦煌地方民间文化、宗教信仰、人生礼仪、生辰寿诞、岁时节令、衣食住行、饮食起居、风味小
玉门市博物馆
玉门市博物馆是以历史文物陈列展示研究为主的综合类博物馆,于1990年6月8日经玉门市政府批准成立,为正科级、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业单位,内设文物收藏研究室、陈列展览室、文物展厅、安防保卫室等机构。该馆现有藏品1000多件,分为陶器、银器、铜器、石器、骨器、木器、瓷器、玉器、彩绘砖等十几类,尤以火烧沟文化类型文物为特色。1990年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彩陶图谱》一书收录的火烧沟陶罐图谱有98种样式。同时还有骟马文化类型文物、汉、魏晋、明清时期的文物。藏品主要来源于民间征集及历年来考古发掘和配合工程建设发掘的文物。这些文物构成了博物馆的馆藏基础。同时充分
环县博物馆
环县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为环县文化馆,1991年独立办公,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出版局。馆址位于县城环江新区文化博览中心,馆舍总面积136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020平方米,库房面积140平方米,办公面积200平方米。馆内共有职工14人,其中馆长1名,副馆长2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共有文物藏品4624件,其中历史文物2197件(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有45件,三级文物544件),革命文物127件,明、清时期皮影共2300件。历史文物中,以汉代的铁铜器、宋代的瓷器为特色,尤其是宋代的碗、碟均属陕西铜川耀州窑烧制,从
兰州地震博物馆
兰州地震博物馆始建于1989年。它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十里桃乡,兴建在一座长达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内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博物馆洞门开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几百年前的地震断裂带上,洞门上面的山体层面和破碎带清晰可见,十分壮观。这个地震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唯一专业地震博物馆。博物馆的主展厅,布设在蜿蜒曲折的山洞里。如树枝状的各个洞道,配以迷离的灯光,显得格外幽静和神秘莫测。整个博物馆分为6个分馆:有地震知识避画馆、实物史料馆、地震泥塑馆、地震仪器馆、音像馆和地震字画馆。壁画馆设在主洞道,壁画长104米,高1.3米,上面绘制了383个真实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名录
镇原县博物馆
镇原县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位于镇原县城文化广场东侧,1950年开始收藏和管护文物,1986年经镇原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座以收藏、宣传、科研、陈列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隶属镇原县文化广播影视局。该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库房面积200平方米。1996年被列为镇原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确定为镇原县未成年人教育基地,2008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馆内现有工作人员24人,其中本科文化程度7人,专业技术人员5人。下设有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保卫部。目前馆藏文物以历史文物为主,涵盖了旧石器时代至今各历史年代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临夏州文化出版局。馆址位于临夏市红园5号,占地面积13191平方米,建筑面积8687.2平方米。该馆现有职工28人,专业人员1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2名,馆员5名,助理馆员8名。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保管技术部、考古研究部、陈列宣教部、保卫部,承担全州文物调查、抢救清理、征集保管、研究宣传等工作。现有馆藏文物3683件,其中一级文物66件,二级文物228件,三级文物642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还有石器、玉器、铜器、瓷器、化石、书画、雕刻墓砖和民族文物等,特别是彩陶文物馆藏丰富,品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崆峒区博物馆
崆峒区博物馆崆峒区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008.32米。有展室7间,面积为231平方米;库房2间,面积为52平方米。共有馆藏文物2755件,其中一级文物为22件,二级文物149件,三级品为321件,展出约300件。辖区内有各种文化遗址400多处,其中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0处。区博物馆文物绝大部分出土于区境内,它是我区几代文物工作者斩荆棘、披霜露,抢救并保护下来的,倾注了文物工作者的大量心血。出土于我区大秦乡沙塬子的“古菱齿象”,1993年中国社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断定并取名为“平凉古菱齿象”,被定为世界性标本;六十年代,在我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定西市博物馆
定西市博物馆位于定西市新城区内环北路,成立于1988年,为副县级建制。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主要以新石器时代彩陶为特色,收藏有陶器、铜器、瓷器、石器、玉器、骨器、书画等2000多件,以及大量历代货币。定西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负责实施了全市文物“四有”保护、数据库建设、以及田野文物调查和长城资源调查等工作。市博物馆专业人员还注重地方文物考古和历史、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在国家级及省、地级刊物上发表有《定西地区战国秦长城遗迹考察记》、《秦长城西端遗迹的调查》、《定西地区出土陶质乐器》、《金代会州城遗址试掘简报》、《古成纪地望与
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夏碑,本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刻于西夏崇宗天佑民安五年(1094)。清嘉庆九年(1804),我国著名学者、金石学家、邑人张澍在武威大云寺发现;1898年法国学者德维利亚考定此碑正面为西夏文,近代,我国著名文字学家、金石家学罗福成破译了碑文。西夏碑高2.6米,宽1米,厚0.3米,两面刻文。正面以西夏文书题名,意为敕感通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背面为汉字篆书“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正文为汉文楷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瓜州县博物馆
瓜州县博物馆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县府街20号,成立于1988年4月,1992年3月11日,迁至县府街55号办公,同年4月破土兴建新馆,次年9月22日,大楼主体竣工,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320平方米,其外观造型集中体现了唐瓜州锁阳城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瓜州县博物馆与瓜州县文物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为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体育局管理。核定事业编制16名。内设办公室、文物股、博物馆股、安全保卫股、锁阳城遗址(东千佛洞石窟)文管所。瓜州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8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岷县博物馆
岷县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5月,正科级事业单位建制,隶属县文化广播影视局,设馆长1名,副馆长1名,工作人员9名。主要负责馆藏文物、野外文物的管理和保护。2012年2月举办《风雅岷州——岷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暨民俗文物展》,并顺利实现了向公众免费开放。岷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240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84件。馆藏文物以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印信、法器和历代名人书画等文物为特色,具有极高价值,是研究岷县境内史前文化,汉藏结合部藏传佛教传承发展状况,元、明、清僧纲制度,明代卫所制度的有力佐证,同时也为我县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
永昌县博物馆
永昌县博物馆位于县城东大街,原为明代户部尚书胡执礼府邸,又名“阁老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胡公子孙拆房取木,远走他乡。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陕甘商贾买其地,建成陕甘商贾会馆。1993年,县政府对其进行了落架维修,复名阁老府,以示永昌人民对胡公之厚爱。现存大殿一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建筑面积750平方米,2005年,县政府将博物馆迁入阁老府,进行对外开放。县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4000余件,藏品类别主要有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陶器、石器,两汉墓葬出土文物,古钱币,藏、汉传佛教文物,古旧书画,丝织物,金银器,玉器
高台县博物馆
高台县博物馆是张掖市第二家国家级三级博物馆,位于黑河湿地新区,是一幢三层高的仿古建筑。博物馆建筑面积5565平方米,其中展厅2723平方米,文物库房800平方米,另有多功能电教室、游客服务中心、贵宾接待室、办公室等设施。馆内现有藏品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2件,二级文物151件,三级文物292件,时代大多界定为汉、魏、晋时期,是省内县级馆中,一级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其中,魏晋壁画砖、彩绘木器、木版画、十六国时期的纪年简牍和汉晋丝绸,构成了我县博物馆的馆藏特色。近年来,我县馆藏的彩绘壁画砖曾由国家文物局选调赴加拿大、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展出。
临洮县博物馆
临洮县博物馆临洮县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其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民众教育馆,1949年,民众教育馆更名为人民文化教育馆,兼管文物工作。1957年临洮县博物馆成立,专管文物工作,馆址设在岳麓山东岩寺内。1958年县博物馆与与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合并,统称为临洮县文化馆。1981年县博物馆建制恢复,隶属县文化局,馆址仍设东岩寺内。县博物馆馆藏文物7269件,其中珍贵文物有元青花玉壶春瓶、元青花鸾凤纹匝、汉弩机、马家窑文化四大圈纹彩陶罐、金代狄道县印、宋画像砖及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齐家文化等陶器、彩陶器等200余件。馆内有展厅一座,面积约100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