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永安市旅游
永安市旅游景点
永安桃源洞
在永安市北10公里、紧靠着205国道的栟榈山中,面积37平方公里,因景区内有桃花涧而得名。宋李纲有诗云:“栟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称。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已辟为游览区,筑亭台楼阁10余座。1987年,与鳞隐石林一起被评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又一起被评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桃源洞口为轴心分为桃源洞、百丈岩、葛里、修竹湾、栟榈潭等5个旅游景区,73处旅游景点。桃源洞口实际是两峰之间裂开的巨罅。一条桃花涧迂回曲折,穿过双峰耸立的狭谷隘口,潺潺汇入沙溪。120米高的绝壁上有明万历年间举人陈源湛所书“
甘乳岩
甘乳岩景区方圆两公里,由溶洞、地下河和石林组成,分为三个层次,古称“上界、中界、下界”。现已开发可供观赏的有众多的溶洞群和小石林群,长百米的大石厅可容纳千人-,地下河潺潺流水,七级瀑布为同类溶洞所罕见。甘乳岩外观平常,但内藏着幽、奇、险、趣。主景区分上殿、主洞厅和下界三层:上殿主建筑是清水禅师庙;主洞厅高20米,宽32米,和53米,宛如宫殿的宴会厅;下界总长1千米有余,地下河贯穿其中,跌宕的河水形成了七级瀑布,每级瀑布下均有一洞厅,传为七仙女“闺浴更衣”之所在。整个下界钟乳遍布,瀑声轰然,别有兴味。而分布在周围的蝙蝠洞、通天洞、龙船洞、狮子洞、金鸡橱、仙
永安霞鹤生态农庄
永安霞鹤生态农庄离永安市区仅3公里,交通便捷,九龙溪畔,青山环绕,全村总面积7428亩,林地2380亩,山、水、林、田宛如画卷,自然景观资源丰。86户人家基本住上带庭院的“别墅”,房屋间距大,中心公园小而精,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内沿风水林建设的休闲步道,采用青砖、卵石、碎石铺设,沿途别具心裁地设置利用废弃轮胎、水管和木头制成的景观小品,乡野情趣跃然于眼。作为全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中100个美丽乡村试点村之一,永安市对其作了精准定位:利用霞鹤村优越的区位和土地、生态优势,充分挖掘“山水、村落、文化、生态”等旅游资源,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把霞
刘氏土堡
俗话说: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刘氏土堡,客家人称为土楼。它位于吉山村口路边,是前往宝应寺,去下吉山和春谷山庄的必经之地。文川溪绕土楼后菜园地而过。土楼建于清朝,由吉山刘奇忠儿子建造。土楼占地2000平方米,楼高约8米,墙厚1米左右,系土木结构。上方有回廊宽1米,绕楼一周。抗战期间这里为省改进处造林事务所。清代吉山村原有3个土楼(其中酒厂内后山坡有一个小土楼,后因建房被毁)。另一个圆顶土楼在下吉山文昌阁对岸山上。原是清代吉山名流刘奇才墓地风水陪衬的点缀物,抗战期间,省政府机关有许多单位迁进吉山,发现这座土楼四周闭塞、荒无人烟。犯人关在这里,绝难
永安宝应寺
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东靠北陵山,面临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尔后多次重建。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筹款陆续扩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千手观音殿、海会塔等。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为宝应寺。1987年12月24日,宝应寺经三明市委明委(1988)2号文件批准开放。该寺院在创建文明寺中成绩显著,1990年至1992年连续2年被永安市佛教协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贞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罕见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筑,省内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以其精堪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被誉为“闽中瑰宝”,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实体的活化石。安贞堡于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由当地乡绅池占瑞、池连贯父子鉴于清末匪患四起,倾其万余资财,建此土堡,历时14年完工。1991年3月,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修复开发安贞堡。安贞堡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坐西朝东,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依山而建,逐次增高,远远望去,层次分明,气势不凡。外墙用厚石加土夯制,高9米,厚4米,建有5口水井,12个厨房,大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鳞隐石林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鳞隐石林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区西北13公里处的大湖镇境内,由鳞隐石林、洪云山石林、十八洞等景区组成,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这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了众多的怪石、奇峰和异洞。鳞隐石林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宫;得天独厚,鬼斧神工,为华东独有,全国第二。景区内耸立着石芽、石锥、石柱、石笋400多座,最高36米。怪石拟人状物,千姿百态。主要景点有:三鼎岩、望天星、八戒照镜、接笋峰、石猿抱桃、黑熊护笋、石龟探洞、接吻石、鳞隐书院等50多处。鳞隐石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公元1729年),由大湖人赖翘千、赖允升两兄弟开发,历时六年,建有亭、台、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概况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的永安市境内,属戴云山余脉。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8′3″-117°35′28″,北纬25°50′51″-26°1′20″,保护区核心区距离永安市区36km,距离泉三高速公路桃源出口30km。天宝岩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1015.38公顷,其中核心区3401公顷、缓冲区2679公顷、实验区4935公顷。最高处海拔1604.8m,最低处海拔580m。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6.8%,是闽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闽江干流—沙溪的支流苏坑溪、桂溪、薯沙溪三条溪流的源头均在保护区内。保护区属中亚热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百丈岩景区
百丈岩景区位于桃源洞的南部与其相邻。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百丈岩源洞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中心面积26.60平方公里,蕴藏着30余处的名胜古迹。因这里山峰峻拔,悬崖百丈而得名。百丈岩峰峦之雄,山色之秀,涧百丈岩水之清,给人人经悟后身同幻,境到幽时世觉浮之感。自古就有世外桃源的美称。主要景点有:姑嫂峰、武士岩、益群桥、骆驼峰、钟鼓峰、步瀛亭、老君岩、新庵洞、天池、三圣殿、剑门关、幽谷、七叠泉等。主要人文景观为悬在崖高近140米峭壁半腰处的明代建筑马氏仙姑庙,四壁生辉,香火旺盛。遇有云雾之时,雾霭浮沉倍觉神秘,增添几分扑朔迷离之感。钟鼓
吉山
吉山,位于永安城西南方向两公里多的文川河东岸,在上吉山与下吉山之间的河流像黄河的几字形,河西岸边有一个园如橘子的黑褐色巨石,跟电视插转台的锅一般大,当地人称作橘子石,也许这就是吉山一名最早的来历吧。吉山,是一个小山村,境内的山都很秀气,山包、山谷很多,地形如藏龙卧虎,这自然是一块风水宝地。它至少开发于宋朝初年,光北陵山下的宝应寺(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就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了。千余年来,吉山一直是百里闻名的文化之乡,古代时书院有十几个,其中最成名的就是至今还保留完好的萃园,那是进士刘元晖读过书的地方,他成名后亲自带头修葺过一次书院;另外,还有秀才
永安陈氏大宗祠
位于永安市贡川镇城南巫峡头陈氏大宗祠是明代宫殿式建筑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其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陈氏入闽始祖唐中丞搽陈雍的纪念祠,清代康熙、光绪年重修。宗祠坐西朝东,现存一进门楼和二进正厅,造型古朴典雅,结构厚实,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为抬梁和穿斗结构,中堂有神台,设五个神龛,分别崇祀唐代入闽始祖陈雍和宋代陈瓘、陈渊等人。歇山式门楼正中,“陈氏大宗祠”五个大字遒劲有力;大门两侧,石狮雄踞;二进石华表上世承天宠大字描金;焚纸宝库、花木草坪及两边厢房布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清桥
环绕贡川古镇的沙溪、胡贡溪两条河流,一条自南向北,一条从西到东,交汇在贡川南门处。在胡贡溪的水尾处建有一座古桥,连接贡堡与巫峡头两地。雨季时节,胡贡溪水较浑浊,沙溪水较清澈,交会处泾渭分明,因而贡川人将这座桥梁冠名为“会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清桥为南北向,两墩三孔,横跨胡贡溪之上,连接贡川堡与巫峡头,桥长41米,宽7米,桥面高8.1米,桥身用丹霞石砌成拱券型。桥上建木屋,形成长廊式走道。桥屋11间,56根木柱,桥两端有门楼,中部是升起的桥亭。桥屋采取五架抬梁式,斗拱则有“一斗三升”、“角背拱”、“驼峰拱”、“如意拱”等,既有实际功能,也有较强的装饰作用
贡川古镇
贡川古镇位于永安市北郊,距城约18公里。独特的城堡式古镇贡川镇古名“贡堡”,是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镇。贡川从古到今走出过许多文人名士,文物保护单位很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古城墙、会清桥、笋帮公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余处,有正顺庙、陈氏大宗祠、古井、李宝峻故居等。贡川历史悠久,人文之风浓厚。贡川早在唐代就已建镇,文脉传承一千多年。宋朝以来名人辈出,盛极一时,陈姓家族享有“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登科”的美誉。明清两代,更是进士、举人、贡生迭出。明末城堡内建有书院,藏书十万册。
青水古戏台
青水古戏台建于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古戏台建于22米长的永宁桥上,背后与“砥东亭”庙宇相毗邻,建筑形状别具一格。戏台平面为矩形,长约38.5米,宽5米,高5米,歇山顶,具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可以看畲族人的大腔戏、傩面舞。每年农历的正月、三月、七月初一到十五,当地的大腔戏戏班子会在这里演出,锣鼓从早敲到晚,乡土气息浓,热闹非凡。另外,青水畲族乡龙头村发展了“森林人家”农家旅游项目,游客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观赏大腔戏、傩狮舞,唱畲乡山歌、参加篝火晚会,体验畲乡民族风情。
沧海村
沧海畲族村位于永安市东南部,距永安市城区43公里、青水集镇1公里,毗邻711县道,交通便捷,是青水畲族文化旅游规划中的首要景区。全村属高山地区,丘陵地带,平均海拔725多米,属典型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华南型气候,植被以森林、毛竹林、常绿阔叶林居多,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沧海畲族村历史悠久,早期住有“田、孔、杨、蔡”四大姓,后杨家大发,就想方设法进行改溪,由此“溪变田、田变溪”,船可舟游,成为沧海之势,故取名“沧海”。自此,沧海有“十里澄江下、一碧武夷水”之誉。现居住在沧海的畲族钟姓于清乾隆二十年由青水汀海圆安坂和际头城楼厝两村开枝来沧海积庆祠居
永安文庙
永安文庙,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间,始终是祭拜孔子的圣殿,也是全县唯一的官办儒学。民国初期,永安县第一座新式国民教育学校诞生在这里。抗战期间,省政府办公厅、省立永安师范相继在此落户。建国以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庙一直是永安专署、永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据永安县志记载,文庙建成后,从明成化八年(1472)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间,有过7次重修记录。有着550年历史的永安文庙(大成殿),历经沧桑,保留至今,是我市城区唯一见证了永安合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明代建筑。为满足永安市民的愿望,200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有着550年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抗战旧址群
永安抗战遗址群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是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至福建中部山城永安,作为战时省会长达七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之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热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隐蔽的共产党员云集永安,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他们以笔墨作刀枪,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舆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活动,使得永安成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永安抗战文化遗址群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有挹秀楼、渡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栟榈山
栟榈山景区包括葛里、修竹湾、栟榈潭三部分。位于沙溪河西岸,山峦自上而下依次为修竹湾、栟榈山,沙溪河自南向北经桃源洞全长6公里为栟榈潭。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该景区历史悠久,为桃源洞风景区的起源。早在唐代就有头陀僧结草访庐居于此,现还保存头陀墓,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40年)建有栟榈寺,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有栟榈书院。其自然景观上大滩十里,东南行,忽望见溪右溪石突兀,既而直逼而下,则突兀者转为参差,为崩削。俱盘互壁立,为峰为岩,为屏为柱,次第而见。引徐霞客赞叹。修竹湾静谧幽雅、古风犹存;葛里则山峰峻峭、岩壁巍峨;栟榈潭碧波浩渺,山光水色,
北陵
北陵座落在吉山村头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陵出名不仅有八仙到这里游览,还因为曾有林氏真仙和马氏真仙在此-过。因此,北陵古今有名,远近闻名。北陵的景色绝佳,景点颇多,遗迹不少,流泉飞瀑、老藤古洞、十景等,仅摩崖石刻就有二十二处,不似有些新开发的风景区,胸无点墨。北陵第一处所见是永安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7月立的石碑,碑文刻着“市级文保单位,北陵摩崖石刻”字样。进入“北陵风景区”石柱山门,沿着游步道上行,不远可见一座横跨山沟的石桥,在石桥边耸立的石壁上刻有“飞鸿桥”三个大字,为吉山秀才刘振德所书。桥这头有一尊巨岩裂作两半,一半仍立着,一半倒下。传说因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
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永安市安砂镇,地处闽江干流上游、九龙溪中游,是以水库为主体的海西地区唯一的库塘型湿地公园。总面积达3073.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032.7公顷,湿地率为33.6%。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水面开阔,水质优良,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湿地景观资源别具特色。天然林面积1731.2公顷,在为珍稀动植物、大型真菌等提供优越的栖息地和生长环境的同时,还为湿地的鸟类、两栖类等提供天然栖息场所,是库塘湿地生态安全的天然保障。湿地公园内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与库塘湿地生态系统紧密结合的典型性,是福建省不可多得的“森林、
全部永安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