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代县旅游
代县景点介绍
枣林遗址
枣林遗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枣林东村东约200米处。东西约800米,南北约600米,分布面积约48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支流胡峪河两岸台地,地势开阔平坦。文化层厚0.3~1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篮纹和戳印纹,可辨器形为瓮和鬲;东周时代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盆、罐和鬲。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府庙遗址
紫府庙遗址,位于代县峨口镇峨西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修葺。庙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仅存遗址,为清代遗存。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379平方米。遗址西侧崖壁上题有“山壁拱秀,间出奇英”摩崖石刻1.6平方米,楼烦觉山道人书。遗址内现存清铁钟1口,清功德碑2通,民国功德碑1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留属墓葬
东留属墓葬,位于代县枣林镇东留属村东南约600米处。俗称杨七郎墓。杨七郎即杨业第七子杨延兴,宋代将军。其事迹多见于戏曲、演义中。墓区东西45米,南北108米,占地面积4860平方米。地表现存黑石垒砌封土1座,底径6.3米,高3.6米。墓前立碑1通,上刻“宋赠武勇将军延兴杨公神墓”,清嘉庆二十年(1815)款。时代不详。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相传雍熙年间,宋太宗乘辽国更换皇帝之际下令北伐收复失地,当时分兵三路从雁门关向北挺进,第三路为潘美所统帅。战争开始后,三军节节取胜,尤其是杨业所率部队更是所向披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堡内李家宅院
堡内李家宅院,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堡内村中。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29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南房、过厅、正房(仅存基址),两侧为门楼、东西配房。过厅砖砌台基,基宽11.05米、深8.95米、高0.4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无廊式结构,装修已改。(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代县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代县聂营镇聂营村中。据现存碑载,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清代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78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耳殿。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4.95米、深8.4米、高0.55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坡歇山、后坡硬山,五檩前廊式结构,前檐明、次、稍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存元碑1通,清碑2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堡戏台
陈家堡戏台,位于代县新高乡陈家堡村东。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4平方米。石砌台基,基宽9.4米、深6.8米、高1.1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代县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城隍庙街。据清光绪《代州志》记载,创建于明代,清顺治七年(1650)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337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和后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为清代遗构。后殿砖砌台基,基宽18米、深10.8米、高0.6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稍间施有四扇四抹格扇窗。庙内现存清维修碑1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县慈云庵
慈云庵,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南街村鲍家巷。据碑碣载,创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590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东侧为僧舍。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1.8米、深9.5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庵内现存明竭1方,清碑2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地戏台
大地戏台,位于代县滩上镇大地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2平发米。砖砌台基,基宽8.3米、深6.3米、高1.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坡歇山、后坡硬山,五檩后廊式构架,台内设有彩绘板壁。(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代州衙署
代州衙署,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县政府院内。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后明清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四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0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现存二堂和三堂,两侧为厢房。此外轴线西侧还有两进侧院。二堂三间、三堂五间,皆单檐硬山顶,前檐设廊。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北街文昌祠
东北街文昌祠,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侧。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建于明代,清雍正元年(1732)、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屡有重修。现仅存大殿,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36平方米。石砌台基,基宽17.2米、深15.4米,高0.6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山歇山抱厦,装修已改。现存清重修碑2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鹅峰寺
鹅峰寺,位于代县峨口镇南旧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97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仅存正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正殿石砌台基,基宽14.5米,深6.8米,高0.6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装修已改。寺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峨兰寺
峨兰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东滩上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24平凡米。一进院落布局,现仅存地藏殿,余皆为新建。地藏殿石砌台基,基宽9.6米、深7米、高0.6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装修已改。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郎庙代县
二郎庙,位于代县峪口乡峪口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献殿和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正殿与献殿相连,屋面呈勾连搭式,台基共用,基宽12.1米、深11.5米、高0.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正殿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献殿单檐卷棚悬山顶,四檩无廊式构架。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芳昌太子庙
芳昌太子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芳昌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同治六年(1867)、同治十年(187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8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牌坊式山门、戏台和正殿,两侧为侧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及耳殿。正殿砖砌台基,基宽8.6米、深8.4米、高0.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庙内现存清功德碑2通。199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庄佛光寺
佛光庄佛光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佛光庄村西南。据《代县志》和寺内碑载,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60),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乾隆十九年(1754)、嘉庆元年(1796)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32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3.75米、深13.8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六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唐石灯塔1座,清重修及功德碑6通。1965年,代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扶苏太子庙
扶苏太子庙,位于代县上磨坊乡赤土沟村东。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71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太子殿,东西两侧为耳殿,余皆为新建。太子殿石砌台基,基宽10.1米、深9.1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间六抹格扇门。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县浮屠塔
浮屠塔,又称洪济寺砖塔,位于代县上磨坊乡东若院村北约500米处。创建年代不详。原为洪济寺内建筑,现寺毁仅存塔,为宋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85平方米。六边形单层砖塔,通高4米。平面呈六边形,底边长1.5米。塔基束腰须弥座,塔身六面向内略弧,南北向雕有板门,其余四面雕有菱花窗,叠涩处仰莲塔檐,上承束腰须弥刹座,塔刹已毁。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松寺
古松寺,位于代县新高乡刘家圪洞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明天启二年(1622)、清嘉庆三年(1798)、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49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为上、下两院,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式门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和南北配殿,现存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砖砌台基,基宽10.5米、深7.7米、高0.5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格扇门窗。寺内现存石灯塔1座,明重修碑1通,清重修及功德碑5通。1991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济寺
洪济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下木角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道光四年(182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1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过殿(前为官老爷、后为地藏王)、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耳殿和东配殿。现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0.7米、深8.2米、高0.2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施斗栱五踩双昂,平身科一攒,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殿内两山及后墙施有彩绘壁画35.84平方米。过殿石砌台基,基宽10.55米、深12.15米、高0.1米。面宽三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