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利辛县旅游
利辛县旅游景点
王人老街
皖北名镇王人集,位于利辛县西部。唐朝时开始筑城驻军,称为西城;明朝时称五樟县;清朝时因出了一位百岁的王姓老人而改称王老人集;解放后就渐渐简称为王人集了。古城一直保存到解放初,后来被破坏,现仍留下一条名闻遐迩的古街道。这条街道曾经是由北方通往古颍州的官道,素有“三里长街”之称,现在恐怕得有六华里了。但人们仍习惯称其为老街。由于世事变迁,岁月流逝,老街现已失去昔日的繁华。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冒着点点细雨,我来到了这里,想看看能否寻找到一些古人的踪迹。信步走上老街,仿佛从繁华的都市跌进了一个清幽寂静的孤岛。但见窄窄的街道弯弯曲曲的,象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横卧在那里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
一、基本情况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东起吕台大桥,西至蝴蝶泉,南达西淝河与茨淮新河交汇处,北到S305线马店大桥。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8′01″—116°13′48″,北纬33°02′34″—33°06′14″。湿地公园范围包括西淝河中游马店大桥至淝河口段,以及西淝河两侧蝴蝶泉、双沟、黑杨沟等库塘湿地,南北长6.71公里,东西宽9.09公里,面积791.65公顷。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分类系统,湿地公园内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湿地类和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
邵庙
邵庙首先是一座庙,然后才是一个集市。集市坐落在利辛县西部边缘,现属王人镇管辖,距县城40公里,集西、南两面与颍泉区毗陵,京九铁路从集西一穿而过。邵庙就坐落在集的北面。邵庙集集市不大,却因为有了庙而远近闻名。邵庙系邵氏家庙,过去人们称之为邵八庙。建国初期,这里曾经建过乡,名曰“邵八”。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在古代,邵庙附近有一个村子叫邵大营,村里有一户人家,生了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成家立业后,在当地名噪一时。当时,邵庙这个地方,由于地势低洼,每逢下大雨,常常发水,庄稼收成不好。于是,居住在这里的邵氏宗亲,就聚在一起商讨对策,大家决定在当地修建一座八蜡(炸)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家塔
纪家塔位于利辛县西北19.5公里,孙集镇孙园村东南700米,纪-西100米。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是一座小型墓葬塔,塔体七层六面,塔基平面呈正六边形,每边长148米,塔高约10米。塔房原有一寺庙,已毁。此塔系仿木结构砖塔。第一层高约2.2米,其他各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二、三层外檐口及六角转变处,均砌一砖挑檐和一砖挑出飞檐。塔身第一层东南距地表64厘米处嵌青石碑一块,碑高42厘米,宽82厘米,碑文字迹不清,只落款处有“嘉庆五年”、“蒙城举人李××撰”尚可识。第二层一方向正中嵌青石匾额一块,镌刻隶书“芳名永垂”四字。第三层至第七层东南方向,每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集烈士陵园
刘家集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北12.5公里,刘家集大街西侧60米处。陵园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碑祭后边南北五排,每排东西5座,共计25座烈士墓葬。1948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区十一团(曾用龙山部队代号),分析敌情后,按照六分区电令北返,打击敌新编七十四师,配合华野大军即将开始的豫东战役。途中暂住刘家集镇刘染、戴庄、张庄、徐庄一带。-新编七十四师驻望疃董集踞点1200余人,向我驻地搜索进犯。苏区十一团团-观察敌情后,立即命令部队从三面阻击敌人。经过一白天的激战,终以取得胜利。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83年利辛县人民0于刘家集南头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利辛县烈士陵园
利辛县烈士陵园利辛烈士陵园原名路集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20公里处的路集。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骨。他们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1984年县人民0出资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0出资重修扩建并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陵园长110米,宽90米,纪念碑高10米,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满园馨香。既有陵园之凝重肃穆,又有园林之秀丽清新,集瞻仰、游览两种功能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纪念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园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节孝坊
节孝坊位于利辛县西北18公里,孙集镇0西800米,孙集至叶马刘公路北侧。是清代光绪皇帝为表彰孙兰芳之母陈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御批“圣旨”所立。整体结构系用青石刻制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由五部分组成,高3.26米、宽1.08米、厚0.39米,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石坊上段,顶部为透雕“二龙戏珠”雕工精湛,两边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图案否具有中携刻楷书“圣旨”二字,字体庄重边刻有“二龙戏珠”与顶部相呼应。中段中间为“节孝坊”石碑,石碑四周均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石碑两边竖有对联,对联上下端均刻有花卉图案,碑文略。下段为“节孝坊”底座。现为县级重
伍奢冢遗址
伍奢冢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汉代,位于利辛县西北20公里,孙庙乡庙李自然村东北500米,0猪港南岸。遗址呈谷堆形,占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积层为38米,冢下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处遣仍土城墙,东西长140米,基宽3米,高出地面半米许,城墙北侧发现有古井,锅灶遗迹等。六十年代,曾发现有石斧、骨针、陶网附、红烧土等。1980年以来,地面采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鉴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遗物。该处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0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亳州利辛县烈士陵园
介绍原名路集烈士纪念碑,位于利辛县路集。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骨。1984年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政府出资重修扩建并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陵园长110米,宽90米,纪念碑高10米,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满园馨香。既有陵园之凝重肃穆,又有园林之秀丽清新,集瞻仰、游览两种功能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纪念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园名。是利辛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池州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旧城
旧城位于利辛县城东北18公里,芡河东岸。城址东西1.25公里,南北1.5公里。城址地表可采集到灰陶四分式卷云瓦当,绳纹简瓦,几何形空心砖侧表摸印菱形,方援纹砖等汉代遗物。城址外曾发现规模较大的汉砖石墓。墓葬石门,雕刻有朱雀图案及铺首街环。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着:越王坐旧城,七十二眼井。落星桥,御花园,报恩寺,四门出棺越王死。东部大蒋湾,南有云蒙山,西靠运粮河,北边老龙滩。
刘廷墓
刘廷墓位于县城西18公里,张村镇白庙村,墓冢高大,面积约300平方米。刘廷,字省吾,南昌人,明万历初都督刘显之子。随父出征,作战勇敢,以功由守备升至总兵,身历百战,于诸将中最骁勇。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与清兵大战于阿而里达岗,因地势不熟,遭清军夹击阵亡。刘廷死,举朝大悚。其所用镔铁刀重60多公斤,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天启初赠少保。《明史》有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桥古桥
胡桥古桥位于利辛县东25公里,望疃镇芦沟集东北600米,胡桥庄西南100米。该桥横跨工、芡河之上,全长14米,桥梁为5孔,桥面宽4米,砖石结构。桥面用长方条石铺成,桥礅呈梭状形,底部用圆柱状基石铺垫,上部用青灰砖砌成。整个建筑古朴庄重。自明嘉靖时重修,清康熙、雍正年间屡有修葺,现有清道光贰拾壹年五月《重修胡家桥碑记》供考。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鹭洲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白鹭洲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白鹭洲水利风景区白鹭洲拦河大坝位于利辛县阚疃镇境内,距县城20公里,总占地面积1800亩,其中水面600余亩,是一个依托茨淮新河水利工程新建的,集自然生态、休闲度假、水利文化展示和康体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自2006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具备对外开放能力。
国家水利风景区
阴阳城遗址
阴阳城遗址位于亳州市利辛县,年代为东周—汉。遗址上曾发现古井、鹿角、钱纹灰砖等,文物专家认定该遗址为东周至汉代遗址。阴阳城遗址跨安徽境内淝河南北两岸,因古时称河南岸为阴,河北岸为阳,故称其阴阳城。2012年,阴阳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500米,南、北各10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阳寺遗址
禅阳寺遗址为一处中间高,四周低缓的坡地,分布面积100200平方米,现为农田,其文化堆积层为2.4米,保存完好。遗址上曾发现大量红烧土、石斧、石刀、铜箭簇、骨针、蚁鼻钱、陶网坠等遗物。采集标本有灰色陶鬲足、陶豆柄、豆盘口沿、盆口沿、缸口沿、(鸭嘴形、扁凿形、圆锥形)鼎足、镂空陶片等。根据出土文物标本分析,可确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及东周时期的遗物。禅阳寺遗址保存较完好、是典型的早期古遗址,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保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200米,南、北各1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南至阜蚌公路,北至黑土沟,东至六里庄,西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阚疃天主教堂
阚疃天主教堂始建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顶部起脊,高约12米,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70平方米。教堂座西面东,正面一进三开。整体建筑为中西式建筑风格。由大厅、讲台、后小楼三部分组成。大厅为独有的抬梁式+斜拉式中式建筑风格,讲台和后小楼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南侧现存砖木结构的两层神甫楼,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同类建筑如此规模的在皖北地区比较少见。它既保留了意大利西式建筑风格,又有中式建筑特点,是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从教堂内部结构看,既有中国古代抬梁式建筑风格,又有近现代斜拉式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保护范围:教堂、南小楼四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门寺遗址
红门寺遗址略呈长方形,中间高,四周低,最高处高于地平面约2米,面积154600平方米。因遗址上原有一寺院而得名,相传原寺院有南北大殿,房屋百余间,和尚数百人,毁坏年代不详。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堆积保存完好。地面采集文物标本有:红陶鸭嘴形鼎足、红陶篮纹附加堆纹罐片、红陶鬲足、灰陶豆柄、绳纹陶片、篮纹陶片、素面陶片等。依据采集标本认定为新石器至汉代遗址。该遗址面积大、时代早,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保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230米,南、北各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利辛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