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 > 桐城市旅游
桐城市旅游景点
活海欢乐水世界
活海欢乐水世界位于“七省通衢”、“中国文都”、“黄梅戏之乡”的安徽省桐城市西郊,隶属于桐城仙龙湖旅游度假区,是安徽永先集团继安庆巨石山之后,投入巨资倾力打造的又一经典之作。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文都桐城的活海,是国家4A级景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上游乐目的地之一,亚洲首家也是最具特色的魔幻水乐园。活海于2012年6月16日首次开园。开园以来,平日,日均接待游客2000-3000人次。周末、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过万人次,开园数月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因受天气因素影响,2012年度活海欢乐水世界胜利闭园,闭园期间积极施工,增加了更多的游
桐城黄梅酒业文博园
安徽黄梅酒业集团近千万元打造的国家级4A旅游景区——安徽黄梅酒业文博园。充分展示了安徽黄梅酒业集团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全国任何一家白酒企业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就是桐城派文化和黄梅戏文化的丰富内涵。它们与中国酒文化相互交融,成就了黄梅酒业独特和独占性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的内在魅力。步入黄梅酒业,人们在浓浓的徽派建筑氛围中,品尝黄梅酒、欣赏“桐城派”、观看“黄梅戏”,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相互辉映,展现了黄梅酒业集团企业文化底蕴和产品品质内涵,让人流连忘返。“为社会酿造价值,为员工酿造幸福”是企业永恒不变的宗旨,“弘扬黄梅戏文化,成就安徽地产名酒”是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以
嬉子湖
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位于桐城市东南部,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嬉子湖镇境内,三面环水、水陆交通发达,距市区25公里,濒临江城名府安庆,距省城合肥仅1.5小时车程;水路泊枞川而通长江,可上溯湖广、下达苏杭。占地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0平方公里,水面积41平方公里,是集生态农业观光、科普文化体验、渔业休闲、户外拓展、乡村度假、会议商务、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国家AAAA级风景区。嬉子湖景区现有嬉子湖度假村、嬉子湖养生酒店、生态湿地、垂钓中心、户外拓展、古漕运八大码头、嬉子仙岛、十二生肖园、天文科普及4D动感影院、水上乐园、游乐园、欢乐园、空中单车、农副产品及
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境内,距桐城市12公里。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期,孔城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破坏,但不久即恢复,现有老街即太平天国以后建设的。老街绵延数里,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两条横街,另有三巷一弄。总长约3公里,街道宽度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总面积17万平方米。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颇具江南水乡特色。孔城老街不仅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老街,其规模也是首屈一
桐城文庙
文庙,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区的广场北端。此庙系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饮誉海内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庙建筑的经典,江淮之际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
桐城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
一、基本情况嬉子湖湿地公园位于桐城市东南部,距离桐城市区25公里,离安庆市约50公里。总面积5139.69公顷。地处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镇境内,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7°00′20~117°03′30,北纬30°45′30~30°54′10。嬉子湖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为4310.32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3.86%。湿地公园内具有以湖泊湿地为主,河流以及水稻田、池塘等人工湿地并存的多种湿地类型。在自然湿地类型中,嬉子湖的湖泊面积3821.31公顷,占湿地面积的88.65%;河流湿地面积15.0公顷,占湿地面积的0.35%;由于农渔活动的发展,湿地公园内还分
姚元之旧馆
姚元之旧馆,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学内。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号荐青,桐城人,嘉庆进士,画家,官至左都御史。其旧馆现存三组建筑:前楼、东西厢房、后楼。前后楼之间,东西厢房,中成院落,称为“前院”。后楼后,有长方形院落,称为“后院”。整个建筑长45.75米,宽20.48米,总面积为936.96平方米。前楼面积为132.34平方米,系前后廊式建筑,木构架保护完好。楼分五开间:明间长6.7米,宽4.25米,面积为28.48平方米,两侧次间,均长6.7米,宽3.9米,面积为26.13平方米,两外侧为稍间,均长6.7米,宽3.85米,面积为25.08平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披雪瀑
披雪瀑,古名“披雪洞”,又名“响雪泉”,位于桐城市城西北4公里之碧峰山下,地属碧峰街道办事处石板村。瀑流飞泻直下,如雪帘高悬,故名。披雪瀑长900米,全瀑分三段:前为“迭瀑”,长约50米,瀑流滚迭,溅珠飞玉,称之为“前瀑”;中为“溪谷”,称“披龙”,长约800米,雪浪翻滚,奔腾直前;后为“悬瀑”,高约50米,瀑流长悬,雪崩雷鸣,称之为“后瀑”。后瀑左崖有一洞,名“披雪洞”,吴用珍有诗描写瀑景云:“巨灵怒试劈山手,铁壁双开万仞陡。中有银河一线通,镇日常作蛟龙吼。”披雪瀑风景秀丽,《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其胜:“碧峰山,峰峦分列,一洞逶迤。沿涧而人,四方稍觉
三道岩
三道岩风景区位于桐城市陶冲镇境内,面积约10平方公里,景区内峰峦叠嶂,飞瀑流泉,丹霞炫彩,烟岚腾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画卷。分下岩、中岩、上岩三层。下岩一帘瀑布从空投下,飞珠泻玉,其声数百米可闻;中岩怪石嶙峋,飞泉喷射,化出一道长虹;上岩从岩头跌落,形成数迭瀑布,似雪帘披垂,洒珠如玉。岩上,春朝秋暮,云雾缭绕,阳光衍射,形成五彩绚烂的光环,谓之“神光”。瀑布壮观,风物秀美,令人乐而忘返。这里曾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红色之旅”纪念地,花果园纪念碑和彭年水库见证了这段历史。享有盛名的王屋寺及塔墓群、江皋墓、狮形山遗址等是三道岩景区独特的人文资源。三
桐城古城区
桐城古城区为桐城市(县)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历史。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地处南北交通要塞,206国道(合安公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自其东郊穿过。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娆。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改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为城关镇。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城中保存完或经修复的古建筑有:宏伟壮观,体现桐城文化特色的“文庙”;飞檐翘角,体现明清建筑特色的“东南二老街”;造型精美,具有江南风韵的“告春及轩”;五垛四孔,横跨龙眠河上的“紫来桥”;幽静肃穆,仿佛置身仙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啖椒堂及左公祠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万历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施惠政,政声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师。巡京都,查吏部卖官售爵,搜出假印七十,查出伪官一百余,不趋权贵,嫉恶如仇,故名其故居,曰“啖椒”。其故居分三进,前进是门楼,中进面积110.21平方米,明间为堂屋,即“啖椒堂”,长10.3米,宽4.1米,面积42.22平方米,两侧次间,为左右“上房”,均长10.3米,宽3.3米,面积33.99平方米;后进住宅四间,面积122.76平方米,每间长9.1米,宽3.4米,面积30.94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莹故居
姚莹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寺巷内。故居旧时面积广阔,有厅、堂、轩、楼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红绿梅、红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点缀其间。前轩有联曰:“门临青竹邀君子,窗有红梅见故人”。故居东抵大宁寺、南至善庆庵、西齐寺巷、北抵北大街。现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进,东西厢房,中间夹一院落,四周环廊,前后左右对称排列,布局规整。故居结构为木构架抬梁建筑。撑拱承檐,槅扇门窗,雕花装饰。两坡屋面、青灰小瓦,砖铺迴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风格。姚莹(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号展和、幸翁。师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庆十三年(180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樾故居
吴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中段西侧延陵巷内,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较宽,分前厅、后厅、厢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陆续改建,旧貌稍有改变。今存其幼年书房、卧室等五间平房,面阔19米,进深三间,长5.2米,面积为187平方米。系砖木抬梁结构,两坡瓦顶,前设檐廊,撑拱承檐。每室前后开窗,上为开启式竖窗,下为固定式横窗,宽敞明亮。今西头一间木窗,仍为原物。室内西山墙挂有吴樾殉难照片。吴樾(1878--1905)字梦霞,一作孟侠,桐城人。自幼治学严谨,勤奋自励。光绪二十六年(1900),人保定高等学堂,广结爱国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教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排门古村落
上排门古村落上排门古村落(古民居建筑群),明清至中华民国。位于桐城市唐湾镇唐湾村湾前、湾里、湾西、河高村民组,镇区西北,前临桐潜公路,面积20000余平方米。古村落三面环山,依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层构筑,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木构架基本形式为穿斗式或抬梁式,檐墙和槛墙均以长35、宽20、厚10厘米的青砖错缝平砌围护承重,建筑内部以编泥墙或板壁相隔,建筑局部点缀雕饰和彩绘,院落以鹅卵石人字形铺墁,门楼地面以方砖斜铺,室内以土夯筑,檐下排水沟渠回环曲折与暗渠相通,檐前弄廊纵横交错,迂回有致,将每个独立建筑相连,体现山区居民聚族而居又独立成户的特点。古村落内建筑
告春及轩
告春及轩系邑人左挺澄宅第(清末民初桐城文人,熟文谙史,曾参与翻印《桐城续修县志》。位于桐城古城公园路,与桐城文庙相连,建于民国九年(1920),乃桐城古民居典型建筑,分“轩”和“楼”两部分。桐城派陈列馆设置于此。“楼”为主体建筑,高7.4米,前进与后进,平行营建,各为五开间。前进楼每开间长5.7米,宽3.7米,面积为172.5平方米;后进楼每开间长6.7米,宽3.7米,面积191.25平方米。两进楼房之间的两侧,分别以4.8米高的檐墙连接,构成了长12.8米,宽3.35米的长形院落。前后楼均系木楼,内外走廊,称为“走马通楼”。楼层走廊栏杆,为瓶形木柱,饰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法号弘智,字无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二十岁著书数万言。以文会友,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议政论文,是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入禁廷,尽阅内府文献典籍,常与汤若望讨论医学、天文等科学。后脱离宦海,削发为僧,云游各地,著书立说,倾心书画,娱情山水之间。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七日,由庐陵押赴岭南途中,船至万安惶恐滩,卒于舟中。方以智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律学、医药、物理等方面有系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1949年4月19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战室设在中学图书室内,此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面积231平方米,座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下为砖石垒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宽1.2米,回廊设16根木柱,垫以四方石柱础。砖砌隔墙,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五个券窗,两旁设边门。西墙设两个券窗。梁架结构露明,五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接。屋顶四坡水,小瓦铺盖。现辟为“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馆”,向海内外开放。据《二野大事记》和二野司令部《阵中日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廷玉墓
张廷玉墓园位于桐城市西北龙眠山腹地双溪村蒲庄组西半山腰的“凤形地”,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张廷玉墓园东向略偏南,墓区以墓冢为中心,其下三层地墁石祭台扇形展开,上置供桌、香炉、烛台、香筒等石祭具。再下设九级拜台,中贯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马、文豹、羊、狮、赑屃负御祭碑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石坊下50米为张氏享堂,享堂前设照壁,上嵌雍正书“调梅良弼”、“赞猷硕辅”石匾。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康熙十一年(1672)生,三十九年中进士。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邢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雍正元年(1723)升礼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尺巷
安徽省桐城市市区是座古城,一直有着“文都”的美誉,大概是因为中国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在这里发源的缘故吧,桐城市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城内有许多小街巷,如“一人巷”、“钱尚书巷”、“双井巷”、“讲学园巷”、“小河边巷”等等,但最为闻名遐迩的街巷是“六尺巷”。“六尺巷”是一条100多米长、2米宽的小巷,铺着鹅卵石路面。据县志记载: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他老家桐城的亲人起墙脚做屋时与邻居吴姓人家因地皮发生争执,家人去信请他出面处理。这位大学士看后立即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
姚莹墓
姚莹墓,位于龙眠山腹地双溪村小河口“姚家坟山”,系夫妇合墓。墓地面积108平方米,冢高0.8米,座东朝西,面向阴山。墓前沿山势陡坡,以乱石砌成三级拜台,每级高1米,冢后环以乱石墓圹,中嵌墓碑,高1米,宽0.6米,为同治元年所立,楷书阴刻:“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广西按察使姚公石圃先生墓”。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姚莹(1785—1853),字石圃,号明叔,晚号展和,又号幸翁。桐城人。著名的爱国思想家,桐城派中坚作家。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历任平和,龙溪,台湾,武进等县令。鸦片战争爆发时,姚莹正在台湾兵备道任上,面对强敌,他积极整军备战,先后五次击退英军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桐城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