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徽州旅游
徽州景点介绍
金紫祠
金紫祠俗称“金銮殿”。时代为明代。系古徽望族潜口汪氏宗祠。宋隆兴二年(1164年)赐建,明正德九年(1515年)迁于现址,嘉靖、万历时扩建,清康熙三年(1663年)大修。该祠坐北朝南,通进深达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碑亭、仪阖、露台、驰道、回廊、享堂、寝殿。寝后配有坐西朝东之汪华公庙,为祭祀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而建。现存建筑为金紫祠坊、戟门、碑亭、后寝及汪华公庙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遗址尚存。保护范围:东3米至水渠,南牌坊外5米,西围墙外5米至粮站仓库,北围墙外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荫山巷金家大院。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正式成立,军部移驻南昌。随后,主要领导人分赴各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做好部队集中改编工作。把由各红军游击队改名的“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组建新四军的四个支队。从1938年1月中旬起,项英、曾山、陈毅、黄道、张云逸、赖传珠等先后到湘赣边、赣粤边、闽浙边向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并就国共合作、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问题作了动员。当时,有些游击队干部、战士对改编不理解,认为改编是向国民党“投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许承尧故居
许承尧故居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年代为清。2019年,许承尧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巽峰塔
徽州巽峰塔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年代为明。2019年,徽州巽峰塔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莘桥
莘桥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年代为明。2019年,莘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章褒节坊
龙章褒节坊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年代为明。2019年,龙章褒节坊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主要的建筑时代为明初至清末。该村自唐代以来,高官、隐土、巨贾、史志学家、作家、制墨家、书画家代不乏人。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110人。该村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40处。呈坎古民建筑群系指村内代表性古民居建筑20处(其中明代民居18处,清代民居2处)。这20处构筑明代古村落特征的建筑,包括1处祠堂、1处社屋、1处更楼、2处石桥和民居15处。分布在该村方圆0.7平方公里的山区盆地内。文献祠堂位于村西首,是呈坎罗氏宗祠,族人祭祖、议事、举行重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
谢裕大茶叶博物馆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该博物馆收藏了徽州各种民间传统制茶工具、毛峰茶文化历史书籍等,展现了中国徽文化和徽州茶文化悠久的历史,2008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建设布局谢裕大茶叶博物馆是安徽省首家茶文化博物馆,总面积3500平方米,按徽派风格建造,是集黄山毛峰创始人谢正安及黄山毛峰茶的发展史、谢裕大产品的制作工艺展示、茶道表演、品茗为一体,以宣传徽州文化和徽州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馆,是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对外品牌形象,更是黄山毛峰和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百年字号正安开,裕大辉煌今日创”。在“谢裕大茶行”创办百余年之际,谢裕大茶叶博物馆的建
丰乐湖
丰乐湖景区---位于黄山山脉东部,自温泉景区桃花溪始绵延至黄山峰外第一峰,全长28公里,精华部分7.5公里,于70年代筑大坝于黄山南大门,高峡出平湖,由此形成华东地区最高、可观光游览的人工水库景区,上游如高山峡谷,山峦叠嶂、波光轻盈,绿水如碧,下游则渔歌帆影、极具生活气息,乘坐帆船,于丰乐湖中,蜿蜒行游于黄山东部峡谷之中,有三峡之俊秀、千岛湖之清丽、西湖之妩媚、洞庭之烟波,被誉为黄山天池。丰乐湖犹如一颗祖母绿镶嵌在黄山群峰之中,为黄山作为自然、文化双遗产凭添上神奇色彩!丰乐湖景区的上游码头,是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的正宗产地洽舍、富溪,这里离黄山大门仅2
徽州文化园
由碑廊、牌坊群、徽派盆景园、紫阳书院、新安画苑、古徽四宝斋、新安药堂、徽商纪念馆、徽戏楼、徽茶品茗阁、徽菜馆、文昌阁、五凤楼等部分组成,全部开放后,每天都有徽剧演出和徽州风情民俗表演。现在开放的是一期工程项目,主要有碑廊、徽派盆景园、牌坊群、文昌阁、五凤楼五个部分。徽州,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素有“东南邹鲁”的美誉。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和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园设计为徽派园林,以碑廊、碑亭、碑墙、碑园为主线,通过紫阳书院、徽商纪念馆、新安书画苑、古徽四宝斋、徽戏楼、徽菜馆、徽茶品茗阁、新安药堂等景区,集中展现徽州文化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
安徽省重点文化节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著名风景区黄山南麓,处于“花山谜窟”和“棠樾牌坊群”两景区的中心地带(黄山市徽州区城区内)。1938年1月6日,新四军正式成立后,一、二、三支队和特务营奉命于2-4月间到达皖南岩寺地区集中进行组编点验和军政训练,军部机关设在岩寺金家大院。经过组编训练,1938年4月26日,新四军召开抗日誓师大会。4月28日先遣部队从潜口出发,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5月1日后,部队分批奔赴抗日前线,军部于5月5日离开岩寺移驻泾县云岭。北有延安,南有岩寺。新四军在岩寺,不仅发展壮大了队伍,提高了战斗力,而
潜口古建筑群
介绍离开黄山温泉后乘车下行约60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见到,故又称“紫霞山庄”,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庄面积16000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附近的10座典型的明代建筑集中一处,形成了今天独具风格的明代山庄。这十余座明代古建筑是荫秀桥、石牌坊、善化亭、乐善堂、曹门厅、方观田宅、司谏第、吴建华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等。荫秀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为单孔拱桥,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走过荫秀桥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石牌坊。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模景区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唐模古村,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传说因其经济活跃、民风淳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沉淀深厚的文明古村。游历其中,如诗如醉。徽州唐模村落在选址和布局上非常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特别是别样的古老水街,使人备感吉祥平和,堪称徽派气息浓郁的典型古村落,现已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全国文明村、安徽省优秀文明示范景区。唐模村以狮子山为支撑点,村的西南面有一方圆数十里的丘陵地带象形山;东、北、西面是广阔的小平原;越过狮子山7华里即为丰乐河。如今村中还保存着较完好的青
呈坎景区
呈坎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的南麓,在徽州区通往黄山的公路佛子岭段折向东北五公里处,北距黄山40公里,南距徽州区政府驻地——岩寺镇15公里。呈坎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八卦村,是世界迄今保存最古老、最神秘的东汉八卦村。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西周时期这里曾产生过灿烂的青铜文化。三国以前是山越人居住,山越人刀耕火种,过着一种于世隔绝的生活。东汉三国时期孙权(东吴)统帅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吕蒙来到此地征服山越人。见此地地处万山之中,四面矗立着八座大山,中间是一平方公里的洼地,”山形交错,水
罗东舒祠
在徽州现存的众多古祠堂中,“罗东舒祠”是最著名者之一。它坐落于现在的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它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四进院落建筑层层升高“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的。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据罗氏族人介绍,罗东舒幼年时期就聪颖过人,成年后,淡泊名利,隐居乡间,以耕作读书为乐。他积德行善,以仁义之心待人,赢得了“黄鲁直之才”和“欧阳永叔之贤“的美誉,当时的学者也都尊敬地称他为东舒先生。对这样一位备受人们爱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屋阁及绿绕亭
老屋阁及绿绕亭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西约4公里的西溪南村。该村背倚凤形山,面临丰乐水,始建于唐,鼎盛于明清,文风昌盛名人辈出。村中至今仍保存明清建筑100多幢,老屋阁及绿绕亭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老屋阁,又称老屋角和吴息之宅,建于明代中期。为砖木结构的2层楼房,下层矮,上层高,坐东北朝西南,3进5开间,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阔17.7米,进深19.4米。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中进楼下明间为客厅,大门位于中轴线上,狭长的天井中央有石板砌的水池,大门上建有水磨砖砌成的门罩,未事雕琢,与铁皮包镶的大门十分协调,显得厚实庄重。中进为进深九檩,在明间缝檐柱与金柱之间,用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峰南麓。此地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时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