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余姚市旅游
余姚市景点介绍
余姚博物馆
余姚博物馆位于风光旖旎的龙泉山西麓,占地面积约5亩,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于2003年1月18日建成开放。该馆的建成,为余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结束了余姚没有综合性地方博物馆的历史。余姚博物馆是在“第一山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改建,增建而成的。设计建造者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将现代化建设与古建筑巧妙揉合在一起,使得布局错落有致,风格水0融,功能耦和配套。如今,青瓦粉墙、棂窗椅栏的博物馆已成为龙泉山西麓休瑕区的标志性建筑。余姚博物馆作为全方位展示余姚悠久历史文化的殿堂必将成为集收藏、研究和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休瑕诸功能于一体的爱国主义
浙东小九寨
浙东小九寨地处四明山北麓,位于余姚大隐镇芝林村,由宁波华东城集团投资开发。境内山峦连绵,山岙弯弯,竹丰林茂,溪流纵横,幽谷、溪流、古树、竹林,景-人,故有“浙东小九寨”之美称。小九寨因溪水而得名,白岩溪绵延6公里自景区穿林而过,溪水清澈,泉潭连绵,飞瀑壮观,奇石错落,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引人入胜,流连忘返。景区内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极高,有“天然氧吧”之称。徒步古道,亲近自然,置身于山清水秀的绿色世界,不仅能领略自然山水的生态美景,更能畅享品山、观竹、憩水、赏石的无限情趣。一条白岩溪贯穿整个峡谷,溪滩宽阔,溪底平坦,溪水清澈;溪边的石头,形态各异;
余姚芝林景区
景色主要就是浙东小九寨,沿河走到源头的瀑布,徒步来回大概需要2.5小时,拉练活动。很是需要一点体力的景区,往返两三个小时,一路沿着小溪走进去,景区最里面就是一个小小的瀑布景点位置浙江省宁波余姚市芝林村门票:50元
中国农机博物馆
30多年前,因兴修水利工程发现了河姆渡遗址,使得浙江省余姚市在海内外闻名遐迩。“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7000多年前的稻谷和大批先进的耕作农具,令世人为之震惊。在余姚有一座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博物馆却鲜为人知,那就是“中国农机博物馆”。走进中国农机博物馆,在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按照农机具的不同作用和种类设有耕作机械、插种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和脱粒机械展厅,各类农机具琳琅满目。这里收藏、展示有历代的耕作、排灌、播种、植保、收获、脱粒、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纺织等各类手动和机动农具,从戽斗、水车、牛车、手动泵到机械泵,从旧式木犁、铁头犁到拖
余姚市博物馆
余姚博物馆位于风光旖旎的龙泉山西麓,占地面积约5亩,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于2003年1月18日建成开放。该馆的建成,为余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结束了余姚没有综合性地方博物馆的历史。余姚博物馆是在“第一山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改建,增建而成的。设计建造者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将现代化建设与古建筑巧妙揉合在一起,使得布局错落有致,风格水0融,功能耦和配套。如今,青瓦粉墙、棂窗椅栏的博物馆已成为龙泉山西麓休瑕区的标志性建筑。余姚博物馆作为全方位展示余姚悠久历史文化的殿堂必将成为集收藏、研究和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休瑕诸功能于一体的
大方桥
位于鹿亭乡洞桥村,初建于清乾隆55年(1790),重修于光绪乙己年(1905)。系单孔石拱桥。全长l7.30米。桥孔净跨14.10米,桥阔5.30米,两侧有石制望柱和栏板。桥孔两侧边墙上镌有寓意丰富的两副楹联,拱券采用纵联砌置法,体现出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整座桥梁飞跃腾势,气势雄伟,为我市古代大跨度石拱桥的典型代表。大方桥于2001年5月18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河头徐家
位于黄家埠镇回龙村。为清代民居建筑。整座宅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砖石门厅、石墙门、主楼,主楼两边各有翼楼。门厅为五开间,八字墙门。主楼为三开间,翼楼各分二开间。该宅的花格门窗和石窗的雕刻工艺精湛,图案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姚西地方风格。布局紧凑而无局促之感,装饰巧丽而无繁琐之嫌,保持着民居建筑的基本特色。前河头徐家是我市目前水乡环境中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建筑之一。前河头徐家于2001年5月18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顺盛周宅
南顺盛位于朗霞镇水阁周村。系周氏族人世居宅院。由砖雕门楼、主楼和东西翼楼构成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主楼分七开间,翼楼各分三开间。该宅最具价值之处在其精湛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特别是门楼两侧围墙所饰的砖制斗拱为我市仅见的一例,富有特色。此宅已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无论是整体建筑风貌,还是各个建筑构件,几乎未作任何改变,是我市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之一。南顺盛于2001年5月18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殿
岳殿位于余姚市梁堰村。是清代祭祀五岳大帝而建的神庙。现存大殿一进,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五开间,通面阔15.6米,通进深10.8米。该殿中三开间为一体,组成一穹顶,左右稍间用四根抬梁斜撑四角,从而构成八角形的宫殿式庙宇建筑。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七架梁前单步,后双步,外檐柱与内檐柱之间设捲棚顶,七步梁与梁下枋间饰三个外向探出龙头的十字拱。次间梁架为穿斗式,五柱,减去金柱,另用四根抬梁斜撑金檩。大殿四周设副架,副架上方均饰以一斗三升重拱。东西墀头内侧均饰有人物故事彩绘。鼓形柱础,规格有异,地面用石板错缝铺砌。岳殿结构独特,雕刻精湛,彩绘生动,气势较大,素有
符氏宗祠
符氏宗祠位于朗霞镇天华村,坐北朝南,系四合院式建筑。由门厅、大厅、东西厢楼组成,大厅与门厅中间为天井。前进(门厅)为七开间,通面阔19.0米,通进深7.4米。明间及东西次间为一体,明间辟大门,东西稍间次间为耳房。硬山双坡顶,小青瓦覆盖。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明间用三柱,次间、稍间用五柱,每柱落地。明次间前后门枋上饰网格窗。地面用方形石板错缝铺砌。鼓形柱础。后进(大厅)为五开间,通面阔19.0米,通进深14.5米,硬山双坡顶。三面砌墙,南面敞开。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前单步,双步,单步;五架梁后单步,双步。次间梁架为穿斗式,用八柱;稍间梁架为穿斗式,每柱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树滋堂
树滋堂位于四明山镇芦田村。建于清晚期。分前后两进,两边为厢楼,天井中有戏台一座。前楼为五开间,通面阔21.8米,通进深5.0米。后进为三开间,通面阔12.2米,通井深8.5米,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戏台周长为18.4米。后进明间全部采用石柱;次间除后檐柱为石柱外,余为木柱;戏台全部采用石柱。无论后进还是戏台,所有石柱上均镌有楹联。戏台与后进之间用卷棚廊轩相连接,为我市古戏台中所仅见。该祠建筑布局独特,戏台的造型和雕刻工艺相当有特色,并且保存基本完好,是我市山区古代祠堂中较为突出的一例。树滋堂于2001年5月18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余姚城区龙泉山南山腰。初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系清同治元年(1862)倾圮后于光绪十九年(1893)由乡人集资重建,至今完整。文昌阁坐北朝南,重檐,东西两侧筑马头山墙,总占地面积达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分三开间,通面阔8,45米,通进深9米。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用五柱,八檩。殿前有船棚顶轩廊,廊枋雕刻精细传神,重檐飞椽,用材较大。地面石板错缝铺砌,屋面小青瓦覆盖,置勾头滴水。文昌阁东侧另有附属建筑,为三开间硬山平房。通面阔9.05米,通进深7.15米。梁架结构为穿斗式,用五柱,八檩。用材较小,装饰素雅。文昌阁系古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陈氏故居
陈氏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位于三七市镇二六市村官桥自然村。陈氏故居的基本格局和风貌保持至今,规模较大,总占地面积264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前楼、后楼、后罩屋,东西两侧各有厢楼,前后楼各五开间,后罩屋七开间,厢楼各三开间。此宅为包括蒋介石首席幕僚陈布雷在内的陈氏七兄弟(陈布雷、陈勉甫、陈叔谅、陈行叔、陈叔兑、陈叔时、陈叔同)及堂兄陈屺怀的出生处。陈氏兄弟以后大多都为政界要员或著名学者。陈布雷不但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以后又多次返乡居住。陈氏故居作为一处重要的名人故居,对了解和研究陈布雷及其他陈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鲞架山遗址
鲞架山遗址坐落在余姚市河姆渡遗址东北方向1.5公里处,向东约2公里越过姚江北岸的死明山余脉就进入宁波市辖区。遗址北靠海拔60米的葛山(其东段当地习称鲞架山),往南延伸至王其弄的一片狭长水稻田下。文化堆积依托的生土层海拔约在0~8米之间,因此遗址属低丘坡地型遗存。1994年初,当地砖瓦厂在鲞架山南坡大量取土时,遗址堆积遭受严重破坏。余姚文物部门获悉后,报省有关部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组织力量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历时2个月。布方面积640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550平方米。鲞架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毗邻,它的发现与发掘对促进河姆渡文化的研究有最直接的关系。通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丈碑
余姚出土的汉三老碑在金石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收藏在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内。而本市现尚存的保存最完整的最早的碑刻当属姜山庙方丈碑。该碑原在姜山庙内,庙被拆除后移至姚西佛教社内,现在牟山镇姜山村某一民居门前。姜山村背靠群峰,面临牟山湖,村内古木参天,真是风景这边独好。该家村民离姜山村约有500米,独门独户,居住在青山环抱的山岙之中。其东为青湾,北为草鞋爬勾,南为田岙,西约100米为姜女池。该碑镌刻于南宋庆元三年丁巳(1197)五月,系梅园石质,豆沙色,全碑文字基本完整。但八百余年岁月的风尘还是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迹,有几处已风化,字迹难辨,中间已有裂痕。石碑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状元楼
状元楼处于泗门镇阁老府内,据说是谢迁幼年读书处,为明代建筑。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年(1474),谢迁举乡试第一(解元),次年,又中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修撰,累迁左庶子。曾任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死后赠太傅,谥文正。他一生光明磊落,秉节直谅,是历史上著名的贤相。谢迁中状元后曾将原先读书之处作了扩建和修葺,状元楼之名自此而得。该楼四周围墙,坐北朝南,重檐歇山,四角上翘,通面阔15.90米,分三间二弄,通进深10.50米。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梁架结构,用九檩、七柱。状元楼迄今已逾五百年,历史悠久,仍能基本保持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龙泉寺
据《光绪·余姚县志·典祀》记载,龙泉寺,东晋咸康二年(336)建,唐会昌二年(842)废,大中五年(851)重建,南宋建炎年间被毁。宋高宗因躲避金兵追踪,途经余姚,登龙泉山,赐金重建龙泉寺。元至元十三年(1276)又毁,元贞元年(1295)重建。当时的龙泉寺规模较大,有弥陀阁、千佛阁、蟠龙阁、罗汉院、上方寺、中天院、东禅院、镇国院、唤仙亭、更好亭、龙泉亭等。自山麓至绝顶殿阁俨然,背山面水,为一邑佳处。后因寺僧有不规行为,寺被百姓焚毁,至光绪间由尼姑募资重建。山门寺额“龙泉寺”三字为余姚书家杨积芳所书,字作欧阳询体,笔力挺秀险劲。龙泉寺坐北朝南,背靠龙泉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晖佳气楼
清晖佳气楼位于余姚镇武胜门路82号内,为明礼部侍郎倪宗正故居。取名于陶渊明“山气日夕佳”和谢康乐“山水含清晖”诗句。倪宗正,字本端,号小野。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官至武选员外郎,后调至广东南雄任知府。颇有政绩,死后赠学士,谥文忠。一生工诗善书,王阳明曾赞其诗文逼近陶渊明和杜甫。倪宗正留下的著作有《谢文正公年谱》、《易说丰实集》、《小野集》、《观海集》、《太仓集》、《突兀集》等多种。清晖佳气楼坐北朝南,硬山重檐,通面阔9米,分三间,通进深10.22米,明间为抬梁式梁架结构,用九檩、五柱。该楼用材较小,结构尚完整,部分构件损坏腐朽较多。尚存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舜水纪念堂
朱舜水纪念堂位于龙泉山南麓,依山坡顺势而建。原为姚-氏“老三房”宗祠,为清代建筑。朱舜水先生乃朱氏老三房支系后裔。头门向西,门前悬挂“朱舜水纪念堂”匾。里面是前后三进建筑,分别为门厅、正厅、后厅,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依次抬高。门厅为两层五开间楼房。明间楼下为正门,门前高悬“崇孝祠”匾额,是原来朱氏老三房宗祠的堂名。穿过门厅,登上较陡的几十级石阶之后,便是第二进正厅。正厅为五开间平房,抬头即见“胜国宾师”四字巨匾,是日本学人对朱舜水先生的崇高称号。这里原是祭祖的正堂,现辟为朱舜水先生史迹陈列,展示着较多与朱舜水相关的文献资料,他在余姚与日本两地的遗迹图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殿
关帝殿位于牟山镇王剡作村马家堰,东紧靠马家堰堰坝,西为衍和弄,北临马家堰河,河对岸即为上虞市。河边有颇具特色的马家堰街廊,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马家堰堰坝是余姚保持最完整的一座古堰。关帝殿坐东朝西,分前后两殿,前后殿通面阔均为19.45米,各分五间。前殿通进深5.15米,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后殿通进深8.30米,明间为抬梁式梁架结构,用十檩、四柱;次、稍间为穿斗式结构;前后殿之间的天井深12.80米,天井西北两侧各有厢楼三间,与前殿紧连,通面阔9.95米,通进深3.65米,均为抬梁式梁架结构;厢楼上前有栏栅护围;紧靠前殿明间的天井中有戏台一座,平面呈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