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歙县旅游
歙县旅游景点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境内,全长约百里,是黄山——徽州古城歙县——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国家AAA-风景名胜区。峰回水转,江0现一座巨型石礁,这就是著名的“妹滩”。徽州女人经常在这里送别远行的亲人,特别是新婚的妻子,更是依依难舍,泪洒江滩,所以得名。景区特色若四季游江,则景色各异。春天,两岸山花烂漫,猩红的、鹅黄的、绛紫的、雪白的、一团团,一簇簇,将绿色点缀得令人陶醉。特别是那些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更是俏丽多姿,使人目不暇接。夏天,驰名中外的三潭枇杷由青变黄,硕果累累,逗人喜爱,秋天,正好是霜叶红
雄村景区
雄村地属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景区位于安徽歙县城郊,距离黄山50公里。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雄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黄山雄村景区雄村在徽州五千多个古村落中是最有历史文化的,号称“徽州最雄村”。黄山雄村景区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黄山雄村景区古迹众多,底蕴深厚。“四世一品”、竹山书院、慈光庵、
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城西6公里处,为棠樾村的鲍氏家族旌表本族历史上有卓著功德人物的建筑群。由七座巨型石牌坊组成,跨村头石板大道迤逦而建。其中三座为明代所建,四座为清代所建。牌坊群中有碑亭,牌坊群进村一端有鲍氏宗祠,祠内有清乾隆帝“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御书对联。牌坊群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石牌坊粗壮简朴,体现了徽派石雕风格。在棠樾村头,坐落着7座气势恢弘的古牌坊。这些牌坊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述说着几百年来这座村庄的兴衰。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黄山市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搁船尖风景区
搁船尖是国家级3A名胜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歙县金川乡境内,与浙江省临安、淳安两县交界,隶属天目山脉的余脉白际山脉(绵延100余公里),民间称为六甲灵山,有三十六道天门坎,四十八塘(村)。这里的石门完全天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被后天人为赋予文化内涵,每座山门都是阳爻(Yao)或阴爻,有的石门旁又隐着一道遁在土中的“阴”门,暗合奇门遁甲之数,卦就是渡河的船筏,你要找到明教的山门,自然是要悉知生死之门和先天太极八卦之数,这样才可以顺利到达彼岸。俗称的十门九不锁是指十道连续的自然岩壁,好似屹立千年的石门群,道道气势非凡,可谓海内一绝。其中第三道门民间传说:上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过街楼、古戏楼等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百余间,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后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县归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分海宁、黟、歙三县各一部分置黎阳县,四县划出新安郡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村古建筑群
许村古建筑群坐落于安徽省歙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许村镇所在地——许村,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唐末,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村落建设迅速发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许社林宅、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1996年许村整体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许村古建筑群(15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包括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5处古建筑: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薇省坊、大观亭、大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鲍家花园
鲍家花园位于棠樾牌坊群边,为人工开发的景点。主要有“盆景园”(含精品园、流派园、山石园)、大草坪、入口广场、广场鸽、徽文化展示馆(书画名家真迹、文房四宝等)、四季花园(植物景区、春厦秋科各色植物观赏区)、乡土花园(黄山地区特色植物)、茶园坡、松林坡、观鱼池、游乐湖、垂钓湖、经济水生植物园(湖)、游船码头、山石瀑布、盆景培育基地、陶吧、茶楼、注作坊等游赏项目,以徽商私家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房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徵商故里。交通火车站或汽车站坐4路公交车,车票2元。从县城直接叫“农用出租车”去,单
歙县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徽州府)郑村镇郑村村,是郑氏的祖祠,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间。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位于安徽-黄山,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歙县城内,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明代石坊建筑,立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石坊四面八柱,“口”字形,故俗称“八脚牌楼”。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面积78.13平方米。许国(1527一1596),字维桢,歙县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许氏衣锦还乡,当年即立此坊,故坊上镌有“恩荣”、“先学后臣”、“上台元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字样。字为馆阁体,明书法家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村景区
许村古名溪源、任公村。历史悠久,南朝梁时,时任新安太守任氏即在此流连忘返,垂钓之余,更设许村十二景以寄:武岳凌云、文峰贯日、林嶂环青、黄山蕴秀、西溪渔唱、箬岭樵歌、平畈朝耕、幽窗夜读、任公钓台、淮阳忠庙、沙堤晚翠、古寺晨钟。这是最早对于许村山水风光的记载。许氏为古歙县巨族。唐以前,颜、任、杨、蒋诸姓先后移居该地。许姓先世祖知稠公徙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至今已逾四十代。宋王安石还曾为《古歙许氏宗谱传》做序。由唐至宋,人文著盛,乡0进士以上共十八人。明、清更加发达,豪杰辈出。南宋以后,徽商崛起。“往来淮楚间,起家累巨万。”由于许村地处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间的交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博物馆
歙县博物馆,系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安徽省歙县新安碑园内。1958年2月筹建,1961年并入县文化馆,1978年4月恢复建制,现有工作人员11人,设保管研究部、陈列部、保卫部和馆办公室。歙县博物馆该馆新设立的汪氏书画展厅和金属器展厅,从2008年5月18日开始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该馆的新看点。现藏各种文物标本3万件,以瓷器、书画、砚台为特色。其中:字画2564件,陶瓷器722件,古籍、善本书19175册,文献档案432件,玉石器、碑帖、砚台、印章、铜器等其他各类藏品7547件。馆藏瓷器以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而享誉全国;书画藏品有新安画派垢道人的册页、黄宾虹
檀干园
檀干园位于歙县西10公里唐模村。建于清初,乾隆年间修葺。曾是本村许氏文会馆旧址。以门外溪堤遍植檀树、紫荆树而得名。又因园内有人工湖,湖内模拟杭州风景,故当地民间俗称为“小西湖”。湖为清初唐模村一许姓富商所凿,有三潭印月、玉带桥、灵官桥、湖心亭、白堤等风景,以供其母游乐。整个唐模村誉为“全村同在画中居”。从唐模东向进村,有清代建筑八角石亭和同胞翰林坊。亭分上下两层,四边有虚阁,飞檐悬有铁马,风吹铮铮作响;亭上有两方匾额:西书“云路”,东书“沙堤”。亭左临溪,沿堤有多株数百年古樟树;亭右为一小五谷祠,下面竖有一小巧别致的青石牌坊。越亭向西数十步便是有名的《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堂在歙县城内。纪念馆旧为崇一学堂,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读之所,内陈有陶行知遗物和著名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宋庆龄为陶行知纪念馆题辞称之为:“万世师表”。陶行知纪念馆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小北街。纪念馆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瞻仰厅正中是陶行知半身塑像,身后上方是宋庆龄题匾“万世师表”,正面是毛泽东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屏风正面是陶行知手书“爱满天下”,背面是-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柱子上是郭沫若手书陶行知名言。陶行知纪念馆东眺问政山,南瞰长庆塔,西邻许国石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竹山书院
雄村的桃花坝、桂花厅、八角亭和竹山书院,彼此映衬,蔚为壮观,自清乾隆以来,为古歙一大胜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历史背景这些建筑是乾隆二十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为户部尚书曹文植伯父干屏、生父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为盐商,至曹堇饴时,已成豪富。曹堇饴临终二子干屏、青于竹溪建文阁,创书院,修社祠,筑园庭。儿遵父命,于乾隆初着手筹建,历十余年乃成。风景描述竹山书院两旁的石鼓和大门上方斗大的“竹山书院”的题额十分醒目,入门处竖立了一个木屏,两廊皆方形石柱,正厅宏大宽敞。正壁悬兰底金字板联一付,上联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下联是“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丰花果山村落
花果山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处于风光秀丽的山谷内。自然生态良好,山清水秀,一条长打2公里且有10座造型各异的古桥亭的山溪穿村过户,流入新安江支流的丰源河,涓涓流水,清澈见底两岸山峦叠嶂,峰回路转,山上山下的徽派民居层出不穷,错落有致,漫山遍野花果木成林,仅300岁以上的古梅群就有500余株,粗壮结实,充满生机,千姿百态,姿弱飞舞,引人入胜,实属罕见,还有桔、李、桃、梨和灯笼柿等果园1800多亩,果香四季,无穷无尽的茶园和竹林郁郁葱葱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是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世外桃源”。这里又是古徽州的一员,历史悠久,民风古朴,
棠樾村
棠樾村,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主要建筑: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牌坊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0双脚血脓,终至痊愈。其孝行感动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因鲍灿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故赠兵部右侍郎衔。慈孝里坊为旌表宋
渔梁古坝
渔梁坝系安徽省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据考证,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
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位于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郑村镇棠樾村,古民居为明清时期所建,主要建筑介绍如下:欣所遇斋及存养山房:清嘉庆年间建,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之弟鲍启运故宅“遵训堂”的偏厅,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欣所遇斋,北为存养山房,中间用一屏大型花墙相隔,总占地面积418.8平方米。皆为二层楼房。书斋三开间,楼下为厅,匾额为清书法家胡长庚篆书。山房亦为三开间,前有较宽敞庭院,东边有过厢,可与书斋相通,匾额为清书法家王文治所题。保艾堂:清嘉庆初年建,该建筑群原有一百零八间房,三十六天井,是徽州地区有名的巨宅。现存保艾堂白果厅为原三座大厅之一。该厅北向,三开间,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渔梁坝
渔梁坝位于安徽省歙县渔梁,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徽州的都江堰。据考证,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设计结构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潭村
石潭位于安徽省歙县霞坑镇,紧临浙江省临安市、淳安县千岛湖石潭村是所谓的徽州旅游圈的一个另类,尽管在地理和行政范畴上,它的确属于古徽州。不过绝大多数游客不会留意这个在地图上都相当难找的地名,自然也不会出现在旅行社的线路目录或导游词里。事实上,“石潭”在摄影圈里几乎是如雷贯耳,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n多摄影人如候鸟般如期而至,赴一场云海和花海的视觉大餐。春季的石潭属于油菜花、桃花和梨花。山坡上,山谷里,古宅旁,处处是色块、线条。金黄色的油菜花是这个调色盘中的主色调。一夜春雨过后的清晨,太阳还没露脸,云海就汹涌而至,山顶上的古村落在云涛中若隐若现,真一个天上人间
全部歙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