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鹤壁市旅游
鹤壁市景点介绍
凉马台遗址
凉马台遗址位于淇县城南6.5公里的十三里堡村北台地上。南北长116米,东西宽106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3.5米,文化层厚达5.5米。该遗址发现于1956年,初步认为是一处河南龙山文化遗址。1982年又发现有仰韶、商、周文化遗存。在台地西南的断崖上暴露出上下叠压的房基遗迹,遗物十分丰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寺造像碑
石佛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浚县,始建于北齐,2006年11月14日,石佛寺造像碑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庄东周贵族墓地
淇县宋庄东周贵族墓地考古发掘开始于2008年。墓地位于淇县宋庄和方寨两村之间,南距商纣王墓1000米,经初步发掘和分析,认定为卫国贵族的墓地。在已发掘的10余座古墓葬中,先后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陪葬器物等文物共3000余件,许多编钟、甑(音zèng,古代炊具)、匜(音yí,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等器皿纹路清晰、制作精美,刻有铭文,经专家推测判断为国家一级文物。宋庄墓地对研究我国东周的历史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贵族阶层的葬丧习俗都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阳故城遗址
黎阳城遗址位于浚县黎阳街道办事处河道村。年代为西汉至北宋。考古工作者对与黎阳仓关系密切的黎阳城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发现了黎阳城城墙、排水设施等相关遗迹,并采集到大量汉代至隋唐时期的陶瓷器物标本,尤其是隋唐时期的瓷器标本较为丰富,器形有碗、盘、豆、杯、执壶、罐等重要遗物。2012年5月,又对涉及黎阳城的相关调查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在距黎阳仓遗址东约600米处,首次确定了黎阳故城的范围和位置,明确了黎阳仓与黎阳城的相对位置关系。现已查明与黎阳城有关的遗迹有城墙、护城河、夯土台基、排水设施和道路等。初步探明黎阳城城池南北长22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家大院
牛家大院位于淇县庙口镇形盆村。年代为清。牛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掌村传统民居
西掌村传统民居位于淇县黄洞乡西掌村。年代为清、民国。西掌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老公村传统民居
在淇县西北部的深山中,多个神奇而古老的山村隐藏其中,石老公就是众多神奇的村庄之一,它因石老公石动人的爱情神话而得名,还有一眼永不干涸的山泉最神奇的地方是,百余栋石头房的地基竟是吸水石,这块凸出盆地的吸水石,仿佛一块罕见的大元宝中间的珠宝。顺石老公村往大山深处走,还有几个自然山村,像所有山村一样,温坡四个古朴的村落内的房子都是石头砌成,依山而建。和别的山村不一样的是,此处的房屋密集度高,即使是同一家户院里,主房和配房高低相错甚大。一栋栋灰白色的石头房屋,和灰白色的山体浑然天成,掩映在丛木灌林中,更显古老和沧桑。古石沟村整个村庄的主屋均面朝村内南北小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纣王殿村传统民居
鹤壁市淇县黄洞乡纣王殿村,位于豫北太行山深处,有着“一脚踏三县”的地理奇观。村落群山环拥,山清水秀,犹如一处世外桃源。一座石头古城悬空山腰,城中道路曲折缠绕,千回万转,犹如迷宫,被游人称作“石头城”。相传3000多年前,殷纣王帝辛在此屯兵练武12年,便是从此湖取水酿酒。此外,纣王殿村的马军峪、杀人台、皇姑庵等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不演绎着殷纣王的传说。据记载,殷纣王曾在这里屯兵训练,积蓄力量以图大业。纣王为了把掠来的奴隶训练成能够打仗的将士,同时又为防止奴隶逃跑,便选择了今天纣王殿村所在的山谷。这条山谷四面环山,只有东面两条山溪交会处有一个山口可供出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淇水关古道
淇水关古道位于淇县高村镇高村。年代为明、清。淇水关古道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街村传统民居
西街村传统民居位于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年代为清。西街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在元代已现雏形,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西依交通要道大运河(卫河),南有供人祭祀的浮丘山,村内“古时官道”纵横,600年来,该村一直是浚县的行政、经济、商业、文化中心,为浚县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村内传统建筑数量庞大。文庙、王爷庙、浮山寺、白衣阁等祭祀点繁多;明城墙古遗址、古井、运河码头等景点星罗棋布;“岁寒双秀”、“云溪燕语”等奇景被列入浚县八大景,百年以上古树名木有10多棵;另外,村内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日前,该村被评选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肥泉村张家大院
肥泉村张家大院位于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肥泉村。年代为清、民国。肥泉村张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大院坐北朝南,东西四纵排列,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特色,院落之间由两个“三门相照”和一个“五门相照”遥相呼应。高墙古朴,窄巷深幽,长满青苔的青石道曲折回环,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廊,品味着岁月的幽远和沧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家沟村传统民居
施家沟省级传统村落经五岩山南缘西行,进入第一道涵洞后行约2公里遇见的第一个村子,有2000多座石屋民居,100多条石头巷子,李家大院为其古民居代表。为战争时期后方医院所在地,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村内事物花繁朵复,精彩纷呈,莲儿大娘的羊馍馍、淳美乡村导游小燕飞、老红卫饭店的绿套餐、李绿英的红花鞋垫儿、原庄金的纯红薯粉条、粉皮等,都是很受欢迎的旅游特色。传统的跑驴、旱船、武术、大头娃娃等民间社火表演项目可欣赏可体验,接受团队预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辿村传统民居
鹤壁市鹤山区王家辿村,是一个位于太行深处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财政部联合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它始建于明朝初期,青石筑屋、风格古静、布局俨然、民风淳朴,几个世纪来近乎与世隔绝。村民们保留着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扁担挑水,柴火做饭,驴车拉货,碓臼舂米大都自给自足,因此被誉为一座天然开敞的“太行山山村风俗博物馆”。王家辿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有600余年历史。村里的石屋大都是明朝、清朝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其中,王来锁旧宅,建于1646年,距今已有367年。它与建于1662年的王合生家院、建于1680年的王用来家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浚县屯子镇原厚村。年代为1940年。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卫西指河南省卫河以西、平汉线以东。现河南浚县、汤阴、淇县、淇县、汲县、延津五县。约4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抗日战争时人口120余万。卫西是是连接南北交通以及冀鲁豫、太行两大抗日根据地的咽喉地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民党政府兵败如山放弃华北,华北地区一度出现政权真空状态,随后形成日、伪、顽、匪、会20多股势力割据。1940年,日军“五五”大扫荡后,日军除控制平汉线沿线地区外,又扩展对抗日根据地区域进行网状分割。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1940年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淇县王庄遗址
王庄遗址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小型聚落遗址,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从地层及陶器演变序列方面分析,早、晚两期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王庄遗址的面积虽小,但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的其他同时期的遗址相比,有四特点:1、遗址紧邻太行山,西距太行山大约只有3公里,但距河流较远,南部最近的河流沧河距遗址约有1.5公里,这里的居民所依靠的水源应是遗址北部的一泓泉水,因此这应是一处滨泉居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从遗址上直接覆盖的黄沙土和河卵石及遗址东部发现的大片黄沙土分析,遗址很可能是被一场大山洪毁坏的。2、王庄遗址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小型聚落遗址,整个聚落略作圆形。对中部破坏严重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鹤壁刘庄遗址
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镇刘应村,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为夏商周断代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遗址位于淇河北岸的第二、三级阶地之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662公里处。东距京广铁路300余米,紧邻铁路以东的鹤壁市新城区。遗址位于淇河北岸的第二、三级阶地之上,地理坐标东经114°15′,北纬35°44′,海拔高程在104~108米左右,淇河自西向东从遗址西部、南部环绕而行,属卫河流域。遗址面积30余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计划占压遗址面积约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7700平方米,发现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及大规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336座墓葬分布于东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伾山古建筑群
大伾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文物古迹荟萃。唐宋以来,历代寺庙亭阁星罗棋布。现存古建筑群9处,王阳明、王铎历代名人摩崖题刻460余处,古柏426株,新建景点4处。山门在伾浮路东端大伾山西麓,为仿汉阙式,面阔16米,高9米,山门座东向西对称分布,两端为仿汉石阙,两层单檐平顶,中以敞廊顶相连。坊额悬挂书法家罗工柳书“伾山仙境”横匾。山门前为三级月台,月台南北均有马道。大伾山山门建筑气势宏伟,游人对其叹为观止。百猴路百猴路是大伾山景区内从山门通往山上的必经之路,因路两旁青石栏板和望柱头均雕有形态各异的猴子,故名。浚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为弘扬民间艺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仙甫故居
浚县国防教育基地—常仙甫烈士故居,位于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是著名抗日爱国志士常仙甫烈士一生从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活动和牺牲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存的两间瓦屋,是“中共卫西工委”的办公旧址及地下党有关领导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室内现存木桌、木椅、木床就是当时使用的家具。瓦屋前面原有三间堂屋和三间西屋,均为普通瓦房(已拆除)是常仙甫故居的组成部分,为常仙甫生活、工作和居住的主要场所。常仙甫故居先后被公布为:浚县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国家政协又将常仙甫故居列入《名人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辛村遗址
辛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辛村村中及村东,毗邻淇河,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位于河南省浚县以西35公里的辛村。1932~1933年,河南古迹研究会先后进行4次发掘,发掘工作由郭宝钧主持。1964年出版了考古学专刊《浚县辛村》。墓地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300米。共发掘墓葬82座。年代从康叔受封到卫国灭亡,约当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西周时期卫国的历史、葬制、车制及西周时代戈戟的演变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2019年,辛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鹤壁集古瓷窑遗址
鹤壁集古瓷窑遗址位于市区北10公里处,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次发掘,清理出窑迹作坊、盘、罐、坛等生活用具,狗、马等动物模型,象棋、铃铛等大量器物,器物有白釉、黑釉、酱釉、天兰釉等,其中白釉器居多,而黑釉晶莹发亮,可见人影,工艺居众釉色之首,纹饰有刻花、铃花、剔花、印花、加彩等,构图简炼,笔法流畅,写实性强。1986年5月,遗址内建立了“鹤壁集瓷窑遗址陈列馆”。鹤壁集古瓷窑遗址位于鹤壁集羑河两岸,分布区域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约650米,面积84万平方米,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场之一,是称誉世界的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